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业管理的创新思路与实践探究

2023-12-26 13:17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教育文汇(综合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作业管理布置作业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赵 耀

“双减”政策发布迄今已两年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陆续出台加强学生作业管理的政策文件,各地中小学也积极行动起来。如何通过有效的作业管理,达到既减负又提质增效的目的,无疑是当前学校面临的新课题。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学校近年来的探索,立足解决作业管理面临的问题,就作业管理创新思路和实践探究进行总结和反思。

一、作业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

1.思想认识不清

“作业”一词在我国由来已久。《学记》就有“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将课外作业作为课内学习的继续和补充。现实中,学校和教师,尤其是语、数、英学科教师,都把作业看作教学管理和保证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双减”文件在“总体要求”中提出“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原则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的工作目标。在文件具体规定中,多达十余处提出“质量”要求。从中不难看出,“双减”的核心要义是减负增效、减负提质,“量”要减,“质”不能降。量和质的兼重,需要通过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和评价的方式改进和科学管理来具体落实。但一些教师和家长仍然对政策精神认识不清、把握不到位,担心作业量减少会必然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由此产生对“双减”的抵触和畏难情绪。

2.制度建设缺失

早在2021 年4 月,教育部办公厅就发布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从“把握作业育人功能”“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创新作业类型方式”等十个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和规定,涵盖作业管理全过程、全方位。落实好这十项规定,需要全面梳理作业的设计、布置、指导完成、批改、反馈、评价等一系列活动,完善学校组织架构,明确主体职责,突出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流动,笔者所在学校开展了集团化办学。其中,核心校因办学优质、群众认可度高,往往办学规模超大,存在班级数多、班额大,管理部门分工协作不畅的现象,在作业管理上存在制度老旧、内容空泛、主体不明、职责不清等问题。与之相较,成员校则更倾向于直接复制套用核心校的管理架构和制度体系,作业管理制度建设未能因校制宜,进行校本化改造和建设,导致核心校此方面存在的缺陷在成员校进一步蔓延和放大。

3.政策执行不力

在具体实践中,教师批改情况谁来检查?如何开展评价反馈和质量分析?学校、教师、家长在作业管理的关键环节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很多学校管理部门对各学科教师作业布置情况不清楚,批改态度和质量不明了,对各班级作业量的大小、学生作业习惯、评价反馈方式等均不掌握。很多时候往往是接到家长投诉,学校才去匆忙“灭火”,并没有建立日常管理的机制,作业管理陷入被动。

二、作业管理的创新思路及实践探究

1.完善组织架构,健全制度体系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作业管理职能都由教务部门落实,但对作业布置与设计则需要教研部门和学科教研组开展深入学习和研究,这就需要多个部门分工协作。笔者所在学校办学规模较大,每个年级有多个班级。学校设置有教研处和各学科教研组,但在实践中发现语文、数学等教师人数较多的大学科,在细化作业布置规范、开展作业设计研究时,因年级多、差异大、学科组教师人数多,往往很难开展有效的设计研究。有时同年级、同学科的不同班级,即使一项最简单的抄写生字词作业也五花八门。学校在调研中发现这一问题,根据需要成立语文、数学分年级“备课组”,让同年级、同学科教师成为研究共同体,这样大家的教学内容一致、进度一致。在组长带领下,明确本年级、本学科作业布置的基本规范和共性要求,统一“一科一辅”选用,及时沟通解决共性问题,合作分享好的作业设计,取得较好成效。通过明确分工,学校确定了由教研部门负责带领各学科教研组开展作业设计、评价研究;教导部门负责作业源头管理、过程管理、成效考核;信息中心负责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各负其责,形成管理合力。

好的管理还需要创新管理制度进行保障落实。学校教导处每学期期中、期末均要开展学生作业检查,通过检查了解任课教师作业布置、批阅、讲评等情况。在实践中发现,单靠教导处几位中层干部很难有效地对全校教师作业设计、布置、批改、讲评做出及时、客观的评价,作业检查往往不细致、不到位,对出现的问题反馈评价不及时。基于此,学校及时作出调整,成立教学督导组,建立《教学督导工作制度》,聘请治学严谨、办事公正、坚持原则、恪守职业道德和组织纪律、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各学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等担任教学督导员。在教导部门牵头下,将备课检查、随堂听课、作业检查、质量分析、交流反馈纳入督导职责范围。这样一方面将教导处管理人员从繁杂的教学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的骨干教师也将作业检查工作做得更扎实,特别是对经验欠缺的年轻教师进行及时提醒,有效帮扶指导。此外,学校根据教育主管部门最新文件精神,重新梳理完善了《作业布置、批改与检查制度》《教师教学管理规程》《教育教学过程管理考核细则》,探索制定《法定节假日无作业制》《寒暑假作业布置指导手册》等规章制度,对作业管理全过程及关键环节予以具体规定,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及教师工作要求,并纳入绩效考核,确保作业管理有成效,并鼓励成员校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形成自己的作业管理组织结构和制度体系。

