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生产比较优势及区域变动趋势研究

2023-12-22 12:50张锡顺毛昭庆
茶叶通讯 2023年4期
关键词:区位省份云南

王 奕,杨 妍,张锡顺,毛昭庆,袁 媛,杜 刚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05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近年来,中国的茶叶产业发展迅速,全国茶叶种植面积从建国初期的154 670 hm2增加到2020 年3 216 700 hm2,产量由4.1 万t 增加到293.18 万t,产业规模已稳居世界第一[1]。茶叶产业已成为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中国茶叶产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等广泛区域,涉及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南部四大经济区划,而各经济区域间的生态条件、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茶叶产业发展水平相对不均衡。科学分析我国各经济区划内茶叶种植的比较优势,对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建设,促进区域均衡、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进一步优化茶叶种植空间布局,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茶农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近年来,杨芳琴等[2]、许咏梅等[3]、沈童菲等[4]多位学者基于不同视角的国际竞争力和茶叶生产潜力变化分析与评价等对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及茶叶生产影响进行了研究;吴海中等[5]对安徽茶区生产比较优势和空间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许钰莎等[6]、周林荣等[7]分别对四川与贵州等省域层面的茶叶生产比较优势展开了分析;肖智等[8,9]对我国2009—2014 年各省域内茶叶产业及长江经济茶区茶叶生产的区域变迁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李锋等[10]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以及灰色关联法分析了2009—2015 年各省茶叶生产优势和影响因素;姜友雪等[11]从时序上和区位上分析了我国茶产业的变动情况、集聚特征与发展阶段特征。

本文基于2010—2020 年我国茶叶主产区关键指标,分析我国茶叶生产比较优势和区域变动态势,对进一步探析经济区域内资源配置效率,加快茶叶产业与其他产业要素的跨界配置、推进茶叶产业生产布局向优势区域转移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 数据来源与研究区域

1.1 数据来源

基础数据主要来自2010—2021 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所引用的数据主要包括全国及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18 个主产区茶产业的各项指标;茶叶产值数据来源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1.2 研究区域

目前我国对各产茶区的自然区划主要是根据茶树种植的适宜性进行的,一级茶区分为淮北茶区、江北茶区、江南茶区、岭南茶区和西南茶区。但随着各茶叶种植区布局西移,茶叶生产已经具有了地理聚集的特征[9]。本文按照我国经济区域划分标准,将18 个主要产茶省份分为东部、西部及中部进行研究。

2 研究方法

采用区位熵、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和生产集中度指数等三种研究方法[12]。

2.1 区位熵

区位熵LQ(Local Quotient)通常用于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可用区位熵来判断各经济区域茶叶生产的空间分布与聚集程度。计算公式为:

式中:qij和qi分别表示j地区茶叶产值和全国茶叶总产值,qj和q分别表示j地区的农业产值和全国农业总产值。当LQij>1,表示该地区的茶叶产业具有相对优势,产品除满足本区域外还具有输出能力;反之说明茶叶产业聚集程度较低。

2.2 综合比较优势指数

综合优势指数CAI(Comprehensive Advantage Indx)是科技、市场、社会需求等信息的综合反应,用于衡量一个地区特指农作物的单产比较优势与规模比较优势的综合指标。CAI 值越大,一个地区特指农作物生产优势越明显。效率优势指数EAI(Efficiency Advantage Index)反映一个地区特指农作物的生产效率相对优势。EAI值越小,表明该农作物生产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生产效率劣势越明显。规模优势指数SAI(Scale Advantage Index)反映某特指农作物在一个地区农业生产的规模优势状况。SAI 值越大,表明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优势越明显。综合优势指数是效率优势和规模优势指数乘积的几何平均数,计算公式为:

式中APi表示i地区茶叶的单产,AP表示同期全国茶叶平均单产。

式中,SAIij为规模优势指数;PSi为i区域茶叶的种植面积;GSi为i区域所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PS为全国茶叶的种植面积;GS为全国所有作物的种植面积。

式中:CAIi为i区域茶叶综合优势指数;CAIi>1,表明i区域茶叶具有综合优势。该指数越大,综合优势越明显。

2.3 生产集中度指数

生产集中度指数PCI(Production Concentration Index)是指某地区某时期茶叶产量占同期全国茶叶总产量的比重[10],可以反映出茶叶产量的区域布局情况。计算公式为:

式中:Ti为i区域特定年份茶叶产量;∑Ti为特定年份全国茶叶总产量。PCIi值越大,表示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份额越重。

3 结果与分析

3.1 区位熵(LQ)

由表1 结果可知,2010 年茶叶生产高度集中的省份是浙江和湖南,此外LQ大于1 的省份分别是山东、湖北、云南、河南和四川;从经济区域来看,中部地区聚集程度较高。到2015年,东部地区的福建、中部地区的安徽和西部地区的陕西、贵州区位熵由劣势变成优势,其中贵州与福建增长幅度最大,分列第一和第三;四川和云南的区位熵优势明显加大,而山东及湖南由优势变成了劣势;呈现茶叶产业集中度逐步向西部转移。“十三五”期间,各茶叶生产省份虽有小幅度增减,但基本趋于稳定。2020年较2015 年,东部地区除广东和海南外的省份区位熵变小,但中部地区除河南外其他省份区位熵均上升,西部地区除广西和重庆外的其他省份区位熵均有所降低;从经济区域来看,西部地区仍然是第一。年份间比较,由于东部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茶叶生产聚集度减弱。

