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卓 葛培初 曹 姗 赵 源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325
学生社团是一个重要的平台,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社团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发展多方面的能力,如领导力、团队合作、沟通、创新等。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社团工作表现是每个高校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是设定明确的目标和任务。社团指导老师应该和社团成员一起制定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并且在社团活动中不断强调和落实,这对于提高社团成员的工作效率和团队协作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在制定目标和任务的时候,需要考虑到社团成员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确保目标和任务的可行性和实现性;二是注重培养社团成员的领导能力。社团指导老师应该注重培养社团成员的领导能力,鼓励成员们在活动中尝试担任不同的角色和职责,提高其领导和管理能力。在活动中,老师可以提供一些机会,让成员们尝试组织活动、策划方案等,这有助于激发成员的创新和创造力;三是加强沟通协作。社团指导老师应该促进社团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鼓励成员们分享意见和想法,加强团队凝聚力和归属感。在活动中,老师可以引导成员们学习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技巧,提高其沟通和协作能力。同时,教师能通过组织一些增强队员感情、相互信任的团队建设活动;四是提供学习和培训机会。社团指导老师应该为社团成员提供学习和培训机会,包括组织专业知识讲座、技能培训等。这将增强社团成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在提供学习和培训机会的时候,老师需要根据社团成员的需求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形式;五是积极反馈和激励。社团指导老师应该积极反馈社团成员的表现,并及时给予肯定和激励,调动成员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反馈和激励的时候,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口头表扬、写信、发短信等。同时,老师可以组织一些评选活动,表彰成员们的优秀表现,鼓励成员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一般来说,学生干部的选拔应当根据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社会实践能力、兴趣特长等多方面来考核。第一,要求学生干部要有较强的政治思想和理论水平,要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有较强的道德修养和责任感,要有良好的言行举止,要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第二,要求学生干部要有优秀的学习成绩,学习成绩是学生干部的基本素质[1],这样才能更好地履行学生干部的职责;第三,学生干部要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要有较强的领导能力,要有较强的责任感,要有较强的抗压能力;第四,要求学生干部要有较强的兴趣特长,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科技能力、文学艺术能力和体育能力等。
第一,确定培训目标。确定学生干部培训的主要目的,明确培训的具体内容;确定培训的时间安排,确定培训的次数、时长;确定培训的人员安排,指定培训讲师,并确定培训人员的数量;确定培训的地点,确定活动场所,保证培训环境良好。第二,制定培训计划。根据培训目标,制定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安排等;制定培训材料,编写课程大纲,准备培训教材;组织培训活动,指定培训负责人,组织学生进行培训;安排培训考核,对学生进行考核,以检查学生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第三,反馈培训效果。对培训过程进行总结,及时反馈培训效果;及时调整培训内容,根据培训情况及时调整培训内容;跟踪培训后的学生表现,督促学生按照培训要求进行工作。第四,对学生进行评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第一,设定评估目标。要制定明确的评估目标,使评估的内容能够有利于学生干部队伍的发展,帮助队伍更好地完成工作,服务学校;第二,调查学生干部队伍的发展状况,要对学生干部队伍的发展状况做调查,了解学生干部队伍的现状,分析影响学生干部队伍发展的原因,为评估提供参考依据;第三,要制定评估体系,确定评估实施的方式、时机和工具,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把评估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干部队伍的发展水平。实施评估主要包括问卷调查、小组讨论、实地调研、网络调查等方式,细致考查学生干部队伍的发展情况,并收集数据;对学生干部队伍当前的发展情况进行全方位评估,为下一步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依据;第四,需要系统汇总评估结果,分析数据,总结改进意见,针对性地改进学生干部队伍发展情况,提升学生干部队伍的效率和能力;第五,要及时反馈结果,做到及时修正,不断完善学生干部队伍的发展情况,更好地服务社会。
学生干部队伍梯队建设是高校学生组织发展与管理的一个重要元素。建立有效的学生干部队伍,保证学校秩序,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引领学生发展和提升学校形象。因此,在高校组织发展和学生管理中,如何抓好学生干部队伍的梯队建设至关重要。
