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麦25 迟播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总结与实施策略探讨

2023-12-26 12:04栾书荣罗品忠
农民致富之友 2023年35期
关键词:分蘖小麦生长

何 洁 栾书荣 罗品忠

由于不良天气以及水稻收获迟等因素,影响了小麦适期播种,对小麦大面积平衡增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一现象,本文根据连续4 年进行的耐迟播小麦品种选择和配套栽培技术探索,研究总结了扬麦25 在高沙土地区迟播配套栽培技术要点,供迟播小麦栽培参考。

近几年,在水稻收获期,由于连续阴雨几率较高,导致部分早熟晚粳水稻难以正常收获,导致腾茬时间推迟,小麦难以做到适期播种,针对这样不良天气而造成的播期推迟情况,我们在通南高沙土地区的泰兴市黄桥镇野屋村进行了不同品种迟播的比较试验,选择了春性较强、适合当地晚播的小麦品种扬麦25,进行迟播小麦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22 年,小麦播期为11 月20 日,播种量16kg,亩穗数34.2 万,每穗粒收35.6 粒,千粒重38.9g,理论亩产473.6kg,实收单产451.3kg。但和小麦适期播种相比,迟播是不得已而为之,仅为防灾减灾应对措施。现将扬麦25 迟播配套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迟播小麦的生育特征分析

1、生育期

从小麦生长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小麦的播期将会对小麦的生育进程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在小麦种植过程中,迟播对于整个生育期的影响将会随着播期推迟而逐步下降,即小麦在生育期内将会明显缩短营养生长阶段,生殖生长阶段的差异性也将由此而逐渐降低。小麦的早播与迟播之间的生育期最多相差17d,但是这两种播期的小麦最终的成熟期却仅仅相差3d 左右。

小麦在播种期间,从播种到出苗将会受到积温带来的影响,然而随着小麦播期的延迟,出苗天数将会有所增加,出苗率则会下降。小麦在适期播种的情况下,一般能够在6-7d 内完成出苗,而且出苗率可以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迟播小麦将会从幼穗时期开始延迟,短时间的快速发育将会导致小麦穗的分化时间缩短,不孕穗与花的数量将会随之增加,迟播小麦穗粒数量将会呈现出显著下降的趋势。因此为了让迟播小麦的种植栽培成果得到保障,就应该适当增加小麦的种植数量,以此来保障迟播小麦的整体种植产量。

2、叶龄与茎蘖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播期的变化将会导致小麦茎蘖的消长动态趋势出现明显差异性。而且随着小麦种植时播期的延迟,小麦种植期间的叶片总数将会呈现出递减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迟播小麦还具有过冬前积温少的特征,所种植的小麦苗小且羸弱,冬前幼苗往往很少出现分蘖、不分蘖的情况。越冬期分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迟播小麦的产量。与此同时,进一步迟播的春生分蘖则并不会增加小麦产能,春生分蘖大多属于无效分蘖,营养消耗量在增加的同时,分蘖成穗率并不会出现明显提高的情况,所以在迟播小麦的种植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需求来选择是否按照主茎独秆成穗的方式来进行小麦种植。

3、植株性状与抗倒伏能力

随着小麦播期的延迟,小麦在种植过程中的株高、穗下节长、节间数等都将呈现出逐步递减的发展趋势。随着营养生长量的不断下降,小麦在种植生长阶段的抗倒伏能力将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播期的变化将会明显影响到小麦的生长能力。随着播期的延迟,小麦种植中的拔节期将会随之推迟,拔节抽穗的进程则会适当提速。在小麦延迟灌浆开始之前,小麦中期的抗倒伏能力将会有所下降,但是灌浆后期以及小麦成熟期则会因为小麦植株重量过轻与重心下移变化而增强抗倒伏能力。适期小麦与适期迟播小麦因为种植期间的营养吸收相对较好,植株高度将会有所提高,此时的小麦在灌浆后期以及成熟期的抗倒伏能力则会因为重心上移而下降。因此相较于适期种植的小麦而言,迟播小麦的抗倒伏能力将会随着生长发育期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只有结合实际情况来主动调整小麦种植策略,才能让小麦种植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4、小麦产量

小麦在种植期间,播期将会对小麦的整体产量带来非常大的影响。而且随着播期的延迟,产量将会呈现出逐渐递减的发展趋势。即在分析播期与产量时可以发现,如果适期播种的小麦与迟播小麦采用了相同的栽培措施,适期播种的小麦并不需要额外采用其他高产措施。所以适期小麦在种植阶段应该尽量选择抢早播种,而选择对小麦进行迟播,就必须结合当地小麦种植的实际情况,找出合理方法来优化小麦迟播策略,通过各种人工干预的方式来避免小麦在生长阶段出现减产的情况。

