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娴(1929—2015),化学制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她毕生致力于化学合成制药研究,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1929年,安静娴出生在大连一个殷实的家庭,从小就确立了当医生的理想。在高二时,安静娴偶然发现药房里卖的几乎都是进口药,国产药不仅少见,而且价格昂贵。她想,即使自己将来成为医生,诊断出病因,也没办法医治病患,因为很多老百姓都买不起进口药。于是,安静娴做出了“弃医学药”的决定,立志要研制出药效好、价格低的国产药。
开启制药研究之路
1947年9月,安静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1952年,安静娴大学毕业后进入东北化学制药厂(现为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习。安静娴想做的工作是药物研究,但制药厂主要负责药物生产。制药厂的工作偏离了她的职业规划,因此,安静娴本打算实习结束后就离开制药厂,但车间的一个工人因为生产线上发生意外爆炸而死亡,这件事改变了她离开制药厂的决定。
发生意外的生产线负责生产的是磺胺嘧啶,这是当时用于治疗一般感染的广谱抗菌药,也是治疗脑炎的首选药,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虽然这条生产线在当时已算比较先进,但因技术限制,导致工艺路线反应周期长、原料消耗多、污染严重、存在安全隐患,也无法满足市场需要。此次发生的事故让安静娴意识到,改进老的生产线势在必行。
于是,安靜娴留在了制药厂,开始研发生产磺胺嘧啶的新生产线。在多次冒着爆炸危险反复实验,并总结经验教训后,安静娴率先在国内研究出合成磺胺嘧啶的新工艺路线。她的研究成果不仅保证了生产质量,也改善了生产环境。
以身试药验毒性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有许多人患上了疟疾。当时用于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是美国的氯喹,但我国很多地区的疟原虫对氯喹产生了抗药性,于是研制新抗疟药的担子便落在了安静娴身上。她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发现了在鼠疟模型上有良好抗疟效果的新药——脑疟佳。可是正当人们为此感到欣喜时,却发现这种合成药物可能存在毒性,发作后将使人终身残疾甚至死亡。
安静娴没有被困难吓倒,她决定以身试药。在她的感染下,科研人员纷纷参与试药。经过分析、总结科研人员以身试药得到的各项指标后,安静娴摸清了药物的毒性,最终找到了安全可控的合成方法。经过反复试验,安静娴带领的科研小组成功研制出新的脑疟佳。通过大量临床考查证明,新的脑疟佳是一种高效、速效、无抗药性的抗疟药,其疗效超过了氯喹的疗效,被人们称为“中国的抗疟王牌”。
安静娴把自己的56载春秋献给了祖国的制药事业,直到79岁高龄才离开工作岗位。安静娴一生“乐在药中”,她用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年少时立下的治病救人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