第一,对学生干部的作用,学校领导要有充分的认识,要清楚地认识到他们所担负的责任。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校领导应对学生干部组织结构、梯队组成、干部分工等进行设计,重点把握学生干部的分工与责任;第二,学校领导应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倡导与发展学生组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干部的责任感和能力[2];第三,学校领导还应给予学生干部合理的补助和奖励机制,以此鼓励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有效地完成学生组织的管理工作;第四,学校领导还应积极开展学生调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定期对学生干部的运行及工作状况进行调查,进行动态评估,不断完善学生干部队伍梯队建设;第五,学校领导还应开展学生干部教育培训,培养学生干部具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力。学校应制定学生干部健康管理制度,鼓励学生干部学习知识,进行身心健康的调整,提高学生干部的综合能力。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以体验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干部素质,让学生了解学校管理理念,深入学习学校服务重点,扩大服务力量,从而达到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第六,学校领导应加强对学生干部的督导和监督,监督学生干部的行为与执行情况,定期召开学生干部会议,及时发现问题,做好学生干部的考核评估工作,指导学生干部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效率,完成更好的工作。此外,学校也要建立及时有效的举报机制,及时查处学生干部存在的违规问题,严格执行学生劳动章程及规章制度;第七,学校应该将学生干部作为主要力量派遣到多种活动中,帮助学校实施各项任务,给学生干部提供实践机会,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强化组织纪律和工作责任,使每个学生干部都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学生社团是学校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领导力。为了保证学生社团的正常运作和发展,需要加强学生社团管理。
社团指导老师在学生社团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应该致力于提高社团指导老师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指导和管理社团。社团指导老师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技能,以便有效管理社团;此外,还需要了解如何与学生合作,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为了提高社团指导老师的管理水平和能力,学校应该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培养。这可以包括提供专门的课程,帮助他们掌握社团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以及组织和管理社团活动的最佳实践。社团指导老师还可以通过与其他社团指导老师交流经验和学习最佳实践,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知识。这可以通过定期会议、工作坊和其他社交活动来实现。
学校要建立完善的社团管理体系,对社团组织结构、管理职责、活动规范等进行明确。制定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对社团管理进行规范化和制度化,确保社团的正常运作和发展。
学校应该加强社团活动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社团活动中来。可以通过校内宣传、社交媒体宣传等方式来增加社团活动的曝光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社团。
社团财务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校要加强社团财务管理,为保障社团财务安全规范,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
定期举办社团管理培训班,邀请专业的社团管理人员为社团指导老师讲授社团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提高其管理水平和能力。
促进社团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相互之间的学习和借鉴,提高社团的管理水平和活动质量。可以举办社团活动展示会和座谈会等活动,增进社团之间的了解和交流。
学生社团的发展,社团激励机制必不可少。可以考虑制定奖励计划,以激励成员积极参与。例如,设立优秀干部、优秀成员等奖项,表彰在社团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成员,从而激发成员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归属感。此外,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可以为社团提供一定的经费和场地,支持社团的日常运营和活动开展,促进社团的发展。同时,鼓励社团成员参加培训和活动,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知识储备,这也是一种激励方式。例如,可以组织一些职业发展方面的讲座和工作坊,让成员了解更多的职业机会和发展方向,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能力水平。此外,社团活动的宣传和推广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校内宣传、海报等多种方式进行。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社团活动,也能够提高社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可以考虑制定一些特殊的奖励,以激励成员更加积极地参与社团活动。例如,可以设立最佳成员、最佳贡献等奖项,表彰优秀成员。同时,通过组织一些增进成员之间感情的活动,如社团旅行、团队建设等,增强成员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除此之外,建立一套完整的社团管理机制非常重要。例如,可以制定社团章程、规定等,明确社团的组织架构、工作任务、权责等,规范社团的运作。建立定期审核机制,对社团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促进社团的持续发展。制定的激励机制要合理、公平,不能让一部分成员觉得被歧视或不公平。例如,奖励计划的设立应该公开透明,评选标准应该明确,评选过程应该公正公开。及时听取成员的反馈和意见,对激励机制进行调整和完善。这样才能有效激励社团成员,促进学生社团的持续发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