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2023-12-22 18:04黄小明
种子科技 2023年20期
关键词:幼苗玉米种子

黄小明

(渭源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甘肃 定西 748200)

玉米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我国种植范围广泛。其用途多样,不仅可以食用,也可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市场需求量较大。在我国许多农业生产地区,玉米种植是一些农户致富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研发力度,引导农户应用高产栽培技术,确保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1 玉米种植技术

1.1 种子的选择和处理

1)种子选择。我国的玉米种植范围较广,不同地区的玉米种植条件明显不同,在选种前应考察当地的种植环境,根椐区域气温和海拔高度选择增产潜力大、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良品种,从而提高玉米的发芽率和抗倒伏能力。确保购买的玉米品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并且检查玉米种子的净度、纯度和含水量,确保玉米后期健康生长。

2)种子处理。在选择好玉米品种之后,剔除发霉和虫蛀的籽粒,保留健康、饱满的种子。选种完成之后做好种子处理工作,选择晴朗天气晾晒种子,将种子均匀铺在地面上,定期翻动,使种子受热均匀。晾晒12~24 h 能够有效灭杀种子表面的病菌,提高种子发芽率。

1.2 土壤整理

玉米适应外界环境能力较强,但也要做好玉米种植地选择工作,保证种子充分吸收养分和水分。为此,种植地最好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的地区,选择梯田沟坝地或者坡度小于15°的旱坡地,并且土壤中的pH 值控制在6.5~7.6。种植地土壤中没有过大的土块和石块,孔隙度>55%,提高土壤的保肥和供肥能力。在选择好种植地之后,做好土壤的翻耕和平整工作,提高土壤透气性的同时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为种子发芽提供良好的土壤条件。在具体的整地过程中,整地深度应控制在20~25 cm,保证土壤平整、耕作层上虚下实,同时做好杂草的清理工作,为玉米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此外,结合土壤肥力科学施肥,选择有机肥作为基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为玉米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1]。

1.3 播种技术

1)播种时间。结合玉米的生物学特性选择播种时间,从土壤温度情况来看,低于8 ℃会导致玉米发芽速度变缓,高于16 ℃玉米生长发育较好。通常适合种子发育的温度在20~30 ℃,应结合当地的土壤温度和气候温度选择具体的播种时间。如果播种时土壤温度较低,可选择地膜覆盖栽培。如渭源县,适宜在4月中下旬,当地表5 cm 地温稳定超过10 ℃时开始播种。

2)播种方法。玉米的出苗率和出苗的整齐度受各种因素影响。例如黏土地应坚持浅播的原则,深度控制在4 cm 左右,沙壤土播种深度控制在7 cm左右。按照土壤肥力状况和降水条件确定种植密度,通常株距控制在25~35 cm。肥力较好、年降水量较大的地区可适当提高种植密度,肥力差和年降水量较小的地区适当降低种植密度。

3)播种量。通常玉米播种量应控制在57 000~67 500 株/hm2,将玉米种子直接放入播种机械设备内,保证播种的一致性。可以将种子和肥料同时施入土壤中,注意种子和肥料的间距应保持在6 cm 左右,避免烧种。播种完成之后及时浇水,控制好浇水量,否则会影响出苗率。

1.4 田间管理技术

1)地膜覆盖。为了促进玉米苗生长,通过覆盖地膜的方式能够增温保湿,促进土壤中养分分解,还能更好地抑制杂草生长,避免杂草与玉米争夺养分和水分。渭源县为半干旱区,采用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技术,有机肥在起垄前集中施入垄带。全膜双垄沟播栽培覆膜技术主要分为秋季覆膜和顶凌覆膜,秋季覆膜时间在每年10月下旬至土壤封冻之前,顶凌覆膜时间为每年3月中上旬土壤昼消夜冻时。在玉米幼苗长至2 叶1 心时及时破膜,进行放苗处理,在幼苗出膜之后用细土封住幼苗根部,目的是保温保湿,有利于幼苗生长。调查显示,采用地膜覆盖技术与不使用地膜技术相比,玉米提早成熟10 d,增产1 125~1 500 kg/hm2。

2)查苗和补苗。在玉米播种之后,定期观察玉米种子的发芽情况,如果发现出苗不齐或者种子霉烂应及时补苗。若缺苗断垄比较严重,可提前做好同一个品种的育苗工作,及时移栽即可。最好选择在阴天或者降水之后移栽,在移栽之后保证浇透水,提高幼苗成活率。

