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信友 李贵盼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 400074)
“路衍经济”概念的提出打破了传统公路发展模式,通过要素资产化和公路产业化的方式,推动基础设施向产业功能升级,是推进我国公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 根据实现路衍经济的方式不同,可把路衍经济分为八大方向①。 其中,公路风景道依托公路沿线资源,以经济要素重构为切入点,在旅游业和公路巨大的溢出效应作用下构建区域全产业链,是交通功能扩展、业态类型创新、闲置资源盘活的新型道路,是融通旅游与交通、横跨一、二、三产业、兼容生产生活生态的多价值复合型公路,更是实现全方位路衍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在实践的驱动下,国家已经出台相关政策强调交通转型升级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023 年,交通运输部印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 年)》,强调加快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行动、交通运输服务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行动等,以公路风景道为代表的绿色公路构建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 这是因为公路风景道不仅能有效盘活闲置资源,提升公路经济效益,还能鼓励产业融合,推进交通产业现代化。 在发展路衍经济的过程中,公路风景道因其点多、线长、面广的自然属性和对区域经济的引导、带动和辐射作用,以完备的旅游廊道的优势成为实现路衍经济的重要载体。 因此,探究公路风景道推动路衍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并明晰这一机制所具有的优势及其具体实施路径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早在21 世纪初,就有学者提出路衍经济的概念[1],但此时仅是一个构想。 2019 年5 月,甘肃省公路交通建设集团提出路衍经济理念,并付诸实践,此后路衍经济在实践和理论中被越来越多提及②。 路衍经济的概念可追溯至衍生经济。衍生经济是指企业将生产主营产品或服务过剩的资源投入到其他可能生产的产品或服务中,通过挖掘资源潜力,使资源效率最大化,以此来增加企业营收的企业经营理念[2]。 路衍经济在衍生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有路域经济、路沿经济和路延经济的不同说法,几种概念核心相似,侧重点却不尽相同。 路域经济强调公路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联动;路沿经济强调公路经济地理范围的延伸;路延经济强调交通运输产业的延展;路衍经济既强调地理范围的扩展又突出产业的延伸,是一种更包容、更开放、更全面的公路转型经济,把路域经济、路沿经济和路延经济的内涵有机结合的同时又衍生出新的内涵。 与路域经济、路沿经济和路延经济相比,路衍经济内涵更加广阔,更能体现现阶段我国公路转型发展的裂变,因此,本研究认为路衍经济是我国公路转型升级,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
路衍经济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为目的,因其较强的外部经济性,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新型公路运营模式,在公路企业运用多元化经营策略追求范围经济的过程中实现[3]。路衍经济属于融合型、开放型、共享型经济,是公路交通与文化旅游、现代农业、工业园区、现代物流、交通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等相关产业融合的新经济发展模式③。 路衍经济的核心在于依托公路沿线资源,地理上向公路两侧及周边扩展,业态上依托公路核心功能业务向关联产业延伸,通过综合施策和资源开发利用而形成的关联产业或业务集群[4-5]。 也有学者认为路衍经济的核心是路衍经济产业,路衍经济产业是依托公路交通主业吸引关联产业,从而形成的产业集群[6]。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将路衍经济做如下定义:路衍经济是以公路线路资源开发为起点,在空间上以公路为核心向路域延伸,在产业上以交通为核心向关联产业延伸形成关联产业或业务集群的链条经济、共享经济,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公路经济效益,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风景道 (scenic road) 概念于20 世纪末提出,到目前为止,虽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经过近40 年的发展,在学界的共同努力下,对风景道的核心内容已经有了较为一致的认知。 多数学者同意风景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兼具交通运输和景观欣赏双重功能的通道;狭义专指路旁或视域之内拥有审美风景的、自然的、文化的、历史的、考古学上的和(或)值得保存、修复、保护和增进的具游憩价值的景观道路[7]。 