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璇
民间文化指的是依靠口头传播的传统文化,这种文化主要是以民间世代相传,且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意识和文化形态,口头传播是其主要的传播手段,这也让其传承具备鲜明的地方特色。众所周知,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在生活、生产、娱乐和休闲活动中创造出众多带有民族色彩的民间文化形式,是民族、地区、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瑰宝,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资源。在社会发展中,如何保护、利用和开发这些文化资源,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重视。在大众传媒时代,如何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更好地保护、传承和传播民族文化,发挥其应用价值是业界关心的重点。这里结合云南民族舞蹈《印象·丽江》分析大众传媒时代的民间文化传播策略。
云南民族舞蹈是我国民族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届全国汇演中名列前茅,有着舞蹈种类丰富、情调特殊、风采瑰丽、底蕴深厚的特点,受到众多舞蹈爱好者的青睐,也让国际友人赞叹不已,是云南当地极为自豪和骄傲的文化体系。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云南民族舞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新型舞蹈种类不断涌现,为我国民间舞蹈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大众传媒作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是大众交往、传播的工具,其诸多优势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人们通过运用大众传媒工具来反映、记录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件,也用其描述和阐释民间文化,对民间文化的变化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有学者指出,任何技术的发展都会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环境,这些环境并非简单的物品包装,而是社会进步的过程。媒体传播环境也是一样,其作为存在于传播活动周围的特有情况,包含了社会、文化、经济、媒介、教育环境等,是物质条件和非物质条件共同组成的一种整体环境体系。传播环境通常都是以特定的地区、民族、人群为传播背景的,民间文化变迁作为传播学的一种,其传播环境与上述内容一致,并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与传播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传统相对稳定的传播环境保证了民间文化传承的公平、公正和纯粹,但也存在着传播范围狭小的弊端。在大众传媒时代背景下,随着经济和传播技术的发展,人们的交流范围不断扩大,传统封闭式的传播模式逐渐被扭转,为民间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了环境基础。
传统的民间文化传播以口头代代相传为主,传播范围小且活动仪式简单。在大众传媒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传播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使民间文化的记录、反应和传播媒介变得越来越多。如2011 年汉中拍摄的本土电影《迷途》、2011 年天水市拍摄的《麦积山的呼唤》、2023 年云南拍摄的《牛筋村长》等,都是通过电影的方式宣传本土文化。近几年,随着媒体技术的革新,以手机和网络为代表的第四、第五媒介早已深入人心,大大扩充了信息传播空间,加速了不同地区和环境的民间文化传播与融合。在这种背景下,民间文化得到了大范围的传播,且形成了反复复制、加工和革新的趋势。
民间文化在数千年的传播和发展中一直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其伴随着社会环境、时代、文化和经济的变迁而不断创新。如云南歌舞《赶摆》,最初人们通过自娱自乐的形式进行表演,这是当时民族舞蹈初始发展的第一步;接着以传统民间舞蹈和生活素材进行整理、加工和创新,让传统民间舞蹈形成展示性表演,进而成为生活表现型舞蹈,并将民族风情习俗以系列化的方式进行集中展示,明确了表演的主题和要求,让整个民间文化发生了新的转变。由此可见,在大众传媒时代背景下,民间文化的传播内容和形式随着传播媒介的改变而不断改变。
《印象·丽江》是一部大型实景演出,整个节目由上篇雪山印象和下篇古城印象组成,是一部在白天进行实景演出的大型舞蹈,是一场真正意义上荡涤灵魂的视觉盛宴,其在表演过程中并没有具体的故事和鲜明的主题,而是根植于云南民族民间文化体系,以雪山为背景,汲取大自然之灵气和天地之精华,用独特的手段创造出无与伦比的演出场景,让整个演出贴近每一个观众。整个演出包含了古道马帮、对酒雪山、天上人间、打跳组歌、鼓舞祭天、祈福仪式和主题曲,构成节目的所有元素都来自乡村,包括舞蹈、歌曲、音乐、道具以及服装和演员,都是选自当地乡村,让整个节目透漏出浓浓的乡土气息和民族风情,这些来自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元素,也让整个节目具有突出的自然活力,给人一种乡土田间的清香,通过该舞蹈陶冶了观众的心灵,缓解了观众因快节奏生活而引起的紧张情绪。可以说,浓郁的民族风情、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以及质朴的艺术魅力为《印象·丽江》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中,舞蹈不仅是单纯的艺术表演,而且是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不少民族在节日庆典、人生礼仪、婚丧嫁娶以及岁时祭祀的时候都会载歌载舞,这种舞蹈以祭祀和文化传承为主。《印象·丽江》在编舞的时候便将这些内容融入进去,形成了集小品、杂技、戏曲为一体的综合性节目,并成为中外游客非常喜爱的一个节目。
舞蹈是民族传统文化、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定时期、特定文化和特定环境下的产物,本身有着美丽多彩、神秘圣洁和种类丰富的特征。在过去的民族舞蹈中,因其主要是以神灵和天、地、人共同参与的境地,为此在表演和传承的时候都会将表现力、感染力和沟通力作为重要的基础。在此背景下,民族舞蹈要想完整、全面地呈现自身的魅力,不仅要将舞蹈动作和音乐从云南田地搬到城市舞台,还要对其进行创新和优化,否则很容易出现舞蹈脱离本身意境和特征的现象,最终影响其表现力和感染力。为此,在《印象·丽江》表演的时候,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将玉龙雪山、滇西茶马古道等景观复制到舞台上,可以最大限度地展现舞台的感观氛围,再现民族舞蹈的时空特征,让观众在剧院中就能够欣赏到丽江的美景,满足观众对丽江生态文化和风土人情的好奇心。
