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黎锦晖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的当代启示

2023-12-22 15:16吴放
名家名作 2023年24期
关键词:黎锦晖歌舞剧麻雀

[摘要] 通过分析音乐大家黎锦晖的生平成就和所写的优秀儿童歌舞剧作品,论述了黎锦晖先生的作品在当时和现在的重要意义。聚焦黎锦晖先生卓越的创作理念、优秀的艺术作品,以其第一部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为例,展现黎锦晖儿童歌舞剧作品中所蕴藏的启示。

[关  键  词] 黎锦晖;儿童歌舞剧;美育

黎锦晖是我国近代作曲家、音乐学家。他的第一部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于1921年呈现在世人眼前,受到了广大少年儿童以及音乐界、文学界和教育界的关注和喜爱。他创作了众多儿童歌舞音乐,也编写了不少学校音乐教材,后又兼任儿童读物《小朋友》周刊的主编,较多接触了儿童的学习和生活。该杂志是我国当时最有影响的一本儿童刊物。1927年,黎锦晖创立了近代音乐史上最古老的教育机构,培养了歌舞人才,他毕生都在为中国的音乐和教育事业做贡献。

一、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与《麻雀与小孩》

(一)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

1.儿童歌舞剧

新文化运动时期,黎锦晖以满腔的热情创作了十二部优秀的儿童歌舞剧。儿童歌舞剧是“把富有戏剧性的故事情节,运用音乐、舞蹈、诗歌、舞美等综合艺术手段,通过剧中人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以儿童为表演主体,反映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歌舞剧的曲调主要来源于我国的民歌、戏曲曲牌等,歌词浅显易懂,节奏欢快,易于小朋友演唱,题材内容和话语表达均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喜好,也彰显了当时社会提倡的“科学、民主”精神。其儿童歌舞剧极具探索的价值,并不仅限于音乐领域。

2.黎锦晖的创作初衷

黎锦晖在儿童歌曲以及教育发展方面有着独特的观点。他以儿童的眼光单纯地看世界,从儿童纯洁无邪的心灵出发对万物进行思考。黎锦晖认为年龄尚幼的孩子们想要更好地学习国语,更熟练地运用国语,是可以通过儿童歌舞剧的演唱来达到的。为了锻炼孩子们的创新、想象及动手能力,锻炼他们为人处世、团结合作的能力,在歌舞剧的准备过程中,如服饰、舞台道具等均由儿童亲自动手设计和制作。这样培养的各种能力都为将来长大的孩子们埋下伏笔,使他们有处理大事的能力。排练、设计、制作、表演等每一个环节,都无形培养了儿童对美的认识,训练了他们美的语言、动作与姿态,使孩子们的心灵更加纯洁,也帮助他们养成遵守秩序和尊重、热爱艺术的好习惯。

(二)作品《麻雀与小孩》

1.创作背景

《麻雀与小孩》是黎锦晖于1921年创作的首部儿童歌舞剧,这也代表着他成为中国儿童歌舞剧的奠基人,也代表着儿童歌舞剧这一新的艺术形式基本形成。黎锦晖主要是在五四运动前后进行音乐创作的,当时整个社会提倡科学、民主,白话文和普通话取代了文言文。五四期间,大部分文学作品还是文言文与白话文相结合,并且与平常百姓的日常用语有很大的出入。此时,儿童教育的改革工作始终是爱国志士黎锦晖所关注的重点,他坚持用音乐作为推行白话文和普通话的途径,他的儿童音乐作品彻底摆脱了封建观念的束缚,且运用了大量的口语化表达,使他的作品朗朗上口且通俗易懂。

2.主要内容

《麻雀与小孩》由“教学、引诱、悲哀、慰问、忏悔、团圆”六场组合而成。以寓言式的故事讲述了小朋友因为喜爱和好奇将小麻雀诱骗回家,得知老麻雀非常伤心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把小麻雀抱还给老麻雀的故事。通过简单的故事,运用独特的艺术魅力,教导孩子善良、诚实、正直以及发现错误后及时改正的品质,不知不觉中培养他们优秀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意识。

3.獨到之处

儿童歌舞剧是黎锦晖先生最具影响力的艺术成就,其倾注心血最多且创作最早的儿童歌舞剧就是《麻雀与小孩》。儿童性、戏剧性和民族性在整个作品中被准确地表现出来,中西元素的完美融合也使其成为中西合璧的典范佳作。

黎锦晖非常重视作品主题的选择,在这部作品中,以“爱”为出发点,教育孩子们要有良好的道德品格和高尚的情操。剧中的细节布满“爱”的情感基调,使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得到真善美的滋养和教导。例如第四场“苏武牧羊曲”,小朋友对麻雀的问候就体现着“爱”的存在。在舞蹈动作的编排中,只使用了简单的几种跑跳步,简单易学且不复杂。在《麻雀与小孩》的舞台说明中,记载的舞步有“碎点步”“轻飞步”“点踢步”“跑跳步”等。在歌词的编写上,则采用了大量日常化的语句,比如其中一段唱词:

