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 艾
(重庆市石柱县畜牧产业发展中心,重庆 409100)
近年,石柱县紧紧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支撑、大小融合”发展思路,坚持保供给与促增收并重,以地定畜,种养结合,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疫病防控和加工流通体系,促进肉牛产业快速发展,以更好适应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消费需要。为推动石柱县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2022年10月、11月石柱县分别考察了山东省淄博市肉牛饲料加工企业、肉牛粪污深度加工处理企业、肉牛数字化管理中心、大型肉牛养殖企业“山东纽澜地何牛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纽澜地公司”)和“山东澳航和牛公司”,及重庆市黔江区肉牛产业发展思路、目标、政策措施和规模养殖户。
该市重点养殖“高青黑牛”,重点养殖县是高青县,引进世界著名肉牛品种“日本和牛”,采用胚胎移植、人工授精技术,改良鲁西黄牛而培育出的高档肉牛新品种,肉质细嫩、多汁,具有典型的大理石样花纹(俗称雪花牛肉),该品种于2009年、2015年先后通过高档肉牛新品系、新种质鉴定,是国内第一个通过鉴定的高档肉牛种质。高青县围绕“高青黑牛”这一种质资源,以“园区化、规模化、绿色化”为发展方向,采用“公司+农户”产业化发展思路,全面依托大型养殖龙头企业,以互联网思维、数字化管理、品牌化营销等现代管理和营销手段,用财金融合方式解决发展资金瓶颈,把“高青黑牛”塑造成全中国唯一的高端肉牛品牌。目前,能繁母黑牛存栏3.9万头,龙头企业带动养殖户1500户。
重点抓了以下工作:一是财金融合解决资金瓶颈。根据农户扩大养殖规模和建设产业园区融资需求,政府通过“涉农资金+引导基金+政府债券+特色保险+担保贴息”财金融合方式有效解决。目前,财政共投入资金近1亿元,撬动金融资本投入6亿元,带动龙头企业投入10亿元。二是“龙”“ 户”合作开启双赢模式。全面依托“纽澜地公司”和“山东澳航和牛公司”两家龙头企业,形成“公司+农户”产业化紧密合作关系,带动小农户按技术要求分散饲养黑牛,并高价回收,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三是数字赋能争创高端形象。“纽澜地公司”成立于2016年,以互联网思维推动高青黑牛端上全国消费者餐桌为目标,建立起从繁育到养殖到加工再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通过数字化赋能,实施品牌化战略,走资本化发展之路。养殖的每一头黑牛都有专属“脖环”,可以精确测算、实时监测其运动步数、体温、心跳等数据。公司负责人称:“普通部位的牛肉超过100元/kg,脊肉、眼肉、上脑等部位售价可达2000元/kg以上,一头黑牛的价值超过10万元。”
该区幅员面积2400km2,人口48万余人,地型地貌与石柱类似,重点养殖国外引进良种肉牛品种与本地黄牛杂交的牛(以下简称“黔江肉牛”)。2022年区政府把肉牛产业作为新型农村经济增长点的关键环节来抓,作为整个畜牧业的重中之重来抓。采取“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带动农户”发展思路,立足产业基地建设,扩大产业基础,做强做大产业蛋糕,筑巢引凤,延伸产业链条。全年新发展100~500头肉牛规模养殖场达到了86家,其中3000头奶牛场在建工程1家。
该地区重点抓了以下工作:一是明确目标。区政府年初向各乡镇下达发展任务、目标,并纳入年终考核。二是突出工作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引进龙头企业;科学规划布局;构建良繁体系;坚持科技兴畜;强化疫病防控;推进种养循环;提升肉牛定点屠宰能力搞活加工流通;确保质量安全等。三是制定组织领导、政策扶持、督促考核等一系列保障措施。成立肉牛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农业农村委,由区农业农村委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由区畜牧发展中心处理日常事务,形成多部门联动机制。四是制定产业政策、扶持措施。对标准化肉牛规模养殖场(户)建设、能繁母牛扩群增量、多年生牧草种植、流动资金贷款、政策性保险、养殖收益保险和“保险+期货”等方面予以财政资金支持。全年用于发展牛产业的政策性补助资金达到6000万元,同时在用地、环保、交通、电力等配套设施方面予以政策支持。
两地肉牛产业发展均是结合自身优势择优选择肉牛品种和发展模式,两种品种各具特色,两种发展模式均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经典模式。一是品种差异。“高青黑牛”含日本和牛基因,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其雪花牛肉肉质细嫩、多汁,口感极佳,深受消费者喜欢。“黔江肉牛”,普通的肉牛品种,不能生产出雪花牛肉,但可以加工成优质牛肉干、牛肉脯和牛排等。二是产业基础底蕴不同。淄博市坚持“物以稀为贵”,重抓品牌创建,在产业化后端做文章,迎合高端市场需要。黔江区重抓产业基地建设,抓产业化生产前端,积蓄力量,为产业后端发展(牛肉加工增值)打基础。
综上所述,根据石柱县产业发展条件,黔江区肉牛产业发展经验值得借鉴。若参考淄博市“高青黑牛”产雪花牛肉经验,则需引入日本和牛及国内其它黑牛品种开展杂交育种工作,育种及种群扩繁过程漫长,需要大量人财物投入。
肉牛怀孕期长(平均285d),产后休情期长,农户传统饲养模式下,1头母牛每年最多能产1头犊牛,导致牛肉始终供不应求。同时,牛肉含蛋白较高,热能值高,氨基酸含量丰富、全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牛肉在百姓生活中的需求越来越大。
肉牛对圈舍和饲养环境的要求不如其它畜禽严格,其饲养相对粗放,可散养,也可集约化、规模化饲养,农户利用其现有圈舍散养可减少基础设施投资,降低环境污染风险。同时肉牛是大型畜种,抗病力强,对农户专业技术要求不高。
