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皇甫诞碑》拓本两种

2023-12-25 15:12
文化学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欧阳询皇甫拓本

范 猛

《皇甫诞碑》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弘义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亦称《皇甫君碑》。唐于志宁撰文,唐欧阳询书。正文楷书28行,每行59个字。碑额篆书“隋柱国弘义明公皇甫府君碑”12字。碑文内无立碑年月,据考该碑为唐高祖武德时立,又谓唐贞观初立。此碑在明代已断为两截,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一、历代著录

隋《皇甫诞碑》系隋朝名碑,且由唐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楷书,甚为历代金石学家所重,自宋至清皆有著录。宋赵明诚《金石录》卷第四目录四云:“第六百七,隋《皇甫诞碑》。于志宁撰,欧阳询正书。碑在京兆府。”[1]宋郑樵《通志二十略》之“金石略”记:“隋柱国《皇甫诞碑》,于志宁撰,京兆府。”[2]明都穆《金薤琳琅》卷八“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弘义明公皇甫府君碑”条云:“右隋柱国左光禄大夫《皇甫诞碑》,于志宁撰,欧阳询正书。”[3]明丰坊《书诀》云:“中楷隋柱国《皇甫诞碑》,在西安府。”[4]166明赵崡《石墨镌华》卷一跋三十六首“隋皇甫诞碑”条云:“于志宁撰,欧阳询书。”“碑旧在鸣犊镇,今在西安府学。”[5]50明赵均《金石林时地考》卷下“皇甫诞碑”条云:“于志宁撰,欧阳询书。”[6]清顾炎武《金石文字记》卷二“皇甫诞碑”条云:“正书,今在西安府儒学。万历中亭圮压碑中断。”[7]清毕沅《关中金石记》卷二“皇甫诞碑”条云:“贞观中追建,于志宁撰文,欧阳询正书,在西安府学。”[8]清洪颐煊《平津读碑记》卷四唐“左光禄大夫皇甫诞碑”条记:“右左光禄大夫《皇甫诞碑》,在西安府学官。”[9]清孙星衍《寰宇访碑录》卷三云:“隋《皇甫诞碑》,于志宁撰,欧阳询正书,无年月,当在贞观初。陕西长安。”[10]清武亿《金石三跋》一跋卷四“隋皇甫诞碑”条云:“于志宁制,殴阳询正书,今在西安府儒学。”[11]清朱枫《雍州金石记》卷二“皇甫诞碑”条云:“正书,今在西安府文庙棂星门内。”[12]

二、历代评价

由上所引可见,历代论者对《皇甫诞碑》赞赏有加。不仅在于其文献价值,研究皇甫诞生平事迹、隋朝历史等;更在于其书法价值,为我们一窥唐初四大家之一欧阳询的书法提供了直接素材。

三、中国历史研究院图书档案馆馆藏《皇甫诞碑》基本情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图书档案馆藏《皇甫诞碑》两种,剪裱本,册页装。均系著名历史学家谢国桢先生旧藏,后捐赠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现藏于中国历史研究院图书档案馆。

第一种,前后硬纸装。前硬纸上有佚名题签:隋皇甫诞碑 唐欧阳询书 三监本 有刘葆真题跋。正文23开,浓墨拓。后有清末刘葆真及谢国桢题跋。该本钤印有:白文方印:谢氏金石,黄更山鉴赏读书记,刘可毅字葆真,可毅之印;朱文方印:保真,柳,皮山,曾为武进刘氏葆真所藏。其中,生平可考者有刘可毅、谢国桢二人,笔者将在下文介绍。

中国历史研究院图书档案馆藏本系清初拓本(三监本)。仲威《中国碑拓鉴别图典》云:“十五行末‘丞然’二字间石花增大,二字近乎泐连。”“二行‘势重三监’之‘监’字完好,此时拓本称为‘三监本’。”“七行‘居贞体道’之‘贞’上角稍泐。”“十九行‘黼黻为文’诸字完好。”[18]517-518审历史院藏本,以上考据字均符合仲威所云清初三监本的特征。

然通观全文,仍发现许多疑点。如首行“随柱国左光禄大夫弘义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中的“碑”字完好,实则因碑石断裂的缘故,明末拓本的“碑”字已经残泐殆尽,清初三监本不应有完好的“碑”字存在。三行“而不辞临锋刃而”七字,上有明显擦痕,字体神韵也与通篇为不类。然观下文刘可毅题跋,此两处疑点即可迎刃而解。首行“碑”字,系末第二行“翠碑刻凤”之“碑”字移到首行,故首行有“碑”字,而末第二行无“碑”字。“而不辞临锋刃而”七字,该拓本失,此处系“亦裴本搀入”。杨守敬曾云:“关中裴氏有重刻本,几欲乱真。”[19]99即指“亦裴本搀入”之“裴本”。

