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开始并不知道工作室这个组织的职责是什么,我可以做什么,自己哪些方面会得到提升……后来丁老师制定了工作室的考核制度,明确了成员需要完成一些常规任务,如读书打卡、微信群管理等。在一个个任务的驱动下,开启了我一个新的学习征程。
周岭在《认知觉醒》一书中写道:“我一直很想知道,一个人觉醒的起点在哪儿?”当我读此书看到上面的话时,我就想,自己觉醒的起点到底在哪里?仔细回想,这个起点应该是从工作室制作一次课程开始。
丁老师代表工作室与某机构签约要制作一批课程,并且每个成员都要选择至少一个主题。这时,一系列的问题摆在了我的面前:课程内容的设计、视频录制软件的选择、黑边和噪音问题……在丁老师的帮助下,在多次失败之后,终于录制出了人生的第一个主题课程《微课程的设计与制作》,后来这个课程被中国教育电视台作为教师全员培训的课程。
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的自知是一种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发展动力。如何提升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呢?工作室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每月共讀一本书、三年读百本书、常规微课制作、主题微课制作、项目组活动的开展、个人成长积分系统、“三个一”任务、《教育漫话》抄书……每一个活动的开展,为不同的成员搭建了展示的平台,实现了扁平化管理,体现了雁阵精神。
陈艳玲
河北省临漳县第二中学副校长,河北省骨干教师,临漳县信息技术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邯郸市信息技术学科名师,河北省能力提升工程2.0专家组成员,邯郸市能力提升工程2.0专家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