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晓青
企业财务工作的创新进程中离不开技术革新和信息互享,基于对传统财务及现代化信息财务的多元考究和探索,提出一种新的财务工作模式,即财务共享模式。财务共享模式能整合多阶段的财务信息,并统一财务系统的工作方式,同时帮助企业减轻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信息化水平,实现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防控工作的高质量发展。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企业将实现数据可视化,信息可量化,工作规范化,其能对出现的财务风险危机进行提前预警和根本控制。当然财务共享还存在着一定的企业风险和社会风险,能影响到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控,为此,如何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对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防控进行优化,从而最大化展现财务共享的价值,是本文核心论述。
信息技术所具备的现实优势和隐形价值逐步在各个行业渗透和发展,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模式也需要紧跟信息技术特点,财务系统工作也不例外。企业依靠信息技术实现财务工作的信息化、质量化,共享化,不仅提高了对企业内部资源的控制和整合,还使得企业具有了更强的核心竞争力。另外,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企业有着大量的可视化数据支持,这能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及风险防控做出提前示警,从而规划和制定更为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企业内部基于信息的透明性,将促发和构建出完善的激励机制,以人才为本,以效率和质量为主。企业内在生态得到健康发展,将进一步实现不同部门间的有机整合,从而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现实效益。但是考虑到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企业将受到一定的来自内部控制和风险防控方面的影响,因此还需着眼财务共享和企业内部控制、风险防控二者的有效融合点,以避免财务共享模式给企业带来更多的风险。
一、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对内部控制和风险防控的现实要求
(一)规范管理制度
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一个稳定的内部控制体系,它包括了规范的管理工作流程和业务处理制度。企业必须在规范的管理制度内运行和发展,并通过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工作来推进企业的风险防控工作。而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将财务信息和资金流向公开和透明化,这会增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危机,并影响和限制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多数传统企业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为此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举步维艰,不仅无法推动企业财务模式的创新发展,还加深了企业负担,产生财务危机。审视企业能否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健康的发展,其中关键之处在于是否拥有一个健全的、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否在信息公开的环境下保障财务数据和资金安全,进而促发企业的二次改革,并结合信息技术完成内部控制体系的升级和财务管理工作的革新[1]。
(二)流程信息化
企业革新财务工作模式,引入信息软件和设备等,将财务工作信息化、透明化、可视化,既能大大增强企业财务工作的效率,还能从数据中了解市场动态和企业发展方向,继而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但财务共享后将出现一定的现实隐患,即财务数据流通渠道不再单一,共享控制体系把数据实时上传终端,并流向不同的端口,这会造成一定的财务管理危机。因此,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必须革新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信息化内部控制流程,这能有效降低财务风险。当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流程信息化,企业也将更好地推动财务共享模式的信息化,从而大幅度提升企业财务工作的处理效率。
二、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防控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财务共享与内部控制制度理念相悖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实践和社会实情所形成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很好地为其服务,并保证企业在有序、规范的运作模式上生产、销售。内部所明确的各种规章制度,都将提升企业的核心凝聚力和竞争力,同时也起到约束和监管的作用。内部控制体系保障着企业健康、科学的运行,并且具有科学性、严明性、监管性等特征。而财务共享模式打破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生态链,将企业内需搭设在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服务型共享平台上。这种新型的财务理念,与传统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理念相悖,且很难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中与内部控制制度一起发挥效应,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财务系统工作发生变化,员工需要进行职能升级,以匹配新工作环境下的财务人员能力需求。其二,企业财务管理流程和制度发生了变化,现存的财务流程和制度无法适应财务共享模式。其三,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将难以按原有理念和职责运行,其中的绩效考核和评价制度也无法与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匹配,这造成了监管体系的缺失,继而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防控工作的正常开展[2]。
