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晓燕,王建青,吴明明
(山西省中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2)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多形性皮损,伴有剧烈瘙痒和不同程度的渗出。临床常用抗过敏、抗感染及提升免疫力等相关药物进行治疗。虽在治疗短期内有好转,但存在诸多问题,如远期效果不佳、停药后易复发及易产生耐药性等。AD 病情反复发作,病程缠绵,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归属中医“四弯风”范畴,采用中医治疗有一定优势。山西省中医院皮肤科多年来运用刺络拔罐疗法治疗AD,已取得肯定的疗效。笔者结合中医理论依据和现代医学成果,探讨背俞穴刺络拔罐疗法治疗AD 的操作与作用机制。
刺络拔罐疗法属于中医独特的针刺方法,是用梅花针、三棱针等特定针具刺破人体某一特定穴位或皮肤浅表局部如浮络,放出少量血液,用于治疗疾病的一种传统中医疗法[1]。早在新石器时代,由于当时科技不发达,生产力落后,人们使用砭石刺破皮肤放血以治病。《黄帝内经》提出“菀陈则除之”的治疗原则,为后世刺血疗法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2],现多将其与拔罐疗法联合运用以提高疗效。拔罐疗法古称“角法”,是一种通过燃火、抽气等方式使罐具内产生负压,从而将罐体吸附于体表特定部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有关拔罐疗法的记载较早见于《五十二病方》,该法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功。《外台秘要》记载:“以刀弹破所角处,又煮筒子重角之,当出黄白赤水,次有脓出。”可见,古代医家就已将刺血与拔罐联合使用以治疗疾病。随着中医药现代研究的发展,虽然拔罐疗法所用器具从传统的竹罐演变为玻璃罐等新兴罐具,但其作用原理未变,利用火焰或抽气等方式消减罐内氧气,使罐体形成一定的负压,吸拔于人体的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对局部的牵拉或产生的热效应发挥治疗效果。刺络拔罐疗法兼有刺络泻血和拔罐疗法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内外科疾病,在治疗皮肤病方面有独特优势。
2.1 背俞穴选穴 背俞穴属特定穴之一,是五脏六腑及其所藏精、气血、津液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对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有直接影响,在背俞穴施治可直接调整脏腑功能[3]。《外科启玄》曰:“凡疮疡皆由五脏不和,六腑壅滞,则令经络不通而所生焉。”皮肤病病位虽在皮肤,但该病的发生、发展与气血、脏腑、经络的关系密切。背俞穴刺络拔罐疗法能治疗与之相应的脏腑病,祛除风、湿、毒、热等邪气[4]。《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提及浸淫疮发病的整个过程与心火、脾虚、风邪有关[5]。《诸病源候论·头面身体诸疮候》论述皮肤生疮是由肺虚腠理不固,外感风湿之邪,脾虚生湿化热,湿热互结,侵占肌肤而致。中医认为,浸淫疮多为心脾炽热、脾虚蕴湿所致,病位主要与心、脾、肺有关[6]。临床选择双侧肺俞、心俞、脾俞进行刺络拔罐疗法治疗,以充分调理肺、心、脾之气血。肺俞为肺之背俞穴,于肺俞行刺络拔罐疗法可有效调动肺气,发挥宣发作用,将卫气外输于皮毛,以发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及防御外邪的作用,同时将水谷精微和津液外输于皮毛,起到濡养和滋润皮毛的作用,使湿热之邪从腠理而出,达到疏风清热、利湿止痒之功[7]。心为君主之官,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属火脏,主血脉。《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痛疮痒,皆属于心。”《圣济中录》指出“心恶热……发于肌肤而为浸淫疮也。”此条文说明心火旺盛可引起AD。心俞为心之背俞穴,选取心俞行刺络拔罐疗法,可调动心气,推动血液运行,祛邪外出,起到清热祛火、活血止痒之功[8]。脾俞为脾之背俞穴,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水液。脾失健运,易致津液输布障碍,而见水湿等产物。《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主统血,脾不统血则血溢脉外,表现为皮肤发斑等。研究表明,针对脾虚病因,给予AD 患者刺络拔罐疗法治疗,可有效调理脾气,共奏健脾除湿、收湿敛疮、凉血消斑之功[9]。
