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声乐是一种将语言、音乐、情绪等因素融为一体的艺术。俗话说得好,“诗言志,歌永言”,语言是人们进行思想沟通和情感表达的一种主要途径,而唱歌则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表现形式。在声乐歌唱中,“字正”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得到了更多的关注,而发音是歌唱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着重探讨了在中国声乐创作过程中发音的重要作用及其在音乐创作中的应用。
[关 键 词] 中国声乐;发音;吐字咬字
在声乐表现中,语言的表现占有很大的比重,在歌唱教学中,除了注重对学员歌唱技能的训练外,还要注重对学员语言基础的训练,没有语言的声音就像是一潭 死水,很难掀起什么波澜。适当、理性的语言表现,会让声乐作品变得更加多姿多彩,特别是在一部演唱作品中,语言是它的灵魂和精华,只有用适当的语言,才能将作品所要表达的东西传达出去。在普通的歌唱中,人们往往忽视了许多语言细节,这些都会对歌唱技能的提高产生影响。可见,发音在演唱中是非常重要的。
一、中国声乐作品中咬字与吐字的构成
中国声乐作品中的咬字与吐字是构成歌曲演唱的重要元素。咬字是指发音时舌尖与上齿之间的接触,吐字是指发音时舌尖与下齿之间的接触。咬字和吐字的正确运用可以使歌曲的发音更加清晰、准确,同时也能增加歌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中国声乐作品中,咬字和吐字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发音准确:咬字和吐字的构成首先要求发音准确。发音准确是保证歌曲演唱质量的基础,只有准确地发音,才能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2. 咬字的力度:咬字的力度是指舌尖与上齿之间的接触力度。在演唱时,适当的咬字力度可以使发音更加清晰、有力,增加歌曲的表现力。但是过度的咬字力度会导致发音过于尖锐,影响歌曲的音质和美感。
3. 吐字的力度:吐字的力度是指舌尖与下齿之间的接触力度。吐字力度的大小会影响歌曲的音色和音质。适当的吐字力度可以使发音更加圆润、柔和,增加歌曲的表现力。但是过度的吐字力度会导致发音过于模糊,影响歌曲的清晰度和准确度。
4. 咬字和吐字的配合:在演唱时,咬字和吐字需要相互配合,形成合理的发音过程。咬字和吐字的配合可以使歌曲的发音更加自然、流畅,增加歌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总之,咬字和吐字是中国声乐作品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正确咬字和吐字,可以使歌曲的发音更加清晰、准确,增加歌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演唱时,需要注意发音的准确性、咬字和吐字的力度以及咬字和吐字的配合,以达到最佳的演唱效果。
二、中国声乐作品中咬字与吐字的方法与技巧
咬字,就是在呼吸的支持下,根据汉语的语音特点,根据特定的发音部位,对喉咙、牙齿、舌头、嘴唇等发声器官的状况以及呼吸的强度进行适当的调整,才能咬得准确,发出一个字的声音。咬字与吐字是声乐演唱中非常重要的技巧,它们直接影响歌曲的发音准确性和表达力。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国声乐作品中咬字与吐字的方法与技巧。
(一)咬字与吐字的方法
咬字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舌尖与上齿轻轻接触:在发音时,舌尖轻轻触碰上齿,这样可以使发音更加清晰。但是要注意力度不要太大,以免影響发音的流畅性。
(2)舌尖与下齿轻轻接触:有些音节需要舌尖与下齿轻轻接触,这样可以使发音更加准确。例如发音“z”“s”等。
(3)舌尖与上下齿同时接触:有些音节需要舌尖同时接触上下齿,这样可以使发音更加清晰。例如发音“zh”“ch”等。
吐字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唇齿协调:在发音时,要注意唇齿的协调,使气流顺利通过口腔。例如发音“b”“p”等时,要注意唇部的用力。
(2)舌位准确:舌位的准确性对于吐字非常重要。例如发音“l”时,舌尖要轻轻触碰上齿龈,使气流顺利通过。
(3)控制气流:在发音时,要注意控制气流的强度和稳定性。气流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发音的准确性。要通过练习控制呼吸,使气流稳定。
另外,还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1)发音要准确:在演唱时,要注意发音的准确性。要根据歌曲的曲调和歌词的含义正确发音,使歌曲更加生动,更加有感染力。
(2)咬字和吐字要自然:虽然咬字和吐字是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技巧,但是不要过分夸张,使发音显得不自然。要根据自己的声音特点和歌曲的风格,适当运用这些技巧。
