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溪
(上海音乐学院)
随着全球化和去工业化的进程,制造业工业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迁移,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城市正普遍面临着长期经济衰退,必须面对自身旧工业化经济转型的棘手问题。
解决城市更新的思路首先体现在大型商业场所的建设上。然而,随着商业化模式的实践,城市管理者在反思其带来的诸多问题的同时,逐渐发现文化在城市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至此,解决旧城经济问题的途径开始与文化、艺术相结合。城市将目光投向文化,希望文化产业能作为弥补其经济差距的手段,让丧失原本工业化经济模式的城市更新换代。而随着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讨论增多,“创意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创意城市由此被赋予解决旧城经济问题的使命,而每座昔日的工业化城市都有其历史和文化特殊性,因此在“创意城市”概念下的城市更新模式都有针对地方特殊性的不同内容。以下将围绕几种较为典型的城市更新模式进行分析。
20世纪末期是各文化设施繁荣发展的时期,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剧院、公众集会场所、节日庆典公园等大型城市文化设施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建设高潮,城市希望以标志性大型文化建筑的影响力推动城市更新。例如,美国很多城市的再发展计划,从洛厄尔、费城,到旧金山以及洛杉矶,都聚焦于博物馆这一文化建筑设施的建设。
而以文化建筑设施为主导的、最典型的城市更新案例之一便是毕尔巴鄂。毕尔巴鄂位于西班牙,是因去工业化经历经济衰退的典型城市。为复兴城市,毕尔巴鄂开始实行依托古根海姆博物馆的世界影响力建造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的方案。其于1991年开始设计,建造者为著名解构主义建筑师弗兰克·盖里,总面积达2.4万平方米,以3.3万块钛金属片覆盖的屋顶为最大特色,精妙的建筑设计使它被誉为抽象派的华丽艺术品。
博物馆运营第一年就吸引了近150万游客,为当地经济注入了约1.6亿美元的资金,让投资在两年内收回本金,也让承载它的毕尔巴鄂一夜间成为欧洲家喻户晓之城、一个新的旅游热点。毕尔巴鄂以建造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来启动城市复兴,为人们展示出以文化建筑设施为主导的复兴计划的顶点。
去工业化过程为城市留下了许多废弃的旧工业用地,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改造这些废弃用地必然比推倒它们并重建大型文化设施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废弃工业区的经济衰退使其地租低廉,艺术家们也因此自发地聚集在部分废弃工业区生活,文化创意由此酝酿生长。
中国的此类代表案例是北京798艺术区。20世纪50年代,国家在北京东北郊筹建“718联合厂”,798为一个分厂的编号。2001年,市政府转型升级,规划促使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大量工人迁走,伴随着大量艺术家被低廉租金吸引迁入798园区。艺术家的自发聚集带来了文化创意活动的迸发,东京画廊等艺术机构和以黄锐为代表的艺术家们纷纷入驻,举办如“北京浮生绘”等标志性艺术展览。798艺术区因此免除了按原计划被拆迁的命运,在2006年被确定为区级“创意文化产业基地”。随后,大量政府资金资助了它进一步扩展,活跃的文化产业活动成为798园区的特色。
海外的典型案例之一是荷兰NDSM艺术区,它的起步发展路径与798艺术区相似,历史可追溯到1894年的荷兰造船厂,随后发展为重工业区。1970年,随着全球产业的转型和其他优势港口的竞争,阿姆斯特丹的海运产业逐渐萎缩。艺术家们随后看中了这片地租低廉的闲置园区,陆续迁徙至此,并自发举办了许多文化创意相关活动。1993年,他们举办了“横跨河”戏剧节,吸引了更多艺术家和艺术院团入驻,并打响了NDSM这片文化艺术区的名声,文化创意活动开始蓬勃发展。
1.大型文化活动
