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河口木版年画艺术风格在红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3-12-25 22:13:02殷俊逸柳林
艺术科技 2023年23期
关键词:艺术风格文化传承

殷俊逸 柳林

摘要:目的:老河口木版年画是湖北省老河口市的传统“非遗”美术,于2001年5月入选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老河口木版年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及独特的艺术形态,因此,文章通过对老河口木版年画的艺术特点和红包文化及其审美需求的分析,将老河口木版年画独特的艺术风格融入现代红包的设计中,探求红包设计的延展性与创新性,同时希望通过新的载体对老河口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方法:文章采用文献分析与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文化传承为内核,分别从老河口木版年画的题材寓意、造型构图以及色彩进行分析总结,探究现代社会对于红包设计的审美需求,从文化内涵、传播与发展、娱乐属性三个方面出发,将老河口木版年画相关艺术风格融入红包设计中,以更加贴合现代社会审美及实用性的方式进行红包设计。结果:将老河口木版年画的艺术风格融入红包设计之中,可以丰富红包的文化内涵,使其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礼物,同时具备传递情感和文化传承的功能。结论:老河口木版年画的独特性和文化内涵赋予红包别样的价值和意义。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相融合,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也起到了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

关键词:老河口木版年画;艺术风格;红包设计;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J218.3;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23-00-03

0 引言

老河口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年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明代末年由苏州桃花坞经河南朱仙镇传入,早期在很大程度受到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影响,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形成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老河口木版年画内容多取自历史戏剧、传说故事、社会生活等,人物造型生动夸张,构图饱满,色彩明艷且对比强烈。在我国的年画流派中,老河口木版年画独树一帜,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1]。

红包起源于压岁钱,又称利是封、红喜袋,是我国传统春节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趋吉避邪,蕴藏着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愿,后世逐渐带上礼仪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红包不再仅仅作为春节的民俗符号,而是逐渐被植入社会关系中,增加了货币的功能[2]。因此,红包的形式也产生了多样的变化,从最初的绳穿硬币,到后来的纸媒红包,再到当前的数字红包。另外,其在工艺及展现形式上也产生了较大的变化。

本文以老河口木版年画为研究对象,探究其艺术风格,挖掘重构相关元素、色彩和图形,并将其融入现代红包设计之中,创新性地将传统视觉符号语言与现代设计方式有机融合,以期促进年画文化的创造性再生,并为现代红包设计提供新的实践参考。

1 老河口木版年画的艺术特点

1.1 题材内容世俗化

老河口木版年画的表现形式有历画、喜画、中堂、门神、贡笺等二十多种,题材多取自神话传说、历史戏剧以及社会生活场景,是对世俗生活的一种表达[3]。在图案和造型选择上常以人物作为主要刻画对象,如秦琼、尉迟恭、钟馗、孟良等十几种造型,含有趋吉辟邪、大吉大利的寓意。随着时代的发展,老河口木版年画的题材逐渐向现实生活场景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湖北省老河口木版年画传承人陈义文先生运用传统年画雕刻技法专门为上海世博会创作了主题年画《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和《上海世博会》两幅作品,作品融合了中国传统生肖文化,将传统元素与现代生活场景相结合,使老河口木版年画更贴近时代主题。

1.2 造型特征夸张

老河口木版年画在形式上追求饱满、充实,有时在绘制主体人物时会特意将局部进行夸张化处理,整体造型依旧保持合理性,以此突出大吉大利的寓意;在人物和场景处理上,一般会突出主体特征,为强调视觉表现效果,会简化相关细节,大胆取舍。例如,在老河口木版年画代表作品《秦琼》中,作者放大了人物的头部,在面部刻画上,夸大眉眼比例,用寥寥几根线条便将人物生动表现出来,这种塑造手法让木版年画的主体人物更富有感情,符合大众审美,营造了浓郁的节日氛围。

1.3 色彩明艳对比强烈

老河口木版年画的另一个特点是注重颜色的强烈对比,较多使用红色、绿色、黑色、黄色、紫色等饱和度较高的色彩,彰显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了春节吉祥喜庆的氛围。通常采用天然的矿物、植物颜料,如苏木、广丹、青黛、薏米、白矾等,因此着色较稳,不易褪色,可长期保存。木版年画的每一个颜色都是一套版,由浅入深,最后叠印在一起,可形成一张完整的、视觉效果鲜明、独具特色的木版年画。

