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异玲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课程教学强调有效性[1],而当前的高职音乐教育专业(以下简称“音教专业”)《舞蹈剧目排练》课教学,还停留在对专业舞蹈院校的简单借鉴上,未能充分体现综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亟待改革。在此背景下,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柳职”)音教专业《舞蹈剧目排练》课的教学改革应运而生,主要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几方面进行探索求新,推动课程教学质量整体升级。
目前,针对高职音教专业《舞蹈剧目排练》教学的研究匮乏,通过总结柳职经验,实现理论创新,或可为立志改革的有志之士提供一定的参考。
柳职音教专业《舞蹈剧目排练》教学现状主要从课程性质、学情、教学理念等方面进行分析。
《舞蹈剧目排练》属于音教专业的必修课,是专业核心课《舞蹈表演与编导》的后续课程,作为舞蹈基础课程的延伸,旨在通过中外优秀舞蹈剧目的排演方式,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舞蹈综合性实践能力。
音教专业生源主要来自普通高中毕业生以及少数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大多数音教专业学生在入学前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舞蹈训练,极少数学生具有舞蹈基础,这是音教专业学生舞蹈方面的学习起点。
该课程于第5 学期开设,学生经过前4 学期的舞蹈学习,舞蹈表演及编创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但整体舞蹈素质仍呈现两极分化,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将学生划分为“进阶生”与“基础生”两类,所对应的学情问题有,如果教师侧重于“基础生”,选择与之匹配的教学内容,必然无法满足“进阶生”对舞蹈学习进步的强烈需求,不可避免地削弱其学习积极性;如果教师因此增加教学内容的难度,也会使“基础生”在学习中受挫,从而产生学习的心理阻力。
《舞蹈剧目排练》任课教师大多毕业于专业舞蹈院校,深受专业舞蹈院校教学体系的影响,在教学中虽能把握课程性质、关注学生的专业素质状况,但教学理念上仍持有专业舞蹈院校唯“专”唯“尖”的教学意识,这种意识延伸出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综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柳职音教专业《舞蹈剧目排练》,主要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几方面进行探索求新。
对高职音教专业《舞蹈剧目排练》任课教师所持有的唯“专”唯“尖”教学意识进行分析,不难看出,持有这种意识的教师一方面对职业教育教学的认知不够透彻深入,另一方面未曾有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基于此,以存有偏差的意识背后“症结”为靶探索全新的教学理念,建立了全方位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构想。该构想中的“全方位践行”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的落地,具体表现为,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以及可持续发展,教学内容的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能有效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等等,它贯穿于课程教学的方方面面。新教学理念的建立,能有效破除不符合职业教育教学特点的思想藩篱。
教学内容的探索求新,紧紧围绕课程目标。如前所述,高职音教专业《舞蹈剧目排练》的课程目标,是通过中外优秀舞蹈剧目的排演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舞蹈综合性实践能力。而持有唯“专”唯“尖”教学意识的任课教师,则将“优秀舞蹈剧目”定义为桃李杯、荷花奖及CCTV电视舞蹈大赛等专业舞蹈比赛剧目,这些剧目往往具有极高的难度性,与高职音教专业学生的认知特点不相符。针对这一问题,将教学内容的探新方向锁定在提出“优秀舞蹈剧目”新内涵之上。
以2021 ~2022 学年上学期2019 级音乐教育《舞蹈剧目排练》教学为例,剧目的选取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有能力的学生自荐成为负责人,自行招募同班同学作为合作演员并上报想要排练的剧目,这些剧目不限于常规意义上的专业舞蹈作品,还包括不同种类的群文舞蹈作品以及学生编舞习作等。由于难度等级各异、可选范围较大,无论哪种舞蹈基础的合作演员都能选择到与之匹配的剧目,所选参与剧目的数量在保证最低标准的基础上,也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教师对上述每一环节均不直接干涉,而通过间接引导的方式把控教学质量。如上报剧目过多,确实无法在相应学时内完成教学,教师可在实行排练一定周期后,采取优胜劣汰的竞争方式班级投票决出最终剧目,这样的“间接引导”既能解决超额问题,又能在学生中营造良性竞争和主动学习的氛围,以促进教学。