2.2 操作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暴露背部,并注意保护隐私,做好保暖工作。按自然标志取穴法及骨度分寸法依次定位双侧肺俞、心俞、脾俞。上述穴位处进行规范消毒,持5.5号或7号一次性无菌针头在穴位皮肤处快速点刺6~8针,针刺深度为1~3 mm,以微微渗血为度。用止血钳夹取95%酒精棉球,将燃烧的酒精棉球(不要触碰火罐口)伸入罐内迅速环绕1周后取出,将罐口对准点刺部位,使火罐吸附于穴位皮肤上,留罐5~10 min,其间注意询问患者的感受,留意出血量,每个罐内出血量一般为3~5 m L。取罐后用无菌纱布清洁局部皮肤及血渍。3 d治疗1次,治疗4~5次为1个疗程。
2.3 注意事项 操作前,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工作,以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患者配合治疗;刺络、拔罐部位48 h内不得碰水,勿搔抓,以免发生感染;女性患者接受治疗时应避开月经期;治疗期间宜清淡饮食,忌吸烟、饮酒及食发物(包括葱、姜、辣椒、蒜、花椒、牛肉、羊肉等),保持乐观情绪。
3.1 中医作用机制 ①透邪外出,扶助正气。朱慧婷等[10]认为,AD 应从八纲辨证,既有表又有里,既有皮肤的表现,又有邪气在里的表现。刺络拔罐疗法通过直接刺破络脉或络脉的分布区使之出血,并通过罐的吸拔之力将体内的瘀血、邪气拔出以发挥疗效[11]。《灵枢·血气形志》云:“凡治病,必先去其血。”《素问·针解》云:“凡用针者……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刺络拔罐疗法可将体内运行不畅的“恶血”排出,促进气血正常运行,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12]。由此可见,临床中给予AD 患者背俞穴刺络放血,给邪气以出路,可有效祛除机体诸多邪气,邪祛则正安,且通过火罐的温热效应可激发人体的阳气,以扶助正气,发挥治疗效应。②清热利湿,调和脏腑气血。《诸病源候论》认为浸淫疮因脏腑有热,熏蒸肌肤,外感风湿,湿热搏结肌肤所致。针对该病有剧烈瘙痒表现,《外科理例·卷七》提出祛风清热法。刺络拔罐疗法的基础是刺血法,其与拔罐相结合能加大放血的力度。该法以中医基础理论中的经络和气血学说为理论基础,认为经络与脏腑相连,通过刺激经络可调节脏腑气血,进而治疗皮部疾病。临床针对AD的热、湿、毒病因,选择患者肺、心、脾之经气输注出入之处即背俞穴进行刺络拔罐疗法治疗,可直接排出血脉之瘀,疏通经络,化瘀解毒,调和脏腑气血,泄热除湿,祛风止痒[13-14]。
3.2 现代医学研究 ①皮消退损,激发自身调节。傅祖伟等[7]采用梅花针叩刺心俞、膈俞、肺俞联合拔罐治疗43例AD 患者(观察组),以口服咪唑斯汀缓释片为对照(43例),治疗3周后观察组皮疹明显改善,瘙痒减轻,无不良反应,而对照组有4例患者出现困倦乏力等不良反应,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吴静[9]观察血海、膈俞等穴位刺络拔罐治疗AD 的疗效,发现该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瘙痒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刺络拔罐疗法通过刺激血管壁引起局部血流动力学变化而发挥作用,在整个过程中伴随受损区局部血流的加快,受损血管的修复也加快,最终激发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15]。②调节免疫,抑制炎性反应。闫玉丹[13]研究表明,选取膀胱经之背俞穴进行刺络拔罐疗法治疗AD,不但能缓解患者的症状,而且能降低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和嗜酸性粒细胞(EOS)含量。耿立梅等[16]研究表明,刺络拔罐疗法能降低患者机体IgE含量,该法作用于多种免疫细胞,调节细胞因子合成与分泌,并通过稳定肥大细胞,降低脱颗粒释放的有关活性物质,还可减少EOS趋化、增殖和分化,降低气道组织中EOS的炎性反应。
中医认为,AD 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素体偏热,后天饮食不慎致脾虚不运,复感风、湿、热邪,郁于肌腠。心火脾虚为AD 的核心病机,火盛则血热,热郁于肌肤,发为疮疡,热盛则疮痛,热微则疮痒;脾胃虚弱,津液输布失常,内生水湿,肌肤失养,干燥不润;心火与湿邪相互搏结,蕴于肌肤,疮疡发作,瘙痒无休。背俞穴刺络拔罐疗法治疗AD 充分发挥了中医非药物治疗的简、便、效的特色优势,具有透邪外出、扶助正气和清热利湿、调和脏腑气血之功,可通过消退皮损,激发自身调节,调节免疫,抑制炎性反应,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