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建
(菏泽海关,山东 菏泽 274000)
植物检疫在维护国家利益、经济安全、生态环境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生活环境的日益复杂,植物检疫对象也在发生改变,常规检验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的检验要求,高科技的运用使得植物检疫处理技术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各种新型检验方法正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目前,与植物检疫相关的法律制度越来越健全。文章对植物检疫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进行分析,为保障植物检疫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借鉴[1]。
植物检疫是指由农业部门根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植物检疫的法律和政策,对植物种子、苗木及其他的植物制品进行检疫。用于繁殖的植物材料会受到各类害虫的影响,从而降低其使用价值,并造成经济上的损失。通过植物检疫可以对各种危害植物健康生长的病虫草害及其他有害生物进行防治,保证植物材料安全可利用,从而保证农业生产安全。
检疫处理是指采取多种措施,防止境外的有害生物进入,从而对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等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外来危害生物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威胁,控制外来危害生物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而植物检疫的目标是在检疫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附着于种子、苗木、繁殖材料及新鲜果实上的真菌、细菌、病菌和昆虫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2]。目前,熏蒸技术是最常用的技术,特点是操作简单、成本较低,适用于大多数植物检疫,但其也有局限性。在使用过程中,熏蒸技术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人们对熏蒸技术的使用变得谨慎,并限制其在新鲜商品中使用。
在林业、农业、进出口贸易等诸多相关的行业中,植物检疫处理技术应用于处理因不同病虫、有害细菌以及杂草等引发的问题。若未及时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将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植物检疫处理工作能够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检疫工作范围包括我国植物存在的病虫害问题和因国际流通带来的有害生物入侵。
由于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给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危害,并且会对当地经济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植物检疫处理工作的重视,遏制外来生物的入侵和扩散,保护我国生态环境。植物检疫处理工作的开展对保障我国农业发展以及生物安全也有着重要意义。现如今,大多数国家都依托植物检疫处理工作发布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对境外的农业产品进行监管,从而保证本国农业产品稳定发展[3]。
我国对境外植物和其他流通产品的检疫工作大部分采用了现场直接检验检疫、取样实验室检疫、消杀处置等方式,并对境外产品进行检疫评估、处理与控制。其中,实验室检疫技术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实验室检疫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植物检疫工作人员的判定。在实验室检疫工作中,关键就是对病虫草害进行鉴别,目前实验室检疫采用的是免疫学技术和形态学鉴别。
通过对不同种类的物种进行形态学鉴别,可以达到快速检疫的目的。但是,形态学鉴别和病原微生物鉴定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一是植物和昆虫的形态学鉴定方法主要根据动植物形态特征的差异进行有效分辨。植物分类十分复杂,采用常规的植物检测方法难以鉴别。很多境外害虫因运输方式、地理位置、传带货物的种类不同,工作人员只能得到这些害虫的卵、幼虫或残骸。在此情况下,由于无法根据植物和害虫形态学特征进行辨别,分类时往往会产生一些错误,从而影响鉴定准确性。二是病原菌除了少数是专性寄生菌之外,大多数都是兼性寄生菌,有的病原菌寄主范围较广,因此植物病原菌的形态学鉴别速度较慢。形态学鉴别对从业者的专业技术要求很高,近年来,我国植物检疫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但由于各国之间贸易流通量不断增加,入境物种数量急速增长,检疫工作人员无法对所有物种进行辨别,导致检疫工作存在漏洞[4]。
4.1.1 检疫标准制订
植物检疫标准是用于预防和控制植物病虫害传播的一系列检测指标。制订标准的目的是确保植物及其产品的进出口符合国内外的检疫要求,降低植物病虫害的入侵和传播风险。植物检疫标准通常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植物检疫证书,所有进出口的植物及其相关产品都必须附有检疫证书,以证明其符合检疫要求且已进行过检疫处理;二是检疫处理方式,针对不同植物病虫害选择不同的检疫处理方法;三是检疫处理设备,要确保设备达到标准,能够有效阻止病虫害传播;四是检测处理记录,在对植物进行检疫处理时需要对其进行记录和监测。
4.1.2 制度贯彻落实
当前,我国植物保护检疫站根据制度标准和本地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组建专门的工作队伍、使用先进的技术,保障植物检疫工作顺利进行[5]。为了最大程度地避免植物病虫害传播蔓延,各地区应制订相关条例;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管理本地区的植物检疫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下属植物检疫机构,负责执行植物检疫任务。植物检疫人员执行植物检疫任务时,应穿着检疫制服并佩戴检疫标志。
4.2.1 没有完善的检疫体系
由于我国检疫工作起步晚、时间短,没有制订规范的植物检疫工作程序,且害虫数量逐年增多,因而检疫工作的开展变得更加困难。在进行植物隔离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很多未知的害虫,这些害虫很难通过传统的方法准确鉴别。