第二种,前后夹板装。正文计25开,淡墨拓。无题跋,无钤印。该本系清道光以后拓本,仲威云:“道光以后,碑下截底端又损泐一大片,第十行起至第二十二止,损泐近百字。”[18]518细审历史院藏本,十行失“邹阳燕昭”诸字,十一行失“地誉重周行俄迁”诸字,十六行失“务大邦声名藉甚精民感”诸字,十七行失“地乃怀夺宗之心公备说”诸字。这些正是仲威所云碑下截底端损泐的那一大片,正是清道光以后拓本的明证。

四、题跋考释

(一)刘可毅题跋

1.刘可毅题跋一

根据3个重修牌坊(3、5、8)的案例研究及田野调查可以推断出一条惯例:文献记载的重修牌坊会将“重修(立、建)”字样刻在门楣上。

此碑以不断本为上,其线断本者则“丞然”二字不损本也。再后则“黼黻为文幼”不损本,再后则“三监”不损本,再后则“公无逸”不损本。而茲拓“丞然”二字尚完好,虽“丞”字左下略有□蚀痕,于字仍未损,则尚启祯间善本也。墨色之黝亦相称。光绪戊戌首夏刘可毅识。

按:该跋系清末刘可毅所作,集中体现了他鉴别《皇甫诞碑》及其拓本早晚的重要观点。刘可毅,生卒年不详,原名毓麟,字葆真,江苏武进(今属常州市)人。清末官员、诗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壬辰科二甲进士,后改翰林院庶吉士,清光绪二十年(1894),散馆,授翰林院编修[18]517-518。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死于庚子国变[19]99。刘氏博学强记,工诗善文,有很高的传统文化素养,著有《九通通》二百四十八卷、《太史遗稿》二卷。

《皇甫诞碑》在明代断为两截,故云“此碑以不断本为上”,甚是。断后初拓本,十五行“丞然”二字未损,是为明拓本(丞然本),即跋文所言“其线断本者则‘丞然’二字不损本也”。其后则为清拓本,按先后顺序分别为“三监”本和“无逸”本。该跋刘可毅对拓本早晚考据的断定,非常准确,足见其见闻之广博。又据“丞然”二字略损定为明末天启崇祯间拓本,也无大问题。

光绪戊戌,即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首夏,即始夏、初夏,刘可毅观拓本后题跋于其上。

2.刘可毅题跋二

碑体从强独乐造像三级浮屠铭变通,而书较醴泉铭结构严,而神明无以遏之。盖醴泉铭乃万毫齐力之用,茲碑特一□毫端尖锋不肯深入也。毅又识。

按:该跋系刘可毅从字体、笔力方面对《皇甫诞碑》的认知,并与《醴泉铭》进行了比较。

3.刘可毅题跋三

第一页“碑”字从后移前,“而不辞临锋刃而”七字亦以裴本搀比,是此本之微疵,然“恸里闾邻人为之罢”八字精光灿然,瘦馋能入又他本所未有。毅再识。于玉带□西。

按:该跋极体现刘可毅鉴碑之功力。想必刘氏深知,该碑明朝时早已断为两截,首行“碑”字残缺,然该拓本首行又有“碑”字,与其为清初三监本自相矛盾。仔细鉴别后,刘氏认为首行“碑”字系后文同字移过来的。又指出“而不辞临锋刃而”七字亦是裴本搀入,可谓精论。

4.刘可毅题跋四

碑中东郡二字,却字、略字、胶字、□微二字、威字、瑞□二字、广字、悲感二字、滑国二字,皆苦其尪弱,而为文二字,昴纬、车服、郭隗、五百石绢、云中、日下、碣石等字,皆精光炯炯。率更书势于分行布白,岂有肥瘠不齐之弊。大约刊工当日奏刀,字面丰而深入者窄,石经磨泐完损不齐,□完者用笔当可寻其损者,不兑露尪弱之观耳。毅四识。

按:该跋系刘可毅对拓本中所写刻各字的评论。有些字给人感觉“尪弱”,有些字给人感觉“精光炯炯”,多是因石质不一,刻工奏刀不同,以及后来石刻风化剥蚀之故,甚是。

5.刘可毅题跋五

碑首结衔银青之银字未蚀,末欧阳询三字未刓,则下半截亦必完善未模糊,岂不甚妙。无如所见之本,以会稽杜氏所藏为第一,曾于清河黄农卿圃中见之。山东李小农本第二,然亦不过未断本。可于“银”字“欧阳询”字未见有完善之,而此本之可贵亦可见矣。兰泉吾□见宝之。可毅五识。