(3)多练习:咬字和吐字是需要长期练习的技巧,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掌握它们。可以通过唱歌练习、口语练习等方式,提高咬字和吐字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总之,咬字和吐字是中国声乐作品中非常重要的技巧,它们直接影响歌曲的发音准确性和表达力。通过掌握咬字和吐字的方法与技巧,并进行长期的练习,可以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
(二)咬字与吐字的技巧
在声乐歌唱过程中,吐字和咬字是需要掌握的一种方法和技巧,同时这也对歌手的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下面就从三个方面对吐字和咬字的技巧做一些解释。
1.重咬字头:汉字的语音由声母和韵母组成,而字首又是声母中最主要的组成成分。在音节的发声过程中,字头所占用的时间很少,但是其发声的影响却很大,因此要确保字头的重音清晰,必须确保字头的重音力量。“重音”指的是一个人在念出一个字的时候会发出一个准确的声音。声乐歌手要加强对口腔肌肉的练习,尤其是增强口腔肌肉的摩擦力量,使出字更有说服力,同时还要保证口腔内壁炉的位置,使发声更精确、更响亮。
2.圆吐字腹:中国的语言尤其注重发音,而圆形往往表现在发音的腹部。字腹就像是一个字音韵母,它所占据的时间比较长,因此,要想发音连续、准确,必须保证字腹是圆的,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歌唱者要灵活适当地调节字腹音腔,而在民族声乐演唱中,要坚持以字为骨、以腔为肉。
3.字腹发音:在民族声乐演唱中,一个重要的吐字和咬字技巧就是“字腹”,在实际的发音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放松”的原则,让气体能够在歌手的口中畅通无阻,从而提高声音的音效,达到更好的共鸣和共振的效果。
(三)中国声乐作品中咬字与吐字的技巧
1.“十三辙”发音法:“十三辙”(韵文)被广泛应用于京剧、北方曲艺和北方民歌中,成为戏曲、曲艺和民歌歌手必备的基本技能。所以,在唱歌的时候能否对“十三辙”(韵律)进行娴熟的把握与应用,也是唱歌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
按照汉字发声的三大特征,将中国的声乐理论总结为“出声”“引腹”“归韵”,这是一种较为科学的发声方法。最初为诗歌、曲牌和唱词所使用的“十三辙”,其声调的归类方式对了解汉字声调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这对理解“归韵”、字的结尾规律有极大帮助。
2.“十八韵”发音法:“十八韵”发音法是一种古代汉语发音的研究方法,它是根据古代汉字的音韵规律,将汉字的发音分为十八个韵母。这种发音法在古代汉语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理解古代文献、研究古代音韵变化等都有重要的作用。
“十八韵”发音法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根据古代文獻和现存方言的资料,研究者通过对比分析,总结了古代汉字的十八个韵母的发音特点。这些韵母包括a、ia、ua、o、uo、e、ie、ue、i、u、ü、ai、uai、ei、ui、ao、iao、ou。研究者通过对这些韵母的发音特点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中的音韵变化。
古代汉语的音韵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研究者通过对古代文献和现存方言的对比研究,总结了十八个韵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规律。这些规律包括韵母的前后关系、声母的影响、声调的变化等。研究者通过对这些规律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的音韵系统。
古代汉语的方言差异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研究者通过对古代文献和现存方言的对比研究,总结了十八个韵母在不同地域的分布情况。这些分布情况包括韵母的出现频率、韵母的变异情况等。研究者通过对这些分布情况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的方言差异。
十八个韵母的发音特点和演变规律对于古代文献的研究和古代汉语的教学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研究者可以通过对这些韵母的应用,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中的音韵变化,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进行古代汉语的教学。