也有学者认为风景道指道路及其沿线一定范围内的景点集群构成的线性景观,具有观光游憩、交通运输、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价值,由行车道、路侧、视域带和辐射带五部分组成,其中视域带包括路侧视域内的景观、文化等,辐射带包括道路主干及其支线的节点景点、社区等[8-10]。 按照运输方式不同,风景道可分为公路风景道、水路风景道和铁路风景道等。 其中,公路风景道因其广泛分布和强大的带动作用,在实践和理论中都受到了广泛关注。 公路风景道常与旅游公路一词混淆使用,两者概念相似,却本质不同。 旅游公路通常指连接旅游出发地与旅游目的地以及旅游景点之间的能够满足游客审美需求并为其提供符合心理、生理需求的基础服务、信息服务等且整体安全、美观、管理有序的公路[11],其建设目的是满足游客需求,为旅游业提供支撑或发展旅游业[12]。 而公路风景道建设目的并不仅是发展旅游业,而是包括环境美化、文化保护、历史保护等多种复合目的。与“旅游公路”相比,“公路风景道”的概念更加聚焦,更侧重于交通道路的旅游功能衍生,而不是把公路当成旅游的附属品,因此,本研究将研究对象聚焦在公路风景道。 需要指出的是,一批国省公路风景道,如川藏公路、滇桂粤边海风景道和中巴公路风景道,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较强的协调性和较强的带动作用。 因此,本研究中的公路风景道特指国省干道公路风景道。 公路风景道的内涵如下:第一,公路风景道是一个体系,由公路风景道线路主体、路域景观、观景平台、节点景区和服务区等构成;第二,公路风景道具有交通、生态、历史、文化、考古、游憩等多种功能,且多种功能有机叠加表现出较强可视性和观赏性;第三,公路风景道在能够为城乡居民提供必要生产生活服务[13];第四,公路风景道为游客提供以服务区、观景平台为主要场地的一般旅游接待与服务设施和以路侧为主要场地的特色旅游接待与服务设施。
公路风景道是一个典型的耗散系统,即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 特点为不断地与外界进行信息、物质、能量的交换,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产生自组织现象,逐渐从无序到有序,从较低水平向较高层次有序转化,形成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14]。 公路风景道是交通廊道、资源廊道、生态廊道和产业廊道的有机结合体,公路风景道体系赋予公路更多经济价值,使公路风景道成为实现路衍经济的重要载体,发展路衍经济的强大内驱力[15-18]。 公路风景道的上述特点因溢出效应优化重构公路产业链、公路空间链、公路价值链、公路利益链、公路创新链,从而盘活生产要素、开发空间场地、再造市场价值、扩展合作机制、重塑技术体系,进而实现公路产业共融、空间共链、品牌共生、价值共享、创新共筑,促成路衍经济的目标。 同时,又因极化效应,路衍经济带来的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反作用于公路风景道,推动公路风景道进入更高阶循环。
在传统条件下,公路主要被视为公共设施,其主要功能为交通。 然而,公路风景道不仅仅是交通廊道和资源廊道,更是生态廊道、产业廊道,是一个复合要素系统,驱动公路系统进一步完善[17]。 公路风景道是交通廊道,在交通标线及标志、道路引导标识、交通连接设施的支持下扩大容载量,同时承载旅游流与交通流;公路风景道是资源廊道,一方面盘活路域闲置资源,另一方面汇聚、整合展示旅游、文化、经济、技术等资源;公路风景道是生态廊道,能够美化公路指示牌、收费站、桥梁、隧道洞口等关键节点增强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度,优化公路绿化模式使其形成与自然和人文景观相协调的色彩与层次,并整合重要旅游节点形成统一主题;公路风景道是产业廊道,对交通线路内及交通线路周边自然和人文资源的规划与管理,培育包括运输业、旅游业、餐饮业、住宿业、零售业、文化产业在内的各种公路相关产业。 公路风景道具备上述属性和功能,从整体层面兼顾公路与城镇、景观、生态和文化环境等相关资源的协调耦合,有效促进资源信息系统畅达流通,实现公路从“以路为本”的养护与管理为主到“以人为本”的公路服务为主的公路路网系统转变,为路衍经济发展提供条件。
1.公路风景道驱动路衍产业链纵深化,盘活生产要素
路衍产业链是以公路为核心的产业,在分工和合作基础上以企业和产品为节点形成的网链式系统[19]。 公路风景道通过纵向延伸产业链和横向扩展产业链,有效衔接供给和需求,促进公路资源高效运作,盘活生产要素。 首先,公路风景道为旅游业和沿线路域城乡带来发展机遇,增加就业和创业机会,增加产业链上企业数量,进一步深化产业链,盘活闲置生产要素。 以大别山公路风景道为例,它增强大别山可进入性,一方面吸引外来资本入驻大别山,种植葡萄、艾草等;另一方面促进大量农民工回乡创业,在公路风景道路域开办农家乐、民宿、餐饮等产业,直接盘活数千亩闲置土地资源。 其次,公路风景道强化公路产业与内外部相关产业联系,扩展路衍产业链,成为以经济为目的的一、二、三产业融合枢纽,使公路生产要素由点及线高效转变。 例如,边海旅游风景道依山傍水,以串点成线的优势整合协调生产要素,将散落在边境的旅游景点打造成特色旅游风景带,开通国际自驾旅游线路,建设旅游风景区,扩展农业功能,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沿线城镇经济增长。 最后,公路风景道加强各产业链间合作,促进生产要素流动。 公路风景道作为交旅融合的高阶产物,跨越传统意义上的行业边界,打破行业壁垒,强化公路产业与内外部相关产业联系,调节诸多生产要素的输入与输出、流向和流量,使各种生产要素不断碰撞、结合、分解、重组和流动,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的动态流动,整合沿线生产要素为己所用[20]。