如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往往更关注互联网等高科技领域,传统文化易被忽视,老河口木版年画同样面临这一问题。虽然近年来大众对木版年画的关注度逐渐提高,但社会参与度仍然不足,木版年画的生存和发展高度依赖政府支持。另外,由于老河口木版年画仍然采用传统的生产工艺及推广方式,所以其传播范围及影响力较小,因此,笔者将年画趋吉避邪的特性与红包蕴含美好祝愿的特点相结合,将传统老河口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融入现代红包设计之中,在保障其实用性的同时,拓展红包设计的可能性,并对老河口木版年画文化进行传播。

2 红包文化与审美需求

2.1 红包文化概述

红包文化是我国传统春节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晋朝周处的《风土记》记载,新春前后,各相与赠送,谓“馈岁”[4]。赠予红包在西汉时就已盛行,早期是以一种巫术钱币的形式出现,其主要呈现状态是由不同装饰纹样的铜钱币铸成,一般以铜钱穿绳的方式,放置于床脚,以驱除邪祟,保佑孩童健康成长,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至清朝,在当时也被称为“厌胜钱”,此时的“厌胜钱”并不具备货币功能。至民国时期,红包开始以纸媒的形式出现,一般多以红纸包裹钱币,不同的钱币数量代表不同的寓意,如包裹一百枚钱币则代表“长命百岁”,一枚银圆则代表“一本万利”,和以前相比,红包在最初的辟邪祈福功能上增加了货币功能。

红包文化源自人际交往,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友好交流,而长辈在新年给晚辈送红包则更多表达了对于晚辈的关爱,蕴含平安吉祥的寓意。除却含有祈福之意的新年红包,还有表达美好祝愿的婚嫁红包,以及表达内心感谢之情的酬谢红包等。红包在时代发展过程中被赋予了更多的情感寓意,红包文化除了体现中国人注重礼尚往来的观念外,还有受惠不忘施与者,以及不忘恩负义的心态。

2.2 当下红包的审美及需求

从红包的形式上来讲,由最初的红线穿铜钱到纸包铜钱,从常规的矩形到如今的形态各异,从单一的纸质到精致的布艺刺绣,甚至由传统纸媒逐渐发展为趣味交互的数字红包,都体现出人们审美需求的不断升级,以及对红包功能需求的日益多样化。

早期红包的设计大多较为单一,只用简单的红纸包裹,到了现代,随着人们的审美水平不断提升,红包的封面逐渐变得五花八门,最初大多数红包封面仍以祝福语为主,如大吉大利、万事如意、身体健康等,后面考虑到仅以文字为主略显单调,便陆续出现了以图形为主的红包,如祥云、元宝、鱼、灯笼等,甚至出现了生肖吉祥物以及卡通形象,图案大多有吉祥、美好的寓意。在构图上,图形与文字分布合理,左右、上下对称,或居中包围、图文镶嵌等,浑然一体。在用色上,也不再仅选用代表喜庆的大红色,金黄、粉红、紫红、玫红等色彩也渐渐成为红包设计的常用色。此外,为了迎合当下消费者的喜好,红包的设计也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矩形,其结构形状产生了多样的变化,有设计者将舞狮、灯笼、生肖的形象融入了红包设计之中,使红包更生动可爱,颇受儿童的喜爱,甚至还有立体红包的设计,即通过巧妙设计红包开合方式,使红包具备一定的可玩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还衍生出数字红包这一产物,采用数字化手段,将动态效果融入数字红包中,大大提升了红包设计的创新性。

3 老河口木版年画在红包设计中的应用

通过分析老河口木版年画的艺术风格特征以及当下红包设计的特征和相关传统文化,发现红包与木版年画均有辟邪祈福之意,且都是中国传统春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春佳節,受传统民俗文化的影响,人们对年画与红包会有较大的需求,因此,基于二者的共同特点,笔者以老河口木版年画中的代表作品《一团和气》为主要参考对象,提取其中主体人物的形象和吉祥元素进行再设计,对木版年画中的常用色加以提炼并进行相应调整,将老河口木版年画的艺术风格应用于红包设计之中,一方面,希望能够开拓红包设计更多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能对老河口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3.1 造型设计

