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沐冉
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的融合,可以看成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二者之间并不会因为时代发展而产生割裂的现象。相反,将现代文化意义融入传统民间美术,使现代艺术设计作品成为呈现传统民间美术的载体,能够增强民间美术的魅力。从二者的形成及衍生机制来讲,民间美术是我国的民族瑰宝,其在历史变迁下,由人们或者其他载体代代相传,能够更为全面地体现大众的审美认知。这也是现阶段人们将民间美术作为日常生活中装饰品、社会生产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具体原因。艺术设计则是顺应新时代发展的产物,其可追溯到现代工业生产的初始阶段,所追求的是如何创造商业价值,以及如何产生经济利润。虽然二者之间存在差异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代许多艺术设计灵感都来源于民间美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的融合带来了契机。在新时代,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相互联系,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因此,应当深入分析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的融合价值,制定相应的融合策略,从而为社会高速发展提供驱动力。
民间美术来源于生活,而且在历史长河的洗礼下,以适应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形式存在于当代。同时,民间美术具备的价值还体现在艺术性、文化性、创造性上,在艺术文化气息的积淀下,形成了特有的美术意蕴。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的融合,能够形成特定的表现形式,体现民间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及人们的审美意识。从二者的融合形式可以看出,民间美术为艺术设计提供了元素,艺术设计也利用人们对民间美术的精神寄托,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体现出一定的价值观念。比如,现代艺术哲学理念、人文知识等,均可以通过二者的深度融合予以呈现。
同时,民间美术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一个分支,其在艺术、精神、物质等方面也得到了应用。尤其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在美术认知方面,不同民族有属于自己的理解。为了满足广大群众的情感寄托需求,民间美术也逐渐从实体方面向精神方面转化,而这种精神是连接不同民族的纽带。如今,民间美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尽管蕴含的情感是无界限的,但是在不同民族习俗的影响下,其也逐渐带有民族属性,这也为艺术设计工作提供了多种思路。将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相融合,可为设计工作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源,并且每一种设计产品均可展现一种或几种文化,这也是对传统民间美术文化的弘扬。
此外,民间美术文化覆盖面较广,如审美意识、艺术理论、思想素养等,其载体要能够深度展现出民间美术的本质及内涵。这可防止过度解读或解读不足所造成民间美术文化缺位的现象。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的融合,可促使艺术设计人员提高专业素养,加深对美术作品的认知、感知等,并可提升专业技能,以更好地满足艺术作品的设计需求。与此同时,在民间美术的驱动下,艺术设计作品能够更具动态性。对此,设计人员既要凸显民间美术蕴含的传统文化特征,也应以新时代下的社会需求为导向,保证传统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例如,尝试新创意、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使民间美术更具创造性。
现阶段,民间美术已被应用于各个行业,其本身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兼具生活与创作的艺术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对艺术的追求。从制作工艺来讲,大部分民间美术作品离不开布、麻、纸、竹等材料。但是随着现代化技术、现代创作理念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民间美术传统的制作工艺逐渐被新兴技术所取代,我国民间美术文化意蕴在现代化视野中有所丢失,间接加大了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的融合难度。
现代化工业生产模式的涌入,让民间美术出现批量化的生产机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下,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将产生更多的同质化问题。例如,当一类作品被设计与研发出来,其所占据的市场只能维持1—2 周的时间,然后市面上会出现各种各样与之相似的作品。这就会导致作品存在同质化现象,使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的融合效果受到影响。同时,在民间美术创作中,大部分民间美术创作者使用的是纯手工工艺。而在现代艺术设计的支撑下,部分创作者开始应用一些新兴科技,如建模技术、3D 打印技术、VR 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在此类技术的驱动下,民间美术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原有的意蕴。相关部门和设计人员如果未能充分重视此类问题,则可能导致我国民间美术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对各类事物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对于民间美术及相关视觉设计作品来说,大众的观赏需求更多建立在作品的艺术性之上。此类需求,既可以是顺应时代的审美,也可以是观众以自身为出发点对事物的一种欣赏。但无论是群体还是个人,都需要对作品本身产生一定的兴趣,才能够将自身的注意力集中在民间美术作品上。为此,在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的融合中,应当以最基础的视觉表达手法为切入点,先明晰在民间美术作品设计中应当遵循的原则,然后对其进行创新、创造,打破原有固定的创作机制,采取一种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的理念,以及结合人们对作品产生的需求,对此类作品的受众人群进行性格、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分析,从而打造出符合人们认知、审美的作品。