2.公路风景道驱动路衍空间链系统化,开发空间场地
路衍空间链是路衍产业链在附属设施带、视域带和辐射带等空间上的布局[21]。 公路风景道连接旅游节点,旅游节点增强公路风景道经济韧性,强韧的公路风景道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驱动公路产业空间链分布更为合理。 首先,在宏观层面上,公路风景道的连接功能加速了沿线地区间合作。 例如,独库公路南至西藏,北到俄罗斯,连接不同地区间的生产力和生产资源,加快了新疆地区与内陆,乃至国际的交流,提高沿线景区景点的可进入性,推动地区之间旅游线路的发展,促进地区效益的公平化转变。 其次,在中观层面上。公路风景道在投资建设、运营管理阶段分别促进一、二、三产业向公路汇聚,实现区域产业的有序空间分布。 还是以独库公路为例,在独库公路投资建设阶段,建筑业、风景规划等第二、三产业向独库公路聚集。 在独库公路投入运营时期,知名旅游节点与公路风景道自身吸引力叠加,吸附大量旅游流,密集的旅游流与普通交通流叠加吸引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向公路风景道汇聚,从而形成空间上以公路风景道为中心的产业聚集带。 最后,在微观层面上,公路风景道促进资源要素的空间布局系统化,实现规模效益。 先在地方政府的作用下,公路风景道将周边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向公路集中,形成一个以物质资源为主的线性资源集群;又由于旅游业的综合效应,在市场和政府的作用下,快速吸引旅游资源、劳动力资源、信息资源、财务资源等向公路风景道聚集,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3.公路风景道驱动路衍价值链多元化,再造市场价值
路衍价值链是路衍产业在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经济活动中产生的价值的总和[22]。 以G228 国家级风景道为例,在公路建设阶段就已注入全价值理念,在规划、建设、运营、服务等各运作过程中均强调各价值链的协调,可在完善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关系的基础上,优化价值链上各生产要素,进而实现价值链重构。 首先,公路风景道以高融通性促进公路产业价值链上下游产品的研发、设计与销售,促进服务和产品多元化。 公路风景道推进交通专业产业基地建设,将旅游产品理念引入公路风景道,促进公路风景道与数字技术和新型服务业融合,重塑公路风景道作为产品的价值,完善区域旅游整体性,提升公路风景道的核心竞争力,增加消费者粘性。 其次,公路风景道衍生出旅游业,旅游业是典型的第三产业,由于服务业固有的消费者导向性,打破传统上游企业和生产者对产品与服务研发的决定权,促进价值主体关系多元化,进而满足产品与服务的有效供给。 最后,公路风景道强调人、交通与景观的和谐,优化价值链内部要素布局,加强各价值链之间联系。 公路风景道在满足人的基本通行需求的同时,打破公路产业价值链间的信息壁垒,有效引导路域开发的整体资源布局,为交通、旅游、健康及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提供平台,进一步增强公路价值链韧性。
4.公路风景道驱动路衍利益链复合化,扩展合作机制
路衍利益链是指路衍经济中各利益相关主体因利益关系而形成的复杂链条关系[23]。 首先,公路风景道加强公路利益主体经济关系。 公路风景道以风景道干线和支线开发、路权开发及旅游产品开发为轴心,通过资源共享、项目收成共享实现利益各方经济利益最大化,推进形成社区、投资者、建设者、运营者等不同参与者和不同地区的相互合作,驱动各利益主体团结协作共同经营公路产业。 其次,公路风景道加强公路利益主体生态关系。 公路风景道通过科技、规划等手段整合公路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提供绿色产品和服务,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引导消费者进行生态绿色消费,绿色消费需求又进一步促进企业生产绿色产品,从而形成公路路衍生态利益链的良性循环。 最后,公路风景道加强公路利益主体社会关系。 一方面,居民主动地去探索和保护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政府、企业等相关组织通过文创产品培育新的文化基因,进一步推广和传播当地文化,增强集体文化身份认同;另一方面,推动沿线社区切实参与到路衍经济的发展之中,增强群众的集体参与感和获得感。
5.公路风景道驱动路衍创新链全面化,重塑技术体系
