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融合的初步尝试

2023-12-22 03:51蔡芸
师道·教研 2023年11期
关键词:公开课思政探究

蔡芸

课程思政是近年提出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其要求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形成协同效应,进而实现立德树人。在高中突出思政课程的“主场”作用,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落实。以下,我将通过“教学背景”“教学实践”“课堂反思”三个部分来阐述在高中思政课程中如何做好学情研究更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进而达到教育目标的落实。

一、教学背景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已经成为当代素质教育的共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能力,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更是重要的教育目标。基于新时代学生信息技術水平高,获取信息速度快的基本情况,高效课堂已经是一线教学共同追求的课堂模式。而课堂的生动性,与课堂中学生真正动脑子参与到课堂中,是克服教学过程中“两张皮”现象的重要手段。教学过程的师生活动,尤其以学生为主的自主探究,任务解决,议题研讨等活动,能够动员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去,调动其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兴趣。并且贴合学生实际的课堂探究活动,能增加课堂的生动性,越贴近生活的案例越能够实际锻炼到学生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贴近育人的最终目的。这就要求思政课堂要敢于创新形式,达到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甚至价值引领的目标。

二、教学实践

一切教学目标的落实,最终都要通过日常的教学实践来实现。基于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理念,笔者除了在日常教学课程中注重鼓励学生思考表达之外,还开设过两次公开课作为阶段性成果的检验。第一次公开课课题为《社会历史的主体》选自统编版必修四第五课第三框;第二次公开课课题为《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选自统编版必修四第三单元综合探究。第一次公开课议题为“从脚踏实地到仰望星空”,选取材料为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以及神州十六号成功发射。学生的课前小组活动为自主选取一位脱贫攻坚楷模,对其事迹进行深入研究,基于将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考虑材料的设问可能性,并结合预习内容给出解释逻辑;除此之外,情感态度方面小组需总结小组成员的感悟,产出完整的论述过程,在课堂上分享。课程讲授过程中,笔者作复习导入,引用图片、视频材料,创设脱贫攻坚的情景,抛出黄文秀的事迹,阐述自己的见解,再引导学生小组进行感悟分享。第二次公开课是《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这一单元的综合探究,在大单元教学理念的背景下,每一单元的综合探究是帮助学生对一个单元的知识进行回顾整合必不可少的课程环节,能够很好地考察并锻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应用能力。本次课前预习,结合教材资料,笔者为学生提供三种主题:“中体西用”与“西体中用”对比探究;以美国为例的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本质研究;十九大六中全会精神总结归纳。这三种探究主题贴合学生所学过的知识与政治学科的时政需要,既能够调动对已学习知识的回顾,又保留学生小组内部与小组之间自主发挥的空间,符合当下核心素养的要求。课堂讲授过程中,笔者作课堂导入,把握课堂逻辑,具体知识的回顾由学生小组主动分享,笔者对学生的输出内容只需要加以系统化阐述以及逻辑梳理,整个课堂的知识与能力的效果就能得到较好落实。

三、教学反思

首先,整体了解当代学生的代际特点,了解学生这一代所关注的内容,可以为了解学情提供大方向的帮助。要做到这一点,不固步自封,愿意与学生进行日常交流,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除此之外,也可借助当代信息技术与多媒体应用,获取更多信息。其次,从学校层面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基本层次,这能为更好地创设情境,设置引导问题提供较为准确的参考维度。这就要求教师们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注重因材施教,注重日常实际。如果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贴近生活的素材,不仅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也要能够为处于平均水平的学生提供锻炼思维的能力。最后,教学需要落到实处。教师们平时接触最多的就是自己任教的班级,很多的教学设计都要以日常生活中每一天的教学实际为主要准绳。因此,自己的学生通过日常的交流相处是可以很好了解的,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们提前做好分类,及时调整学生小组构成,注重不同性格的学生之间的配合,已达到学生小组内部的优化取向,让学生整体水平能够协同上升。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公开课思政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