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聪聪,李 蜜*,刘 龙
(1.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商学院,河南 新郑 451100;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长垣分院,河南 长垣 453400)
改革开放后,我国为快速发展经济,大力发展工业,取得了较大的成就[1],但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属于弱质性产业,发展相对较慢[2]。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大量人口流入城市中,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乡镇留下的多为老人和儿童,使农村的经济发展与城市的差异进一步拉大,“三农”问题也越加突出。“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基本问题,也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三农”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3]。为解决“三农”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4]。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近年来我国农村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重要举措,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差别和发展不平衡问题。乡村战略的提出,为农业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5-6],同时也为基层单位带来了挑战。如何采用全新的农业发展理念促进农业的发展,如何加快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打造出当地优质特色产业,成为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同时,县级农科院所作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扎根基层,肩负着农业新科技、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的重要使命,对乡村振兴起着关键作用[7-8]。本文以河南省农科系统县级农科院所为对象,分析其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乡村振兴过程中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不足。
在乡村振兴实施的过程中,为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9],尤其是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拥有特色和优质产业的乡镇,能够在当地政府和政策支持的条件下,抓住机遇快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采用全新的农业发展理念,对现有的农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和优化,快速推动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能带动周边经济条件基础较差的乡镇快速发展。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采用新技术、新方法等现代化科学技术。由于农村常住人口主要为老人和儿童,整体文化水平较低,对现代化科学技术了解较少,并且缺乏对新技术学习和培训的机会。
县级农科院所作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最基层的科研单位,不仅承担着基本的科研任务,还是新的科学技术示范推广排头兵。对上承接相关科研单位的应用研究开展和科技成果转化,对下承担示范推广新技术、新设备、新品种等,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县级农科院所具备相关的专业人才、科学技术等优势,能够为乡村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相关技术人员;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县级农科院所能够较快、较好地攻克难题,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强力的科技支撑,使农业朝高效、绿色的方向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使农业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县级农科院所的技术支撑和推广示范等作用下,使得农业经济发展能够利用新的农业发展理念进行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运用全新的现代技术提高农业产品的生产质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对新时代农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即为农业发展提供科学的技术与生产指导、推动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化发展、助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推进农业的标准化和品牌化生产、促进农业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
随着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青壮年劳动力逐渐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导致农村地区劳动力不足。并且农村地区整体文化水平较低,在进行农业生产时主要依赖经验,缺乏对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在大多数情况下,农民在生产时容易盲目从众,缺乏相关的市场调研,易造成投入成本高、收益低的现象,逐渐使农民失去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不利于我国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县级农科院所拥有较为成熟的人才队伍,对新的科学技术学习和掌握程度较高,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能够提供较为科学的技术指导,同时对农民开展相关的技术培训,强化农民对新技术的掌握。县级农科院所扎根在基层,对农民、农业接触较多,能够及时的了解农民的需求和困难,并针对需要制定科学的生产和销售计划,保障农民的经济效益。同时,当农民在生产中遇到困难时,县级农科院所也是他们最容易接触的有能力解决困难的单位,能够推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西峡分院为例,该院位于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当地主要种植食用菌、中药材等为主,对此多次开展技术培训会,并配合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组织相关专家开展技术对接和指导,为农民提供科学的技术和生产指导,使一批优质项目和科研成果在西峡落地开花,助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在1949年,毛泽东就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农业生产逐步从依赖人力畜力转向机械化。相对工业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的发展略显缓慢与不足。近年来,为快速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相关政府部门开始对农机购置进行补贴。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薄弱环节适用农机研发,促进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在加速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化过程中,县级农科院所结合当地农机推广站进行春播、秋收等现场观摩会,不仅能够向种植户推广展示出旋耕机、播种机、节水灌溉系统等先进设备和农机具,让农民从繁重的农业劳作中脱离出来。同时可以将农科院所具有的新技术、新品种等进行展示,通过现场观摩会和培训会等直接的技术指导,能够让农民更容易接触新技术、新事物,快速促进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长垣分院为例,该院位于黄河以北,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当地工业基础较好,在现有加工制造的基础上开展农业机械研究,并与当地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开展多次农业机械现场会和培训,推进当地农业生产机械化与现代化的快速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持续不断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从调整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着手,深挖地方农业特色,引入先进生产技术工艺,在有限土地资源中创造更大价值。新兴产业在如今的乡镇经济发展中表现较为亮眼,而这也可成为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针对部分有良好前景的新兴产业,需要加大开发力度,特别是一些成本低、效率高的产业,要在可行性分析后加大推广力度。