按:“碑首结衔银青之银字未蚀”一句,似有问题。观该拓本,“银青”之“银”字已几乎完全剥蚀。此处说“银字未蚀”,不知为何。又云“末欧阳询三字未刓”,也有问题。观拓本,“欧阳询”之“欧”字已刓成“殴”字。此处说“欧阳询三字未刓”,亦不确。该跋极力夸赞“此本之可贵”,然其证据似又多不是以事实为依据,有强夸之嫌。或该跋不是为该拓本而作,似是刘可毅对另外一个《皇甫诞碑》拓本所作的题跋,从它处强移于此。

(二)谢国桢题跋

忆余髫龄,侍先父于砀山衙斋,赐以皇甫君碑无逸本,徒以负笈春明就食南北,学业荒落,未能习也,旋亦失之。献岁之初,偶游厂肆,于无意中得此启祯间旧本,楮墨精良,神采奕奕,后有刘可毅跋。可毅字葆真,武进人,清光绪间进士。官编修,于书无所不读。明了中外情事,亦精鉴别。李葆恂《旧学庵笔记》中曾称其为人。著有遗集,惜未见。此本经其评涉,述其渊源,非耳食者可比。使此册为之增价,洵可宝也。七四年元月六日谢国桢记。

按:该跋系谢国桢先生于1974年所写,记述自己与《皇甫诞碑》及该拓本的渊源。谢国桢(1901—1982),字刚主,晚号瓜蒂庵主,河南安阳人。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文献学家、版本目录学家、金石学家和藏书家。民国十四年(1925),考取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等大师。后于国立北平图书馆、国立中央大学、云南大学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相继在南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后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教和从事研究工作。谢先生家富收藏,酷爱金石碑拓。去世后家人将其所藏大批古籍藏书和金石拓片捐赠给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使这些古籍和金石拓片得以更好地服务于科学研究。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后,该批文献入藏中国历史研究院图书档案馆。

髫龄,即童年、幼年时期,这时谢国桢先生曾跟随其父住在砀山衙斋,得到了《皇甫君碑》的无逸本。无逸本,即清嘉道拓本,因“滑国公无逸以为”之“公”字与“无”字完好,故称无逸本。可惜,后来因到处奔波,“就食南北”,此无逸本丢失了,这也让谢先生很是伤感。所以1974年初,谢先生在厂肆中得到“启祯间旧本”,真是喜出望外,评价其“楮墨精良,神采奕奕”,毫不吝惜赞美之词。

跋文提到,拓本后有刘可毅题跋,并介绍了其简要生平。认为该本“经其评涉,述其渊源,非耳食者可比”。“耳食者”,即道听途说、人云亦云之人。谢先生认为刘可毅题跋有独到见解,绝非耳食者可比。后面又提到了李葆恂对刘可毅的评价。李葆恂(1859—1915),字宝卿,号文石,别号红螺山人,直隶易县(今河北易县)人。自幼聪慧,官至江苏候补道。工诗善书,精于鉴赏,著有《无益有益斋读画诗》《梵天庐丛录》《红螺山馆诗抄》《猛庵文略》《三邕翠墨题跋》《归学庵笔记》等。跋文称“李葆恂《旧学庵笔记》中曾称其为人”,从李葆恂曾称赞刘可毅来看,刘可毅必与李葆恂一样,生性耿直,且对碑帖书画都有精深造诣。

作为隋朝名碑,《皇甫诞碑》代有著录,并受到广泛赞誉。中国历史研究院所藏隋《皇甫诞碑》拓本两种,一为清初拓本(三监本),一为清道光后拓本。上有清末名家刘可毅以及著名历史学家谢国桢先生题跋,品鉴拓本优劣、追述拓本渊源;两本尚可对勘共赏,足资珍藏。

猜你喜欢
欧阳询皇甫拓本
Absorption spectra and enhanced Kerr nonlinearity in a four-level system
马衡《凡将斋甲骨刻辞拓本》选
书法家欧阳询貌不如字?
《合集》27459拓本、照片对读的新发现
明刻《绿筠窝帖》及传世拓本考
《柳青在皇甫》《柳青言论集》出版
唐欧阳询《用笔论》
《贾养材墓志》拓本
赵晶、皇甫舟楠设计作品
唐代书法家欧阳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