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浩,张花治
(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外展神经麻痹又称为第六神经麻痹,是一种多发的眼科疾病,临床表现为急性发作的水平复视、固定斜视,可能伴有头晕、恶心、斜颈等症状。该病发病原因复杂,包括颅脑外伤、脑血管病、糖尿病等。对于外展神经麻痹的治疗,病程>6个月的患者以手术为主,而病程≤6个月的患者主要采取抗炎、营养神经、注射肉毒杆菌毒素A 等对症支持治疗[1]。以上治疗手段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手术治疗创伤较大,且有一定的复发率,部分患者需要进行二次手术才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手术医疗成本较高,且术后患者恢复较慢[2-3]。寻找安全有效、医疗成本低的治疗方法,以促进麻痹的外展神经功能恢复,是近年来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的研究热点。中医治疗方法如汤药、针刺、艾灸、按摩等,对外展神经麻痹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外展神经麻痹归属中医“风牵偏视”“视歧两物”等范畴。《黄帝内经》云:“精散则视歧,视歧见两物。”对于外展神经麻痹的病因病机,古代医籍有多种记载。《秘传眼科龙木论》认为本病初起“皆因肾脏虚劳……致使不觉中风,口眼斜”。《诸病源候论·目病诸候》曰:“人脏腑虚而风邪入目,瞳子被风邪所射,睛不正则偏视。”《类经·疾病类》云:“邪气中于风府、天柱之间,乘其虚则入脑连目,目系急……是以视一为两也。”以上条文均认为该病多因本虚在内,兼受外邪所致。随着现代医家对外展神经麻痹发病机制的不断探索,近年来医学界又提出了新的观点。韩景献认为,肝郁日久导致三焦气机失常,气血津液输布障碍,久之瘀血阻滞,兼有外邪侵扰目络,发为外展神经麻痹[4]。李忠仁认为,该病或因气血不足、脾虚生痰阻络,或阴虚生风夹痰、上扰目窍所致[5]。据《灵枢·经筋》记载,手、足三阳经筋的分布均与眼相关,不少医家从经筋理论出发认识本病,将外展神经麻痹归属“经筋病”范畴。盛国滨等[6]认为,外展神经麻痹主要由经筋无法舒展所致。聂甜等[7]认为,外展神经麻痹与少阳经筋不舒密切相关。也有研究者认为,风、寒、湿邪瘀痹,导致经脉不通,筋、肉失于濡养,使外展神经功能丧失[8]。
中医治疗外展神经麻痹主要通过针刺恢复麻痹的眼外直肌功能,亦可配合电针、火针、艾灸、中药内服等方法治疗,以加强疗效[9]。
2.1 普通针刺治疗 研究显示,针刺眼周穴位能疏通经气,促进麻痹眼肌生理功能恢复[10]。杨光[11]研究发现,针刺可以改善外展神经麻痹恒河猴的眼球运动,促进外展神经功能恢复。张培等[12]运用互动式针法治疗1例右侧外展神经麻痹患者,取右侧攒竹、鱼腰、丝竹空、太阳、四白及双侧风池、合谷、光明、丰隆穴,针刺1次后患者的右眼外展功能稍有恢复,复视重影范围变小,针刺10次后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DU F S等[13]治疗1例右眼外展神经麻痹患者,取患侧睛明、承泣、瞳子髎、水沟及双侧风池穴进行针刺,针刺10次后患者右眼斜视、复视及伴随的头晕、眼胀痛等症状均消失。曹庆喜[14]将60例外展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眼外肌及太阳穴治疗,对照组取光明、太冲、风池、合谷、太溪、瞳子髎加太阳穴进行针刺治疗,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 d,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提示针刺眼外肌及太阳穴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2.2 针刺加电针治疗 电针是在普通针刺基础上接通电针仪,代替人工长时间行针,对治疗外展神经麻痹具有一定疗效[15]。电针通过脉冲电流刺激局部腧穴,激活神经末梢,促进施万细胞增殖并释放大量神经活性物质,使神经功能得到恢复[16-18]。段春晓等[19]发现对外展神经麻痹患者进行眶内电针,可以兴奋麻痹的外直肌,促进局部代谢与血液循环,修复受损的神经,重建患者的视功能。刘征等[20]将60例外伤后外展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眼外直肌穴并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经络辨证取穴[头部腧穴取视区,近端腧穴取阳白、四白、攒竹、太阳、睛明、瞳子髎,远端腧穴取光明、血海(眼眶周围淤血者)]针刺治疗方法,针刺12次后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P<0.05)。马朝廷等[21]将48例(48眼)单纯外展神经麻痹性眼球运动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22例(22眼)和治疗组26例(26眼),对照组采用口服甲钴胺片(每次0.5 mg,每日3次)加患侧颞浅静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每次2 m L,每日1次)治疗,治疗组采用电针患侧球后、合谷穴(低频连续波,频率为60 次/min,每次30 min,每日1次),配合体针加眼周诸穴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遮盖患眼,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高于对照组的63.6%(P<0.05),且眼球运动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LIU Z D等[22]采用电针治疗改善眼肌麻痹患者的眼球运动情况,发现该法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宗凯等[23]运用滞针动法配合电针治疗糖尿病性外展神经麻痹,发现该法可以增加患侧眼球运动距离,缩小复视角度。栗雪梅等[24]采用针刺配合电针治疗糖尿病性外展神经麻痹,发现该法可提高患者的眼球活动度。