县级农科院所扎根在乡村基层,与当地农民接触较多,并对当地的特色农业了解较为深入,可避免乡村地区不顾生产实情盲目开展农业生产工作,能够进行技术指导。同时,县级农科院所与当地职能管理部门联系密切,根据各乡镇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相关政策,并统筹协调,进行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优化与调整,让农村产业结构能够较好地顺应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增强农业现代化的生产效果,提高农业经济发展的活力。以河南省正阳花生研究所为例,该所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该县有着“世界花生看中国,中国花生看正阳”的美誉,保持“全国花生种植第一大县”已有20多年。1997年的正阳县面临着花生品种混杂、病虫害严重等问题,正阳花生研究所成立,此后快速为当地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多个花生新品种和起垄种植的优质栽培技术,提高了当地花生产量,为花生产业发展开辟了新途径。正阳县花生研究所自成立以来,结合当地实际需求,对当地花生产业进行优化调整,使其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并辐射周边市、县。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对所食用的农业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更加注重食品安全。目前农业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困境是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缺乏优质农产品,同时也是判定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在2021年的中国品牌论坛中提出,在新发展阶段,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深化品牌理念。品牌的农产品具有区域性、品牌效应和产业特色等,其产品在市场上因其优质的质量被消费者认可和信赖。随着科技的快速提升,市场上对产品品的流通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只有经过标准化、品牌化才能占领一定的市场,农民才能获取相应的收益,从而提高种植的积极性。
在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产品品牌化过程中,县级农科院所是最重要的推手之一,其对农产品的标准把握的更准确,且具有更多的推广宣传渠道,使其优质产品以更快更好的速度进入市场。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兰考分院为例,当地近年来主要种植经济作物为蜜瓜、红薯和花生,被称为兰考县“新三宝”,为了快速推进当地蜜瓜的标准化生产能力、塑造“兰考蜜瓜”高端品牌形象,2022年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的指导下成立的兰考分院,结合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院县共建”项目引进适用当地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到生产实际中,有力推进了兰考农业高质量发展及农民增收致富,为当地农业经济提供了科技支撑。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体现在工业、通讯等行业,农业生产也迎来了新的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环节,在产品初加工和深加工方面也逐渐从人工管理转向科技管理,尤其是在产品质量检测和贮藏环节,传统的生产技术存在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效率低下等问题,已经无法满足生产的需求。因此,农业经济要想快速发展,就必须紧密结合新科技、新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农民才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县级农科院所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的排头兵,所承担的示范基地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载体,既能展示上级单位的新成果、新技术,又能向农民宣传示范全新的生产技术、设备,提高农产品的数量、质量,提高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过程的工作质量与效率,加速农业经济的高速发展。
县级农科院所作为农业科研系统最基层的单位,主要受地域、待遇和工作条件等影响,在人才引进方面,吸引力不强,且同等学力和具有专业能力的人才的待遇相对较低,尤其是外地户口的青年人才流失严重。在专业结构方面,由于受到编制限制,县级科研院所新进人员较少,部分专业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新形势新背景下的发展需求,科研人员占比较少,主要从事示范推广工作;在人才交接方面,县级农科院所的职工年龄偏大,年龄大的技术员到了退休年龄,新的技术人员进不来,造成人才断层现象,导致农业科技队伍力量薄弱,在科研过程中易出现管理和指导落后的问题,自身体制机制改革力度不够,内生发展动力持续性不强,从而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创新发展的动力。
县级农科院所平台小、渠道窄,申请农业科研项目经费少且难。近年来我国在农业科研方面投入经费持续增长,由于县级农科院所在人才队伍、科研积累和创新方面不足,难以与中央、省级农业科研单位和高校等单位进行竞争。县级农科院所大多数被定位为技术示范和推广方面,经费主要来源于省级和地市级农科院提供的示范推广项目,无法用于农业科研支出。同时,地方财力一般均较差,农业科研对经费持续性投入依赖较强,且研究周期长,地方政府对农业科研的投入积极性不高,部分具有发展潜力的科研项目因经费不足而中断,无力持续开展,从而制约着县级农科院所对当地特色产业的研究开发和扶持。
县级农科院所由于自身条件限制,在引进高层次人才过程中,主要分为2种模式,即根据实际需求以任务目标的形式外聘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在培养高层次人才方面,单位应积极鼓励科研创新能力强、业务能力扎实的年轻技术人才外出进修,提高人才队伍的学历层次;在专业技术方面,针对行业内拥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才作为编外人员,在关键技术方面进行指导。
一是县级农科院所应积极与高校、省市级农科院进行对接,积极共同参与科研项目的申报,并在能力范围内承担部分内容,以获取部分相关经费支撑。二是为当地特色农业搞好服务,增加政府的重视程度,并积极地向当地政府申请当地特色农业、农产品相关经费。三是目前大多数地方政府对科技成果转换支持力度较大,加快成果转化,不仅能够获得政府的支持,同时成果转化带来的收益可以反哺科研再支出,提高科学研究的持续性。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县级农科院所对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起到了对农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指导、推动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化的发展、助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推进农业的标准化和品牌化生产、促进农业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等关键作用。同时,县级农科院所由于人才引进和经费不足等问题,对农业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尤其是持续性投入的研究开发,需抓住新的机遇进行科研经费申请和成果转化反哺科研,为自身创收造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