最近几年,育肥牛活体价格维持在36元/kg左右,养殖利润相对稳定。农户散养,1头母牛年产仔1胎,可以创造收入8000~10000元;农户散养肉牛,每头牛可实现利润5000~8000元;规模化育肥牛场,因为饲草料及人工成本高于农户散养,但仍可实现每头牛3000~5000元的利润。此外,牛粪发酵后可用于种植牧草、蔬菜、黄连、水果及粮食等,可实现种养结合、农牧循环。
地广人稀,全县幅员面积3014km2,农村未利用土地面积多,草山草坡资源(全县天然草场1.14×104hm2)及农作物秸秆丰富。现有牧草品种120多种,其中黑麦草、红三叶、白三叶、苜蓿等优质牧草980hm2,且全县森林覆盖率高,可为养殖业提供天然隔离防疫屏障,适合现代化、规模化畜牧业发展。
位于重庆东部、长江南岸,东邻湖北利川市,地处渝鄂交界处,居于中、西部地区连接点上,是成渝地区与中国中、东部地区陆上联系的枢纽,交通便利。
全县有畜牧兽医从业人员135人,其中畜牧产业发展中心31人;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131人,其中高级畜牧兽医师9人,中级40人,初级82人。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在石柱县成立了武陵分院,西南大学与县政府达成了县校合作协议,强大的技术团队为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石柱县对能繁母猪和商品育肥猪开展保险业务的时间长,养殖场与保险公司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并首次启动肉牛保险业务。
黄牛改良工作在石柱县起步早,已持续开展了40余年,每年通过人工授精技术成功改配本地牛或杂交牛5000胎左右。
2022年全县肉牛存栏4.9万头,出栏3.1万头,存栏500头以上龙头企业2个,适度规模养殖户46个。
石柱县黄牛改良工作虽然起步早,但良种母牛所占比例较小,黄牛改良所需良种公牛精液长期依赖外购,精液质量不稳定。全县肉牛品种混乱,因区域不同,品种质量差异大。高山放牧牛以本地黄牛为主,由于长期闭锁繁育,近亲交配,营养不良,个体变得越来越小,成年牛平均体重300kg左右。低山、丘陵及西沱长江沿岸几个乡镇农户肉牛品种基本是含西门塔尔或安格斯血缘品种来源及代次不是很明晰的土杂牛,体型相较高山地区略大,成年体重约500~600kg。
长期以来,因肉牛饲养周期长、繁殖慢等原因,肉牛养殖场不愿意养殖母牛,多采取外购犊牛、架子牛短期育肥。同时外购牛源存在疫病风险大、应激大、价格高等问题。
肉牛养殖的固定设施投入不大,但流动资金需要量大,主要包括买牛资金和饲料饲草费用。养殖户育肥肉牛,购买犊牛需10000元/头左右,饲料、饲草费用约5000~6000元/头,即每头牛养殖成本15000元以上,要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周转资金是最大的瓶颈。
结合实际,建议借鉴黔江区肉牛养殖模式,重点抓好产业基地建设,同时吸收“高青黑牛”高端化品牌创建精髓,不失时机地引进加工龙头企业,打造富有石柱特色的牛肉精深加工产品品牌,做大做强石柱肉牛产业。
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加大宣传力度,为肉牛产业发展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塑造良好外部形象。成立肉牛产业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农业、规资、环保、林业、招商、银行、保险、电力及部分乡镇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下设办公室在县畜牧产业发展中心,由县畜牧产业发展中心主要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为肉牛产业的发展提供土地、环保、电力、贷款、保险等全方位服务,形成多部门联动服务机制。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加工龙头企业,打造富有石柱特色的精深加工牛肉食品品牌。同时,引进具备良种繁育、规模化养殖、产品加工及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龙头企业,从良种母牛、犊牛供应及科技支撑等方面带动全县肉牛产业发展。
借鉴淄博市财金融合模式,建立“涉农资金+财政补助+政府债券+特色保险+担保贴息”财金融合机制,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融资渠道。
在资源丰富、肉牛养殖基础较好的乡(镇、街道)优先布局,持续发展存栏10~40头肉牛育肥适度规模养殖户和3~20头良种母牛养殖户。同时,加大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扩大良种肉牛产业基地规模。
加快推进肉牛良繁体系建设,在良种母牛繁育户推广西杂牛或安格斯杂交牛做母本,西门塔尔公牛做终端父本的杂交模式,提高商品肉牛生产性能。强化黄牛改良社会化服务工作,加强对黄牛人工授精人员管理,确保黄牛改配质量。对购买良种肉牛精液、液氮以及改配服务实施补助。同时,结合实际,试点引进培育高品质肉牛。
在所有肉牛养殖基地所属乡镇(街道),大力推广种植皇竹草、甜高粱、青贮玉米等营养含量丰富的优质高产牧草,实行种草养畜。同时,在大型规模场,推广牛-沼-草(果、菜、药、粮)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推进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提高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
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及技术推广部门技术力量,对养殖业主及乡镇(街道)畜牧骨干集中开展圈舍建造、架子牛选购、应激性调理、高效养殖、母牛养殖、人工授精、疫病防控、饲草高效种植与利用、青贮技术制作等实用技术培训,大力提升养殖水平。同时有序开展保险业务,降低养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