2.3 针刺加其他疗法 火针、艾灸通过局部施治,改善麻痹眼肌的微循环和新陈代谢,以恢复神经功能,而中药内服可通过改善脑组织的血流,以修复损伤的麻痹神经[25-27]。临床不必拘泥于一种治疗手段,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可同时使用多种方法治疗外展神经麻痹。梅茜[28]将60例外展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 例,对照组选用患侧四白、丝竹空、太阳、睛明、鱼腰、攒竹、瞳子髎及双侧合谷、足三里、太冲、行间穴进行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常规针刺基础上对患侧丝竹空、瞳子髎、太阳及双侧足三里穴进行火针治疗,治疗28 d后发现治疗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表明火针结合针刺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的疗效优于单一针刺治疗。方金英等[29]以温针灸为主治愈1例中毒性外展神经麻痹患者,随访半年后未见异常。陈丹等[30]治疗1例外展神经麻痹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取百会、阳白、攒竹、丝竹空、四白、瞳子髎、风池、合谷、太冲、申脉、照海穴进行针刺治疗,行平补平泻手法,再于患者双侧眼周热敏感点施以温和灸治疗,治疗40 d后患者右眼球外展时瞳孔外缘与目外眦相距约0.1 mm,复视基本消失,外展神经功能基本恢复。针药结合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有效手段,刘金红等[31]通过内服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1例糖尿病性左眼外展神经麻痹患者,治疗后患者左侧眼球外展运动无阻碍,复视消失。
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外展神经麻痹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姚鹏等[32]将23例(23眼)糖尿病性外展神经麻痹患者分为治疗组12例(12眼)和对照组11例(11眼),两组患者均采用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注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针刺丝竹空、瞳子髎、球后、太阳、四白、合谷、风池、足三里、光明治疗,得气后留针30 min,每日1次,对照组采用外直肌止点旁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治疗,每日1次,治疗14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54.5% (P<0.05)。刘丹等[33]选取痰瘀阻络型外展神经麻痹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基础治疗及相关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基于化痰通络法采用针药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后,两组患者复视情况和眼球活动度均得到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的75%(P<0.05)。杜福生等[34]治疗32例外展神经麻痹患者,在营养神经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眼周推拿、辨证内服中药、穴位注射等中医治疗方法,治疗30 d后患者有效率达93.75%。
目前,临床治疗外展神经麻痹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对于不满足手术条件的患者,西医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治疗方法较单一;对于满足外展神经麻痹手术条件的患者,术后存在一定的复发率,患者的接受度较低。研究显示,中医疗法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对眼球运动度的改善情况常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且中医疗法种类较多、不良反应小,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弥补西医治疗的局限[35]。在未来研究中,临床医师还应探索更多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的中医治法,如刮痧、雷火灸、中药离子导入等。根据不同病因从众多的中医治法中筛选出最佳的组合方式,以便更好地应用于临床,这也是中医眼科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