《一团和气》采用圆形构图,画面干净整洁,人物饱满,画面以一位老人的形象为主,采用夸张的造型手法,夸大了人物头部比例,身体整体较为圆润,眉毛与五官采用浮夸的线条表现,且人物面部表情带有一丝诙谐的感觉,团状的造型对应了《一团和气》的吉祥意味。

在红包的封面设计中,笔者提取了《一团和气》的圆形构图,将老人的头部与身体简化为圆形,造型上更为简洁且具有憨态可掬的特点。同时,人物依然保持团状造型,设计将人物的面部线条及手部线条简化乃至几何化,更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审美。除了人物造型,笔者还提炼了相关辅助图形,如人物身上的花朵纹样,以及象征着圆满、长寿的寿桃以及葫芦等元素,并使用photoshop、illustrate等计算机软件提取线稿,为后期批量化的制作做准备。为了使其更贴合春节的吉祥氛围,还分别在人物周围添加吉祥话和祝福语,如诸事皆宜、大吉大利、新年快乐等,如图1所示。

除了图案和造型外,色彩是设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设计中最直观的表达,能够直观展现作品的韵味和性格特征。老河口木版年画用色鲜艳、对比强烈,包含了民间艺术传承人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对色彩的感悟,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艺术风格的有效传承。因此,仍然选择大红色作为红包的主色调,相关人物色彩则分别提取了老河口木版年画中的蓝色、紫色与黄色,同时适当提高了相关色彩的明度及饱和度,避免将年画色彩直接运用于现代设计显得不美观、不和谐等问题,如图2所示。

3.2 互动设计

在现代红包设计中,人们对于其互动性与娱乐性有着较大的需求,这与科技的进步和新媒体的普及密切相关。因此,除了对吉祥的寓意、可爱的图形以及鲜艳的色彩等有所考量外,红包结构及数字技术的加持也不可忽视。以妙手回潮中的吉星高照系列红包设计为例,其采用了双层独立夹层和特殊材质,让消费者在抽拉的过程中可看见动态的图案,大大提升了红包的可玩性。

因此,在本次红包设计中,采用了立体书中的“V”形结构,通过红包的展开和关闭,呈现出立体效果,使场景以立体的形式逐渐呈现在使用者眼前,以此来增强红包的互动性。该设计侧重于展示春节习俗,包括舞狮、祭神、拜年、发红包等习俗,使红包在使用过程中更具趣味性。

4 结语

通过对老河口木版年画的历史渊源和人文价值进行细致分析,发现其构图形式多样,有表现年画主题和内容的作用,与红包的传统文化属性相契合。同时,色彩配比丰富,用色鲜艳,具有独特的色彩体系。笔者通过对传统木版年画题材的借鉴,以及对其色彩、元素的提取重构,将其融入现代红包设计之中,解决了木版年画原始风格直接运用于现代设计中显得不美观、不和谐等问题,通过系列方案的生成,论证了年画艺术风格及元素运用于红包设计中的可能性,以及红包设计形式的多样性。老河口木版年画在红包设计中的应用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创新,又推动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流,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参考文献:

[1] 杜杰,王垲寓.凤翔木版年画吉祥元素在丝巾设计中的应用[J].毛纺科技,2023,51(7):69-75.

[2] 刘震.电子红包对红包文化的现代化重构[J].西部学刊(新闻与传播),2016(4):41-42.

[3] 田静.老河口木版年画艺术风格研究[J].福建茶叶,2020,42(4):137.

[4] 包昌善.红包的文化因由[J].档案春秋,2013(1):33-35.

作者简介:殷俊逸(1997—),女,湖北武汉人,硕士在读,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柳林(1965—),男,湖北武汉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平面设计。

猜你喜欢
艺术风格文化传承
浅谈“太和壶”的艺术风格
山东陶瓷(2021年5期)2022-01-17 02:36:00
浅谈“长青壶”的艺术风格
山东陶瓷(2021年5期)2022-01-17 02:35:54
古意流转——评改琦《红楼梦》画的艺术风格
红楼梦学刊(2020年5期)2020-02-06 06:20:32
浅析《拜月亭记》中所体现的“南戏”艺术风格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20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今传媒(2016年10期)2016-11-22 12:50:26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1:49:03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58:50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4:59:10
毕加索的艺术风格
剑南文学(2015年1期)2015-02-28 01: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