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毅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立远林场,甘肃 天水 741033)
大多数中药材具有喜阴、耐凉等特征,人工种植可模拟生态环境以保障中药材生产质量,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述,自然情况下42.53%的中药材适合林下种植。在林下种植中药材,能够发挥森林遮阴蔽日的优势,充分盘活林下空地资源,促进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下中药材生态种植是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开展林下中药材种植工作,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提高中药材品质为首要目标,推动中药材培育模式的创新,实现生态与经济良性发展。
林木复合种植主要是将中药材与非药材草本植物混合种植形成混交林,此种植模式适用于厚朴、银杏、杜仲、黄柏等中药材。不同草本植物的生物特性能够有效遏制病虫害暴发,林木与草本植物形成了立体的空间结构,显著增强了林下植物的多样性。据相关数据表明,柳杉和厚朴数量按照1∶1的比例复合种植,产投比可达5.6∶1,这是普通种植模式无法做到的。
林下种植模式主要适用于一些适应弱光环境生长的药材,如人参、三七、重楼、黄精等。以林下黄精种植为例,在锥栗林下种植的黄精,总黄酮、总皂苷含量远超大田种植模式,且品质优于野生的黄精。林下黄精种植不需要药农额外修建遮阳棚,减少了中药材种植的成本投入,并且在种植过程中既不占用农田,又不需要投入过多的土地资源,实现了林下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推动了我国中药材产业发展。
野生抚育主要是根据中药材生长的特性,在类似于野生的环境中进行抚育种植,或通过增加自然种群数量的方式进行自然培育,待种群数量达到采集标准后再进行开发利用。该模式主要适用于内蒙古西部、宁夏、甘肃等地区。以甘草种植为例,由于早期西北地区对甘草资源的掠夺性采挖,导致野生甘草资源枯竭,而人工培育的甘草品质不及野生甘草,导致甘草药性、品质与市场需求之间出现矛盾。采用野生抚育的模式,在自然环境中对甘草进行集约化栽培,能够保证甘草品质与野生甘草相近,且甘草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可防止水土流失,实现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该模式已在西北地区大范围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拟境栽培,顾名思义就是模拟中药材野生环境,特别是模拟道地中药材原生环境完成药用植物的生长栽培。该模式适用区域较广,主要是通过科学设计、科学灌溉、免耕或少耕,对中药材生长过程进行控制,达到不使用化肥农药的目的,保证中药材健康生长。例如霍山石斛种植采用了拟境栽培的方式,整个过程中减少了人工干预,只需要对药材种植环境选择、移栽、养护等技术要点进行关注。拟境栽培模式下的药材品质接近野生中药材,但在种植过程中投入与产出比相对较低,导致中药材售价较高[1]。
目前我国中药材生产仍然以野生采集为主,虽然部分品种实现了生态化种植,但由于栽培管理不规范,中药材品质难以保证,例如部分地区盲目采取跨地区引进的方式,导致药材失去道地性。因此,各地区中药材林下栽培种植需要重视栽培品种、面积、产量、生长环境等要素,并以此为抓手推动中药材产业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建设,保证中药材的药性和质量,提升中药材的产业价值。此外,在我国标准化、规范化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过程中,大多存在建设基地面积较小,但种植的药材种类较多的问题,影响中药材的生长。药农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缺乏规范化管理意识,盲目施肥、乱用农药、粗放式管理,最终导致中药材的质量达不到国家质量标准,影响中药材的最终成交价格,阻碍我国中药材产业发展。
林草中药材种植对环境要求较高,需要在原生态的环境中才能够保证中药材的药性和质量。然而将生态理念运用于林下中药材栽培过程中,大面积土壤翻耕、清林过重的现象普遍存在,许多区域在清理过程中,破坏了原有林下生态环境,林下草本植物被彻底清除,造成生物多样性降低,极易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不利于林草中药材的生长。这样的种植方式违背了维护森林生态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的种植原则,不符合生态种植的理念。此外,在栽培管理期间,受药农自身认知的影响,在林下中草药种植过程中并未采取标准化的生产种植模式,药农更习惯根据自身经验进行田间管理,违背了中药材生长的客观规律,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最终影响了中药材的质量。
道地药材是我国传统优质药材的代表,在林下中药材生态种植中普遍存在着滥用道地药材名称的行为以及盲目引种和扩种的现象,导致中药材品种难以适应区域环境,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在林下中药材种植过程中,所选用的药材品种必须适应林下环境,因此必须要注重土壤、水文、光照、气候等环境要素的筛选,可以通过驯化野生品种的方式保证药材的道地药性。此外,在中药材的采集与加工过程中,药农应遵循中药材生产的客观规律,不能盲目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不分季节地采摘,导致错过最佳采摘期,影响中药材的药性[2]。
中药材种植需要结合中药材的生长特性选择种植区域。在中药材种植园区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依据国家政策、药材药性等要素确定林下中药材生态种植园区位置,实现对林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在园区规范化建设过程中,鼓励中药材企业深挖中药材的药用价值,驯化稀缺中药材野生品种,并给予中药材企业一定的资金支持,促进中药材企业健康发展。从林业政策分析,通过逐步落实林地所有权的方式,探索中药材套种模式,注重林地生态资源的保护。依据林地区域的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环境因素,选择适合林下种植的中药材品种,改善林地生态环境。通过修建完善的排水设施、增加土壤肥力、优化光照及林木种类搭配等,优化中药材生长环境。