二、扬麦25 迟播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1、因时适量播种,确保适宜基本苗

泰兴市小麦适宜播期为10 月28 日~11 月5 日,随着播期延迟,气温将降低,小麦田间出苗率下降。耕整地质量高、种子发芽率正常情况下,适期播种的可根据“斤种万苗”原则确定播种量;迟播、气温较低条件下田间出苗率下降,1 斤种成苗数6~8棵。因此迟播小麦要适当增加用种量,做到以“密”补“晚”。适期后每延迟一天亩用种子量增加0.25~0.5kg,最大播种量控制在20kg 以内。正常情况下,每迟播1 天增加0.5 万基本苗,最迟播种的基本苗掌握在25 万/亩左右。迟播小麦在种植期间,无论是出苗率还是成苗率都将有所下滑,而且因为迟播小麦的特殊性,所以迟播小麦在种植过程中还容易出现穗数不足的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产量下降的情况发生。所以为了不影响迟播小麦的种植效果,就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来适当增加小麦的播种量,通过提高小麦基本苗数,并结合主茎成穗等种植方法,以此来确保种植期间小麦的穗数不受影响。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小麦种植量可以适当增加,但是却需要对小麦种植量的增加上限进行控制,合理化种植可以为小麦提供更加有利的生长环境。

2、抓好种子处理,减少农药用量

种子处理可以推迟小麦白粉病、纹枯病害的发病时间,减轻秋苗发病,压低越冬菌源,是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重要举措。种子处理要严格按照剂量要求进行拌种,禁止超量用药。拌种晾干后即行播种,现拌现用,当日播完。在小麦种植过程中,种子处理环节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合理采用种子处理能够有效规避病害问题的发生,并确保小麦得以更加顺利的成活。因此在小麦种植开始前,需要结合实际需求来加强种子处理,通过从拌种等环节优化处理细节,能够让小麦在迟播的情况下最大限度提高种植质量。

3、农机农艺结合,提高整地质量

秸秆还田常影响播种质量,而播种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农机装备水平,农机农艺结合以及栽培措施配合。碎草匀铺是稻秸秆埋草还田的关键第一步,直接影响到秸秆还田和整地播种质量,水稻收获时要选择有切碎、匀铺装置的收割机,留茬高度10cm 以下,碎草长度控制在10cm 以下,越碎越好,通过适墒反旋或犁旋作业,尽量深埋秸草并提高整地质量。旋耕埋草深度达到15~20cm,防止稻草入土成团或富集于浅表层。旋耕播种的要采取2 次旋耕后再行播种的方法,通过播种质量的提高确保以“好”补“晚”。

4、坚持适墒播种,防止烂耕烂种

因雨迟播时,如土壤过湿无法机械作业,首先做好排水降渍,开好田中“井”字沟,尽快排除田间积水,创造适播的土壤墑情,适当推迟播种,做到“宁迟勿烂”,切勿一味抢抓季节,烂耕烂种,造成僵苗不发。另外可对小麦进行催芽,减少小麦出苗时间,提高出苗率,催芽时可用30~40℃温水浸种4 个小时,待麦种刚露白就可播种,争取晚中争早。如果小麦在种植期间因为连续阴雨天气而出现迟播,就应该因为秸秆离田成本过大而选择还田作业。通过农机进行的旋耕还田来加强种植管理,因为田间水分饱和,土壤将会出现湿重的情况,所以在耕翻结束后,很多土块往往会出现粘连的问题,此时就需要通过人工碎土的方式来进行作业。需要注意的是,迟播小麦在种植阶段不应该选用机械条播,而是应该更多选择人工均匀撒播,播种后的小麦无须进行盖籽处理。

5、机械精量匀播,提高播种质量

在确保秸秆还田和整地质量的基础上,只要墑情适宜,可采用机械条(匀)播方式播种,精准控制播量,做到播深适宜,旱茬小麦播深控制在2~4cm,稻茬小麦播深控制在2~3cm,条播的行距18~23cm,机械旋耕灭茬后播种,施肥开沟一体作业。掌握好播速,防止“露籽、深籽、丛籽”,确保一播全苗、齐苗、匀苗和壮苗。在迟播小麦的种植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提高种植质量,就需要结合实际需求来加强播种管理,因为迟播小麦的出苗率整体偏低,所以必须借助合理化播种来进一步提高播种质量,以此来让种植效果得到应有的保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播种期间借助农机来完成精细化播种,通过对播种量等种植要素进行控制,以此来让小麦播种效果变得更好。

6、完善配套沟系,增强抗灾能力

“麦田一套沟,从种喊到收”是稻茬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保证,迟播麦更要重视墒沟开挖,播后墑情适宜时要及时机械开沟,每3~4m 开挖一条竖沟,沟宽20cm,沟深20~30cm,距田两端横埂2~5m 各挖一条横沟,较长的田块每隔50m 增开一条腰沟,沟宽20cm,沟深40~50cm,确保内外三沟相通。开沟机建议安装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墑沟开挖直,灌排效果好。在迟播小麦的耕翻播种开始前,需要优先开挖临时沟系并完成排水降渍,在播种结束后且水分适宜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机械开沟的方式来完成三沟配套的针对性管理,进而让小麦在种植阶段真正实现防涝防渍。在种植阶段还应该重点关注草害问题带来的影响,而且在播种结束后还需要合理借助药物来实现对土壤的封闭处理。春季种植则需要针对杂草更多的田块进行处理,避免因为各种外界因素而影响到迟播小麦的整体种植效果。为了进一步强化根系活力,应该针对迟播小麦发根分蘖节位少、根系发育差等特征来进行开沟,通过对横竖沟的间距、深度进行控制,可以让迟播小麦在种植阶段始终保持旺盛的生长活力。

