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的融合与发展

2023-12-22 10:06刘素芬
名家名作 2023年24期
关键词:旋律声乐戏曲

[摘 要] 以《千古绝唱》为例,对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的融合与发展进行深入探讨。从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的历史背景出发,分析两者在音乐和表演特点上的异同。通过对《千古绝唱》的创作背景及其融合的策略进行解读,凸显了融合中的创新与传统的交织。该作品不仅体现了两种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更对当代艺术创作提供了有力的启示,强调了在继承与发展中寻找平衡的重要性。通过此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民族声乐和传统戏曲在当今时代的价值与意义。

[关  键  词] 民族声乐;传统戏曲;融合与发展;《千古绝唱》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文化的交流,各种艺术形式之间的融合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在这其中,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的交融尤为引人关注。这两种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积淀的艺术形式,在结合中产生了不少引人深思的艺术现象。《千古绝唱》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它完美地展现了当民族声乐遇上传统戏曲时所能擦出的火花。通过它,我们可以看到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形式如何在相互影响中找到新的生命和创新的路径。本文将对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的历史、特点进行探讨,同时以《千古绝唱》为例,探索这种融合背后的艺术与文化价值。希望通过这一研究,为读者揭示这两种艺术形式融合的深层含义,以及其对现代艺术创作的深远影响。

二、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的历史与特点

(一)民族声乐的历史背景和演变

民族声乐起源于远古时期,当时人们为了表达对自然的敬畏、祈祷和感谢,以歌声为媒介与神灵沟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民族文化的交流,民族声乐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地域风格和特色。

在封建社会,随着宫廷音乐和宗教音乐的崛起,民族声乐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尤其是唐宋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的文化交汇为民族声乐带来了新的元素和风格。此外,民间艺人和乐师在各地巡游演出,也促使民族声乐风格更加多元化。

进入明清时期,民族声乐经历了一个大的繁荣与创新阶段。许多地域性的声乐流派开始确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声乐体系。与此同时,一些传统的民族声乐形式逐渐与其他艺术形式融合,如曲艺、戏曲等[1]。

到了近现代,随着西洋音乐的引入,民族声乐又迎来了一次创新的高潮。传统的民族声乐技巧与西洋和声、形式结构相结合,为民族声乐创作带来了新的空间和可能性。同时,民族声乐也逐渐被纳入现代音乐教育体系,得到了更为系统的传承与发展。

(二)传统戏曲的历史背景和演变

传统戏曲,作为中国古老的表演艺术形式,深受民众喜爱。其最初形态可追溯到先秦时期,那时舞蹈、音乐、歌唱和仪式结合,成为宫廷和民间的娱乐方式。

汉代,大型宫廷音乐舞蹈如“乐舞”逐渐演变,与地方戏剧种类相互融合。这些初期的戏曲表现形式,如“散曲”和“北曲”,为后来戏曲的演变奠定了基础。

唐代,随着都市文化的繁荣,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戏曲流派。“杂剧”应运而生,作为那个时期最受欢迎的表演形式,它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着较大的创新。

宋元两代,戏曲艺术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尤其是元代,随着“元曲”的崛起,戏曲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峰。诸如《四大名捕》等经典剧目,至今仍被人们传颂。

明清两代,地方剧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京剧在清代逐渐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戏曲艺术形式。京剧以其精湛的表演技艺、独特的音乐旋律和丰富的剧目内容,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喜爱。

近现代,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和社会变革的影响,传统戏曲经历了一系列变革与创新。新戏曲如现代话剧、音乐剧等出现,与传统戏曲在内容和形式上产生了深入的交流与融合。

(三)两者的音乐与表演特点对比

民族声乐,源自深厚的地域文化,承载了各民族历史和生活的印记。音乐结构往往采用五声或七声音阶,节奏自由,旋律流畅而充满情感。民族声乐的表演更注重声音的纯净和自然,歌者通常用自然嗓音,声线宽广,音域广泛,能够灵活切换。特定的声音技巧如假声、泛音和颤音在民族声樂中均有应用,为作品增加了情感深度。

传统戏曲,是综合性艺术,融合了音乐、歌唱、说白、做功、打斗等多种表演手法。在音乐上,它通常采用板式结构,有固定的起始、发展和结束部分,旋律往往围绕一个中心音进行[2]。这种音乐结构为舞台上的表演提供了节奏和情感基础。在表演上,传统戏曲注重身体的各个部分与音乐的配合,如手、眼、身、法、步的协调使用。角色的刻画不仅仅通过歌唱,还通过精细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特定的声音技巧来展现。