“飞,飞,飞,飞,飞,飞,这个样子飞,飞,飞,飞,飞,飞,这个样子飞,飞,慢慢飞。这边飞来,那边飞去,飞,飞。”

这段歌词几乎都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很多人把这样的词看作娃娃腔,认为不能称之为歌词,但这才是黎锦晖想要的结果。总的来说,黎锦晖在他最初创作的各个方面都考虑了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

《麻雀与小孩》运用拟人手法刻画人物,在典型环境中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及个性。剧中每个角色都有自己不同的音乐主题,随着故事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角色的内心活动也通过身体的动作、表情、旋律更加直观地表现出来,塑造出更为生动、鲜明且亲切的人物角色。

黎锦晖较为出名的儿童歌舞剧作品还有《小小画家》《葡萄仙子》等,这些作品同样是黎锦晖反复修改琢磨,站在儿童的视角去考虑问题而创作出来的艺术成果,同样运用了拟人化的艺术手法,也借鉴了外国音乐以及我国的民间传统音乐等,黎锦晖最成功的一部作品是《小小画家》。这些成功的果实都是来源于他的首部作品,正是有了《麻雀与小孩》,才有了他后来众多的成功作品,也正是这部开山之作,大大推动了我国歌剧和儿童音乐的发展,它是黎锦晖先生种下的第一颗种子,是它给人们带来了希望。

二、《麻雀与小孩》对启蒙美育的影响

(一)黎锦晖先生的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黎锦晖曾说:“希望人人承认歌舞剧,它可以增进知识与思想,是普及民众教育的桥。”在多年的儿童歌舞剧创作实践中,黎锦晖逐渐实现了进步主义思想的宣传和对青少年的教育。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黎锦辉的创作十分重视对人物关系及故事情节的呈现,并提倡传统人文主义的思想。在学习和观看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牢牢地记住了鲜明的人物角色和一首首朗朗上口的主题旋律,还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社会主义反封建意识、民主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他的作品在充分体现明辨是非、厌恶邪恶的同时,也充分贯彻五四运动时期所倡导的人本主义最终目标之一的博爱思想。在战争弥漫、邪恶势力欺压的20世纪20年代,教会孩子们甚至是成年人如何友善相待与互助是非常重要的。

(二)儿童歌舞剧对启蒙美育的影响

人类内心更高的精神需求是对美丽的需求,而人们如何去树立正确的美学素养离不开在儿童阶段的启蒙美育。如何对少年儿童的美学素养进行启蒙,建立正确的美学观念,进而建构早期的审美认知,就是启蒙美育的重要意义所在。

我国古代出现过很多接近甚至超越西方美学理念的成就(如王国维对“意境”的论述、嵇康对“声无哀乐”的理解),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上也出现了数不清的优美文化瑰宝和美学著作,但是并未系统地进行研究。此外,对少年儿童的启蒙美育更是少之又少。而儿童歌舞剧作为广受少年儿童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自然在启蒙美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黎锦晖创作的一系列儿童歌舞作品,在当时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并极具创造性意义。它将我国早期的音乐教育从单一的歌曲学习转变为多种艺术形式相结合的新形式。作为中国歌剧的第一部作品,《麻雀与小孩》所具有的贴近平民百姓的魅力,以及它从日常生活中取素材、遵现实、重旋律的歌唱性和与民族民间音乐的联系等特质,都标志着中国歌舞剧从一开始就与欧洲歌舞剧完全不同。

三、当代启蒙美育存在的问题及儿童歌舞剧的当代贡献

(一)目前少儿美育中优质资源贵族化、儿童艺术成人化等问题

目前我国仍存在受教育程度不同的问题。在不平衡的社会状态下,类似于儿童歌舞剧、话剧等陶冶情操的优质资源,无法实现对发展缓慢地区的孩子的普及,也就无法对这些孩子进行高质量的美育。对于家庭优越的孩子来说,教师和家长的思维在不断进步,越发重视孩子们的美育,并不断为其寻找更多途径、方法使其能够全面发展。而发展缓慢地区的孩子们的资源虽然在进步,但速度缓慢并持续与前者拉开差距。当有条件接触到艺术培训或其他资源时,可能又会因为价格原因而失去机会。逐渐地,美育中的优质资源出现了一边倒。美育中逐渐由于商家自身利益、发展不平衡等出现优质资源贵族化的问题。儿童艺术成人化,主要是指艺术作品用成人的视角来呈现作品,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只能是形似儿童艺术作品,其实质则与其原有宗旨完全背离。通过对黎锦辉儿童歌舞作品创作的分析可以看出,导致儿童艺术成人化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创作者的视角不够“低”,没有充分了解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主观地从成人的角度来理解儿童题材。对于渴望知识和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们来说,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崭新的、有趣的、纯粹的。因此,简单、重复的东西,更容易被孩子们认识。二是忽视娱乐功能,过分强调节目的教育作用。虽然不能忽视“教育”的功能,但只有“寓教于乐”才符合孩子们的心理发展特征,才能使孩子们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接受。