总之,“十八韵”发音法的研究对于古代汉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十八个韵母的发音特点、演变规律、地域分布和应用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研究古代音韵变化,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进行古代汉语的研究。这种研究方法的应用将有助于推动古代汉语研究的发展,加深我们对古代汉语的认识。
三、歌唱中语言的重要性
(一)正确表达情感
每首歌曲都是创作者在一定的背景下创作的,创作者将自己的想法和情绪通过歌曲表达了出来。要想了解一个故事的背景,就必须对歌曲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进行深入的认识,要一字一句地去揣摩,一句一句地去领悟。要想有良好的言语沟通,就一定要让听众明白你在歌唱什么。在歌唱的过程中,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是十分重要的,哪里要着重表达,哪里要细腻处理,这些都会对情绪表达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要保证咬字与吐字的技巧,要充分运用自己咬字与吐字的变化,将听众带到自己所演唱的歌曲中去。
(二)提高艺术表现
声乐是通过歌唱来表现词曲作家所赋予歌曲特殊的“情”,包含一个时期的背景与特点、一个民族的特点、一个社会的特点与一个人物的性格。歌手可以用“情”来带动“声”,让“声”来服务于“情”,进而实现“声情并茂”的艺术表达。可以说,这样的状态是古今所有杰出的歌手所追求的。这只是一种形式,是一种艺术上的要求,而另一种形式则需要熟练的嗓子,要有优美的音色和音质,要吐字清晰,要有音位和音域,要有很强的控制力,这样才能在没有任何顾虑的情况下完美地达到所要达到的目的。
(三)科学发声
大多数声乐专业学生在学习声乐时存在很多误区,他们只追求歌唱技巧,从而使自己的嗓子丧失了原来的音色,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忽视了自然的发音。要把一首好的歌唱作品很好地演绎出来,必须有正确的歌唱方式。然而仅仅确保发声方式正确是不够的,要想提升发声方式的运用效果,就需要加强对咬字与吐字的控制,将每一个字都清晰、高效地表达出来,才可以将歌曲的内心情绪完全传递出来。对于少数民族歌手的歌唱来说,歌唱是情绪的表现。歌唱的语言也分很多种,它也是由各种语种组成的,所以在语言的规范和标准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别。在民族声乐演唱中,通过对咬字与吐字进行深入的学习,能够更好地为其进行正确的发音,使歌手能够正确地辨别出发音的正确与否,保证自己的口腔、唇齿和喉咙等部位所发出来的声音都是清晰的。只有这样,才能提供更好的歌唱作品,让歌曲的艺术形象更加生动。
四、结语
一个人的咬字与吐字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逐步融入日常,在日复一日的语言应用中形成的。在唱歌的时候,要确保自己的咬字清晰,平时就要多进行训练,熟练掌握咬字和吐字的技巧,演唱中的情绪通过发音来确定,而发音就是演唱情绪的体现。正确的发音,既能反映歌手的演唱技巧,又能让歌曲更好地表达出来,给观众带来更大的享受。在歌唱过程中,不但要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练习,从而提高其咬字与吐字的技能,使得声音的音色和音质趋于完善,更要通过我们在歌唱过程中好的吐字,把创作者的内心情绪传达到观众的耳中,让他们可以通过歌唱去理解和感受作品所要传达的情绪,以最美妙、细腻、自然的声音将歌唱艺术传递给更多的观众。
参考文献:
[1]宋承宪.歌唱咬字训练与十三辙[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2]唐喆.语言是声乐艺术教学的基础[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2(1):94-96.
[3]韩冰.论咬字与吐字技巧在歌唱实践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0(18):16,32.
[4]周小燕.声乐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石月婷.声乐教学语言的基本特点及其运用[J].音乐探索,2008(1):73-76.
[6]姜姗姗.浅谈歌唱艺术语言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11(4):16.
[7]郭淑芬.浅谈声乐演唱中的基本要素[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1):205-207.
作者简介:
刘亚琳(1997—),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