(二)企业财务数据风险加强
企业在推动财务共享模式化的进程中必然增强了信息技术的运用,这表明财务工作系统有了新的理念和操作模式。信息化的财务共享模式,存在着一定的财务风险危机。企业财务工作中有大量的企业数据,这些数据在信息传输的环节中,容易遭遇网络黑客、网络崩坏等情况,这些情况可能造成企业数据的丢失和泄露,企业将面临财务数据风险危机,并形成内部管理危机,促发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结构的损坏。另外,信息时代下的财务共享模式,不仅拓宽了财务工作的形式和内容,更是加剧了数据流通的速率,尽管增强了财务处理工作的效率,但是在多元的信息支付模式中,仍然存在信息丢失和泄露的安全隐患。企業在财务共享中面临的信用危机是对于企业的又一次革新挑战,它强调了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防控能力的重要性,明确了企业从传统模式向信息化模式转型和升级的关键因素。
(三)企业人才能力提升
基于信息化的财务共享类企业,其对人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型财务人员很难胜任信息化财务工作。为此企业在人才标准上有了选择性的现实困境。其一,原有的财务人员可能无法满足共享性财务模式下的人才标准,从而出现技术性、素养性等问题,继而引发公司的财务风险危机。其二,财务人员的信息素养在提升过程中,还将面临一系列的考核和实践,这段时间内的财务共享模式很难发挥最大效用,且从风险防控角度上分析,财务数据可能出现滞后、遗漏等情况。企业财务共享模式的发展必然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此人才引进和人才能力提升,都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一环,但过程中如何将内部控制制度、风险防控与人才能力要求融合进行,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企业不仅需要加强财务人员的能力培养,更重要的是在信息素养渗透中协调好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及风险防控,以便在减少企业财务工作人员流失的情况下,更好地保障财务共享模式的作用价值。
(四)企业风险评估体系脱节
在引入财务共享模式后,企业的各项机制都将实现信息化发展,但其中的风险评估体系基于其特殊性很难与信息化的企业机制协调发展,从而表现为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评估机制脱节的现状,这会导致企业面临一系列不可预测的财务风险。分析风险评估体系的特点及效用特征,可以发现其只能在企业出现风险后才能进行应对和处理,很难在风险出现前就及时干预和做出建设性指导,这也表明风险评估体系无法起到提前预警和积极作用。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下存在大量的潜在风险,这些风险所涉及的机制不单单体现在企业项目中,更多是存在于内部现运行的机制中,如无法第一时间对共享财务中的异常数据进行反馈,那后续也很难做到及时的防控和解决,继而会加深企业的财务危机,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基于信息化的财务共享如何促使风险评估体系与企业内部机制的有效融合,是企业需要正视的发展问题。
(五)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存在缺陷
企业的内部审计监督工作旨在提升员工的自主责任意识,保障企业的健康经营和发展。审计监督工作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的重要一环,它客观、公正地审视企业出现的问题,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得到反馈和解决。而基于财务共享下的内部审计监督工作很难有效发挥其监督审计等职能。其在信息环节下需要过渡和创新,以适配新环境,达成审计监督效能。目前,企业的审计监督机制仍处于独立的环节,没有随着企业财务共享模式的应用而不断进行完善,这一方面造成了企业内部自审自查环节的缺失,促使内部控制体系断节,从而产生潜在的风险危机;另一方面则是企业财务模块没有内部审计监管,容易出现各项财务危机。
三、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防控的优化路径
(一)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强化财务共享意识
财务共享模式能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为各部门的工作带来便利,但其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影响不可忽略,企业须努力实践,探索财务共享模式与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融合点,以实现对有缺失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弥补。健全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规范和统一企业部门、员工的行为,继而最大化地降低由财务共享所带来的财务风险,并使得企业在财务共享模式下运行得井然有序[3]。企业应考虑自身的发展和内部控制制度现状,结合经营所面临的财务问题,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强化财务共享意识,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完善企业财务系统的职责权限制度。企业在运行财务共享模式后,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责和权限也将发生相应变化,或调岗、升级,或减岗、立优,财务人员无法再与之前的工作职责与权限相匹配,为此企业须考虑员工的实际情况,在内部控制制度中制定新的职责权限制度,确保财务系统工作人员能在财务共享模式中正常的开展工作和进行职权运用。其二,完善财务人员的工作流程制度。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完成新的财务工作,同时认可企业制定的新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在财务共享流程中核查员工的工作流程是否符合要求。其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监管制度,划分责任区间,成立单对多的监管模式,确保共享模式下的财务工作人员随时在监管范围内。保障企业财务人员工作内容的独立性,以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进一步提升财务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二)完善财务数据检测和防控体系,加快财务共享流程规范化
