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侠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早期教育系)
1+X 证书制度是近几年新提出的人才培养制度,1+X 证书是指学历证书和若干个职业技能证书。这种人才培养制度是对以往的产学研结合和校企合作模式人才培养制度的进一步深入,通过推动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能够促进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关注人才的职业技能提升,更好地满足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首先,对企业来讲,1+X 证书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与高职院校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与合作,明确企业对复合型人才技能的需求,使得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人才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可以帮助企业节约招聘工作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招聘的人才可以更快地上手企业的实际业务,帮助企业快速地将人才投入转换为盈利能力。
其次,对于高校来讲,1+X 证书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职院校指明了人才培养的新方向,能够按照企业的需求培养具有某些特定职业技能的人才,可以缓解高职院校就业难的严峻形势,发挥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优势,更好地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最后,对学生来讲,1+X 证书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鼓励学生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进而考取相应的证书,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获得更好的工作岗位。而且,这种证书制度还可以通过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意志力,使其能够全面适应企业对人才的招聘要求。
1+X 证书人才培养模式虽然是高职院校开展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政府、高职院校和企业多方参与。然而,目前高职院校1+X 证书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首先,校企合作不够深入。一方面:政府作为1+X 证书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者和推动者,需要成为企业和高职院校之间的桥梁,推动校企合作更好地开展。政府在引导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对部分企业的主营业务不够了解,牵线搭桥的高职院校并不是企业的对口院校。同时,政府仅仅起到了促进企业和高校沟通的作用,对企业的资质审核过于宽松,导致校企合作的质量低下。另一方面:政府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结构认识不足,在推荐校企合作时,无法将合适的企业推荐给高职院校,还需要高校自己去寻求企业合作,企业与高校无法处于平等交流的地位,导致校企合作难以深入进行,进而影响1+X 证书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推行。
其次,缺乏标准的1+X 证书认证体系。1+X 证书的核心问题是职业技能证书制度的建立,包括: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认证方式等等,只有完善的证书认证体系,才能够推动1+X 证书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发展。而1+X 证书认证体系需要以政府为主导进行构建,然而目前这一制度并不完善,例如:考核内容无法达到统一,不同的企业核心业务不同,对学生的职业技能需求也不同,这就导致了职业技能很难达到统一,供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同时,这些证书的考核内容是否与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做到协调统一,也是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如果让学生额外进行职业技能的学习,不仅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也需要进行配套改革。
首先,师资力量较为薄弱。随着1+X 证书人才培养模式的逐渐普及,高职院校对教师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招聘要求,使得后续进入高职院校教学的候选人必须符合“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但是,就高职院校原有的教师队伍来讲,还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训和学习,才能够在教学能力和职业技能方面满足1+X 证书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其次,职业技能课程设置不足。1+X 证书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增加部分职业技能相关的课程,帮助学生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课程设置不够:一方面,很多高校设置了较多的理论课程,并且还需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入企业实习,预留给职业技能相关课程的时间非常短,导致实践课程的课时安排比较紧张。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开展实践课程的条件不够,例如:很多高校缺乏实践课程相关的设备和场所,也没有配套的教材供师生参考,这就导致了职业技能课程的开展举步维艰。
最后,课程评价体系不够完善。1+X 证书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对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进行改革,从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考核。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评价体系不够完善,考核方式单一、考核内容不够全面,无法进一步促进1+X 证书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和发展。
首先,实习岗位边缘化。1+X 证书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企业的高参与度,高职院校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企业也设置了一定数量的实习岗位。但是,这些岗位往往被边缘化,实习工作内容也与学生的职业技能相差甚远,从而浪费了学生和企业的宝贵时间。同时,企业在为学生安排实习岗位时,往往缺乏企业员工的指导,在开展实习工作时,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摸索,导致实习的效果不佳。
其次,企业参与的动力不足。企业作为1+X 证书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参与者,往往表现出动力不足的情况:这是因为一方面,虽然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但是并不代表后续学生会留在企业进行工作,企业担心将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教授给学生之后,学生直接进入竞争对手企业工作,企业辛苦培养的人才最后为他人作嫁衣;另一方面:企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也面临着生存困境,这就导致很多企业过分注重短期利益的兑现,对人才培养、人才储备等长远规划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1+X 证书人才培养模式很难被企业认可和执行。
政府在推动1+X 证书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也是推动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的引导者,因此政府需要积极发挥自身角色的作用,更好地促进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展。
