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帽子
“听闻死对头的书正廉价处理,我内心涌起欢愉。”英国作家克莱夫·詹姆斯的这句诗写出了生活中显而易见,却不愿公开讨论的一种情绪:幸灾乐祸。
幸灾乐祸在各种文化中都普遍存在,任何一个人在生活中都有体会到幸灾乐祸的瞬间,当那种欢愉涌上心头时,我们要如何应对这种感觉?
幸灾乐祸,指的是一种因他人遭遇不幸而感到开心的情绪。与羞耻、嫉妒、同情等情绪一样,幸灾乐祸与我们感知到的他人的思想、感情或行动有关。它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指向群体的群际情感,二是指向个体的人际情感。
对群体层面的幸灾乐祸而言,当那些我们有着情感认同和强烈归属感的群体面临不幸遭遇时,我们往往不会产生愉悦情绪。
这类群体被称为内群体,与之相对的则被称为外群体,外群体的成员遭遇不幸更容易引发幸灾乐祸,当其遭受不幸的内容恰好与我们有关时,幸灾乐祸会更加强烈。
比如,德国足球队和荷兰足球队两家球队,由于历史、政治等原因,竞争尤为激烈,有研究调查了荷兰队球员在世界杯比赛期间的心情,结果发现,只要看到德国队比赛失利,荷兰队球员就会更加开心。
对个体层面的幸灾乐祸来说,情况就复杂一点了。
一方面,幸灾乐祸是对他人成就或所有物的情绪反应,主要由社会比较驱动产生。
人类总是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评估自己,如果你暗自比较的对象遇上不幸,相对而言你的地位就上升了,开心的源头在这儿。比如说,一个人总是与邻居的生活做比较,那么如果他的邻居新买了一辆车,没多久便因为洪水被冲走了,他很可能会出现幸灾乐祸的情绪,因为他与邻居又回到了和以前差不多的水平。
與社会比较密切相关的还有竞争,当双方处于竞争关系时,看到对方失败或倒霉更容易产生幸灾乐祸。比如,你和一个人同时喜欢某个男生/女生,当竞争对手倒霉了你很容易暗自窃喜。
只要有比较,有竞争,人类就很难摆脱幸灾乐祸的情绪,与此同时,当不幸较为严重时,幸灾乐祸的情绪也会下降,而转之以同情。
另一方面,对公平与正义的追求,也会让我们幸灾乐祸。
比如,一个罪犯走在街上被掉落的花盆砸到,因而吸引了刚好在附近巡逻的警察,最终被抓捕归案,看到这类消息,人们很容易感到由衷的愉悦。
我们认为某个人道德品质有问题,厌恶某个人,那么他遭遇不幸时我们就更容易幸灾乐祸,而同样的灾难发生在其他人身上,我们仍然会同情其不幸遭遇。
情绪是与生俱来并且具有适应性价值的,每种情绪都有着自己的作用,不应当被简单粗暴地贴上“好”或“坏”的标签。每个人都会有幸灾乐祸的时刻,有这种情绪不代表内心阴暗。幸灾乐祸只是一种外在表现,驱动它出现的动力和原因才是更值得关注的。
有些幸灾乐祸的确是不合时宜的,会伤害到身边的人,比如,家里破产去向朋友倾诉,朋友却感到隐隐开心。但更多的幸灾乐祸是“中立”的,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映射。其背后可能蕴藏着对公平的追求,对虚伪的厌恶,对目标的渴望,对自我的评价,或是自己从未意识到的某个想法。
不用强求自己当一名道德完人。当我们觉察到自己产生幸灾乐祸的情绪时,比起强烈的自我谴责,更重要的是接纳情绪,思考我们为什么而幸灾乐祸,与那些适度不良的情绪和平共处,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这个世界。
楚天舒//摘自果壳微信公众号,本刊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