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谢鹤醒
挎上相机,背着反光板和小道具,穿梭在各大景区如织的人潮里—今年,我拥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约拍摄影师。
想要“搞副业”的念头由来已久,恰好西安如火如荼的旅游热潮为我提供了赚钱新思路。于是,我在热门平台上做了些功课,大致了解了本地约拍、跟拍行业的定价、服务内容、交付水准等后,编撰并发布了自己的第一份广告。
“五一”假期,我正式开始接单。一个人在大悦城等顾客时,我觉得自己马上要做一件不擅长的事情,既紧张又兴奋,可谓诚惶诚恐。
第一单的顾客是兰州人,在上海工作,利用“五一”假期和家人在西安会合。她想在大雁塔周边拍一些以红墙为背景的照片,最后再与家人拍张合影。
说实话,对我而言,那次拍摄我格外紧张。日常“社恐”的我,需要不断地指导顾客摆姿势、调整表情等,让自己尽可能显得经验丰富、游刃有余。拍着拍着,我想起自己初入职场,登上讲台,面对一屋子陌生面孔时的胆怯与兴奋—万事开头难,但真正开始了,好像比预想中平顺一些。
后来,我渐渐游刃有余起来。我拍过一位聋哑人,她身着唐制汉服,雍容华贵,举手投足间尽是风情,惹得周遭的游客都忍不住举起手机拍她。相比大多数顾客面对镜头时的拘谨和僵硬,她自如得根本不需要我帮忙指导动作—只有在转场时,才需要她的闺密充当我们之间的手语翻译。
我拍过带着妈妈旅行的孝顺姑娘。她提着满满一兜家乡特产给我,那价值快抵得上我接她这一单的费用了。妈妈一看就是难得出远门,神色怯怯,手足无措;姑娘耐心地安抚妈妈紧张的情绪,不时小声地给妈妈介绍景点的角角落落,我抓拍了母女俩不少温馨的瞬间……
我拍过领结婚证的情侣。那是我的第一单领证跟拍,对我而言,顾客把人生中独一无二的重要日子交给初出茅庐的我,我自然不敢怠慢,甚至叫上友人当助理,还事先购买了手捧花、头纱、喜字等小道具。从民政局内景到附近公园外景,那一次,我拍摄了整整3个小时。
渐渐地,我积累了大量的样片。作为西安本地人,我一次次前往那些烂熟于心的景区、“网红”打卡地,面对顾客的咨询能够熟练地介绍、推荐拍摄地点;如果顾客要求去陌生的拍摄地,我肯定会提前去踩点,做到有备无患。
有一次,顾客去华清池拍摄。我一早倒了3趟地铁抵达临潼,顶着39摄氏度的高温,拍了整整两个钟头。顾客状态一直在线,我却几近中暑。结束时,顾客感激地说:“你好专业啊,又耐心又特别会指导动作,太谢谢你了!”
那一刻,即使回家路漫漫,再多的不适都烟消云散了。
长这么大,我身上贴的标签常常是“社恐”“佛系”。然而,在帮客人拍照的过程中,那些属于我的标签被一个一个地摘下——
原来,我也可以成为老师和作者身份之外的另一个自己。
每当完成一单生意,收到顾客的肯定与感激,我内心的成就感无以言表;尤其是看到顾客将我拍摄的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设置成微信头像或背景时,我觉得所有被烈日见证的汗水都是值得的。
我感谢那些被我拍摄的陌生人。以西安这座城做背景,机缘巧合之下,那些阳光和微风、花香和细雨都见证了我们成为短暂却真诚的朋友。
就像摄影本身,不仅仅是光与影的艺术,更留存了人与人的互动瞬间。当快门一次次被按下,时间定格,摄影师便不单单是按下快门的工具人,更是生命时光的见证者和珍贵时刻的记录者。
拍照中的谢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