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中国国家博物馆 曹煦
方辉是当代不可或缺的一位山水画家。说他不可或缺,是因为他既继承了黄宾虹山水画的理法格致,又有自己的开拓创新。他传承了黄宾虹这一脉的笔墨观念,并以极具个人特色的样貌呈现给了我们。当然,不是所有的新样貌都值得我们关注,好的样貌必然是源自传统且具有当代审美特征的,并且还应该是自然形成的结果。
当我们再次审视黄宾虹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时,我们不仅会感叹它的丰厚,也会庆幸这位艺术大师的不懈探索给予后人的丰富启迪。在20世纪中西文化融合的语境下,黄宾虹以极具民族性的现代思维再次深入挖掘传统,他不仅在中国画的笔墨法度上进行了一次提炼,总结出“五笔七墨”的绘画标准,还为中国绘画现代理论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尽管这一体系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它产生的巨大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黄宾虹之后,一大批受他影响的大画家不断涌现。并且,我们不能否认的是,黄宾虹在理论层面所构建的传统与现当代互动的框架结构,是民族性、传统文化与现代性高度融合的产物,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和任何来者“握手”的有效对话机制。
十几年来,方辉不断研究黄宾虹的思想及艺术,逐渐成为国内研究黄宾虹画理画法的重要学者之一。受到龙瑞先生“贴近文脉,正本清源”及倡导研究黄宾虹等观念的影响,方辉在2010年前后以此角度深入研究黄宾虹。他也曾受到过王鲁湘研究的一些影响,重视从后期印象派的视角解读黄宾虹的画学思想。但与大多偏于考证的学者不同,方辉重点关注黄宾虹绘画语言的体系化结构,他更侧重于探讨黄宾虹的思维方法及其笔墨观念对于未来的意义。近期,他撰写了一篇名为《科学中保存哲学:黄宾虹现代中国画学思想构建摭论》的文章,这篇文章在《美术》杂志一经发表,就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他的文章摆脱了以往多从“纵向”思考黄宾虹绘画的叙事结构,以横向“切片”的叙述方式论述了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发生之后,以黄宾虹为代表的中国画家在中国画革新上所取得的重要成果。文章着重阐述了黄宾虹“科学中保存哲学”的思维方法,并肯定了黄宾虹对现代中国画发展的卓越贡献,从广阔的大文化视野对黄宾虹理论的内在思路进行了详细的梳理。方辉的这次梳理不仅让当代关注黄宾虹的学人有了一个可以深入解读黄宾虹绘画思路与技巧的路径,同时有利于我们更加清晰、准确地体悟黄宾虹的思想。我们通过翔实的解读可以看到,方辉是把相对主义作为方法论,在理论研究上却又秉持怀疑主义的精神,以历史的眼光来审视黄宾虹的思想。方辉明确指出,我们应当把黄宾虹的画学理论作为现代中国画发展的理论基础,并以此发展新的观念。
方辉认为,黄宾虹为当代的中国画提供了一个融合中西艺术的可行路径,那就是“科学中保存哲学”的思维方法,这一方法涵盖深、跨度广,以艺术为核心构筑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他认为,西学善于依据哲学发明科学,中国的学问则擅长把科学转化为哲学,它们是相互补充的关系。他从中国哲学出发,认为认知事物首先要解决好“心”与“物”的关系问题,中国文化以“明明德”为旨归,把艺术作为修养身心、提升道德的手段。尽管科学的创造与艺术的创造有所不同,但艺术的创造却包含了科学的精神与方法,并超越了科学本身。未来的中国绘画将着重研究人类精神蒙养的方法,研究道与艺术的关系,挖掘人类与自然相通的性灵,彰显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
一室放怀天地外 80cm×300cm 2020年