4.2.2 检疫经费不足
外来植物入侵是危害我国农产品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原因,控制其流入我国境内并对其进行检测意义十分重大。然而,因为缺乏资金,植物检疫工作无法有序开展,阻碍植物检疫工作的发展。
4.2.3 缺少先进技术和设备
植物检疫作为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在实际检疫工作中,由于缺少先进技术和装备,无法为植物检疫工作、农业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保障。
我国植物检疫处理技术朝着更加先进、精确的方向发展,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技术是PCR 检测技术。目前,PCR 检测技术在我国已经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和完善,但是在植物检疫方面的使用还比较少,主要原因是我国尚未构建出全部外来危害生物的基因数据库,无法很好地应用PCR 检测技术。
新一代NGS 技术能够在组学信息的基础上挖掘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信息数据,还能够为以基因序列为基础的其他分子生物监测技术提供更为精确的标记位点。这种技术能够使得靶向检测技术更加精确、迅速,并且能够提高对新发、突发的未知有害生物的检测能力。
免疫斑点检测技术是指将特异性的抗体利用尼龙膜、硝酸纤维素膜等标记到植物体内,加入相应抗原和底物溶液后,对尼龙膜上显示出的有色斑点进行检测。目前,免疫斑点检测技术在MLO 基因检测和植物检疫中被广泛应用,能够对10 余种植物根茎、叶子、种子中的病毒进行有效检测,例如水稻草状矮化、烟草环斑病毒、番茄花叶病毒、花生条纹病毒等。斑点检测技术一般分为直接法、间接法以及双抗体夹心法。因其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简便和高灵敏度的优点而广泛地应用于植物检疫中。
随着我国进口产品数量增多,很多境外农产品通过海关进入我国,这给我国的植物检疫工作带来了新的考验。为保证我国生态环境的安全、病虫害防控工作的效果,就必须使用更加现代化的检测技术,满足我国植物检疫工作的发展需求。在这种背景下,无损检测技术应运而生,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新型环保检测技术,能够利用红外光谱、声波、射线等技术对植物开展无损检测工作。
声波无损检测就是依据各种植物和昆虫的声学特征来进行检测,例如,通过对昆虫体内某个器官所产生的声波信号进行解析,进而获取昆虫的各项基础数据,实现对昆虫的无损检测,但是声波无损检测技术不适用于检测虫卵。射线检测技术是指利用X 光的高穿透力,将X 光照射到植物上,通过仪器扫描并分析植物的光谱图。通过此技术,检疫人员不仅极易区分不同的植物,而且可以迅速地对其进行筛选。X 光线检测技术具有操作方便、效率高、准确度高等优点,可以在日后的植物检疫工作中推广应用;但这种检疫技术同样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检测设备成本较高、对工作人员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等。
植物检疫是对农作物和害虫进行检验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极可能引入各种各样的危害生物。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可保证植物检疫工作顺利进行;检疫人员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科学有序地开展检疫工作,可促进检疫工作的长效发展。搜集有害生物发生、扩散和危害的相关资讯,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构建数据库,从而达到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治的目的。建立一支专业队伍,对害虫进行长效监控并开展外源侵入性物种的研究和追踪调查。对植物检疫的具体实施方法进行改进,对有害生物防治、植物检疫等流程进行细化,对检疫范围、内容、流程等进行明确,从而保证植物检疫工作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制订植物检疫标准能够为执法部门的工作提供体制上的保证,从而提高执法效率。然而,我国目前没有行之有效的检验方法,也没有实现对检验对象的广泛保护,严重影响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制订植物检疫标准,要结合国家植物检疫的相关规定和检验区域实际情况来进行。
相关部门应提高植物疫病的监测、报告和发布频率,提升监测水平,加强监督。在出现可疑的传染病时,要根据国外输入的传染病、国内已经发生的传染病、其他新发生的传染病,做好监控和报告等工作,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也要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对植物有害生物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根治,并做好消灭工作。因此,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国(境)外引种检疫等都需要有相应的规范程序,保证植物检疫工作的质量。
植物检疫技术开发是技术水平比较高的综合性工作,涵盖了生物检测技术的各个领域,每一种植物检测技术的研发都会对我国的生物技术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应建立专门的植物检测技术研究队伍,并对与之相关的仪器和技术进行研究,以便尽快提高我国的植物检测水平。目前,X 射线探测方法是我国较为成熟的检疫方法,相关研究者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此技术的研究力度,呼吁更多生物学专家和学者参与到X射线研究中来,创新X 射线探测技术,推动无损检测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从而达到提高我国植物检疫工作质量的目的。
植物检疫工作就是利用法律的力量来控制病虫害的行为。所有的植物检疫方法都必须依据技术规范来执行。纵观我国现有的动植物检疫检验标准,发现其并不能涵盖所有目前已知的有害动植物;检验手段以形态学、PCR 及Real-time PCR 等为主。目前急需构建一套完整、成熟、适用于我国植物检疫检验的高质量、全覆盖的技术,有效解决检疫结果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问题,有效提高检疫工作准确度,从而切实维护我国植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