3)间苗和定苗。在玉米出苗之后应及时间苗和定苗,玉米种植过密会互相争夺养分和水分,在玉米3~4 叶期及时间苗,拔除病苗和弱苗。在玉米5~6 叶期定苗,保留健壮幼苗,并且确保幼苗大小一致,再次去除病苗和弱苗。

4)中耕除草。玉米出苗后及时中耕,深度控制在25~30 cm。在玉米整个生育期中耕2~3 次即可,在中耕过程中配合除草,为玉米生长发育营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更好地促进玉米植株生长。玉米3~5 叶期做好杂草清理工作,选择4%玉农乐悬浮剂1 500 mL/hm2兑水750 kg/hm2喷雾;或者在播种后出苗之前土壤封闭除草,可以选择50%甲草嗪500 g/hm2兑水600 kg/hm2,均匀喷洒土壤表面,能够起到预防杂草的作用。

5)做好玉米抗旱和灌溉工作。一是玉米穗期充分供给水分。玉米在抽雄之前和开花之后对水分需求量较大,要做好该时期的水分管理工作。干旱天气要及时灌溉,避免影响玉米穗的生长发育,造成雌穗无法及时抽出,雄穗吐丝和受精受到影响,进而导致玉米出现缺粒的情况,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玉米穗期做好灌溉工作非常关键,如果长时间不降水,必须适当灌溉,同时配合施入肥料,提高灌溉和施肥效果,满足玉米生长过程中对养分和水分的需求。二是灌浆水的控制工作。玉米灌浆期缺水,会导致玉米的光合能力下降,影响玉米正常生长。玉米灌浆期灌溉2~3 次即可,灌溉的同时可中耕除草,增强土壤的透气性,促进玉米根部对水分的吸收。在灌溉过程中不能大水漫灌,否则积水过多会影响玉米根部对水分的吸收。及时排出田间积水,在降水之后,保证田间的湿度控制在80%左右,否则会影响玉米根部正常呼吸,造成千粒重下降。

6)科学施肥。播种前做好底肥施入工作,选择充分腐熟的有机粪肥或者秸秆还田,能改善土壤的疏松度。选择施入有机肥料,用量控制在30 000~45 000 kg/hm2,磷钾肥和尿素复合肥的用量控制在150~225 kg/hm2,施肥深度控制在10~15 cm,满足玉米的生长需求。结合玉米的生长情况科学追肥,主要包括秆肥、粒肥、穗肥。在追肥过程中选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便了解土壤的肥力情况,为土壤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水分。在玉米拔节期追施拔节肥,施入尿素225~300 kg/hm2,促进玉米根部生长发育,增强抗倒伏能力。穗肥选择施入尿素300~375 kg/hm2。结合玉米的生长情况施入粒肥,如果前期施肥不足,可能会出现脱肥的现象,要及时补充肥料,可施入尿素30~45 kg/hm2,如果玉米整体生长较好则不用施肥。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对氮肥的需求量较大,施肥应以氮肥为主,配合施用磷肥和钾肥,满足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养分需求,在肥料施用过程中,严格控制好施肥深度,便于玉米根部对养分的吸收,深度控制在7 cm 左右,肥料与幼苗的距离控制在7~10 cm[2]。

7)应对自然灾害。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常会遇到干旱和洪涝灾害。一是做好防伏旱工作。在玉米生长中期,7—8月可能会出现较长时间的晴热少雨天气,该时期玉米的水分管理比较关键,一旦出现严重干旱天气,会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每年7—8月甘肃省一些地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伏旱,为了减少伏旱带来影响,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可在玉米抽雄前进行灌溉,无灌溉条件的可叶面喷施抗旱保水剂、磷酸二氢钾,增加玉米的抗旱性。二是做好抗洪涝工作。玉米生长中期需水量较大,但是如果遇到长时间涝灾,会导致土壤中的透气性能下降,玉米根部会因为缺氧而受到伤害,导致玉米植株生长缓慢,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