2.强化过程管理,创新管理形式

“双减”政策实施在解决了一系列老问题的同时,也会出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这需要学校不断开拓创新,探索新的管理形式。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水平的实施意见》提出,“提倡学校积极探索作业公示制、备案制等创新性管理形式”。学校在实践中发现,仅一个“作业公示制”落实起来都很不容易。有的学校在各班教室专门开辟一块作业公示栏,有的学校在门厅设置作业公示展板;有的学校一日一公示,有的学校一周一公示;有的学校只公示语、数、英学科,不公示其他学科作业;有的学校只公示书面作业、家庭作业,不公示课堂作业、实践作业……显然,这项工作要做好,首先,要想清楚作业为什么要公示,应该对谁公示等问题。各学科教师是作业公示的主体,公示对象应该是家长和学校管理部门而不是学生。在教室公示栏和学校门厅展板公示,家长根本看不到,无法起到监督提醒作用。其次,作业基本每天都有,也应该每天公示,只要向学生布置的作业都应该公示。最后,布置的作业要公示,教师批改、评价的情况也要公示。当然,这里公示的范围缩小,可以是学科组、年级组或面向全体教师,可以采用定期展评、交流研讨、检查反馈等方式开展。

基于此,本校研究制定了作业公示制度并几经修改完善。经过学校教导部门与信息管理部门研究,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尝试多种教学管理软件,最终找到一款可以满足作业管理需求的APP,搭建了全校共用和统一的家校沟通平台,教师手机端公示作业,家长实时了解作业布置情况,大数据定期汇总分析作业时长、类型、完成情况等信息的功能,较好地解决了作业公示、备案的问题。对核心校形成的作业管理创新成果,我们还通过会议、培训和共享的方式,及时推广到成员校,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3.搭建科研平台,开展专题研究

“双减”的核心是既减轻学业负担,又实现提质增效,这一矛盾的解决需要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开展深入研究,拿出既有科学依据,又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校一方面将作业设计研究纳入校本教研,开展各学科优秀作业设计评选、优秀个性化作业展评等;另一方面,从行政团队、学科骨干中调集精干力量组建专门科研团队,从点上突破。分别成立“小学一、二年级家庭非书面作业设计研究”“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落实‘三会’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和“小学生寒暑假校外实践活动指导意见编制研究”三个课题组。课题组分别研究解决三个方面问题:一是深入探究小学一、二年级家庭非书面作业的现状、问题及产生原因,探讨设计减负增效的现实路径与可行策略,并研制非书面作业设计方案及指导手册。二是研究如何优化作业设计,落实新课标“三会”核心素养,总结出符合小学生心理、年龄特点,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世界有密切联系的数学作业设计。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与发展,助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三是以基于“减负提质”要求和深度构建家校协同育人的内在需要,分析小学不同学段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实际的生活学习情况,尝试提出科学可行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兼容学科之间融合性的分层基本任务和选修任务,形成本校小学生寒暑假校外实践活动指导意见。

三、实践反思

学生作业管理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环节、关键问题,需要学校管理部门和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改进。从我们的实践经验来看,真正做到“减负增效”,让学生悦享作业,教师和家长认同和落实“双减”,首先,需要全校上下思想上达成共识,明白“量”不等于“质”、“多”不等于“好”、“少”不等于“精”。教师不能以作业代教学,要开展深入的作业设计和学情研究,追求少而精、小而美,把学生负担降下来,把教学质量提上去。其次,学校领导要认真学习政策,把握核心要义,因校制宜,围绕作业管理的全过程,创新管理思路,抓好制度的“废改立”。最后,作业管理成效关键在落实,学校、教师、家长多元主体多方参与才能形成合力,在实践中发现真问题,以实践促进问题的真正解决。

猜你喜欢
作业管理布置作业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作业管理的实践探究
“减负增质”理念下作业管理的创新策略
落实各方责任 加强特种作业管理
客车调车作业管理的探讨
作业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