首先,政府可以建立网络平台,促进企业和高职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例如:企业可以在平台上发布招聘信息或对人才技能的要求,同时高职院校可以将自己的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特点进行公布,帮助企业寻找更适合的合作伙伴。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促进企业和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信息公开,更好地加强企业和高校之间的交流,避免相关资源的浪费。同时,政府可以组织企业和高校进行经验交流会,企业和高校可以指派专业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有意向的高职院校和企业可以通过面对面的方式,对1+X 证书人才培养模式发表各自的看法,提出各自的需求,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进行问题的探讨和经验的交流。在此期间,政府可以对经验交流会进行宣传,树立1+X 证书人才培养模式的典型,有助于区域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
其次,完善1+X 证书的认证体系。一方面需要明确主要的职业技能证书目录,这些目录需要包括一些适用性范围比较广的证书,在建立目录时需要综合考量高校、企业以及社会对人才职业技能的需求,从而建立符合1+X 证书人才培养目标的证书目录。另一方面政府需要结合企业和高校的需求,对证书的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进行规定,并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建立统一的考核模式和认证模式。另外,高职院校也需要配合1+X 证书体系的建设,不断完善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使其能够更加符合政府主导的1+X 证书认证体系的要求。
首先,要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一方面通过对1+X 证书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研究,明确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在进行教师的聘用时,需要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考核,选择满足1+X 证书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担任教师。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外聘制度,吸引企业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到高职院校中授课,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扩充现有的师资队伍,弥补教师在职业技能方面的不足。同时,通过直接聘用企业员工的方式,可以对目前企业要求的职业技能进行近距离学习,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吻合。同时,加强对原有师资队伍的培训工作,加大1+X 证书人才培养模式的宣传,让教师可以重视教学改革工作,从内心深处认识到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决心。同时,通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培训,鼓励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其次,完善职业技能课程体系的建设,需要不断丰富职业技能课程的教学内容,以职业技能证书的类型为参考,根据高职院校的课程,同时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设置多种类型的职业技能课程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的课程进行学习。课程的教学内容还应该与证书的考试内容相吻合,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还需要根据企业的要求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更新,让学生不仅通过考试取得证书,还可以更好地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
最后,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1+X 证书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求高职院校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还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从而更加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教学效果和改革效果。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需要推动考核方式的多样化:例如,针对理论课程的考核,可以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能够简单快速地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而针对职业技能课程的学习,则是通过动手实践、企业实习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不同考核方式可以满足不同课程的评价需求。同时,参与考核的角色需要多样化,学校的教师是评价体系的重要角色,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可以聘用企业员工,从人才招聘方向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推动人才培养工作效果的提升。
首先,企业需要认识到参与1+X 证书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与高职院校进行稳定、深入的合作,获取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拓宽人才的供应途径,增加企业人才库的资源储备,帮助企业减少在人才培养和人才招聘方面的投入。同时,通过与高校合作对企业进行宣传,帮助企业树立积极正面的形象,提高企业在当地的知名度,更好地吸引人才到企业进行就业,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发挥企业在1+X 证书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作用,企业需要定期对岗位的人才需求进行整理,更新相关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并且安排代表及时与高职院校进行沟通,不仅可以帮助高职院校及时更新人才培养模式,还可以为企业寻找到更合适的人才。同时,企业还应该安排相关人员设置合理的实习岗位,吸引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习中,通过实习可以快速接触企业的业务,在实践中应用职业技能知识,真正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企业还需要积极参与到1+X 证书人才培养模式中,鼓励员工到高职院校中担任职业技能课程的讲师,了解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获取前沿的知识应用到企业的发展中来。也可以安排招聘人员参加校企交流会,主动表达企业对人才技能方面的诉求,从高职院校中寻找合适的专业人才,还可以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高职院校教学评价体系中,更好地指导高职院校职业技能教学的开展,使其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吻合,可以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招聘的无缝对接。另外,由于很多企业在参加校企合作时更加看重短期利益,所以政府需要建立相关制度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并且机遇企业一定的优惠措施,例如,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减免的方式,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负担,让企业可以划拨更多的资源参与人才培养工作;还可以通过大学生就业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积极招聘实习生,进而引导企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1+X 证书人才培养模式中,改善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综上所述,1+X 证书制度的推进,涉及多元化的主体,为此,在对高职院校1+X 证书人才培养工作开展研究与探讨的过程中,不能将所有的育人责任以及研究视角都集中于高职院校层面,而有必要从政府部门、学校和企业等主体的角度,对1+X 证书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做出挖掘与总结,以问题为导向对相关工作优化路径进行探索,从而充分实现1+X 制度在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中的价值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