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一种写法 悟一份情怀

2023-12-21 10:30苏荣华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3年10期
关键词:散文化翠翠边城

苏荣华

/原文再现/

两省接壤处,十余年来主持地方军事的,知道注重在安辑保守,处置还得法,并无特别变故发生。水陆商务既不至于受战争停顿,也不至于为土匪影响,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这些人,除了家中死了牛,翻了船,或发生别的死亡大变,为一种不幸所绊倒,觉得十分伤心外,中国其他地方正在如何不幸挣扎中的情形,似乎就还不曾为这边城人民所感到。

……

蓬蓬鼓声掠水越山到了渡船头那里时,最先注意到的是那只黄狗。那黄狗汪汪地吠着,受了惊似的绕屋乱走,有人过渡时,便随船渡过河东岸去,且跑到那小山头向城里一方面大吠。

翠翠正坐在门外大石上用棕叶编蚱蜢、蜈蚣玩,见黄狗先在太阳下睡着,忽然醒来便发疯似的乱跑,过了河又回来,就问它骂它:

“狗,狗,你做什么!不许这样子!”

可是一会儿那远处声音被她发现了,她于是也绕屋跑着,并且同黄狗一块儿渡过了小溪,站在小山头听了许久,让那点迷人的鼓声,把自己带到一个过去的节日里去。

翠翠睨着腰背微驼白发满头的祖父,不说什么话。远处有吹唢呐的声音,她知道那是什么事情,且知道唢呐方向。要祖父同她下了船,把船拉过家中那边岸旁去。为了想早早地看到那迎婚送亲的喜轿,翠翠还爬到屋后塔下去眺望。过不久,那一伙人来了,两个吹唢呐的,四个强壮乡下汉子,一顶空花轿,一个穿新衣的团总儿子模样的青年;另外还有两只羊,一个牵羊的孩子,一坛酒,一盒糍粑,一个担礼物的人。一伙人上了渡船后,翠翠同祖父也上了渡船,祖父拉船,翠翠却傍花轿站定,去欣赏每一个人的脸色与花轿上的流苏。拢岸后,团总儿子模样的人,从扣花抱肚里掏出了一个小红纸包封,递给老船夫。这是当地规矩,祖父再不能说不接收了。但得了钱祖父却说话了,问那个人,新娘是什么地方人;明白了,又问姓什么;明白了,又问多大年纪;一起弄明白了。吹唢呐的一上岸后,又把唢呐呜呜喇喇吹起来,一行人便翻山走了。祖父同翠翠留在船上,感情仿佛皆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走了很远的路方回到自己身边来。

祖父掂着那红纸包封的分量说:“翠翠,宋家堡子里新嫁娘年纪还只十五岁。”

翠翠明白祖父這句话的意思所在,不作理会,静静地把船拉动起来。

到了家边,翠翠跑还家中去取小小竹子做的双管唢呐,请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同黄狗躺到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白日渐长,不知什么时节,守在船头的祖父睡着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有删改)

/文本解读/

《边城》是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沈从文先生创作的中篇小说,该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善良与美好。

小说共二十一章,课文节选了第三到六章。第三章介绍了茶峒人筹备端午的情形,翠翠闻鼓声勾起回忆;第四章回忆了两年前的端午,翠翠看龙舟偶遇傩送的经过;第五章回忆上一年端午,爷孙看龙舟偶遇天保;第六章迎婚送亲花轿渡河,撩拨翠翠情思。

对于这种篇幅较长的小说,教学要抓大放小,课后“学习提示”指出:

学习《边城》(节选),可以通过比较阅读,看看散文化的小说具有怎样的特点,抓住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把握翠翠等人的性格特征;文中有大量的风俗和景物描写,体会这些描写的作用;还可以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独特的人生经历,思考他为什么会写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式的乡村社会,表达了作者“美”与“爱”的美学理想。

根据课后学习提示,阅读《边城》(节选)这篇课文我们可以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达成四个学习目标:

了解一座城:风景描写的作用

认识一个人:人物形象塑造

学习一种写法:散文化小说

感悟一份情怀:田园牧歌

初读《边城》我们发现,沈从文先生并不急着讲故事,他仿佛在回忆一个曾经去过的地方,回味一个曾经听到的故事,一边回忆,一边品味。他1934年完成的这部作品,是“牧歌”式小说的代表。沈从文先生是怀着写散文的情感与思维来写《边城》的,他在故事中穿插了很多自然环境、风俗人情的描写,作为主线的翠翠与傩送、天保之间的情感故事描写得相当简单,甚至只是三个情窦初开的青年的两三次偶遇,三五句闲聊,连一个戏剧性的片段都没有,可为什么几十年过去了,我们还是对《边城》念念不忘?