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企业将直接面临一系列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为此确保财务数据安全,建设完善的财务数据检测和防控体系就极为重要。财务共享模式推动了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发展,其中优化人员结构,增强工作流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就必不可少。当流程发生转变,人员结构和工作内容发生变化,就容易诱发流程和数据上的风险,继而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 立足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下,在企业共享模式中构建出一套完善的财务数据检测和防控体系,以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有效的审计监督和防控,并确保在企业进行决策时能提供精准的财务信息数据[4]。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企业财务数据检测和防控,是在规范的财务流程中运行的,它能保障和维护财务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财务系统数据的真实性,同时在上传、下载时处于监管范围内。另外,财务共享信息平台还需对企业的财务数据有评估功能,评估功能可以加强对企业财务数据信息的检测和防控,从根源上分析财务数据是否异常,并在第一时间联系负责人,找出问题、解决问题。企业财务数据检测和防控体系的完善,能直接提高财务共享模式的运用效益,并为企业的财务数据危机提前做出预警。
(三)提升财务人员专业能力,激发财务共享氛围
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的财务人员将承担更多的职责和相关工作,其绩效考核内容也将呈现多元化、信息化的特征,为此企业可以以信息素养内容培训为基本,过程中引入工作积分概念,让员工的专业能力提升实质化,明显化。同时在考核中开展激励政策,设定财务技能展示活动,以调动财务人员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并渗透财务共享的工作氛围。具体地讲,企业将绩效考核的内容增加到财务共享系统服务中心,通过对员工工作数据的分析和统计,来核查员工的工作能力,继而针对性加强。企业在强化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员工的职业综合能力,更是深化了员工的核心素养,保障了员工的未来发展。企业信息化进程中财务共享模式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推动财务人员专业核心能力的发展,能够确保企业财务人员紧跟时代步伐。另外,企业还需定时对财务人员进行财务共享服务的专项培训,积极促进财务人员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四)完善财务风险评估体系,提升财务共享信息安全
财务共享带来的风险主要包括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两种类型,为此企业须考虑风险的类型及影响力,来完善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估体系。企业将风险进行等级划分,设置相应的风险防控策略,当财务数据出现风险时,根据风险评估体系划分的风险等级进行判断,并按照设置的流程进行处理。另外,基于财务共享系统的服务平台设置财务风险评估制度,能精准评估出企业财务的主要来源,并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中的相关风险进行提前预警。同时财务共享的信息化流程,提高了财务风险评估体系的准确性,企业能够加大对财务工作的审批和管控[5]。在完善企业财务风险评估体系,后期还需不断对财务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并针对出现的新型财务风险进行优化和调整,以保障企业财务风险评估体系的精准性。
(五)完善审计监督制度,夯实财务共享理念
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必须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防控能力,其中内部审计监督工作是一个关键要素。企业需要成立一个专项审计小组,对财务流程、数据、人员进行全面的规范管理。企业的审计监督小组在全面掌握财务人员的情况后,除开定点定时监测,还应进行无准备的突击检查,以确保能获取最真实的财务系统工作情况。另外,审计监督中还应引入评价机制,包括企业内部员工对财务人员的评价及财务人员的自我评价。通过评价体系强化财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并为审计监督工作的专业化、公正化提供理论支持。最后,以审计监督职责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防控,确保财务共享理念深入企业内部管理。
四、结语
企业财务共享模式运用进程中出现的财务风险,必须结合内部控制和风险防控协同解决。财务共享所带来的财务危机,能进一步加快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防控能力的发展,并实现跨阶段优化。从实践和调研中发现,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防控优化的主要策略点在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财务数据检测和防控体系、提升财务人员专业能力、完善财务风险评估体系、完善审计监督制度五个方面,这样企业才能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星.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3(03):145-147.
[2]陆方敏.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经界,2022(36):96-98.
[3]刘鹏坤. 财务共享下企业内部风险控制和风险防控机制研究[J].商讯,2021(08):33-34.
[4]时洁. 集团化企业创建财务共享平台的难点及破解方案[J].中国商界,2022(12)98-100.
[5]謝玉琪,张世国.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问题研究[J]会计师,2021(07):64-65.
作者单位:郑州工商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