相较于民族声乐的自由与情感,传统戏曲更注重规范与技巧,每一个动作、每一个音符都有其固定的模式和意义。而民族声乐则更强调歌者与听众之间的情感交流,追求声音的纯净和表达的真挚。尽管两者在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但都代表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千古绝唱》的创作背景与艺术特色

(一)《千古绝唱》的创作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迎来了文艺的新纪元。在这充满创意与繁荣的时期,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悄然诞生。这一创意灵感来自邹友开,在1984年的全国电视系统工作会议上提议,随后得到全国众多音乐人士的积极回应。于是,首届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在当年成功拉开帷幕。经过三十年的沉淀,这一赛事已成功举办十五届,并不断创新发展。它在挖掘新兴音乐人才、传播音乐文化、提升民族艺术和推动文艺繁荣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歌曲《千古绝唱》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问世,并在十三届大奖赛上由王庆爽首度演绎,此后该曲成为音乐赛事、音乐会和各种演出的“常客”[3]。

王超,作为《千古绝唱》的曲作者,自2007年开始他的音乐作品已经涵盖了美声和民族歌曲领域。而《千古绝唱》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该曲巧妙地结合了传统戏曲唱法与民族旋律,并融入了他在流行音乐上的个人特色。

“千古绝唱”这一表述,其实早在明代由文学家李贽在其《与汪鼎甫书》中提及,用来描述那些独一无二传世之作。而歌曲《千古绝唱》的词作者魏冠明受此启发,选用这一成语作为歌名,令人一听便对这首歌产生浓厚的兴趣与期待。

(二)作品中的民族声乐元素探析

《千古绝唱》在其音乐结构与旋律中展现了深厚的民族声乐特质。整首歌曲明显沿用了中国古典音乐中的五声音阶,这种音阶构造为歌曲注入了浓郁的民族色彩,让人联想到古老的江南水乡、广袤的北方大地和辽阔的西部高原。

歌曲的韵律节奏和旋律跳跃揭示了民族歌曲中特有的叙事与叠句技法。这种技法不仅体现在旋律的设计上,更在声乐表演中呈现,使每一句歌词都如同古老传说中的故事,充满情感与魅力。

对于演唱技巧的运用,可以明显感受到中国传统的嗓音运用和音色处理。例如,歌曲中的假声、真声与过渡音的自然转换,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声乐的细致与独特。这种嗓音的运用为歌曲增添了更多的层次感,也更贴近传统的演唱风格[4]。

歌曲对乐器伴奏的选择与处理,尤其强调了传统乐的运用。这些乐器不仅为歌曲提供了丰富的和声支撑,更与声乐部分形成了和谐的对话,展现了民族艺术的魅力与深度。

(三)作品中的传统戏曲元素探析

《千古绝唱》中的传统戏曲元素显著,为这首歌曲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韵味,从旋律线条中就可以发现许多中国传统戏曲中常见的拖腔拉调。这种独特的唱腔技巧源自古老的戏曲传统,它要求歌者具备非常高的音乐修养和技巧,能够准确地把握每一个音符的细微差异,同时又能够流畅地将这些音符串联成有情感的旋律。

歌曲中对于情感的刻画与表达也借鉴了传统戏曲中的方法。在戏曲中,演员通常需要通过歌唱、表演和说白三者的结合来展现角色的情感和性格。而在《千古绝唱》中,通过对声音的控制和运用,尤其是对嗓音的处理,如震音、抑扬、顿挫等,成功地模拟了戏曲中的情感流露方式,使听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戏曲韵味的世界。

歌曲的伴奏部分也大量采用了传统戏曲中常见的乐器,这些乐器不仅与歌曲的旋律和韵律完美融合,更为歌曲营造了古典与现代交织的音乐氛围。这种独特的伴奏方式强化了歌曲的传统戏曲特色,也为现代听众提供了全新的听觉体验。

四、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的融合分析

(一)《千古绝唱》中的融合策略

《千古绝唱》中的融合策略凸显了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的完美结合。作品选择在旋律设计上采纳民族声乐的音乐调式,这种调式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使得歌曲在基础层面就带有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

在歌曲的编排上,伴奏选择了传统乐器与现代乐器的结合。例如,笙、二胡与钢琴、小提琴的并用,旨在将传统的音响效果与现代的和声技巧相结合,达到古典与现代并重的音乐效果。这种选择既弘扬了传统音乐文化,又满足了当代听众的审美需求。

在声乐表现手法上,歌曲采用了传统戏曲的唱腔技巧,如抑扬顿挫、吐字清晰,与民族声乐宽广、深情的嗓音相结合,旨在将两者的优点互补,以展现更为丰富、立体的声乐效果。这种融合策略既体现了对传统艺术的尊重,又展示了对现代艺术的创新追求。