经济增长离不开技术更新,技术更新与创新密不可分,创新链是各行业进步的动力源泉[24]。路衍创新链是以知识创新为源头,包括创新输入、创新转化、创新生产等环节的连续链条,重点在于利用现代化技术全面促进每个环节的顺利过渡和有效转化,创新主体包括公路相关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25]。 公路风景道通过创新科技、模式、机制与市场,构建人、产、路、城一体化的全面化路网体系。 首先,公路风景道研发和应用新兴技术驱动公路科技创新。 一方面,面对交通流与旅游流的双重压力,公路风景道必须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手段提升公路交通的效率和安全性;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公路风景道的生态良好,公路风景道必须将可再生能源引入公路以减少公路及其沿线资源消耗。 其次,公路风景道引入其他行业先进设计、建设、管理方式驱动公路机制、模式创新。公路风景道将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先进的运营方式引入公路,并在此基础上将先进方式与公路行业结合使之成为更适合公路运营的方式,从而全方位提升公路管理运营方式。 最后,公路风景道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驱动市场创新。 公路风景道作为公路与旅游结合的高阶产物已经从供给侧创新了公路市场。 此外,公路风景道通过品牌推广、合理定价和社交媒体营销等方式创新公路市场以提升公路风景道在市场上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甘肃、重庆巴南、山西晋城先后明确打造千亿级公路产业集群目标,这充分证明路衍经济的目标不仅在于经济增长,还在于发展,也就是要谋求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公路产业链、空间链、价值链、利益链和创新链的升级带动公路及其相关产业发生质的改进,进一步完善公路生产要素、空间开发、市场价值、合作机制、技术体系,进而实现路衍经济公路资产增值和区域经济增长的综合目标。 一是生产要素盘活实现产业共融。 路衍经济的重点在于发展产业,因此,产业共融是路衍经济的重要目标。 公路风景道的优势在于并不完全引入全新的生产要素,而是通过生产要素的多方面利用盘活原有生产要素。 同一种生产要素在不同行业中扮演不同角色,从而加强不同行业间的联系,进而实现路衍经济产业共融的目标。 二是空间场地开发实现空间共链。 空间是路衍经济发展的重要场地,在路衍经济发展中扮演多种角色。公路风景道通过人性化的道路空间规划,将区域重要节点连点成线,实现区域空间共链。 三是市场价值再造实现品牌共生。 市场价值要求公路经营公司不断挖掘潜在的消费者需求,是路衍经济的初始价值[3]。 公路风景道把更多的服务价值纳入公路行业,多角度全方位迎合消费者需求,实现各品牌全面升级,质量增加。 四是合作机制扩展实现价值共享。 如果说产业共融是实现路衍经济的重要目标,那么价值共享就是发展路衍经济的主要目标。 公路风景道通过推进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扩展各利益相关者间的合作机制,实现各方价值共享。 五是技术体系重塑实现创新共筑。 技术是产业进步的基础。 公路风景道通过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体系、信息技术体系、运营技术体系等实现公路全方位创新,从而达到创新共筑的目标。
公路风景道赋能路衍经济可从政府、企业、社区等不同主体部署实施,其中社区指公路风景道沿线经过的各城区或乡镇。 政府积极为公路风景道驱动路衍经济发展营造环境,企业主动创新,社区积极参与,形成有效市场,实现资源要素充分配置。 同时,地区互动的加强和服务水平的专业化为公路风景道驱动路衍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图2 公路风景道驱动路衍经济实施路径
首先,制定政策。 政策是我国风景道发展的有力保障和重要措施。 根据风景道政策年发文量和政策内容,我国风景道政策已经经历了起步萌芽阶段、平稳发展阶段和快速增长阶段,目前处于政策利好阶段,但专门性政策较少。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公路风景道发展,应当加强公路风景道调查研究,借鉴国内外案例经验,遵守公路风景道政策嬗变的内在逻辑规律,统筹考虑内、外各种影响因素,尤其是路衍经济和公路风景道自身发展需求,制定完善各方面政策[26]。 其次,明确方向。公路风景道是典型的准公共物品,即不具备完全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 对于这类物品,市场供给动力不足,需要由政府交通部门牵头,在分析现状和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公路风景道体系需求的分析预测,明确公路风景道体系的主要目标和总体内容。 最后,加强监督。 有效的政府监督体系是公路风景道长期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手段。 政府应成立涵盖各方面专家的委员会,制定公路风景道国家标准,参照国家标准,严格对我国公路风景道开展评估、资格认定、定期检查和不定时抽查等工作,确保每条公路风景道的合法合理性[15]。
