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冰情
(作者单位:河北传媒学院)
近年来,《山海情》《大江大河》《觉醒年代》《人世间》等新主流影视剧席卷各大平台,“新主流”一度登上话题顶峰,霸占网络热搜,成为各大卫视、影院的主角。从主旋律到新主流,主流影视作品经历了在商业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上的重大突破。在艺术表达上,以家国情怀为驱动,用多元题材展现隐忍克制的现实主义关怀,以蕴含深意的视听表现扩大影视作品的表意空间,展现具有中国烙印的地缘特色。在精神特质上,坚守时代语境中的人民立场,以深入的社会观察和批判,承担起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
新主流影视剧作为一种特定的文艺类型,不同于偏重观众审美趣味的娱乐影视,其承担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输出作用和对观众进行价值观引导的作用[1]。也因此,主流影视常常被认为具有很强的教化属性,表现形式单一,给观众以刻板教化的印象。2014年,徐克导演的《智取威虎山》大获成功,打破了观众心中对主流影视的刻板印象。之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历史节点的到来,优质主流作品频频破圈,为我国影视创作打开了新局面。
新主流影视剧的井喷,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影视创作在不断革新。制片方良性竞争,制作水平水涨船高。影视内容日趋丰富,以主流价值为底色,融合多元题材。新主流影视创作之路越走越宽,生命力强大而旺盛。创作者打破以往传统古装剧和都市剧的窠臼,在主流影视创作之中涵盖了更广泛的主题,如战争、历史、科幻、悬疑、犯罪等,在更深层次的现实语境中探寻主流意识与类型化影视的极致表达。
《悬崖之上》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献礼影片,采用谍战悬疑片的创作模式,影片中的皮衣、大雪、汽车、枪声等均是悬疑片常用的视听符号,全片充分融合了悬疑元素与主流意识,突破了传统主流影视和军事战争片的创作。《幸福到万家》通过描绘一个普通家庭的命运变迁,展现了中国社会的重大变革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剧中既有家庭、亲情、爱情等常见题材,也融入了乡村振兴、社会转型等重要时代背景,将个人命运与历史进程相结合,引发观众共鸣和思考。
当前,新主流影视剧的多元发展真正实现了中国精神的多维表达,各行各业的普通工作者都变成了新主流影视剧中的主体:在困境中挺身而出的基建工作者、抗战时期隐蔽战线的战士、兢兢业业守卫祖国边防的守岛人、在危难中将寺院变为产房的普通僧人,甚至开国领袖、革命烈士、历史伟人。这些影视作品打破了传统的创作模式,拓展了主流影视的叙事内容。融合抗美援朝、扫黑反腐、救援抗疫等多元题材,在潜移默化中植入主流价值,呈现更多具有人道主义关怀色彩的主流内容。多元题材的表达方式兼顾观众多重的观影需求,取得了丰硕的收视成绩,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和社会效益。
现实主义影视天生具有鲜明的写实特征,是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的真实反映。新主流影视剧自觉遵循现实主义美学的创作理念,更加注重真实性,倾向现实主义。以真实故事为蓝本,通过典型人物的塑造、地缘特色的构建、传统方言的运用,在弘扬主流价值观的同时追溯历史,力求展现真实的社会生活和人物形象。
《大江大河》运用了个性化的写实表现手法,从历史叙事的角度出发,以不谙世事的大学生宋运辉、雷厉风行的村干部雷东宝、圆滑老练的个体户杨巡为代表,用多元化的视角解构特殊历史时期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摸索与突围。新主流影视剧通过角色的外貌、服装、性格、行为、语言来刻画出生动的人物形象。透过布景、建筑、道具等元素的选择和搭配,为故事情节营造合适的环境和氛围,增加故事背景的真实感,进而增强观众的代入感。
王一川教授曾指出,特殊地缘环境中所具有的地缘美学特性,可以激发潜隐的地缘内生力,从而在观众中引发共情[2]。新主流影视剧致力于营造一个真实的空间环境,在具有独特历史烙印与时代变迁印记的地域空间中呈现角色的生命活力。《奇迹·笨小孩》作为地域风格美学的代表作,以“再现”的方式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运用空间视觉形象的复现,真实还原彼时深圳的生态环境,展现了这座城市独特的地缘美学魅力。
此外,本土方言的灵活运用使得新主流影视剧的乡土文化、风俗人情显得更加真实、有温度,为影片的成功增加了现实感。电影《人生大事》全程运用四川方言,让观众迅速产生代入感。以充满烟火气的鲜活故事,诠释生死观念下的民间情感与底层想象。电视剧《山海情》通过现实的坎坷回望时代的沉浮,影片聚焦于得福、水花一代人的青春故事。使用了大量的西北和福建方言,将朴实的西北文化与开放的闽南文化表现得生动自然。剧中开篇的漫天风沙、人物粗粝的脸庞,瞬间将观众拉回20世纪90年代贫瘠的西海固戈壁滩[3]。白老师领着孩子们在土操场上升旗、麦苗去福建打工看海、水花种蘑菇等情节,又将浪漫情怀嵌套于现实主义的议题之中,用浓浓的烟火气遮盖现实的辛酸与岁月的艰难,使观众在影视剧中寻找自己生活的影子,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
