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顺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湖南湘西永顺老司城,如何深化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充分发挥世界文化遗产综合带动效应,持续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既是湘西州的重要责任,也是湘西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途径。
湘西州作为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地区,旅游产业是其重要的经济支柱,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有湘西重镇芙蓉镇、天下第一漂猛洞河、土家土司王城老司城、美丽的凤凰古城等。而作为湘西州主要的旅游区,世界文化遗产老司城在旅游开发方面显得力不从心,相关部门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进行旅游开发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遗址,其中大量的文物由于技术问题,挖掘难度很大,至今仍没有被全部挖掘出来,特别是有关老司城祭祀音乐文化仍没有太多的出土文物,如何更好地还原辉煌时期的土家祭祀仪式场景和祭祀音乐文化,如何深化文旅融合,提升传承展示和活化利用水平任重而道远。
老司城作为土家族的土司王城,至今已有800 多年的历史 ,其祭祀音乐文化、祭祀仪式空前繁荣,从出土的文物和建筑遗址中不难发现,祭祀形式、祭祀规模、祭祀规程都是十分严格且丰富的,保留下来的祭祀音乐仪式有摆手歌舞、梯玛神歌、土家族打溜子、毛古斯歌舞等,均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在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研究土家历史、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祭祀是古代“礼”的核心内容。祭祀文化具有政治治理、道德教化和文化传承的功能,对规范社会成员的思想行为、培养道德意识、形成民族价值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挖掘、传承、创新祭祀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对培育民族精神、激发爱国情感,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传承与保护老司城土家祭祀音乐文化同样对研究土家历史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和激发民族自信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土家族作为我国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有着丰富灿烂的传统文化,但由于土家族是一个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民族,留下的文字记载相对较少,被大众所不熟知,显得古老而又神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家对少数民族的认定工作高度重视,在1957 年1 月,国家正式认定土家族为单一民族。研究土家族文化,了解土家族文化逐渐成为众多研究者的共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湘西土家族传统音乐文化研究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土家族传统音乐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土家族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得到了显著增强。
文化自信对打牢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思想根基,提供精神、智慧和道义的支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传承过程中有利于增强当地民众的文化自信,使其感受到民族文化本身的魅力和艺术价值。文化传播区域价值的同时,土家族音乐文化也取得了较好的传承成效,但仍需要进一步推进。这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路径,同时也体现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受众群体中的广泛性和艺术价值方面的深刻性[1]。
倾心打造老司城文化产业,有利于推进文旅事业发展,吸引海内外游客到老司城旅游,增加旅游收入,促进文旅产品、农副产品的销售,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及目标的实现。通过大多数游客的广泛参与,不仅可以增强旅游知名度,还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老司城参观旅游。
老司城遗址完整地体现了土司文化传统,为研究集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家族文化、政治文化等多元文化为一体的土司文化提供了独特见证;完整地见证了汉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古代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典范,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成功案例,为研究武陵山地区的传统民族文化、乡土文化提供了实物例证,为探讨当今世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和谐共处之道提供了难得的物证。[2]由此可见,老司城的文化价值十分重要,而土家族祭祀音乐文化又是其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时期土司文化的繁盛。虽然通过近年的旅游开发,重拾和还原了一大部分,但仍然有很多祭祀音乐无法呈现。
