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兵
(西安开放大学,710118)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1]。
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2]。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教师课程思政,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专业课教师身为“课程思政”的实施者,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力量,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双重职责。本文对西安开放大学专业课教师课程思现状梳理的基础上,分析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与建议。
西安开放大学是以成人在职业余学习为主的新型成人高等学校,成人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业和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力量和践行者,迫切需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工程,是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的关键环节。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课程思政建设能否成功关键在教师,因此,专业课教师也要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3]。通过线上线下与师生访谈,亲临课堂听课等方式,我们了解到目前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现状如下:
一是专业课与思想政治教育课存在“两张皮”现象。相比较而言,理工科教师这个问题更突出一些,如有的教师过分强调专业课的德育作用,疲于搜集各类材料,最后只能做表面文章;也有的教师课前准备不足,在应该发挥课程思政的点上,却只有寥寥数语;还有教师普遍存在的专业课与思政材料融通不畅、课程思政的呈现方式生硬等问题。
二是课程思政侧重于理论宣讲,缺乏实证案例,课堂吸引力不够。部分教师对于课程思政实证素材挖掘不够深入,课堂上只能进行理论讲解、照本宣科,学生感到枯燥,而且缺乏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小视频等素材,课堂上学生参与感不强、师生间互动少,也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是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评价机制缺失。一方面,教师都积极开展课程思政,这相较于以往单纯的专业课教学教师花在备课和上课上的精力更多了;另一方面,单位没有在考核中体现这类工作量的增加部分,而且对于各位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具体考核办法也没有出台。因此评价机制的缺失,制约着课程思政的顺利开展。
课程思政就是要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做法,既要“授业”也要“传道”,向传授知识和价值引领转变。教师对于专业与思政的结合点、课程单元与思政元素的衔接等问题都需要长期的摸索、实践和总结提升的过程。
相较于专业课“显性”特点,课程思政具有“隐性”特征,要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因此,课程思政元素的选择、切入点的设置、讲授的深入程度、思政小视频的编辑与制作、与课程的无缝衔接等,都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教师而言,课程思政还具有明显地“个人化”特点,即同一专业课,不同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效果不一,这就对教师个人的政治素养、教学能力、个人人格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课堂内外、校园内外都需要教师的言行为广大学生作出表率。
针对上述成人高校开展课程思政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以期达到专业课教师不断提升课程思政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决定着“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目前,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热情不断增强,但是教师对政治方向把握能力、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意识、挖掘专业课中思政元素的能力,以及准确把握思政教育时机的能力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各类课程要以符合自己特点的方式,有机地融入思政元素,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4]。”只有通过不断地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培训,提升教师挖掘各学科思政元素的能力,并逐步养成在课程教学中主动研究、加强思政育人功能的自觉意识,才能达到“盐溶于水”的效果。为此,我们聘请普通高校马院院长、教育部课程思政获奖名师、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示范代表,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培训,为教师配发《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课程思政教学研究》《课程思政从理念到实践》《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选编》,力求实现由名师的“独唱”示范带领形成广大教师的“合唱”;同时,组织教师线上线下参加“成渝地区双层经济圈开放大学课程思政设计与示范课建设培训”,为所有参加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教师颁发结业证书;组织教师参加国家开放大学课程思政专项培训,学习课程思政的新形势新要求,开放教育课程思政的关键环节,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建设流程和方法,课程整体设计和思政要素提炼,教学活动开展、成果沉淀和传播,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实践案例以及课程思政的创新实践。
通过开展课程思政评优,强化立德树人目标,促进专业课教师深入挖掘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在传授专业课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教育有机融合,达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育人目标。通过评优表彰,树立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及教学团队,共同构建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效应,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近年来,学校各学科多名教师在国家开放大学课程思政评选大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及组织奖,极大地鼓舞了教师课程思政的积极性,从而也提升了教师课程思政的能力。
一方面学校应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成果奖、教材奖、职称评定、年度考核等各类评选表彰奖励工作中,突出课程思政要求,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支持力度,以此促进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课程思政评价可积极引入独立第三方评价、学生评价、同行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促进评价的多样化、科学化;第三,针对课程思政的“教隐”性的特点,引导教师积极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用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影响感化学生,促进思政与专业课的无缝连接。
2022年8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指出: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5]。
1.构建“三全育人”思政教育大生态圈。学校坚持从成人学生学习特点出发,强调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构建起“三全育人”思政教育大生态圈。以学生为中心,涵盖核心团队、实施团队、支持团队。从开学典礼、入学教育,到智慧教育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再到最后的毕业典礼、学位授予,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参与,积极探索具有成人教育特点的实施路径,着重解决思政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效应,实现的“三全育人”目标。(图1)
图1 “三全育人”思政教育大生态图
由此申报的创新案例《从云端到现实——构建三全育人思政教育大生态圈》荣获西安市2021年度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创新案例一等奖。
2.建好师生思政实践研学基地。学校充分利用陕西西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签约建立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西安博物院、照金干部学院、鄂豫陕苏维埃葛牌镇纪念馆、鄠邑区红军过境纪念馆,作为师生思政研学实践基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确保红色江山代代相传。
3.用好师生思政实践研学基地。在建好思政实践基地的基础上,学校积极开展师生思政研学活动,除了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利用思政研学基地开展实践活动外,也鼓励专业课教师到思政实践研学基地开展活动,使教师们在现场感受战争年代革命先烈为中国人民谋解放、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的同时,更加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教育者先受教育,从而在专业课教学中更好地融入思政元素,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加坚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勤奋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4.开设师生思政大讲堂。为广泛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学校开设了师生思政大讲堂,通过聘请专家学者、优秀教师以及优秀学生站上大讲堂讲解外,还可鼓励专业课教师通过课程思政为学生进行讲解,达到育人目标。
5.指导学生参加“双创”大赛。鼓励专业课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红旅赛道”,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学习专业课知识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从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6]。开放大学成人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其学生大多已成家并有子女。因此,构建开放大学思政育人新模式,不仅使其学生从中接受思想道德教育,更是通过学生带动影响其子女受教育,从而无形中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同时,成人高等教育“人人可学、处处能学、时时借学”的办学模式,以及“敬学广惠、有教无类”的办学理念,正好契合了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基于此,希望通过开放大学成人高等教育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