影视剧是视听结合的艺术。在当前“网生代”背景下,青少年成为促进影视行业发展的主力军。面对阅读碎片化、注意力较为分散的观众,新主流影视剧开启了全方位的审美创新升级,主动契合年轻人的审美习惯。打破原有的创作格局,用更丰富的画面信息、更细致的声音处理、更优质的感官享受,把故事讲得更加精彩、引人入胜。给观众带来了焕然一新的视听体验,使年轻观众能够更好地接受主流价值的熏陶。
电视剧《觉醒年代》在创作上别具新意,影片中青年毛泽东在雨中跑过长沙街头的登场一幕,瞬间让观众记住了这个外表沉稳却满腔热血的角色,让大众对这位领袖人物有了新的认知。影片用兼具美感与思辨意味的镜头撕掉了历史正剧晦涩、沉重的桎梏标签。对于隐喻蒙太奇的娴熟运用,又让画面传递出了超脱于故事本身的信息量。毛泽东登场时的瓢泼大雨不仅隐喻着旧社会国家的风雨飘摇和人民生活的水深火热,也象征着新思想诞生的过程犹如一场瓢泼大雨,不断冲刷涤荡着旧时代的黑暗。而“蚂蚁”的意象在剧中反复出现,正是陈独秀、李大钊等“探路先锋”的象征和写照。蚂蚁的力量虽小,却无处不在,坚韧不拔。影片注重故事线索的设置和发展,用兼具质感和诗意的镜头丰富画面信息,在情节中藏匿深意,对严肃的社会议题进行暗示和批判,不断给观众带来新的惊喜和悬念。
随着我国影视工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主流影视剧更加注重声音和特效的设计,旨在以惊艳的奇观场景,出神入化的制作技巧,满足观众的视听享受。电影《长津湖》由抗美援朝战争中摧毁美国“北极熊团”总部的“穿插七连”真实故事改编,塑造了伍家兄弟、雷公和梅生等一批志愿军英雄形象。导演在描绘战争场景时,加入了不同层次、不同型号的枪炮声。左右声道响彻战士的嘶吼、呼吸声和脚步声,丰富逼真的音响混合着低沉悲怆的乐曲,牵动着每位观众的观影情绪,震撼地描绘出了长津湖战役中的惨烈场面,展示了一段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故事。电影《红海行动》由真实撤侨行动改编,影片中涉及大量的动作、战争场面。导演运用“子弹时间”的升格拍摄手法,结合特效设计,用每一帧画面细致还原残酷的斗争场面,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强烈冲击力。
此外,在演员选取方面,越来越多自带流量的明星演员出现在新主流影视剧里。例如,《满江红》中的易烊千玺、沈腾,《我和我的祖国》中的陈飞宇、刘昊然,《我们这十年》中的林一、谭松韵等,这些明星具有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同时也是影视剧票房和收视的保障。新主流影视剧主演阵容上的明星化,契合当代青年群体的观看需求,同时也塑造出一个又一个充满职业魅力和情怀的主流影视角色,唤醒年轻观众对于主流故事的期待和构想,形成了显著的长尾效应。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人民的生活、情感和精神文化需求一直都是文艺创作的主旋律。纵观新时期出圈的主流影视作品,几乎全方位贴近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国多姿多彩的历史传统、社会生活和地域文化,润物细无声地展现出新主流影视剧独特的人文精神特质[4]。
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新主流影视剧摆脱了以往英雄化的脸谱式塑造,没有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打破了传统的叙事窠臼。其透过普通人的视角,在平等的基础上与观众进行互动。电视剧《觉醒年代》从宏大的“祖国记忆”走向了更加贴近个人生活的“家乡故事”,从微观的人物故事入手,抛去伟人的神秘光环,花了大量的篇幅描述先辈们作为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情感需求,将“大人物”进行“小人物”化处理。每个角色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国家、民族寻找出路。真实的人物描写,拉近了与观众的心理距离,形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人物群像图。
任何时候,人民群众都是影视作品的“源头活水”,只有了解时代,扎根人民,作品才会留下时代的烙印。新主流影视剧通过讲述人民群众的奋斗故事,唤醒观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引导观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电视剧《风吹半夏》从普通老百姓的视角讲述平凡又温暖的故事。主人公半夏在波谲云诡的钢铁行业中摸爬滚打,一步步开办起属于自己的钢铁工厂,给现实生活中筚路蓝缕的创业者带来了破釜沉舟的拼搏勇气。电影《奇迹·笨小孩》通过励志故事的呈现,全景式地展现了深圳青年景浩朝着美好生活前进的奋斗历程,牵引着观众感悟大时代、关注小人物。