表1 经济区域茶叶生产区位熵变动情况Table 1 Changes in regional entropy of tea production in economic regions

3.2 综合比较优势

3.2.1 生产效率比较优势指数(EAI)

根据计算结果进行简单排序,可将其分为四个层级(表2)。“十二五”期间,EAI 值没有2.0 以上的,1.5 ~ 2.0 区间的有福建、广东、浙江和湖南;而“十三五”期间,福建的EAI值大于2.0,1.5 ~ 2.0 区间的仅有广东,其他大部分省份集中在0.3 ~ 1.0 和1.0 ~ 1.5。浙江的效率比较优势逐年下降,2018 年开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的云南年份间比较略有增减,但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大经济区域年间比较,中部与西部地区生产效率比较优势相对稳定,而东部地区逐渐减少。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第三产业,一产比重逐渐下降。

表2 经济区域茶叶生产效率比较优势指数Table 2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of tea production efficiency in economic regions

3.2.2 生产规模比较优势指数(SAI)

计算结果分为五个层级(表3)。各主要产茶省份年度间SAI 较为稳定;生产省份间,东部地区的浙江、福建和西部地区的贵州、云南四省SAI 极为明显。2015 年以来,浙江、福建、云南生产规模基本稳定;贵州省抓住了“东茶西移”机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茶叶产业规模出现飞速增长。东部地区的江苏、山东、广东、海南,中部地区的河南,西部地区的甘肃、广西、重庆等受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茶叶种植面积出现缩减。

表3 经济区域茶叶生产规模比较优势指数Table 3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of tea production scale in economic regions

3.2.3 综合比较优势指数(CAI)

根据18 个主产省份计算结果进行简单平均后得出三个经济区域的综合优势指数。由表4与图1 可见,东部地区虽然茶叶生产在全国仍具有综合比较优势,年间综合优势的省份保持不变。但总体来看,2017—2020 年东部地区的浙江、福建综合比较优势逐年下降;中部地区平稳发展,综合比较优势与全国水平基本持平,安徽由优势变成了劣势;西部地区茶叶生产综合优势稳步提高,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9 个省份中4 个省份在西部地区,其中贵州的综合优势在比较年间稳步上升。

表4 经济区域茶叶综合比较优势指数Table 4 Comprehensive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of tea in economic regions

图1 产茶经济区域茶叶综合比较优势指数Figure 1 Comprehensive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of tea leaves in tea producing economic regions

3.3 生产集中度

计算结果(表5)显示,云南、福建、湖北、四川4 个省份的集中度多年来一直位列前四;2016—2020 年,福建和云南交错位列一、二名。2015 年前浙江排在全国第五位,2016 年集中度开始下降,到2020 年排名第七位,而贵州由第9 上升到第六,其他省份集中度基本稳定。从经济区域来看,近10 年(2010—2020 年)来,茶叶生产集中度由东部地区逐渐向西部地区迁移。究其原因,东部地区主要由于土地增值与劳动力成本增加导致。

表5 经济区域主要省份茶叶生产集中度变动情况Table 5 Changes in tea production concentration in major provinces in the economic region

3.4 区域变动趋势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近20 年来全国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5.56%和7.55%。到2020 年,全国茶园种植面积前5 的省份为云南(493 500 hm2)、贵州(476 400 hm2)、四川(396 400 hm2)、湖北(358 400 hm2)和福建(223 900 hm2);可采摘面积超过300 000 hm2的有云南、贵州和四川;贵州的种植面积增加最大,与2010 年相比增加了309 200 hm2,年平均增加达11.04%,四川、湖北、云南增加数位分列第二、第三和第四位;茶叶产量前五的省份为云南(46.32 万t)、福建(46.14 万t)、湖北(36.08 万t)、四川(34.42万t)和湖南(25 万t),其中,云南年产量增加最快,增幅高达55.25%。

从三个产茶经济区域来看,东、中、西部地区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绝对值均呈小幅度上升的趋势;年间比较,东部地区相对值逐年下降、中部地区基本稳定、西部地区持续上升。

4 结论

通过对比分析18 个主要产茶省份2010—2020 年的区位熵、综合比较优势和生产集中度指数,结果显示:西部地区贵州的区位熵远高于其他省份,陕西、云南和四川的区位熵优势也较明显。全国茶叶生产综合比较优势分布格局变化不大;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广西、云南等6 省具有一定的生产效率竞争优势;茶叶生产集中度排名除浙江和贵州交替以外,其他省份基本稳定;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南、湖北、陕西、四川、贵州及云南等10 个省份规模优势明显。总体来看,浙江、福建、湖北、贵州、云南茶叶产业综合竞争优势较强。从区域看,茶叶生产集聚区由东部地区逐渐向外转移,中部和西部地区已成为我国茶叶生产优势产区。

随着市场对茶叶消费需求的日益增加,茶叶已成为各产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产业。各生产区要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强化科技创新,大力推广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加强品牌培育,增强茶叶产业竞争力,推进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区位省份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郑州:紧抓区位优势 未来发展可期
谁说小龙虾不赚钱?跨越四省份,暴走万里路,只为寻找最会养虾的您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蒙元京畿区位论
地理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