2 病虫害防治

2.1 玉米大、小斑病

防治玉米大、小斑病可采用农业防治技术,结合当地气候条件,选择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玉米品种。做好田间管理工作,保证科学施肥和灌溉,以便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采取轮作倒茬种植模式,前茬作物收获后,在伏秋时节做好土壤翻耕工作,提高土壤透气性,同时能灭杀土壤中的部分病菌。科学合理密植,为玉米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做好田间除草工作,在降水后及时排水,田间积水会提高病害的发生概率。科学追肥为玉米生长提供丰富的养分,增强玉米的抗病能力。另外,玉米收获之后做好秸秆处理工作,彻底清理病残体,可采取焚烧或深埋的方式。在发病初期选择药剂防治能避免病害扩散,选择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喷雾,或施用25%嘧菌酯(阿米西达)1 500 倍液喷雾,控制好用药量,每间隔7~10 d 用药1 次,连续2~3 次,防治效果较好。

2.2 锈病

锈病由柄锈菌引起,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部位,在我国北方玉米种植地区容易出现。发病初期,叶片的症状较明显,会出现黄褐色或红褐色病斑。玉米在15~25 ℃环境下易染病。农业防治时应做好品种的选择工作,选择耐病品种或中晚熟的玉米品种,科学轮作倒茬能减少该病害的发生。药剂防治选择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或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捷菌)1 500 倍液,在药剂中添加磷酸二氢钾溶液能增强玉米的抗病能力,每隔7~10 d 喷1 次,连续喷洒1~2 次,防治效果显著[3]。

2.3 玉米粗缩病

玉米粗缩病是玉米苗期的主要病害,灰飞虱是该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主要为害幼苗的叶片,患病植株的叶片逐渐变厚,颜色逐渐变为浓绿色,并且会造成植株矮化,严重影响玉米健康生长,降低玉米产量。应采取科学的农业防治措施,辅助运用化学防治措施。播种前种子选择和处理工作十分关键,可选择包衣种子和拌种方式,有效控制灰飞虱。在日常田间管理中做好病害监测工作,加强防控灰飞虱,及时拔除受害植株。结合玉米粗缩病的发病规律做好害虫盛发阶段的防控工作,能够降低该病害的发生概率。玉米粗缩病高发地区的防控工作非常关键,主要防控目标是破坏灰飞虱的生长环境,及时清理田间杂草。一旦发现杂草中出现灰飞虱要立即清理,并且集中销毁处理,防止病害扩散和蔓延。对发病较严重的玉米田块,选择化学防治方式,如25%扑虱灵,每间隔5~7 d 用药1 次,连续2~3 次,防治效果明显。

2.4 玉米顶腐病

玉米顶腐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玉米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以成株期发病较多。尤其进入7月,降水量逐渐增多,高温高湿环境下玉米容易染病。玉米发病后会出现黄化、心叶抽不出、顶部叶片扭曲缠结的情况。种植时选用抗性强的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可适当剪掉发黄、畸形较严重的叶片。在发病初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可以选择80%代森锰锌600 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800 倍液喷雾,每间隔7~10 d 喷1 次,连续喷洒1~2 次。

2.5 蓟马

蓟马会对玉米幼苗造成较大伤害,主要吸食玉米心叶的汁液。蓟马主要通过爬行或者田间灌溉水传播,必须做好该类害虫的防治工作。加强田间管理工作,发现虫害苗应直接拔除,带到田外烧毁处理。摘除患病叶片,便于新生叶片生长。科学浇水和施肥,促进幼苗正常生长。选择药剂喷洒防治,施用40%毒死蜱乳油1 500 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直接喷洒玉米的新叶和叶片部位,防治效果较好[4]。

2.6 二代黏虫

在玉米苗期,黏虫主要以2~3 代为害。该类害虫主要啃食玉米茎叶组织,严重影响玉米生长,可造成玉米减产50%左右。做好该虫害的防治工作非常关键,应选择在幼虫低龄时期防治,发现幼虫时采取人工去除方式,用工具杀死心叶内的幼虫。选择糖醋液加入少量的洗衣粉能够诱杀成虫。在成虫产卵的过程中,将配制好的药液放置于田间进行诱杀,及时销毁虫卵。选择10%高效氯氟氰聚酯乳油2 000 倍液喷洒,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3 结束语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作物之一,其用途广、适应能力强,在我国种植范围广泛。因此,应选择科学的栽培技术来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为推动玉米产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幼苗玉米种子
收玉米啦!
种玉米要用“锌” 幼苗不得花白病
我的玉米送给你
桃种子
可怜的种子
默默真爱暖幼苗
“五老”倾注心血 呵护“幼苗”成长
红色热土育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