举办或参与大型活动如奥运会、世博会,一直是城市向外界展现自身价值的机会。而参与以文化为主题的大型活动可以将世界目光聚焦于城市,以文化魅力吸引世界游客光临,提升城市影响力,推动城市更新。
例如,1985年起举办的“欧洲文化首都”活动帮助了许多欧洲工业化城市进行经济转型。“欧洲文化之都”是一项欧洲文化盛事,每年欧盟会选定一个城市,以展示该城市的文化风貌。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越来越多城市参与“欧洲文化之都”竞选,通过自身的历史与文化展示来达到城市更新的目的,许多城市的参与都收效显著,城市经济开始迎来真正的复苏。
2.小型文化活动
除了上述的大型国际性文化活动,由民间自发组织或地区组织的小型文化活动在近年来也涌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以点及面,为城市的更新加速。
在小型文化活动的案例中,“创意市集”较为典型,这个概念在中国的出现源自台湾女设计师王怡颖,在《创意市集》一书中她把国外设计师将自己创作的作品拿到市集上卖的形式称作“创意市集”。随后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出现了如台湾CAMPO和愛+玩市集等。创意市集流行至内地后,民众在城市中自发举办了许多民间创意市集,也有当地政府发起的以促进城市经济、加速城市更新为目的的创意市集等。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建成对城市更新大有帮助,文化建筑设施为主导的城市更新模式的可行性得以证实。在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为城市带来如此积极的效应后,一些迫切想要去工业化的城市随即效仿,掀起建造博物馆的浪潮,却几乎都收效甚微。可见,以文化建筑设施为主导的城市更新并不是仅仅建造一座辉煌的文化建筑如此简单,城市管理者仍需深入探究其成功之道。
仍然以毕尔巴鄂为例,在建造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同时,城市也在同步建设一系列转型所需的设施和制度。例如,建设如在沿内维翁河建造发展的文化建筑设施更新项目毕尔巴鄂阿雷纳体育馆、毕尔巴鄂海事博物馆等,获得了许多国际文化建筑奖项;利用重大文化建筑设施项目以举办国际建筑竞赛,既能吸引国际著名建筑师帮助毕尔巴鄂建设具有影响力的建筑作品,又能为城市带来更高的国际知名度;更新毕尔巴鄂的城市交通系统,如高速、电车地铁、火车站等,为复兴城市所需要的便携交通打下基础;还开启了设计公园等公共基础文化设施的建设,为城市的整体印象再加分。
由此可见,毕尔巴鄂的城市更新并非单一地依靠建设一座古根海姆博物馆,这不足以让全世界认可这座城市就此成为艺术殿堂。这也得出了模仿建造博物馆的城市没有达到与毕尔巴鄂一样更新效果的原因。毕尔巴鄂是在建造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时,选择以它的火光去点亮整座城市的各色文化建筑项目建设,以至足以让世界承认这座新兴创意城市的实力。
然而,建设大型文化建筑设施本身已耗资不菲,更不论再用更多资金对整座城市进行同步的文化建设。伴随21世纪的经济紧缩时期到来,毕尔巴鄂的案例在其他城市越来越难以复刻,例如芬兰赫尔辛基在2011年的建设古根海姆博物馆分馆的提案被否决,城市对文化建筑设施主导的城市更新模式的运用现已非常谨慎。
前文的北京798艺术区和荷兰NDSM艺术区的形成路径是相似的,然而在发展中后期的路径却渐渐不同。先聚焦于北京798艺术区发展的中后期,打破其运营平衡的转折点位于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经济紧缩,艺术区的艺术产业难以维系,加之798园区的繁荣吸引了众多商业入驻,进一步上涨了地租房贷,众多艺术家和艺术机构不得已搬离园区;2009年,北京七星华科集团下属机构建设管理办公室全面接管了798艺术节,园区的艺术活动受到企业管理,活动受限,且企业更偏爱资金雄厚的商业和旅游业进驻,进一步加剧了艺术产业的迁出和重度的商业化现象。
“真正的艺术家都离开了这里。最初缔造798的那些鲜活的个体,已经不见踪影。现在798成了小资和时尚青年频繁光顾的地盘,真正的创意设计产品却越来越少。”798艺术区的一位画廊总监道。
2023年,798艺术区已成为商业化艺术旅游园区的代名词。从表面上看来,798艺术区对于游客的吸引力并没有明显下降。然而当一个艺术区失去了艺术生产者,在未来它是否还有资格被称为艺术区的问题油然而生。商业化浸染严重的结果可能会对艺术区的长期发展造成影响,同时可能会在未来影响以文化为核心的城市更新模式的运作。