黄宾虹所处的时代是中国画革新的时代,也正是中国文化面临危机的历史阶段,这一革新必须是以尊重中国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为前提。在20世纪20年代,黄宾虹发现,西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艺术与大众的关系进一步紧密,浪漫主义开始回归现实与秩序。塞尚的艺术孕育了立体派,但在逐渐简化中发展为形式主义,之后又走向了极简主义和观念的艺术。1919—1925年,欧洲各地再度宣扬古典主义的秩序和精神,开始寻找民族传统的价值,关注专业技艺,并把眼光投向了“远东绘画”。西方对东方文化艺术价值的关注也启发了中国学者对自身美术精神的再发现。黄宾虹从西方对东方精神文明关注的历史参照中确认了中国山水画的现代特征,一种以书法的内在表现精神为最高法则的审美思维决定了它是完全区别于西方“再现性”的艺术,并且它在现代艺术的观念下又有新发展。
幽兰修竹图 138cm×68cm 2023年
黄宾虹对书法与绘画相互生成的关系做了详细阐释,并再次把因“古意”而产生的精神意味的展现作为现代中国绘画的重要特征,并把科学向哲学转换的方式以现代审美的样貌进行了个性化的表达,他想借此观念来沟通中西方的艺术,以实现文化上最大可能的“广泛联系性”。方辉将对黄宾虹这一核心精神的领悟通过文章和讲座向我们做了详细的阐述,并且,他批评了当代一些学者对黄宾虹文化精神的“误读”。他认为,黄宾虹对现代绘画所做的努力应该被看到。中国艺术它有自己发展和转型的方向。我们可以把中国画称之为“美术救国”最好的工具,因为它的目的在于通过“知行合一”的艺术实践来“致良知”,表现超脱的境界,因此它还是救治世道人心的一剂良药。方辉认为,现代中国画正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呈现出一种极具民族性的现代艺术特征。
方辉是一位专业的山水画家,他的绘画思维及观念亦是源自黄宾虹。他早期师从张志民(号“张大石头”),后来又随龙瑞先生读博。他不但有着深厚的传统功底,同时又具有良好的理论素养。通过与他交流,我发现尽管他的思维方法来自黄宾虹,其艺术风格却博采众长,在广泛的学习、借鉴中逐渐表现出强大的发展力。他个人的风格面貌在2020年以后逐渐展现,我们从他的一系列作品中可以看到这些明显的变化。
不知城市喧 138cm×68cm 2020年
方辉与黄宾虹的山水艺术都追求一种现代语境下“浑厚华滋”的美学境界,并且他也是以现代艺术观念为切入点,又返本以求地深入传统。与模仿黄宾虹风格的画家不同,方辉非常清楚自己的优势,他受过长期的学院造型艺术的训练,因此他特别喜欢两宋的院体绘画。他没有迷信文人画叙述的美术史,更没有把两宋的院体画家视为画匠,他认为对文人画样貌的模仿会让中国画逐渐丧失自身的优势。文人画可以作为某种精神的存在,但其法却是不完备的。方辉在画里运用了大块的黑白灰色系,展现了自觉的画面意识。他认同塞尚将印象派回归秩序的意图,因此也尝试以一种富有秩序感的画面表现稍显荒诞的山水意境。方辉推崇晚明的绘画,他认为,晚明院体画受到宋画的影响,结合了文人画的审美,并有所发展。
方辉认为,南宋画家马远、夏圭对北宋主题山水的重新解构有着重要的意义,他们创造的图式在日本镰仓时代得到重要发展,马、夏的山水受到禅宗和理学的影响,不再追求“悦目”的山水意境,而是于残缺中追求精神独立的“内美”,以疏明简略的意境来表现山水的镜像。这一审美趣味被晚明画家继承发展,并形成了现代中国画的雏形。
如果说黄宾虹所提出的“内美”主要是在笔墨境界上着力,那么,方辉的山水则是在一种非“完整性”的残缺秩序中寻求“内美”。当然,方辉的笔墨也是追求“浑厚华滋”的,只是他的注意力放在笔墨空间结构的组合中。
园亭杂咏 90cm×180cm 2022年
方辉有一段时间对潘天寿的绘画也相当痴迷,他认为潘天寿更好地融合发展了黄宾虹和八大山人的艺术。尽管潘天寿的绘画面貌与黄宾虹并不相似,但二者的艺术思想和笔墨观念确实极为接近。我想,方辉对黄宾虹的继承是否也是依据潘天寿而关注了南宋的院体画,从而专注于大开合的空间结构?黄宾虹处在特殊的历史时代,他刻意用崇高的精神来强调民族性特征,并有意弱化了个体画家的情感表现。但方辉却选择了另一路向,他对身边生活化景物的留恋造就了他对表现性山水的偏爱。方辉的山水画落款常题“疏明雨后山”,他喜欢雨后山水幽深含蓄中的光亮和云雾散尽后的色块秩序所产生的视觉镜像,这也对应了他对纷乱中静谧意境的迷恋。人们从这些纷乱而有秩序的山水镜像中看到黄宾虹艺术的影子,还可以依稀地感受到塞尚、李唐、唐寅、髡残、石涛的某些艺术因子,这都转化为方辉山水语言的一些特质,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稍显戏谑的笔墨语言表现出方辉具有当代审美的山水境界。
黄宾虹不是我们的目的,却是我们的坐标。我想,通过对方辉山水的观照,我们能更深刻地领悟如何解读黄宾虹,如何开创我们自己时代的艺术。我们与他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