由此可见,教学内容探新将“优秀舞蹈剧目”的内涵重新定义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能有效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动力的舞蹈剧目。新内涵的确立能够有效避免学生舞蹈素质呈现两极分化所导致的学情问题。
音教专业建立之初,该课程借鉴专业舞蹈院校剧目排练教学模式,教师主要采用传统“口传身授”的教学法[2]传授技艺,占据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的学习方式较为单一,以被动接受为主,极少通过自主探究获取知识、提升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有悖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从课程教学各个环节入手,多点联动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探新之前期环节
在传统的《舞蹈剧目排练》教学中,前期环节指的是教师的课前准备环节,学生极少参与其中。当“优秀舞蹈剧目”的内涵被重新定义,学生成为决定剧目选择的主体,该环节中师生参与的比例、内容与方式也随之发生着改变。
仍以2021 ~2022 学年上学期2019 级音乐教育《舞蹈剧目排练》教学为例,教师在开课前一学期的期末,对学生做课前引导,使其明确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并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督促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认真思考自己在课程学习中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角色,是“剧目负责人”还是“合作演员”,并根据自己所作决定挑选和学习剧目、做剧目教学的前期准备,或提高自身的舞蹈表演能力为胜任剧目表演做准备。
2.教学模式探新之教学环节
专业舞蹈院校的剧目排练教学,已建立起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值得高职音教专业《舞蹈剧目排练》任课教师学习借鉴,但借鉴的同时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密切关注学生舞蹈素质两极分化所导致的学情问题,以学生本位思想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
(1)根据参与角色的分层教学。课程前期环节,教师设置“剧目负责人”与“合作演员”两种课程参与角色供学生选择,其设置的目的,一是对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进行摸底,二是归类学生便于开展分层教学。从2019 级音乐教育该门课程的角色选择情况可以看出,选择成为“剧目负责人”的学生,通常具有较好的舞蹈表演基础,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在舞蹈学习上自我要求较高,渴望掌握舞蹈剧目排练的知识和经验。针对这一部分学生,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其充分的自由度,尤其是剧目排练的第一阶段,引导其从已有认知出发探索具有自身特点的剧目排练方式,当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教师并不马上作出回应,而是给到其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空间,帮助学生锻炼发散性思维,以获得多元解决问题的能力。到了剧目排练的第二阶段,教师才开启答疑解惑,同时指出学生未察觉的隐性问题,督促其带着对问题的思考继续开展剧目排练第三阶段的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并以此循环往复,这种不断激发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符合“进阶生”的认知特点,满足其强烈要求进步的课程学习诉求。
而选择成为“合作演员”的学生,通常舞蹈表演基础及学习意志相对较弱,自我认知不够正确,常常会低估自己的能力水平。针对这一部分学生,在剧目排练的前期阶段教师以鼓励为主,帮助其建立剧目学习的自信。同时,鞭策其中专业能力或组织能力拔尖的学生成为“剧目负责人”的助手,能够与“剧目负责人”同一视角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协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剧目排练导演的实践经验。当“合作演员”类学生逐渐适应排练,表现出一定的自信,教师应乘胜而上,帮助其建立“争优”意识,在同学之间或剧目之间形成良性竞争,促进个体进步。
