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艳芳
摘要:为了积极响应建设体育强国的号召,努力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高职院校逐步加大了对体育教学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严格遵循实效性的教学准则,尝试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体育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竞技精神。但是体育的实践性较强,离不开学生的反复练习和实践探索,高职体育教师需要理性分析学情,探索出一条全新的教学路径。文章结合高职体育教学的现实情况,深入分析了提升高职体育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体育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高职院校加强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刻不容缓,其直接关乎课程改革的成果。为了实现终极育人的目标,高职体育教师需要主动承担教书育人的责任,想方设法地提升学科教学的实效性,立足于当前的教学环境、教学条件以及学生的综合表现,以此精准定位课程教学目标,甄选学科教学内容并整合多种教学手段,实现多措并举和对症下药,确保体育强国视域下的高职体育教学能够更上一个台阶。
1高职体育教学的现状
在纵向推进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今天,各种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和方式应运而生,但是部分教师不重视体育教学改革,没有立足于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要求全面调整教学思路,无法提升学科教学的实效性,导致整体的课堂教学质量大打折扣。首先,部分教师没有站在宏观发展的视角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忽略了课时的合理安排,课程组织结构不够严密,精讲多练被忽略。学生的体育训练时间有限,难以实现熟能生巧,没有使学生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意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其次,部分教师沿袭传统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授课模式,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偏低,教师没有结合学情精心制作学习菜单并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学生无法深入体验成功的乐趣,对体育学习提不起兴趣。最后,部分教师没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没有创造性地使用多种现代化教学媒介为体育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足,核心素养停滞不前。
2提升高职体育教学实效性应遵循的原则
2.1层次性原则
在提升高职体育教学的实效性时,教师需要主动适应学生职业技能发展的现实需要,理性看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划分教学层次,严格遵循层次性原则,确保多元目标能够顺利实现。在划分层次时,教师应做好摸底工作,将身体条件较接近且学习目标一致的学生放在一个小组,与学生协商小组学习目标及任务,实现目标分层、内容分层和教学评价分层,全面释放学生的天性,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够拥有发展自我的机会,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所进步。
2.2启发性原则
高职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自我认知能力较强,拥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教师沿袭传统的育人模式,只是简单讲解体育知识,传授体育技能,并要求学生反复学练,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开展启发式教学活动,严格遵循启发性原则,通过有效提问和科学指导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全面凸显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主动探索体育理论知识并习得体育实践技能。
2.3以生为本的原则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要想实现教育教学的实效性,首先需要以满足人的价值为前提和基础,严格遵循教书育人的基本规律,高度重视个体的创造性和差异性。因此,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师需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结合以生为本的教育准则组织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实现课内向课外以及线上向线下的有效拓展及延伸,全面把握现实职业环境。将学生喜欢的体育元素融入课堂,全面拉近学生与体育的距离,让学生能够在体育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3提升高职体育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3.1统筹兼顾,科学安排课堂密度和运动量
首先,教师需要保障课堂组织结构的严密性。课堂教学时间比较有限,为了落实育人工作,教师需要综合考量主客观影响因素,深入分析体育课堂中的诸多环节,合理安排授课时间,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练习。在全面解读教材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充分考量器材以及场地的布置,设置合作学习小组,调动学习小组队员的积极性,科学分配小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竞争意识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比如,在组织开展分组练习篮球投篮活动时,教师一方面需要结合体育教学的现状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自主练习,另一方面需要适当拔高训练的難度,根据各个小组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学习基础调整训练的进度和频率。将引导性的练习动作融入其中,比如,集体徒手原地模仿投篮练习,实现基本部分内容的紧密衔接,节省课堂教学的时间,避免频繁变动队形,保障课堂密度的合理性。其次,教师需要高度重视精讲多练,抓住高职体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突出教学的层次,做到语言精练、层次清楚以及重点突出,让学生能够获得充足的练习时间。经验丰富的教师会依托教材,在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抓住教材的重难点,结合高职学生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以及知识接受能力,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实现有的放矢和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最后,教师应合理运用循环练习。作为综合性的身体练习方式,循环练习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高频率出现,有助于实现不同练习内容和练习手段的无缝衔接,学生可以自主调整练习负荷,按照要求依次完成练习任务。部分高职学校的体育器材比较有限,学生人数众多,循环练习则能够解决当前体育器材不足的问题,保障练习的运动量以及练习频率,顺利实现终极育人的目的。
3.2创新方法,转变传统体育教学方法
教师应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顺利过渡,做学生成长路上的指明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大胆探究指明道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主动创新教学方法,摒弃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实现与时俱进。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制作学习菜单,主动回归教学正轨,将选择权交给学生。为了实现以生为本,教师需要扩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菜单。这就要求教师要先做好前期的摸底工作,了解学生的兴趣,然后精心设计各种项目菜单。比如将高职体育课分为跳绳、足球、篮球、游戏四个板块。然后围绕同一个项目带领学生学习基本技术,全面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比如将篮球这一典型的运动项目分为以比赛为主的提高技术和以运球为主的基本技术,围绕前期的学习目标鼓励学生自主评价。为了保障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提前在线上学习平台上传学习菜单,让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真正做到胸有成竹,按照个人的兴趣爱好认真探索新知,不再游离于课堂之外。其次,教师需要高度关注学生的身心体验,让学生能够全程参与体育学习的具体过程,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高职体育教学的实践性比较强,偶尔也会出现失误,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体育教学效果不佳。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体验到体育的乐趣,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在组织开展分组比赛活动时,大部分教师会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角逐出最终的冠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会出现冠军小组的表现非常优异,其他小组则表现一般,整体的教学效果得不到保障的情况。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八个小组,开展两两比赛的活动,然后决出四个冠军,通过这种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拥有展示自我以及体验成功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确保学生在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中施展才华。
3.3与时俱进,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
为全面提升体育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灵活驾驭多种现代化教学工具,优化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在学习兴趣的驱动下认真攻克难点,实现举一反三。首先,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深入分析基本学情,找准现代化教学工具的切人点和突破口。比如,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与体育知识相关的微视频,将重难点知识融入其中,提前上传到线上学习平台,让学生自主预习并就自己不太懂的地方提问,然后在课堂上集中讲解。采取先学后教的形式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能够在愉悦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中自主接收信息。其次,教师需要适当减少理论授课所占的比例,不再机械地输出理论知识,避免空洞说教和呆板讲解,而是应借助多媒体工具展示动态视频,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让学生能够全面、透彻地掌握体育知识和核心技能,实现深度学习和高效吸收。比如,学生学习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时,教师发现一部分学生无从下手,认为该动作较为复杂,同时节奏较快,因此存在消极情绪。教师则可以适当放慢教学节奏,先带领学生观看NBA篮球比赛集锦,认真欣赏优秀篮球运动员的精彩进球,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后再利用多媒体的回放功能以及细节放大功能展示单手肩上投篮的慢镜头,将画面定格在屈、蹬、伸、拨四个技术要点动作上,并配上简单的文字说明,真正做到生动形象、语言简洁、重点突出,确保学生能够全神贯注,认真学习体育知识。
4结语
为了全面改革高职体育教学,提升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从课前准备着手,合理安排课堂密度以及运动量,理性客观地分析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诸多因素。将精讲多练和循环练习融为一体,积极尝试现代化的体育教学对策,全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探索,深入体验成功。教师应借助多种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激活学生的思维,将更多的新鲜元素和时代色彩注入高职体育教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