另外,歌词的选择与处理也是融合的一大策略。歌词借鉴了古代文献与现代口语,使得内容在传达古老情怀的同时,也具有当代的生活气息。这种古今交融的歌词处理方式增强了歌曲的时代感和传达力。

(二)融合后的创新与传统的对话

《千古绝唱》在创新与传统之间展开了一场深入的对话。在歌曲的整体结构中,传统戏曲的唱腔与民族声乐的旋律相碰撞,形成了既熟悉又陌生的音乐景观。这种结构旨在为听众提供全新的听觉体验,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听众对传统与现代的审美标准进行反思。

从旋律设计上看,歌曲充分体现了民族音乐的调式与节奏感,但在和声处理与编曲上,却明显受到了现代音乐的影响。这种融合不仅拓展了歌曲的音乐维度,还为传统音乐提供了更多的创新空间。

而在声乐表现上,歌曲充分融合了传统戏曲的技巧与民族声乐的特色。这种融合旨在挖掘两者之间的共通性,以此为基础,探索更为丰富的音乐表现手法。通过这种尝试,歌曲实现了对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创新之间的有机结合。

在歌词的处理上,歌曲采用了古典文献与现代生活的融合方式,使得歌词在传达古老的文化情怀的同时,也充满了现代的气息。这种处理方式不仅增强了歌曲的艺术表现力,还进一步促进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对话。

(三)融合所带来的艺术与文化影响

《千古绝唱》的出现为当代音乐界带来了显著的艺术与文化影响。该作品所表现的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的完美融合,开启了全新的艺术探索领域,推动了音乐艺术的跨领域交融与创新。

在艺术维度上,此作品为声乐与戏曲的结合提供了全新的解读框架。它的出现,挑战了传统艺术的界限,让音乐人开始重新思考如何在保持传统精神的基础上,注入现代审美和技术元素。这种创新的尝试为后来者铺设了探索的道路,激发了更多的艺术家跨界创作,推动了音乐界的多样化发展。

在文化层面上,该作品成为民族音乐与传统戏曲文化传承与现代化的标志性代表。它展现了中华文化在现代背景下的魅力与活力,为国内外的听众提供了全新的文化体验。此外,它还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文化并非僵化不变,而是可以与现代文化互动、融合,创造出更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态。

此外,由于其在各种音乐活动中的广泛传播,该作品还促进了民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重视。不少年轻一代的音乐爱好者通过《千古绝唱》首次接触到传统戏曲,进而产生了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和探索的兴趣。

五、《千古绝唱》对当代艺术创作的启示

(一)对民族声乐创作的启示

该作品突破了民族声乐传统的框架,在继承与发展中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提醒创作者,音乐作品要具有广泛的吸引力,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化根基,还要紧跟时代潮流,以现代的技巧和手法进行创作。

该作品还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示范,展现了如何将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流行元素相结合,创作出既具有时代特色又不失民族魅力的作品。这为今后的民族声乐创作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方法和方向。

(二)对传统戏曲改编与创新的启示

该作品显示了传统戏曲元素在新的音乐语境下的巨大潜能。这为戏曲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视角,使其意识到传统元素的魅力并不局限于传统戏曲的框架内。更重要的是,它还为戏曲艺术家提供了一种方式,即在维护戏曲的核心价值的同时,如何使其更加贴近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该作品通过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使戏曲元素在新的背景下得到重新的定义和解读,这不仅有助于传统戏曲的创新发展,还对其在当代的传承和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六、結语

《千古绝唱》完美地展示了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的深度融合,为当代艺术家们揭示了音乐融合的无限可能性。通过对这部作品的深入分析,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两种音乐形式在和谐共处中的独特魅力,还能洞察出它们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的创作策略。这种创新性的尝试不仅赋予了传统艺术新的生命,还为当代艺术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我们期待未来会有更多的作品如《千古绝唱》一般,继续探索文化与艺术的交融。

参考文献:

[1]姜妹好. 歌曲《千古绝唱》的音乐特色及演唱处理[J]. 参花(下),2023(1):101-103.

[2]蒲玮琦. 民族声乐演唱中字正腔圆的分析:以《千古绝唱》为例[J]. 艺术品鉴,2022(32):40-43.

[3]王福男. 民族声乐作品《千古绝唱》的音乐特征和演唱分析[D].成都:成都大学,2021.

[4]何姣姣. 民族声乐作品中的戏曲元素[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4.

作者简介:

刘素芬(1972—),女,汉族,广东梅州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方向。

猜你喜欢
旋律声乐戏曲
春天的旋律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声乐诊疗室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
7月,盛夏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