(2)根据剧目分组的差异化教学。学生根据自身意愿加入相应的剧目,形成以剧目为单位的课程小组。如按难度等级可分为专业舞蹈作品组、群文舞蹈作品组、学生编舞习作组等;按表演形式可分为小型舞蹈项目组、群舞项目组、歌舞项目组等;按风格特点,可分为中国古典舞剧目组、中国民族民间舞剧目组、现代舞剧目组、流行舞剧目组等。
按难度等级划分的组别,其教学侧重点各有不同。所列举的三个组别中,学生编舞习作组更重视编创部分的质量,教师首先围绕“怎么编”的问题开展教学,其后才是落实表演与编创同步并举;而相比群文舞蹈作品组,专业舞蹈作品组更强调对作品难度的训练,如提高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跳、转、翻”技术技巧等。按表演形式划分的组别,其教学侧重点也有不同。小型舞蹈项目组中,独舞要求演员呈现极佳的肢体能力,双人舞和三人舞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求演员之间的配合;而群舞因人数众多则更关注动作整齐度与队形变化的流畅度。按风格特点划分的组别,中国古典舞剧目组侧重身韵的表现技巧,中国民族民间舞剧目组侧重民族的风格韵律,现代舞剧目组侧重自我意识的表达。
当然,这些分组是相对的,在《舞蹈剧目排练》实际教学中,某一剧目可以同时归属于几个组别,这并不矛盾。如2019 级音乐教育该门课程教学剧目之一的《守月人》,归属于小型舞蹈项目组,要求演员呈现极佳的肢体能力,并兼顾双人之间的默契配合;归属于中国民族民间舞剧目组,要求表现出藏族独特的风格韵律;归属于专业舞蹈作品组,要求把握作品难度,即掌握藏族热巴鼓的鼓艺技巧。学生对这些细化分组并不知情,它们仅存于教师的理性分析之中,帮助教师准确定位剧目教学的方向,更好地开展差异化教学。
3.教学模式探新之考核环节
任何一位舞蹈剧目排练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在剧目学习完成后,能有登台实践的机会。教师清楚地知道,在舞台真实的训练环境中,“演员”身份的学生能够在演出时与观众进行交流,获得舞台演出经验;“负责人”身份的学生可以直面灯光师、音响师、机械师等剧场工作人员,通过与他们的合作获得导演实践经验。早在音教专业建立之初,《舞蹈剧目排练》课就与该专业的毕业晚会密切相连,为毕业晚会提供高质量的舞蹈节目,同时也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开展舞台实践。可见,舞台实践是《舞蹈剧目排练》课堂教学的重要外延。
或许是因为“外延”性质的缘故,舞台实践一直未被纳入《舞蹈剧目排练》课程考核范畴,这样的考核一方面未能突出舞台实践对于该门课程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不够全面客观,教师不能形成准确的教学评价,建立有助教学的反思。改革考核方式,在过程性考核中增加全新的舞台情境考核,主要包括:舞台实践出勤情况、工作态度、团队合作情况、应急情况应对与处理、疑难问题的解决与实训困难的克服等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任务的考核;在结果性考核中增加舞台实践技能掌握情况的考核。2021 ~2022 学年上学期该门课程满意度调查数据显示,超95%的学生对新的考核方式给予较高评价,认为新考核方式能更大程度体现公平公正,激励他们学习。
细观以上课程教学环节,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体现在“自主、合作、探究”;而教师的主导地位则隐现于“引导”活动中,所谓“引导”即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调节和控制各种任务行为,达到激发全体学生学习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
高职音教专业《舞蹈剧目排练》课教学,承袭专业舞蹈院校的“口传身授”教学法[2],这种教学法符合舞蹈教学的特点,以教师为主导,通过语言讲解和肢体示范传授舞蹈技艺。但若单一使用此法,长此以往,容易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潜能。所以在此基础上,需要结合学生实际不断探索、融合新的教学方法。
1.角色扮演教学法
《舞蹈剧目排练》课中的“角色扮演教学法”,指的是学生在剧目排练环境中按“剧目负责人”(亦可称为“导演”)或“演员”身份进行活动,以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需要指出的是,两种身份的教学不是孤立的,正是在两种身份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之下,“角色扮演教学法”才得以施行。
“剧目负责人”在剧目排练实践中,所有问题的思考均围绕“演员”。以2019 级音乐教育双人舞剧目《守月人》为例:“负责人”在确定作品后第一步需要做的是招募“演员”,“负责人”作为演员之一,对另一名“合作演员”的选择,根据双方的外形条件是否匹配、舞蹈能力是否相当、合作是否具有默契等来考量。人选确定完毕,则要思考剧目动作的学习方式,是自己独立教授还是双方共同学习原版剧目。倘若“合作演员”的表演达不到预期,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与其沟通,是导演式的开门见山还是合作者的委婉,或是找到两者之间的一个平衡点,既高效又维护合作关系。这样以“演员”为中心的剧目排练思考方式不胜枚举。
