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晶
辽东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0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众应用中文的能力被强化,现代人才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成为当前考量人才素质的标准之一。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求,更好地发挥基础写作的作用,探寻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是对写作教学提出的新课题。
纵观基础写作课程实施状况,写作课程教学仍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三个中心”层面(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1.教学理念固本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意识存留传统意义上的写作教学理念,大多强化写作的理论基础性,在有限的课时安排下,注重系统理论知识的梳理及写作规律的引领,虽也意识到写作的实践环节,但缺乏具体有效的实践操作。
2.教学模式单一化
当前写作课堂固守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式方法单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偏重于单边知识传授,忽视师生双边互动环节,上课就是单纯为了完成写作教学任务和目标,表面看来教学任务完成,实际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削弱,影响写作能力的长足发展。
3.教学评价常规化
关于写作课程的教学评价,人们还是习惯以中高考作文的评价系统,重视内容和表达等基础性等级评价,发展特征性评价不明显,致使无论是对作文教学的评价还是对学生作文的评价,难以发挥实效。
1.学习态度不积极
部分学生对写作课程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自己并不想从事专业写作,没有必要进一步学习写作,即使是应用文写作,也认为可以在将来生活、工作中现学现用。表现在写作行为中,态度不积极,思想有惰性,缺乏写作自主意识与创新精神,对于写作任务的完成多以模仿范文为主,忽视自我写作潜能。
2.学习过程简单化
从认识论的普遍规律来看,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较容易,但知识迁移困难。对于写作,一些学生认为不需要专门学习,因为入学以来,写作文已成为他们的常态化所需。不过真到了写作实践环节,学生的作品却不尽如人意,即使是简单的通知、请假等应用文写作,也存在语言与格式方面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学生对于写作知识的内化迁移能力不足,把学习过程想当然化。[1]
3.学习目的模糊化
写作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述能力,培养学生整体文化素质,体现写作主体个性思想的智慧之光。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信息传递便捷,写作资源多元,写作主体变得越来越自由。网络之便利带给学生写作正面影响的同时,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较明显表现为“网络依赖症”,即遇到任何问题找百度解决,写作领域“复制粘贴,抄袭成风”。长此以往,学生失去了对自我写作的兴趣,忽视个体写作能力,渐渐失去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写作学习目的模糊,个性思想的智慧之光黯淡。[2]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念,其思想主旨强调的是生活本身的教育意义,主张教育与实际生活密切相联。生活教育理论体现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
“生活即教育,一日生活皆课程。”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也是教育的一部分。以生活为中心,主张教育活动要回归生活,教育要在生活中进行。两者应该相辅相成,相互融合。“凡有生活处,皆显教育性”。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将教育的领域融合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陶行知认为,生活是大众最好的教育,社会是大众最好的学校。要想人人都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实现民族教育大众化,就应该走出学校的藩篱,联结社会的实施场域,运用社会中的教育力量,加强社会的教育效用。学校主张“社会即学校”,可以丰富教育素材,拓宽教育资源环境,最终使教育受众增多,中国民众教育得以普及。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认识的深化和发展。生活教育理论中,陶行知倡导“教学做合一”,把教育引向生活,引向社会,引向实践。他认为,“唯读书论”不利于学生知始行成。主张“教学做合一”,可以使中国教育与实际生活相脱离的问题得以解决。“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论,充分体现了实践教育性的治学态度,是生活教育性和社会教育性得以实现的根本保障。
生活教育理论是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磐石和主线,也是21 世纪的今天重视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新型现代教育理念的基础理论。《教育——隐藏在其中的财富》报告指出,教育面向21 世纪的四大支柱是教会学生认知、做事、共同生活和做人。要实现这些教育目标,生活教育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结合大学基础写作教学现状,传承生活教育理论,探求“从生活中去学习”的创新写作,有力提升基础写作的生活教育功能。
教育之行重在引导学生形成最正确的思维认知,追求最理性的自我。写作教学与生活实践密切相联,有利于学生主体思维的开发与引正,进而形成理性的自我评判和对事物的正确认知。突破以往传统的写作基础理论教育理念,从宏观与微观融合生活教育核心所在,有助于拓宽学生写作领域,培养学生新的写作意识习惯,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写作教学水平。
1.宏观教学
基于大学基础教育未来职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本位,在写作课程设置上,首先立足于职业需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写作素养,重点突出生活实践写作要领,充分贯彻“以写为本,在写作中学习写作”的思想,即以学生为本位、以生活为本源、以实践为本体、以习惯为本旨、以工具为本质。
