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宁
《黄帝内经》中有句名言—“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换成当代老百姓容易理解的说法就是,咱们要从根源上“治疗”疾病,日常做好保健,防病于未患。癌症这种慢性疾病也是如此,它是日积月累而形成的,常发生于无声之间—但一朝确诊,化疗、放疗以及手术治疗等就会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因此,通过科学健康的预防方式,防癌未患或早诊早治才是针对癌症最具成本效益的措施—而且,数据显示,这样可以降低多种常见癌症的发生风险。所以,尽管防治癌症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我们还是有必要再谈一谈。
一、定期筛查
定期筛查可能会在早期发现乳腺癌、宫颈癌和结肠直肠癌等癌症,有益于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建议高风险人群定期筛查。目前,很多公立医院都推出了高风险人群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等癌症的免费筛查项目,大家要积极关注,关心自己及家人,主动进行筛查。下面,我们对几种常见癌症的高风险人群作简单介绍。
1.肺癌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1,北京)》推荐对肺癌高风险人群进行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肺癌高风险人群指年龄在50~74岁,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
(1)吸烟包年数[吸烟包年数=每天吸烟的包数(每包20支)×吸烟年数]≥30包年,包括曾经吸烟包年数≥30包年,但戒烟不足15年;
(2)被动吸烟,与吸烟者共同生活或同室工作≥20年;
(3)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4)有职业暴露史(如接触石棉、氡、铍、铬、镉、镍、硅、煤烟和煤烟尘)至少1年;
(5)有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确诊肺癌。
2.胃癌
《中国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2,北京)》推荐在胃癌高发地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长江三角洲和太行山脉等地)人群进行幽门螺杆菌(Hp)感染检测筛查,首选尿素呼气试验(UBT)进行Hp检测以及采用胃镜作进一步筛查。胃癌高风险人群指年龄在45岁及以上,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
(1)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2)Hp感染;
(3)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疾病;
(4)有一级亲属确诊胃癌;
(5)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3.结直肠癌
《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北京)》推荐在50~75岁中低风险人群、40~75岁高风险人群中开展筛查,筛查采用结肠镜(5~10年)与免疫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每年)相结合进行。该指南定义一般风险人群为不具备以下风险因素者:
(1)一级亲属具有结直肠癌病史(包括非遗传性和遗传性结直肠癌家族史);
(2)本人有结直肠癌病史;
(3)本人有肠道腺瘤病史;
(4)本人患有8~10年长期不愈的炎症性肠病;
(5)本人粪便隐血试验阳性。
4.食管癌
《中国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2,北京)》将高风险人群定义为年龄≥45岁且符合以下任意一项者:
(1)长期居住于食管癌高发地区(太行山系、秦岭山系及淮河水系的广大地区,其次还有广东、福建沿海地区);
(2)一级亲属中有食管癌疾病史;
(3)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
(4)有吸烟、饮酒、热汤饮食等生活和饮食习惯。
该指南推荐对食管癌高风险人群每5年进行1次内镜筛查, 推荐对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者每1~3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
5.乳腺癌
《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指南(2022年版)》推荐对所有女性进行定期的乳腺手诊自查,以及定期到医院查体,由临床医师对女性进行乳腺和腋窝的视诊及触诊。该指南建议:一般风险人群乳腺癌影像筛查(乳腺超声或乳腺X线检查)的起始年龄为40岁;对于高风险女性,根据患癌风险的不同,需要提前进行影像筛查。乳腺癌高风险人群指携带乳腺癌易感基因的人群或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
(1)有直系亲属(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乳腺癌家族史;
(2)有乳腺癌病史的女性;
(3)有胸部放疗史(30岁之前累积放疗剂量≥10 Gy);
(4)40岁以前被诊断为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
二、免疫预防
接种疫苗有助于降低相关癌症的发生风险—目前有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和乙肝疫苗可供选择。临床数据显示:HPV疫苗有助于预防大多数宫颈癌和其他几种癌症;乙肝疫苗可以帮助降低肝癌风险。
三、健康生活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癌症、降低患癌风险的“良药”,如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吸烟、限制饮酒、保护皮肤等。这些听起来可能比较简单,但长期来看,往往很难坚持—针对于此,我们可以与身边的朋友和家人互相监督,携手前行。
1.减重多动
肥胖是多种癌症的高风险因素。毫不夸張地说,久坐玩游戏、追剧、刷短视频其实是一种“慢性自杀”的生活习惯;而多动有利于维持健康体重,降低结肠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膀胱癌、食管癌、胃癌和肾癌的发生风险。WHO推荐,健康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150 min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或者至少75 min的剧烈有氧运动。
2.限制吸烟
吸烟几乎与身体任何地方的癌症都有关联。如果说直接戒烟太难,那就循序渐进,从少抽烟开始吧。
3.健康饮食
全谷物饮食可以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此外,我们还需要限制高糖、高脂、高淀粉加工食物的摄入,包括快餐、微波食品、零食、烘焙食物、甜品和糖果、含糖饮料等。
这里,需要提请“无肉不欢”的朋友注意:研究显示,食用过多的红肉(如猪、牛、羊肉)会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每日增加100 g红肉摄入,患癌风险就会上升12%;相比无摄入人群,每日摄入50 g加工肉制品(如热狗、火腿、香肠、牛肉干等)的人,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上升16%。
另外,高盐(钠)饮食可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同时,多项指南明确指出,每日摄入足够的新鲜水果蔬菜是胃癌、肺癌等癌症的保护因素。所以,我们应远离腌制食品,多吃新鲜蔬菜。
4.限制饮酒
早在1988年,酒精就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定为Ⅰ类致癌物质。酒精会升高口咽癌、喉癌、食管(鳞)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的发生风险。因此,最好戒酒,戒不掉也要注意限制饮酒—不论红酒、白酒还是啤酒。同时,提倡健康酒文化,切忌劝酒。
5.母乳喂养
建议新手妈妈选择母乳喂养。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哺乳有助于降低母亲乳腺癌的发生风险。
四、药物预防
最后还有癌症的药物预防。美国FDA批准的化学预防药物,如降低乳腺癌发病率的他莫昔芬和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及转移的阿司匹林。多项研究提示,他汀类药物具有抗炎、抗纤维化、降低肝癌发生风险的作用。
对于高风险人群,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可以采用药物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