目前,许多艺术题材在传播中受到了文化表达形式、传播主题、传播方式的限制,在传播的时候经常出现与主流意识形态不符的情形,甚至出现违背社会发展形态的现象。《印象·丽江》正是认识到这一不足,在大众传媒背景下采取新型传播模式,围绕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发展趋势,将民间文化融入其中,以顺应主流意识形态、弘扬主流文化、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原则,并得到广泛认可,这也是其发扬和传承的关键所在,将当地各种文化融入其中,可以让整个节目充满正能量。在该节目中,将祭神、驱邪、送灵等内容做了修整,将一些不符合社会发展实际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进行了剔除和修整,使整个节目中的宗教色彩被淡化并对相关内容做了新的阐述,让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体会节目的内涵,形成对生命的讴歌、赞美和对大自然的敬畏。另外,《印象·丽江》作为一个多人演出的节目,由多人共同载歌载舞,其不仅能体现中华民族团结和社会昌盛的气象,还能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团结。该节目立足于云南乡土文化,借助大众传播媒介实现了社会和经济的双赢,在有限的舞台上表达出无穷的思想和精神,彰显了一道道民族特色、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情,也让云南民族舞蹈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在大众传媒时代背景下,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欣赏要求越来越高,对各种民间文化和舞蹈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差异化的现象,消费也变得越来越理性。在此背景下,云南民族舞蹈《印象·丽江》需要从多样化、多元化和创新的角度入手,从形式、内容上进行深入创新,以提升节目的品牌辨识度,让观众感受到多样化的表演,进而走出一条高质、高效发展的道路。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青睐参与感强的活动,民族舞蹈亦是如此。对于旅游演艺而言,游客更希望直接参与其中,成为内容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为此在《印象·丽江》的演出之中,可以以当地文化为核心,构建出娱乐与参与共存的表演纽带,在承袭原来民族歌舞、情景剧表演方式的同时,增加观众与演员共舞的环节,让观众与演员互动。再比如在《天上人间》这一以玉龙第三国的传说为核心的爱情故事表演中,通过让观众身穿民族服饰、串台词的方式来共同推进剧情发展,让观众切身感受少数民族的热情与爱情,让观众在表演中获得沉浸式体验,使观众与舞蹈产生共鸣,让观众感受到民族舞蹈的魅力。
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舞蹈节目的多元化发展表现得十分突出,但是这些舞蹈节目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盲目扩大规模、追求利益的现象,造成整体效果不佳,甚至一度沦为笑谈。《印象·丽江》在发展中总结了其他节目多元化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深度挖掘和探索丽江当地的本土文化,采取品牌与质量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将重点放在如何进行优质演出,如何利用科学的演出方式实现当地资源与文化的结合,以科技、创新和创意为基础进行演出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创作了优质的节目,具体包括:第一,在演出形式和内容上不应盲目追求大场面、大制作,应倡导小而美;第二,旅游企业应精心搞好节目编排策划,深入挖掘丽江茶马古道等文化内涵,展现本土文化魅力,让大中小型演出共生共长。
艺术、科技和经济的不断融合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表现,这也丰富了民族舞蹈的传播手段和形式,极大地满足了不同阶层、不同游客对民族舞蹈多样化的需求。在大众传媒时代背景下,民族舞蹈的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传播主体不断涌现,传播方式由过去的迂回转变为直接传播。在具体的传播过程中,人才是最关键的因素,其对整个舞蹈的演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工作中,一方面要培养专业人才,以丽江资源的普查作为出发点,在其中寻找人才培养的切入点;另一方面专业人士要懂得如何挖掘文化资源,如何更好地让文化与舞蹈结合,这样不仅能通过地域文化对舞蹈进行创新,还能让其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避免出现雷同,从而提升演绎效果。另外,可通过各种渠道来引入创意人才,这样不仅能提升演绎活力,还能吸纳更多的观众,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创意演出中,并借助互联网和大众传媒平台构建科学的互动平台,实现平等对话,让游客深度参与演艺的创意创作;同时也要营造开放包容的氛围,从民间广泛汲取创造力,为旅游演艺产品添加活力。
在现代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新时期,不仅要利用新媒体技术对原来的节目进行改造和创新,还要借助大众传媒工具广泛汲取观众反馈的意见,全方位了解观众的喜爱与偏好,有针对性地进行节目调整和优化,以创新发展的原则创造出优质的节目。在《印象·丽江》的表演中,美景、美食、美秀、美景“四位一体”的沉浸旅游模式深受游客喜爱。《印象·丽江》《丽江千古情》《云南的响声》等演出应该及时对老产品进行迭代更新,从形式到内容对旅游演艺产品进行升级优化,美化演艺环境,创造沉浸式情境,从游客感官体验上深化融合效果。
总之,要想将民间文化的魅力转变为经久不衰的艺术作品,仅仅将原汁原味的民间文化、舞蹈资源和艺术元素拼凑到舞台上是不行的,还需要在创作中对这些元素和内容进行精雕细琢,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市场规律精心打磨,抓住大众传媒发展契机,在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有效整合各种现代化技术和资源,推陈出新,形成品牌化、专业化、多元化的舞蹈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