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山羊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的诊治报告

2023-12-24 06:47李常挺谭奕舟谭文宝
今日畜牧兽医 2023年10期
关键词:羊肠荚膜毒血症

李 显,石 艳,李 军,李常挺,谭奕舟,谭文宝,彭 昊*

(1.广西壮族自治区百朋种畜场545102;2.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530004;3.广西壮族自治区兽医研究所 广西兽医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530001;4.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鸡产业发展中心530800)

产气荚膜梭菌又称魏氏梭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致病菌,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列出的五种常见食源性感染或中毒的病原体之一[1],其具有芽孢,属于革兰氏阳性杆菌。由于产气荚膜梭菌能产生许多细胞外的强效蛋白质毒素,引起许多不同的组织毒性和人类及动物的肠道毒性疾病。基于它们可产生四种类型毒素组合的能力-α 毒素、β 毒素、ε 毒素及ι 毒素,将产气荚膜梭菌菌株分为A、B、C、D、E 五个血清型。最近根据新型毒素分型系统又分为F(cpe)型和G(net B)型。产气荚膜梭菌F 型的菌株作为携带α 毒素基因和cpe基因并在孢子形成时产生cpe 的分离株,不携带β 毒素、ε 毒素或ι-毒素。而产气荚膜梭菌G 型的菌株则被定义作为产生α 毒素和net B 毒素但不产生β 毒素、ε毒素或ι-毒素[2]。这些菌株已被证明是人类食物中毒和非食源性产气荚膜梭菌介导的腹泻的罪魁祸首,包括一些抗生素相关性腹泻[2]。值得关注的是产气荚膜A 型菌株的定义已发生变化,现在被定义为产生α 毒素,但不产生β 毒素,ε 毒素,ι-毒素,cpe 或netB[3]。

产气荚膜梭菌介导的腹泻,包括一些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可广泛存在于人类和动物肠道以及食物、河流和土壤等多种自然环境中[4]。作为一种常见的条件性致病菌,产气荚膜梭菌能引起大多数哺乳动物胃肠道感染,产生肠毒血症,还可以引起皮肤和软组织气性坏疽或恶性水肿。产气荚膜梭菌的血清型不同,其感染引发的传染性疾病也不同,如羊肠毒血症、羊快役及羔羊痢疾,无论哪一种疾病都具有极高的致死率。不仅如此,还会导致屠宰加工环节的污染,增加人类食物中毒和消化道疾病的风险[5]。肠毒血症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当中的某些特定血清型的细菌感染引发的一种急性肠道疾病,传播速度较快,大多以暴发病为主。从易感群体来讲,任何年龄品种的羊群都可能受到病原的入侵,尤其是采食欲望较为旺盛、膘情较好的青壮年羊群更容易感染,6 月龄至2 岁的羊是肠毒血症暴发流行的高峰期。该疾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条件性和季节性。羊肠毒血症是一种急性致死性的细菌传染性疾病,其潜伏周期相对较短。大多数羊群在受到病原入侵之后,短时间内会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倒地不起,全身痉挛,持续数分钟之后就会死亡。某些抵抗能力较强的羊群受到病原入侵之后,发病相对较为缓慢,主要表现为行动迟缓,离群独居,单独站立或者卧地不起,结膜苍白,失去光泽,精神状态差。患病羊不断磨牙、空嚼、角弓反张,同时伴随严重的腹痛肿胀症状,排出的粪便呈现黑褐色或者黄褐色,部分患病羊排出的粪便当中会夹杂有大量的新鲜血液,但患病羊的体温不会出现升高的现象。急性发病的患病羊从出现症状到死亡一般小于3 h,病情缓慢的羊群从发病到死亡能够持续3 d 左右[6]。羊肠毒血症是由D 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引起的病羊腹泻,胃肠功能紊乱,甚至死亡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患病羊死亡后剖解可见其肾组织软化,故又称软肾病[7]。该病多在春、夏两季发生,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可能与春夏两季气温多变,雨水较多,有利于该菌的繁殖,更多的饮水和多汁绿叶受到污染有关。此外,该病在英国、印度等国家均有发生,在我国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常有该病的流行。给养羊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对南宁市隆安县某黑山羊养殖场病羊的发病情况以及从该病病原、临床症状、实验室检验等方面进行分析,确诊后提出了合理的疫病防控措施。现报告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1 发病情况