社会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大开发大破坏,少开发少破坏,不开发不破坏。”对于老司城来说,这种现象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为此,老司城所在地的湘西州专门成立了老司城遗址保护管理处,具体负责老司城的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工作,如何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就显得十分重要。如果盲目追崇金钱至上,只看短期利益和经济价值,把旅游开发当成“摇钱树”,那么势必会造成过度开发。如果过度强调保护,又会阻碍旅游开发。如何化解这一矛盾是老司城文旅开发的关键。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老司城祭祀音乐,如何运用现代技术进行保护与传承是一个重大课题。祭祀音乐具有其特性,运用现代技术势必会带有现代的科技色彩,而破坏了它的原始属性。如茅古斯歌舞,它是一种原始的歌舞,堪称中国歌舞“化石”,如果在其传承中过多使用现代元素,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其原始风貌。
老司城文化遗址作为旅游景区,应在迎合游客的心理上做一些变通,祭祀音乐活动场景要具有观赏性和娱乐性,就必须把祭祀场景进行复原。如桂林景区打造了《印象刘三姐》,这就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而老司城是一个遗址保护和旅游开放并重的旅游景区,它的保护价值和意义远远大于旅游开发,仅仅依靠社会力量不可能进行大量的经费投入,只有相关部门投资加以解决,而相关部门的投入明显不能满足需求,由此就出现了名气大而游客少的尴尬局面,没有真正形成品牌效应。
旅游的根本目的在于寻求愉悦体验,这是所有旅游活动都具备的统一内核,而审美是获取愉悦的重要渠道[3]。作为老司城所特有的民族祭祀音乐文化,与旅游活动有着天然的互动关系。
首先,引入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专业水平的演艺公司,结合老司城独有的民族文化和祭祀音乐文化特色,打造民族文化精品节目。如在老司城土家族摆手堂表演摆手歌舞、梯玛神歌、土家族打溜子、茅古斯歌舞等。这些具有土家族民族特色的祭祀歌舞最能体现老司城的历史文化内涵,表演的同时邀请游客一起来表演,参与到实景表演中,可以加速祭祀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达到旅游与传承双赢的效果,激发众多游客对土家族音乐舞蹈的兴趣。
其次,复古重建、改善景区环境,提高旅游服务品质。由于目前考古挖掘存在一定的技术瓶颈,老司城地下挖掘不能继续推进,再加上相关部门投入的局限性,导致老司城的旅游环境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据前期考古挖掘情况可以了解到:老司城遗址总面积达25 平方千米,城区面积25 万平方米,地表上保留了体积庞大的城墙和建筑。老司城建造在一个偏僻贫瘠的山区,主要出于军事上的目的。自然环境构成了坚固的防御,环绕着城址,又有一系列险峻的军事关隘和防御设施,城址包括宫殿区、衙署区、街巷区、墓葬区、宗教区、苑墅区等几个部分。如果在不破坏原始遗迹的基础上进行复古改造,打造辉煌古城的原始风貌,可以使游客徜徉在古朴的街道,欣赏土家族辉煌的土司王城,了解土家族的历史脉络和文化。
土家族民间音乐十分丰富,除了祭祀音乐,还有很多优秀的民间音乐,如土家山歌、土家号子、土家小调、土家哭嫁歌、土家儿歌、土家打溜子、土家撒也吙、土家咚咚喹等。将其融入老司城遗址公园中进行表演,更能激发游客对土家族传统音乐的兴趣与热爱。通过节目的编排,丰富表演形式,增加娱乐性、表演性、观赏性。
土家族民间音乐、民间歌舞十分丰富,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土家哭嫁歌、土家打溜子、土家山歌等都能体现土家音乐文化特征。哭嫁歌作为一种特定意义上的民俗艺术活动以及湘西土家族妇女集体智慧的结晶,仍将长期存在并得到妥善的保存。[4]
充分利用土家族传统节日,完善和创新音乐文化场景,打造音乐文化表演平台。这一系列措施既提升和美化了旅游环境,也使观众领略了土家族的风土人情,特别是在参与土家族传统节庆的过程中,游客完全融入土家族节庆文化中,从而提升了旅游体验,不仅增加了旅游收入,也更好地打造了旅游环境,在不破坏遗址原貌的基础上提升了景区旅游硬软件服务,提升了旅游品质。
通过利益联结推动文旅产业共建共享,适当吸引社会团体和企业参加旅游开发。首先,相关部门要积极投入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中,制定优惠政策,在保护与传承的基础上,促进旅游开发,真正做到“以开发促保护,以保护促发展”。其次,引入演出团体,打造旅游文艺品牌。全国各地著名风景名胜区或多或少都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云南大理、丽江,广西桂林,湖南张家界等地,都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品牌。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老司城,也可以引入较高水平的文艺团体,打造具有土家传统音乐文化的艺术品牌。 再次,与知名且具有强大经济实力的旅游公司合作 ,投入必要的资金,以专业模式进行文旅开发,开启音乐文化保护传承与旅游开发的健康发展模式。
总之,老司城遗址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要在保护与发展上做文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土家族传统音乐文化,使这些具有土家族特色的音乐文化传承下去,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打造老司城遗址的旅游品牌,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土家族音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