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俊
9月19-20日,“汉台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对接会暨海峡两岸(武汉)车辆技术创新联盟成立大会”,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此举意在整合台湾汽车电子业及武汉整车及零部件先进技术资源,搭建合作平台,助力东风及其他整车企业做强、做优汽车产业。
武汉汽车行业协会会长陈斌波表示,成立“海峡两岸(武汉)车辆技术创新联盟”的功能定位,是加强技术协同研发,组织零部件企业与整车厂同步研发,组织零部件企业与一级零部件供应商模块化同步研发;强化产品协作配套,组织零部件企业与一级供应商协作组成一级零部件模块,并向零部件系统发展,组织整车厂与零部件模块化协作配套,与整车共成长。
湖北是工业大省,武汉是汽车重镇。东风公司落户的“中国车谷”,已集聚东风本田、东风风神、东风股份、路特斯、岚图等9家整车企业、13家整车工厂,整车产能达25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能达146万辆,形成“整车+零部件+三电+软件+芯片”的完整布局,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车谷”。
武汉是全国六大汽车产业集群城市之一,汽车产业连续13年成为全市第一大支柱产业,汽车行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5。2022年,全市汽车产业产值3497亿元,其中整车产值2143.5亿元,同比增长4.6%。
汽车零部件企业应紧盯行业新能源和智能网联发展趋势,加紧更新换代步伐,加速产业迭代升级,首先做强自己,才能服务好整车企业,赋能产业发展。
2023年1-7月,全市汽车产业完成产值1687.6亿元,生产汽车67.6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9.9万辆,同比增长10.3%。以武汉经开区为龙头的“武襄十随”汽车集群入选先进制造业“国家队”,以期辐射带动周边区域零部件产业同步发展,共同做强、做大整车产业。
而整车的强大与零部件的相对弱小,形成巨大反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对当地汽车零部件产业也是亟需改造、优化、升级的。尤其在三年疫情阶段,当地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低、散、弱、差,对整车配套生产影响巨大。
据《汽车人》了解,东风本田、东风风神、神龙汽车等当地整车厂家,在武汉当地零部件采购配套量仅有24%左右,比起长三角、珠三角整车企业在当地零部件采购在80%以上的比例,的确差距不小。
“当前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发展重要方向,推进车电系统协同发展,是大势所趋。”海峡两岸(武汉)车辆技术创新联盟轮值会长陈宏钦认为,结合武汉和台湾具有的独特产业优势,在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车联网等领域开展紧密合作,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创新应用和市场开拓。
台湾地区在中国甚至世界范围内,拥有电子、电器、电机、芯片等方面产品研发、制造领先优势。而武汉拥有全国一流车企、产业链、生产制造,具有市场大、用户多和全产业链等优势,是华中地区汽车产业的聚集地,尤其有湖北东峻集团、湖北开特、亿咖通、华工激光等一大批汽车零部件相关研发制造企业带头牵引,形成了区域优势。
为深度融合两岸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产品、人才等优势资源配置利用,助力打造“万亿汽车产业集群”,推动“中国车谷”高质量发展,武汉市、区政府和武汉汽车行业协会及台湾电电公会积极谋划,成立组织、搭建平台、优化产业格局。
目前有28家台资企业落户经开区,涵盖汽车电子、汽车零部件、化工、环保包装等多个行业。2022年武汉经开区台资企业创造产值约80亿元,带动就业人数5300余人,为经开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据《汽车人》了解,到2025年,中国车谷将建成汽车产能达到3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能达到150万辆;汽车整车产量突破15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60万辆;产值千亿级企业不少于1家、百亿级企业不少于10家、十亿级企业不少于100家,这对汽车零部件企业绝对是一个利好的发展契机。
此次汽车产业对接会和车辆创新联盟的成立,对于急需强化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华中地区来说意义非同一般。有众多整车汽车品牌站台,有全汽车产业链赋能,尤其还有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中国车谷未来汽车产业发展,可以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以期达成多赢局面。
同时,联盟可助推企业孵化,为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重点推进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参股并购、融资租赁和银行贷款等。将先进技术产业化,引进全球汽车电子领先技术,推进技术交易,推进技术落地。适时举办武汉汽车电子和新能源智能网联车辆等专业活动,引智引资,引进全球汽车电子产业人才和技术。
武汉是汽车重要的研发、生产、销售基地,具有市场广大、用户众多和全产业链等优势,台湾地区在电子、电器、电机等领域拥有领先优势,尤其是以东风公司为龙头企业的9家整车生产制造企业扎根于此,对带动汽车零部件及相关产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汽车零部件企业应紧盯行业新能源和智能网联发展趋势,加紧更新换代步伐,加速产业迭代升级,首先做强自己,才能服务好整车企业,赋能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