2022 年8 月份,南宁市隆安县某黑山羊养殖场有羊只发病,该场存栏200 多只。据畜主反映,该场近期才开始由圈养改为放牧模式,夏季雨水较多,羊群到附近山上放牧采食,牧草水分含量较大,回来后晚上只补充精料而没有饲喂干草等粗饲料。病羊主要是5~6 月龄羊只,累计发病10 余只,死亡2 只。剖解病羊并采集其病变组织做实验室检查。

2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突然发病,健壮或者膘情好的羊只先发病,病羊步态不稳,流涎,腹泻并有黑色稀粪,体温不高,病程短促、有的病羊数小时后死亡。解剖病羊发现,心包液体增多,心肌出血,肺脏充血,小肠黏膜充血、出血,肠壁呈血红色,肾脏肿大,肾实质松软,泥状,挤压碎烂,肝脏、胆囊肿大,淋巴结肿大出血。

3 实验室诊断

3.1 分离培养

无菌操作下,用接种环在肝、肠道等病变组织接种于血琼脂平板上进行“Z”字形划线,采用焦性没食子酸厌氧方法培养18 h[8]。取干净的载玻片,表面用点燃的酒精棉进行擦拭消毒,再用血平板上的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革兰氏染色结果为:革兰氏阳性,两端钝圆,粗大杆菌,无鞭毛。挑取单个菌落接种厌气肉肝汤进行液体扩大培养。

3.2 生化鉴定

用无菌移液器吸取培养的分离菌液接种于石蕊牛奶试剂溶液,置于37℃培养24 h,观察结果。结果发现在石蕊牛奶培养基中呈现“爆乳发酵”现象。生化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与产气荚膜梭菌的生化特性一致。通过分离株的镜检结果结合生化鉴定的“爆乳发酵”现象,初步诊断该病是由产气荚膜梭菌侵入羊只体内所致。

3.3 16S rDNA 测序及序列分析

取分离菌液,利用16S rDNA 通用引物进行分离菌的PCR 扩增。PCR 扩增体系(总体积为50 μL):2× ES Tap Master Mix 25 μL,模板DNA4 μL,上下游引物各2μL,ddH2O 17 μL。PCR 扩增程序:95℃预变性5 min;94℃变性30 s,52℃退火30 s,72℃延伸1 min,共35个循环;72℃再延伸10 min。PCR 扩增产物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并对有条带的PCR 产物进行测序。结果显示扩增出约1428 bp 的片段,与目的条带大小一致。将所得序列与BLAST 上比对,发现与NCBI 上参考菌株的产气荚膜梭菌相似度在97%以上。

综上,根据羊只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分离株的分离培养、镜检、生化试验及16S rDNA 测序方法,最终诊断该病是由产气荚膜梭菌D 型感染所致的羊肠毒血症。

4 治疗和预防措施

4.1 治疗措施

羊肠毒血症发病速度快,发病周期短,为了提高治愈成功率,应该大剂量地使用磺胺类药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首先给患病羊灌服10%生石灰水以加速毒素的中和及盲肠粪便转化从而最大化的减少毒素在机体内的扩散。成年羊200 mL/次,幼龄羊80 mL/次,均连续使用2~3 次。此外,急性病例羊群已无治疗意义,但其他患病羊可以灌服大剂量的磺胺脒。患病羊每只灌服磺胺脒8~12 g,第一天1 次灌服,第二天分2 次灌服;内服硫酸镁从而排除病羊胃肠道内的有毒物质;肌肉注射青霉素,每只羊3 支160 万IU 青霉素,2 次/d,连用3 d。对于病程较长的患病羊注射产气荚膜梭菌的血清,进行毒素中和,并选择使用20%安钠咖注射液10 mL,5%葡萄糖生理盐水注射液500 mL 静脉注射,强化补液。此外,为了防止病情进一步扩散,采取隔离病羊,单独饲养措施。增加羊群的运动量。通知该场使羊群尽量避免群体接触,并用消毒威等消毒药(成分为二氯异氰脲酸钠1∶300 倍稀释)对所有羊舍、场地进行全面消毒,每天2 次,连续7 d。此外,对该场所有健康羊群使用羊快疫、猝狙、肠毒血症三联灭活疫苗或羊快疫、猝疽、羔羊痢疾、肠毒血症四联干粉灭活疫苗(吉林正业生物制品股份公司)进行预防接种,肌肉或皮下注射,用20%氢氧化铝胶生理盐水溶液溶解,每只羊注射1 mL。