在利用视觉传达创作民间美术作品时,主要通过图像的方式对艺术进行语言化的处理,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为了更好地呈现出艺术属性,设计人员需要通过各类理念、思维对视觉语言表达进行设计,融入自身的创造思维和情感,再通过适当的媒介将民间美术作品蕴含的信息传播出去。在视觉艺术语言表达过程中,文本、图像与色彩能够影响人们对作品的认知,所以在艺术设计创新中需要加强对上述三个要素的优化处理。设计人员分析传统美术作品创作中可能运用到的要素,将其中的文本信息、图像信息以及色彩信息进行重新规划与处理。当然,设计人员需要在完善三种要素布局的基础上完成适当的创新,这样才能够在不破坏原有艺术气息的前提下,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情感融入作品,进而凸显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的融合效果,给观众带来较好的情感体验。
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的融合方法比较多样化,为设计人员开展作品设计、提升视觉效果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尤其是近年来部分融合式的艺术设计作品已经被大众认可,并且除了应用传统元素及工艺外,还应用了新兴科学技术。因此,在开展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立足先进的科学技术,对自身的想法进行实践。同时,设计人员需要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及实践能力,能够合理地选择材料与技术,并结合自身的理念将各种工具、材料、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民间美术作品中融入自己的创新理念,从而让作品呈现出更佳的视觉效果。此外,设计人员也可以通过现阶段的技术手段修补一些破损的民间美术作品,通过对技术在民间美术中的综合应用,再现民间美术作品的价值意蕴,同时使创新工作更具代表性。
为了能够充分体现出民间美术作品的艺术特征,可以借助网络媒体,将设计理念转化为实践操作。其中,设计人员应当增强作品交互性,并通过计算机分析民间美术作品中的各类色彩应用,例如色彩的搭配形式、色彩在碰撞过程中产生的肌理,同时要能够通过数据模型的方式动态化呈现色彩及相关画面,从而为受众展现出更为全面的信息。在实际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视觉方面的调整,确保人们在欣赏民间美术作品时,能够主动获取所需信息,增强人们的情感体验。在视觉流程设计层面,设计人员需要利用网络媒体进行网页布局,进一步完善色彩搭配,将多个元素有效组合在一起,以提升民间美术作品的视觉呈现效果,满足受众的观赏需求。
装饰功能是民间美术作品的一项基础属性。在部分传统节日中,各民族都喜欢将带有一定特色的美术作品作为年画或装饰品等,以营造出独特的节日气氛。比如,年画作为我国常见的民间美术作品,其色彩搭配能体现出较强的喜庆、欢愉属性,并且红色底面搭配多彩的线条、图案,可为人们营造出欢闹的氛围。当下,多数民间美术作品采用色彩拼接的形式营造和谐的画面场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当然,也有部分图像采用了同色彩补充的方式,从而让整个画面更具视觉冲击性,如不同纯度的颜色之间进行对比与相互映衬,可使色彩更具感知性。但是在实际呈现过程中,民间美术作品受限于其功能或者受众群体的需求,很容易产生推广局限性。对此,在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的融合中,设计人员需要对艺术及民间美术意蕴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然后合理搭配各类色彩或调整布局,让民间美术作品的主题可以与各类元素相结合,有效发挥出单一色彩、过渡色彩、拼接色彩的视觉传达效果,提升民间美术作品的商用价值及艺术传播价值。
书籍作为传递思想的一种重要载体,在市场中能产生较高的商业价值。因此,在将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相融合的过程中,可将书籍作为传播载体,根据书籍的属性以及文章思想打造新颖的视觉艺术设计架构,然后将其融入民间美术作品,完善其各类装饰功能、文化传输功能。设计人员应通过独特的角度展现图书视觉效果,让艺术与民间美术作品相互融合,使书籍发挥出传承、传播、保护文化的价值。比如,在书籍装帧过程中,需要转变理念,确保传统思想与现代化思想的交融,然后通过具有单一色彩、多样化色彩的设计要素为人们带来更强的视觉冲击感。
招贴设计是艺术设计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但是原有的招贴设计形式较为单一,一定程度上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例如,部分招贴设计使用传统文字、单一色彩以及固定的主题,而且更新方式存在“形变质不变”的现象,这也让人们失去了一定的观看欲望,艺术价值也随之消失。对此,设计人员可在招贴设计中融入民间美术,从形态、思维、材料等方面进行调整,设定需要应用民间美术材料的部分,采取拼接的方法增加招贴设计作品的表现力,从而增强人们对此类作品的兴趣。此外,还应当合理地控制文字、色彩及整体结构的比例,利用民间美术中的各类艺术字体为招贴设计营造审美意境。
在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的融合过程中,需要深度分析民间美术的艺术价值,结合艺术设计的理念,打造出融合式的设计作品。只有这样,设计人员才能够充分借助民间美术作品将艺术设计理念呈现出来,从而更好地把握艺术设计、民间美术价值的传播方向,使民间美术作品的文化属性得以持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