首先,深度推进交旅融合。 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公路行业转型发展的新趋势,公路风景道为交旅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甘肃省构建“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络;湖南省在矮寨大桥中设计景观通道;新疆打造集军垦、沙漠和草原为一体的我国首条沙漠公路风景道等,各省将自己的奇思妙想用于实践推动交旅深度融合。 全国各地的公路企业应扩展思路,借鉴成熟经验,探寻符合本地区特色的交旅融合之路。其次,强化人才驱动。 企业是政策实施的主体,创造性的实施政策是公路风景道驱动路衍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 因此,要求企业创新性地筛选、培养人才。 在筛选人才时,打破传统的面试方式,用科技化的手段更全面地考察面试者是否符合岗位需求;在后期要求各部门人才不断学习深造,培养人才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 最后,创新经营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公路风景道政府主导,企业以PPP 模式参与公路风景道运营管理,企业可在明确职责的条件下,创造性地将旅游管理和公路管理方法结合运用于公路风景道管理,从不同角度分析行人选择公路风景道的动机,从而差别化地提供服务⑤。
公路风景道作为公路的一种类型,首先是作为通行工具为沿线社区服务,其次,才作为旅游吸引物为游客服务。 因此,社区与旅游风景道的互动是首位的。 社区的支持和参与殷实旅游风景道驱动路衍经济发展的基础。 一方面,在旅游风景道建设阶段,应加强社区参与。 通过线下和线上活动的举办,让公众自觉有意识地参与到公路风景道的规划、建设中,在集思广益优化公路风景道设计的同时,又增强了公路风景道的社区认可度。另一方面,参与了公路风景道建设的社区保护旅游风景道的动机更强烈,且更有可能向游客推荐旅游风景道,无意识中参与了旅游风景道后续管理,加快构建“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络。
健全的市场功能、健全的市场秩序和健全的市场环境是有效市场的内涵和表现,在实践的推动下,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基本的市场功能、市场秩序和市场环境[27]。 首先,保障充分、良性竞争。市场竞争越充分,资源流动越快,快速的资源流动推动市场高速运行。 为了实现路衍经济,不仅要加大资本投入,更要提升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充分有效的竞争不仅是公路风景道实现路衍经济的关键,也是实现路衍经济与生态保护相统一的路径。 其次,鼓励技术创新。 加快构建以绿色金融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是提升公路风景道资源配置效率与绿色生态和谐的有效方法。 公路风景道技术创新主要指公路风景选线技术、公路风景道规划技术、公路风景道视觉营造、公路风景道建设技术和公路风景道评价体系等的创新。 最后,加强社会责任履行效率。 在实现供给侧绿色生产的同时,应结合互联网引导消费者绿色消费,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的确立,交通行业必须把“降碳”纳入行业发展体系⑥。破窗理论认为,越是脏乱的环境中人们越是不去讲卫生,而越是干净的地方人们越是会不自觉地讲卫生[28]。 令人心旷神怡的公路风景道引导人们低碳出行。
加强地区互动,优化公路风景道的发展环境,是建设人民满意的交通的前提。 我国公路风景道目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产品结构单一等是目前制约我国公路风景道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29]。 一方面,加快服务区公共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公路风景道客流承载能力,是公路风景道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鼓励地区间加强合作,完善公路风景道从旅游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的交通连接功能是公路风景道驱动路衍经济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基于公路风景道在路衍经济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及在区域发展中显著的综合效益,应当把公路风景道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联动,尤其是服务区、安全设施、通信设施等公路配套体系设施,纳入公路风景道设计建设统一规划中,化解以服务区为首的公路风景道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设施短板。 要站在区域经济发展层面,全力构建公路风景道区域旅游网络,在全面优化公路风景道基础公共设施的前提下,完善吃、住、游、购、娱等相关的公共服务产品供给,促进公路风景道基础交通服务设施和配套体系的提档进一步升级,不断提高公路旅游发展的软硬件环境,增强公路风景道的旅游功能,实现人民“出行既旅游”的美好愿望。
注释:
① 参见《甘肃路衍经济发展思路研究报告》。
② 参见《2019 中国交通投融资公路交投通建设集资年会暨首界上市公司峰会论文集》。
③ 参见《甘肃省“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路衍经济专项规划》。
④ 参见《2011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⑤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⑥ 参见《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