4.2 预防措施

4.2.1 加强饲养管理

饲养环境的好坏与羊肠毒血症的发病率有直接联系,潮湿污浊的环境也会引发该病。加之,该病发病急,无足够的时间救治。因此,注重日常预防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是防控该病的重要措施。对于圈养养殖模式,必须加强羊场的环境卫生管理,改善饲养环境,杜绝环境受到该菌的污染,防止饲料和饮水受到污染,保证舍内环境温湿度适宜,羊舍夏天要注意降温,及时消灭蚊蝇,保证圈舍的清洁卫生,注意饲养密度,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其次,定期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尤其是受到污染的羊舍要彻底清洗消毒。一周消毒2 次,场内一月消毒1 次,消毒过程中切记交替使用消毒液;针对水源及饮水槽等进行消毒,避免水源污染,同时,定期对羊只的饮用水进行细菌学检测,观察是否存在水质超标。再次,注意饲料营养均衡,杜绝突然更换饲料造成应激,根据天气情况,提前做好通风和保温工作,避免温差过大。对于放牧饲养模式,应注意要选择地势高的草地,防止羊群接触可能含产气荚膜梭菌的饲草、饮水和土壤,从而切断羊群与传染源的接触机会,降低疾病发生概率。

4.2.2 免疫接种

鉴于产气荚膜梭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其具有极强的传染力,感染此病有发病急、病程短、高死亡率等特点,发病之后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羊群的正常生长和生存。因此控制和预防羊肠毒血症的最佳措施是给羊群接种含有D 型产气荚膜梭菌类毒素的疫苗。每年各给羊群预防接种2 次,于春秋两季进行,可以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我国目前预防该病的常用疫苗主要为羊快疫、猝狙、羔羊痢疾、肠毒血症四联干粉灭活疫苗及羊快疫、猝狙、肠毒血症三联灭活疫苗。此外,规模化养羊场的疫病监控工作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措施,需要加强其监控工作,根据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疫情,结合羊群抗体水平及抗体消长规律,建立适合的科学免疫制度,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5 结语

产气荚膜梭菌的发病一般呈急性经过,而且传染性较强,留给治疗的时间比较短,给养殖户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羊肠毒血症是一类肠道消化道疾病,是羊群的常见疫病之一,其病原菌为D 型产气荚膜梭菌,该菌在羊肠道内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病羊腹泻,胃肠功能紊乱,毒素中毒,甚至死亡。该病在养殖场发生流行率较高,具有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传染性强等特点,若防治措施不当,一旦出现羊只发病就会造成疾病的迅速蔓延,导致羊群大批死亡,给养羊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此病主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因此,要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日常管理期间做好预防,加强羊只免疫接种,使羊群的抗体水平达标,有效防御产气荚膜梭菌的入侵。本次诊断提出了相应的治疗及预防措施,希望对降低该种疾病的发生流行概率,保证养殖户羊群的安全有一定作用。此外,羊群的饲养管理尤为重要,应饲喂配比合理的饲料,避免突然换料或者改变饲养条件,饲料改变要逐步过渡,定期进行消毒,做好免疫接种工作,降低此病的发病率,促进养羊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羊肠荚膜毒血症
羊毒素型产气荚膜梭菌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肺炎链球菌荚膜教学标本的制作方法研究
羊肠毒血症的防与治
陕西省部分地区鸡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的药敏试验
一起山羊肠毒血症的诊断与防治
羊肠毒血症的中西医治疗
隐球菌荚膜体内生长机制研究进展
羊肠毒血症的诊断与防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