2.微观教学
写作的复杂性要求教师既要重视写作技巧问题,还要重视与修养、阅历、情操有关的人文情怀。从生活教育中汲取写作资源,确立写作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理论联系实际,理解基本的写作理论知识;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理解常用文体的写作规律和要求。
(2)能力目标:付诸写作实践,能正确运用写作理论,指导写作实践;学会写各种常用文体,进行初步创作;形成指导、批改、评价学生作文的综合能力。
(3)素质目标:生活实践感悟,培养学生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从事作文写作必备的写作素养;培养学生达观向上、顽强进取的品质。
写作活动本身是人的社会本质的特征体现,是人们之间精神交流的重要维系方式,写作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深入社会,积累社会经验的过程,同时也是积累深刻思想情感的过程,更是对生活的深层感悟与认知。让教育回归社会生活大舞台,能突破学生个体生活与社会生活、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直接体验与间接体验的藩篱,进而深层体验现实生活、认识未来社会、改善行为,激活学生自主发展的“积极因素”。
1.丰富多元资源储备
写作视域广阔,个体、社会、国家、人类、世界,无所不写。作为学生,既要重视在学校小社会中生活积累,也要走出学校,走向大社会,丰富自己多元资源储备。这期间提倡学生一方面“读万卷书”,拓展大阅读视野,另一方面“行万里路”感知祖国的大好河山,感知五彩缤纷的社会人情。这些资源的积累将会对学生思想感情的积淀,写作思路的沉浸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2.优化信息资源组合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是引领时代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教师而言,一方面要不断通过网络、媒体等多种信息渠道,及时获取各种有用的信息,优化组合信息资源,积极有益地引导学生。另一方面,还要不断提高对相关信息的分析、判断、整合能力,组织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策略等。写作课堂上教师可以有序组织安排学生优选相关传媒,包括网络视频、视听媒体,开展有针对性的研讨分析,注重思辨精神和鉴赏水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辨、鉴赏能力。同时能综合考量利用信息,从实际出发,塑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采用多元教学方法,灵活教学组织形式,达到提高教学的目的。[3]
3.开拓实践资源渠道
写作实践教学中,开拓多元实践资源渠道,有利于学生放开视野,开启写作新思路。立足生活写作大舞台,积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实践,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写作大课堂活动,如利用节假日、大周末,带着学生适时参与一些社会大型公益交流活动,参观一些综合教育文化基地,或请当地及外地作家进行讲学、辅导等;有条件的可以引导学生广泛参加一些县、市、省甚至全国范围的征文比赛,以此来检验促进自己。
写作,是现代人类较为复杂的实践活动之一,只有在活动中掌握写作的技能,才能形成写作的能力。针对学校基础写作教学,在写作理论基础的引领下,教师应提升写作实践教学意识,摒弃形式上的实践教学流程,创设更为具体有效的实践操作体系。
1.三大模块的学习内容
实际教学中围绕写作素养、写作能力、写作文体三部分展开,写作素养侧重于人格修养、学识修养、生活修养、语言修养等理论素养的沉淀积累,从生活教育本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审美层次;写作能力以任务驱动为主,精选阅读篇目加以引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在授课过程中以情境教学法链接,形成教学做的统一性,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升学生读写能力;写作文体注重析理性文体、审美性文体及实用性文体的差异性分析与理解,联系学生写作实际,辅之以鉴赏与实践,最终学以致用。
2.三种形式的梯度考评
首先,在过程考评中通过摘录书袋形式展开,就写作相关内容,以街谈巷语、凤头豹尾、经典文段、锤语炼句、据理论实、艺评策语、诗情韵意、戏曲人生几大系列组成,集录成格式规范、内容翔实、具有资料价值的写作参考材料,积淀成丰富的写作素材库,扎实学生写作根基。其次,围绕课堂专题训练展开,以仿写、改写、提纲拟定、文艺评论综述等环节展开,注重写作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强化学生过程性具象写作训练,提升写作技能。最后,倡导学生独立创作,以散文、小说、诗歌等文体样式为主,注重学生生活感受和审美感受,培养学生写作深度和广度,追求语言的个性表达风格。三种形式梯度考评,形成完善的读写训练综合体验,引领学生梯度思维。
3.三个环节的综合训练
综合实践教学以“教师引领—过程展开—学生总结”三个环节贯穿整个教学周期,以“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创意生活”的生活实践写作为主线,教师链接《发现生活中的不寻常》等相关视频,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自发掘取感兴趣的生活素材,经过实践调查感知,撰写实践心得体会,综合考察学生基础写作理解与创新能力,凸显课外生活实践写作的独特生活启示,以此体悟生活的真谛,挖掘人生的价值,诠释更美好的生活。
通过生活实践教学,学生对基础写作课程感悟颇深,对写作内容与形式有了重新的认知,进一步理解了写作的生活价值与审美价值,尤其是生活写作实践的过程体验,让学生有了更多的写作体会,也惊叹于自我创作潜力的爆发。现代社会瞬息万变,生活的复杂性,要求人们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终身学习成为现实。这就要求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融会贯通,即通过语言、书籍、写作、工作流程等获得知识与个体长期积累的独特经验知识有效连接。以生活教育理念为核心,有利于搭建写作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桥梁,唤醒学生的写作意识,激发学生写作动力,有效提升学生写作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综合写作素养,充分体现“写作为人生”的人文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