而“演员”在剧目排练实践中,所有活动皆跟随“剧目负责人”的指令。“合作演员”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学习剧目,若有不足之处接受“负责人”的指导。但“合作演员”与“负责人”在沟通上应当是平等的,若“负责人”出现不足之处,也应听取“合作演员”的建议,双方本着对剧目负责的态度,相互批评,相互激励,以期达到共同进步,实现高质量完成剧目排练的目标。
2.师生协同教学法
《舞蹈剧目排练》课中的“师生协同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面对舞蹈基础薄弱且舞蹈剧目排练经验尚浅的教学对象时,通过协同参与的方式协助教学对象完成剧目排练任务,达成预期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其难度在于教师协同参与过程中,必须做到“适时施教”与“适度施教”。
“适时施教”讲求灵活性,要求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现场的实际情况,迅速而敏锐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引领学生高效地解决问题。这一系列过程看似临场发挥,却根植于教师扎实的专业基础与深厚的教学积淀,其在师生协同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时刻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归正航向。“适度施教”重点在“度”,要求教师的“协同”确保学生有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空间。在此基础上,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何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判断的依据在于学生是否受益。例如,《舞蹈剧目排练》教学中,教师将剧目选择的主动权交由学生,让学生选择想要承担的角色,这些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同时更好地对学生开展分层教学,如若教师一手包办并采用“一刀切”的形式定夺剧目,舞蹈素质呈两极分化,班级中的学生极大概率会因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与自身实际不匹配而失掉学习的兴趣。
3.赏识教学法
赏识教学法是使人将自身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笔者将其运用到高职音教专业《舞蹈剧目排练》课教学,认为它不仅适用于舞蹈表演基础及学习意志相对较弱的“基础生”,同时也适用于更高层次的“进阶生”,在对两者进行赏识教育时,其方法的运用各有不同。对于“基础生”,教师赏识其行为结果以强化其行为的频率相对更高,通过多元的赏识方式,形成足量的外界刺激,促使其更快建立学习自信、产生学习兴趣。而对于“进阶生”,频繁的赏识会适得其反,他们会误认为教师对其学习目标的预设过低,与其强烈要求进步的舞蹈学习诉求相矛盾。所以,教师应当为其增加获得赏识的挑战性,通过赏识结合批评的办法,激励其朝着发展方向不断努力。关键是,“赏识教学法”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分层教学中,还要关注个体的差异性,例如个别“进阶生”由于性格内向而导致自我认知不够正确、缺乏自信,这样的学生就不适用一般“进阶生”的赏识策略,而应量身制定策略。如此,才能真正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实现因材施教。
综上所述,柳职音教专业《舞蹈剧目排练》教学,紧紧围绕综合性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开展改革实践,重点推进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几方面的探索求新,建立了全方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构想,破除不符合职业教育教学特点的思想藩篱,重新定义了“优秀舞蹈剧目”的内涵,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能有效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构建了以学生本位思想为指导、有自身特色的“引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了单一教学法向复合型教学法的转变,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潜能。高职音教专业《舞蹈剧目排练》任课教师,应当具备走出教学“舒适圈”的勇气,在合理借鉴专业舞蹈院校剧目排练课教学内核的基础上,把准职教“脉搏”开展改革创新实践,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凝心聚力扎实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