从中药材种植技术角度分析,林下中药材种植需要一定的种植技术支持,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发展。通过建设种植基地的方式,推动标准化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
一是林下中药材种植属于农业生产,仍需要兼顾技术要素、资本要素、劳动要素、土地要素。在林下中药材种植过程中,要发挥好农业生产的组织功能,根据农业生产的要素,对种子、化肥、农药的使用进行培训指导,做好林下中药材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与技术帮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技术指导以及服务,解决政府部门技术推广与传统种植技术之间的衔接问题,使药农能够更好地运用林下种植技术。
二是各级政府应重视专业团队的建设,派遣各级技术骨干和专业队伍,深入田间地头,通过技术指导的方式,开展农药种植帮扶活动。
三是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与管理,重点是提升技术人员帮扶能力,做到及时、具体、有针对性地解决林下中药材种植过程中的系列问题,以提升中药材产量与品质[3]。
四是以政府补贴的方式鼓励药农推广使用生态林下种植技术,通过生态种植的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促进林下中药材种植方式生态化。
五是野生药材的产量和品质难以控制,不利于药材原料的稳定供应。林下中药材种植应制订集约化、高效化的管理计划,保证原材料的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并实现对野生中药材的有效利用。
六是在推动林下中药材植物种植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人工驯化种植技术的研究,这样不仅能够保持生物多样性,而且能够实现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利用,并为当地农民致富增添新的路径。
七是在林下中药材种植技术研究过程中,要加强对中药材生长规律的研究,特别是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药物成分积累规律的研究,为林下中药材种植制订合适的播种、采集方案,提升中药材的药性,保证林下中药材种植的质量。
数据分析表明,林权与林地流转直接关系着药农对林下中药材种植的意愿。林下中药材种植以分散的小农种植模式为主,这样的种植方式降低了林下中药材生产综合效率。推动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规模化建设,关键在于加速林权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逐步释放林业土地的活力,推动林下中药材种植向集约化、规模化、高效率种植方向发展[4]。目前,各级政府对土地流转承包宣传工作较为重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需要依法有偿地将林地集中于林下中药材种植大户和专业种植企业手中,通过种植大户的技术扶持、资金帮扶,使用机械化、现代化的林下中药材种植模式,提升林下中药材种植的效率,提升药农的抗风险能力。
在林下中药材种植过程中,药农的专业技术水平直接关系着中药材品质,然而现阶段农村劳动力流失较为严重,大部分药农年龄偏高、思想固执、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不高、新技术掌握能力不强,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逐步推广林下中药材种植专业化建设,提升药农的综合素养。
一是需要加大对药农的政策宣讲力度。通过政策宣传,使药农了解中药材的市场行情以及国家对中药材种植的支持政策[5],便于药农有针对性地选择林下中药材种植品种和种植方式。
二是加大对药农专业技术的培养力度。在林下中药材种植过程中,对选种、育苗、施肥、防病、灌溉、适时栽培等技术进行专业讲授,使药农掌握林下中药材种植的技术要领,使用科学的技术种植中药材,在拟生态环境下提高中药材的品质,保障中药材的产品价格,为我国中药材发展储备更多专业人才。
三是重视人才的引进工作。主要是通过规模化种植的方式引进中药材种植专业人才,吸引青年扎根中药材种植产业,解决当前中药材种植过程中劳动力不足、青年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
四是普及网络信息技术在中药材种植中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便于药农了解当前中药材种植市场和中药材种植技术,通过分析中药材市场价格走向、市场对中药材的药性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林下中药材品种和种植模式的选择。
五是重视中药材资源数据库建设。通过对中药材进行技术检测、构建中药材资源库的方式,对中药材的种质资源进行研究,以此为基础制订适合当地的中药材种植计划,从而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奠定基础[6]。
林下中药材种植模式在我国很多地区得到了推广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相关理论和技术体系也处于逐步创新、完善的状态,例如湖南黄精产业项目、安徽六安的展霍山石斛种植区项目、东北产区的林参种植项目等,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园区,提高了药农的收入水平。林下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应用过程中,需要注重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保证中药材与林业资源之间的匹配融合,通过规模化、规范化、生态化种植保证中药材的产量和品质。此外,为提高中药材的种植水平,仍需加强技术扶持以提高药农的专业技术水平,并做好青年人才引进和职业化建设,解决当前中药材种植过程中的问题难点,促进我国中药材产业长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