纵观全球的文化艺术区的发展历程,许多都是如同798艺术区一般以艺术开始,以商业结束。“艺术的聚集带来了商业繁荣,但商业繁荣又往往会降低艺术性。”然而产生这种“必然”宿命或许只是因为能把握艺术和商业发展平衡的管理者没有发挥作用。
与798艺术区的命运相同,荷兰NDSM艺术区也受到政府关注,希望将其打造为正式的文化创意集聚区。不同的是,政府在一开始便怀有打造出一片独属艺术文化土地的目的。首先,政府为此设立“Treehouse”项目,改造废弃的集装箱或公共车间将其出租给经济紧张的艺术家,同等房屋面积的租金仅为市中心房租的约1/4。政府也设立法规限制地产开发商肆意上涨地租。此外,政府设立入驻选拔机制,只有在“treehouse”项目网站上注册申请并审核通过的,有艺术潜能和影响力的艺术家或艺术机构才有资格入驻。NDSM艺术区的商业化现象被这一系列干预措施所遏制。
798艺术区从崭露头角到步入重度商业化只经历了短短25年,而NDSM艺术区的历史有30余年,目前还未出现明显的商业化倾向。由此可见,管理者目标明确的有效干预能至少大幅度延缓文化创意区不断商业化的现象。
探究艺术区的艺术性与商业化时,需要明确的是文化与艺术是艺术区的核心元素,是不能被抛弃的,完全失去艺术性是致命的。798艺术区如今“失去艺术家”的困境是重度商业化的后果,是在前期的规划中无视艺术的核心位置所造成的。然而艺术区也并非必须完全抵制商业,艺术和商业并不全然处于对立面。正如每个城市都需要选择适合自身的城市更新模式,而每个艺术区也必然要有对未来发展模式的明确目标。艺术区的发展仍然是有多样选择的,并非只有重度商业化的宿命或完全成为艺术孤岛。艺术区是能够由管理者来进行艺术生态和商业生态二者发展的干预,使之达到适合城市更新的有效平衡的。
1.大型文化活动
案例中的“欧洲文化首都”活动是在转型中迷茫的工业化城市进行文化建设的契机。城市为提升自身竞争力,开始主动挖掘文化艺术价值,如兴建公共文化建筑设施,修复历史文化遗迹,规划城市交通设施等。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城市都会获得资金支持,例如欧盟通常会给每个被评估通过的城市提供150万欧元扶持资金。此外,这些城市还会吸引到赞助商的青睐而获得资金,帮助进一步进行城市更新,例如布鲁塞尔当选“欧洲文化之都”后吸引到赞助,而完成了推迟已久的乐器博物馆和文化中心建设工程。在“欧洲文化首都”多年来的举办下,例如英国城市格拉斯哥、荷兰城市鹿特丹等都成功地从衰败的工业城市转变为吸引旅游者前往的文化创意城市。
大型的文化活动以其巨大的影响力赋予城市以挖掘自身文化内涵的机会,并将影响力赋予城市,从而带动城市文化建设的良性运转。当然,世界性的大型文化活动必然需要有影响力的组织起头,需要调集众多国际资源,历经多方的共同配合才能实现。
2.小型文化活动
举办例如创意市集这类的小型文化活动,相较于建设文化设施、改造工业园区、参加大型文化活动的城市更新模式,有更低的资源需求,是更加经济适用的方式。创意市集这类小型文化活动所关注的群体范围广而多元,且多是来自底层的、知名度低的创意艺术制造者,在市集上的展示是最低成本展现他们创意艺术作品的机会。此外,创意市集的民众自发性和影响力是非常强的,且内容能够做到强烈的本土化,并且是去培养市民去享受创意生活方式的有效途径等等。
如今的创意市集刚刚踏入文化市场,仍存在许多规范问题。当城市管理者想要利用创意市集形式的小型文化活动为城市更新加速时,同样要牢记创意市集的核心是“创意”二字,即明确文化与艺术的核心位置。这类如此贴近民众生活的文化活动,对地方文化的尊重始终要放在第一位,例如永远去坚守原创杜绝抄袭,做好严格的入驻审核等等,维持住真正的“创意”,才能发挥创意市集最大的价值,才能让这类以文化为核心的小型文化活动在城市中的不断成型与扩张,由点及面连接以帮助城市的更新。
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地方特殊性,而这也造就了城市与城市之间在创意城市概念下所诞生的不同的城市更新模式。本文列举分析了三种较为典型的城市更新模式,分别为以文化建筑设施主导、以工业区改造的文化艺术区主导、以文化活动主导的城市更新模式。不论哪一种模式都有其优势与局限性,一些城市的成功案例也并非能够被轻易复刻。
尽管如此,这些已经成型的创意城市更新模式仍然会对城市管理者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首先,城市管理者需要根据自身城市的地方特殊性,谨慎地选择合适自身的更新模式,也需了解其实这些模式可以相结合使用,相辅相成;其次,城市管理决策者同样需要强调“创意城市”概念下的城市更新模式的核心特色——“创意”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