(二)优秀儿童艺术作品的特点

儿童艺术作品旨在给儿童以美的感觉的同时又使之受教,是儿童喜爱的一种作品,包括绘画、舞蹈、音乐、戏剧等。其共性特征有:(1)以孩子们的视角来看待世界、社会和生活,注意孩子们的生理特征和心理需求;(2)深入浅出,活泼生动;(3)内容充满知识性、趣味性和幻想性,感情质朴;(4)易调动儿童的兴趣和积极性;(5)绘画类作品色彩鲜艳;(6)注重歌词、台词的口语化和通俗化,整齐押韵,简单易懂;(7)音乐节奏感强,贴近生活,简洁明快;(8)舞蹈、戏剧的表演动作简单。

(三)以《麻雀与小孩》为例,分析黎锦晖儿童歌舞剧的贡献

1.对儿童音乐剧的贡献

歌舞剧与音乐剧是很难区分的。在西方,歌舞剧也被称为音乐剧,但在中国,它们有着不同的含义。两者都是以歌舞叙事为主的,且相互交融,难以区分。音乐剧的音乐和舞蹈大多是原創的,而歌舞剧的音乐主要是基于民间小调和戏曲音乐等改编而成的。至于舞蹈部分,北方的歌舞剧大多是秧歌,南方的则多为民间舞蹈。

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和音乐剧的基本要素和规律基本相同,在一些学者的论著中,甚至直接将儿童歌舞剧看作是音乐剧。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将20世纪20年代的儿童歌舞剧看作是音乐剧,也可以说黎锦晖是中国音乐剧的先驱。黎锦晖的作品大多是在我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旋律基础上按音填词的,然后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和人物情绪的变化对音乐进行改动,也有借用西方民谣的曲调谱写而成的。他注重用音乐来准确描绘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的情感情绪。作品汲取多种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特色,始终贯穿传统民族音乐的风格,且始终保持着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2.对当代儿童艺术作品的深远影响

儿童的青春活力和美好生活,几乎都反映在黎锦晖儿童音乐作品的童话中。他用自导自演的歌舞形式向孩子们传达了真善美的感情,用合唱、二重唱和独唱等方式表现了歌曲的故事内容,揭露了戏剧的矛盾冲突,让孩子们在无意识中幸福地接受爱与美的影响。这些都是关于如何提高孩子审美能力的一些灵感。优美活泼的旋律、简单易懂的歌词可以使孩子们轻松记忆,再加上孩子们的舞蹈和表演,可以给人一种新鲜而温暖的感觉,所以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他的儿童音乐教育思想是包含现代学前教育理念之形的,幼儿教育综合的理念居多。在音乐中学习舞蹈,在游戏中体会音乐,在体育中穿插音乐,用音乐来教习常识,用音乐来启迪智慧、学习科学。目前,我国非常重视孩子们的美育,我们更应该通过对成功的儿童艺术作品经验的总结和实践,努力打造一系列符合儿童心理和审美特征,且能让孩子们主动积极参与的艺术作品。

从黎锦晖的作品中发现,优秀的儿童音乐作品歌词要通俗易懂;旋律的音域不能跨度太大,要和歌词的内容、节奏和情感高度契合;词调要融为一体,塑造人物形象,并展现出孩子们单纯善良的世界。

参考文献:

[1]徐美辉.论黎锦晖音乐教育的成就、作用及影响[J].艺海,2008(4):26.

[2]孙继南.黎锦晖与黎派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99.

[3]韦艺.黎锦晖与他的儿童剧——《麻雀与小孩》的音乐分析[J].黄河之声,2020(10):154-155.

[4]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编.黎锦晖儿童歌舞剧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1-2.

[5]孙继南,周柱铨.中国音乐通史简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275.

[6]黎遂.我的父亲黎锦晖[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1:69.

[7]徐文武.黎锦晖音乐教育思想再识[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8(1):59-62.

作者简介:

吴放(1998—),女,汉族,山东济南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

猜你喜欢
黎锦晖歌舞剧麻雀
皓月当空
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创作综述
拯救受伤的小麻雀
1958年的麻雀
麻雀
永远的歌谣(赣南采茶歌舞剧)
紧盯着窗外的麻雀
我为内心的需要而写作——谈民族歌舞剧《伴嫁歌》
浅谈歌舞剧内演员的协作演出
大型歌舞剧《壮锦》的审美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