2023 年6 月26 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第六届经济学博士后论坛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举行。该论坛为线上线下同步举行,旨在扎实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为经济学博士后构建学术交流的平台,增进学院经济学青年学人的学术交流与跨领域对话,进一步推动博士后培养质量的提高。
论坛邀请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长三角贸易研究院蓝庆新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杜雯翠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杨汝岱教授、刘冲副教授等作为论坛点评人。论坛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辉教授主持。
十位博士后先后汇报了个人近期研究成果。龚明远重点研究了城市舒适物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他通过构建一个城市—农村体系模型,利用城市数据从理论和实证层面研究城市舒适物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李亚飞利用我国A 股上市公司2008—2019 年的数据,比较作为事前补贴和事后补贴的典型代表——R&D 项目补贴和政府创新奖励的政策作用效果。闫强明以2000—2020 年CEPII 全球双边贸易数据为基础,运用复杂网络中的加权随机块模型(WSBM),探究了全球贸易网络的阶段性变化。杨盈竹结合已有文献和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出口技术结构升级进行理论分析。李丹以上证50 指数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是否存在心理关口以及心理关口对指数和其衍生品的影响。周文韬基于网络分析方法提出一个新的指标体系量化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中间品进口替代问题,讨论中国对全球中间品贸易网络的依赖程度及产业链本地化的动态演变过程。李亚楠使用理论分析加实证检验的方式,对我国整体劳动力市场极化的存在性和微观企业层面的劳动力市场动态调整、基本逻辑进行了分析探讨。黄立新考察2004—2018 年影响寿险退保率的主要因素。实证结果表明,退保行为受到市场情绪和新单保费占比影响。孟珊珊在一个简洁的理论模型中,讨论了不同市场结构下,上游企业“拿走” 下游企业创新收益的差异化结果。杜燕通过大数据爬取和文本分析就2023 年上半年经济舆论走向与公众情绪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并提供对策建议。
与会专家在点评中对各位博士后的汇报予以了充分肯定,认为研究主题多元,视角新颖,内容较为充实,方法也比较得当。同时,建议各位博士后立足于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进一步界定研究概念,改善理论方法,优化问题意识。本届经济学博士后论坛的举办,对于落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规范经济学院博士后的过程培养制度,营造博士后科研兼容并蓄、守正创新的良好学术氛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