新主流影视剧涵盖更多的社会现象、历史事件和文化议题,以人民为底色,力图通过影视传播的方式对陈旧的社会框架进行反思,自觉承担起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随着我国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更多的主流影视致力于展现新时代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美好精神。如影视剧《三十而已》《山海情》《我们这十年》等聚焦于女性家庭、工作和生育等问题,对于女性的坚韧性格和美好品德进行了全方位的呈现,引起了大众的广泛讨论,体现了新主流影视剧对于女性的人文关怀,具有深沉隽永、振奋人心的审美力量。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土壤。不论是革命文化、传统文化还是民族文化,都是中华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主流影视剧在精神特质上注重于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表达。在本土创作层面,发扬时代精神、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在对外传播层面,展现大国力量,塑造中国形象,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新主流影视剧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伟大进程中获得大量的灵感,始终肩负着社会责任与时代担当。《革命者》展现了革命领袖李大钊生前最后38小时的人物动态。影片把个人生存境遇与时代大背景密切联系起来,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青年观众通过观影为革命领袖感到担心和惋惜。同时,忆苦思甜,将我国优秀的革命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战狼2》《湄公河行动》展现了中国军人果敢坚决、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在激发观众爱国热情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个让大众了解我国军事实力的窗口,彰显了本民族的大国力量,凸显出中华民族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坚定信念[5]。
新主流影视剧对内扎根社会现实,发挥文化引领的指导作用。对外开放融合,在国际平台不断增强自身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为中华文化的有效输出提供强大的支持。在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巨大成功之时,新主流影视剧《山海情》播出,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频频霸占国内热搜,优兔(YouTube)上线两周,播出时长超250个小时。截至2023年4月,点击量超4 500万次。影片中自然流露的“中国梦”,让观众在一系列剧情中感受到国家的强大,也让国际观众看到了中国的快速发展。电影《流浪地球》通过科幻题材丰富了主流影视作品的表达范畴。创作者敢于毫不畏惧、有理有据地把中国核心价值观呈现给世界,展示了民族间的团结友爱和协作精神。《人世间》以一张代表“团圆”的全家福贯穿全剧,通过影像传达出家国情怀、忠孝两全、至善为美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元素,在唤起观众审美认知的同时展现出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随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软实力较量已至白热化阶段,民族叙事也成为新主流影视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民族特色的歌舞、服饰、建筑等元素的有效运用不仅丰富了影片的叙事细节,更为影视剧增加了独特的中国色彩和民族精神。《十八洞村》讲述了湘西土家族贫困户在扶贫队伍的帮扶下实现生活与思想上双重脱贫的故事[6]。新主流影视剧将我国特有的风土人情、民族习俗和自然风光搬上荧幕。借助影像的参与介入功能,将中国精神与中华文化进行可视化转换,让国际观众通过视听了解中国社会面貌与中华民族精神。
费穆曾言:“如果中国会好,国产片也会好。”随着中国经济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新主流影视剧的发展已经有了相当的自主性。在未来的创作中,我国新主流影视剧应继续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剧作注入独特的艺术表达与浓厚的精神特质。用更高质量、高水准的艺术表达方式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富有针对性的传播策略,让新主流影视剧走向大众,走向世界。打造出既具有审美趣味,又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时代作品,继续满足人民大众对影视艺术的渴望以及对不同精神文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