7、注重一种就管,培育壮苗越冬

迟播的小麦以主茎成穗为主,由于冬前主茎叶龄不足3 叶,每亩总茎蘖数不足30 万。播后密切关注出苗情况,对拐角处漏种及低凹局地烂种处及时人工补种。齐苗后当补施苗肥及分蘖肥,当日一均气温低于3℃时小麦地面上部基本停止生长,但阶段性日均气温回升至3℃以上仍可生根、长叶和分蘖,对促进了小麦安全越冬有利。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冬季一般不宜进行化除,以防冻药害,可待春季日均气温稳定回升到5~8℃以上时再根据草相进行化除。

8、适时镇压化控,防旺长促转化

适度镇压,可以有效地增强小麦抗逆性,尤其是对旺长苗和秸秆还田量大、播种质量差、土壤表层疏松的田块更有利。水稻秸秆全量还田的田块,应当在播后适墒进行机械镇压;对播后镇压不到位表层疏松的田块,拔节前尽早选择冷尾暖头、气温回升且无霜冻无露水的晴天进行适度镇压,以促进根土密接,有利于露籽苗、吊根苗等弱苗转化,要注意做到干压湿不压,暖压冻不压。迟播小麦由于播种量较大,群体易发过头,建议进行二次化控技术,既可增加有效穗数,又能提高抗倒能力。第一次化控在小麦4~5 叶期,亩用15%多效唑40~50g,促进分蘖发生,增加穗数。重点是第二次化控,一般在小麦拔节前1 个叶龄,亩用灵滟(烯效唑、甲哌鎓)40ml,控制基部节间长度,提高小麦抗倒能力。

9、适当轻施基肥,重施拔节孕穗肥

迟播麦的基本苗较适期播种的多,为防止群体发过头,前期肥料用量要适当降低,在耕整时施好基肥,每亩基施45%的高浓度复合肥(氮磷钾各15%)20kg,另加施尿素5kg,调节碳氮比,加速全量还田的稻草腐熟,避免还田的稻草在腐烂时与麦苗争肥。在拔节孕穗肥的施用上既要争粒重又要防贪青,要氮钾结合,适量巧施,做到要因苗施用。对群体适宜的正常苗在基部第二节间伸长2cm,群体叶色正常褪淡时,每亩用15~20kg45%复合肥+5~7.5kg 尿素;对旺长苗要适当推迟施用,用量适当减少;对弱小苗要适当提前施用,用量适当增加。迟播小麦在种植过程中,因为田间基本苗数相对较多,生育期将会延迟并缩短,所以在种植阶段可以适当优化施肥模式,以此来为小麦提供更加良好的生长条件。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需求来降低施肥次数与肥料的前期用量,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小麦在种植阶段出现无效群体过大的问题,而在小麦种植的中后期,则可以适当提高施肥量,通过全面加强对肥料用量的控制,可以有效提高小麦在迟播情况下的整体产能。

10、病虫害防治

为了在迟播小麦种植过程中将病虫害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就需要结合种植需求来开展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由于单一的防治方法往往无法达到最佳效果,就需要结合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防治策略来完成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在迟播小麦种植开始前,可以通过药物拌种的方式来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因为杂草在春季后生长速度相对较快,能够与小麦争夺土壤中的养分,所以还需要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加强对杂草的处理。在面对蚜虫等虫害时,可以结合害虫的天敌以及对应的化学药剂来进行针对性处理,通过从多个维度加强对迟播小麦的病虫害管理,可以将小麦种植期间影响产能与生长质量的外界因素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病虫害对迟播小麦的影响非常严重,所以在小麦种植过程中,有必要提前考虑能够影响到小麦生长质量的各种潜在问题,只有结合小麦种植的实际需求来加强小麦病虫害预防,才能在预防为主的理念下将病虫害所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

总而言之,小麦在种植过程中,随着播种期的延迟,小麦的生育期同样会有所推迟,随着小麦各个生育期与生育时段的缩短,应该结合小麦种植的实际情况来合理调整种植策略。从小麦生长的角度出发,随着播种期的推迟,迟播对小麦的影响将会逐步缩小,迟播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会缩短小麦的营养生长阶段。如果小麦在种植期间出现过迟播种的情况,小麦就容易因为成熟期的过度延迟而导致受高温逼熟的风险随之上升。所以在小麦种植期间,可以从拌种、施肥、田间管理等多个维度来加强种植中的细节管理,通过主动规避小麦在生长阶段可能遇到的潜在问题,可以让迟播小麦的种植栽培质量变得更好。

猜你喜欢
分蘖小麦生长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碗莲生长记
哭娃小麦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生长
分蘖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提高冬小麦有效分蘖的技术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