因为这部作品展现出的美感动了每一个读者。我们向往茶峒如诗如画的自然风景、热闹欢快的节日气氛、淳朴热情的民风……我们向往茶峒人杰地灵的每个地方;我们喜欢那个美丽善良、天真可爱、腼腆温婉、乖巧伶俐的小姑娘,我们喜欢那个忠厚质朴、善解人意、勇敢追爱、重情重义的少年郎,我们还喜欢那个善良和气、扶危济困、受人尊敬的顺顺,我们也喜欢那个善良朴实、坚强隐忍、忠于职守的爷爷,我们喜欢古道热肠的每一个茶峒人。沈从文先生用细腻、抒情的语言细细描,慢慢讲,带着读者静下心放慢了节奏,抛却世事纷扰,沉浸到一个纯美的世界中小憩一会儿。

学习沈从文先生这种“散文化小说”描写笔法,便于学生快捷、深入地解读《边城》(节选)这篇课文。

散文化小说,是将小说和散文各自的特点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散文结构,它兼具小说和散文这两种文体的特点。小说其特为叙事语言的散文化和诗化:

①淡化情节。情节不离奇、不曲折;

②虚化人物。人物姓名、肖像模糊;

③诗化语言。语言清新淡雅,意境纯美,富有诗情画意。

《边城》这部小说叙事节奏舒缓,故事情节简单、平淡,较少戏剧冲突,信息密度小,使小说呈现如日常生活般的自然状态。是为“淡化情节”。

作者寥寥几笔,简单勾勒人物,即使是“女一号”翠翠,作者也只在小说第一章交代:

翠翠在風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和山头黄麂一样……

作者对翠翠的肖像描写,只用了一个皮肤“黑黑的”,眸子“眸子清明如水晶”勾勒,用“小兽物”“山头黄麂”几个简单的比喻烘托出翠翠的生动与活泼,让人联想到她是大自然的女儿,不事雕琢,摒弃了世俗尘埃的纯真与清新。小说虽然有明确的情感线索,却没有集中笔墨凸显主角形象,而是对一路走来碰到的每一个人都驻足打个招呼,角色设定无明显主次之分,这秀水青山中人们既是独立的个体,又是相互联系的群体,作者通过描述他们的喜怒哀乐展现出一幅湘西生活画卷,表现了茶峒的人性、人情之美。是为“虚化人物”。

本文语言优美。多用修辞,多细节描写,具有审美意蕴,抒情性强。如第三章写“端午日”,写人民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看划船,对人们过端午节一系列行为的描写,反映了边城淳朴的民风,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三个“莫不”写出了边城人们对生活的热情,以及人际关系的和谐;第四章写两年前的端午节翠翠站在河边看划船的情景。狗是黄色的、船是朱色的、水是豆绿色的,颜色亮丽,对比鲜明,边城清净明丽的自然美如在眼前;第五章写正月十五夜晚的烟火,从声、光、色、形等方面详细描绘,突出烟火之盛,热闹非凡,表现了边城朴实的民风和欢乐祥和的氛围。

如第三章中:

可是一会儿那声音被她发现了,她于是也绕屋跑着,且同黄狗一块儿渡过了小溪,站在小山头听了许久。

听到蓬蓬的鼓声,翠翠绕屋跑起来,一个小小的细节不仅写出了翠翠的稚气,也写出了她隐秘的心事,无以言说的甜蜜。

如第五章中:

翠翠同他的祖父,也看过这样的热闹,留下一个热闹的印象,但这印象不知为什么原因,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

看似闲笔,却让人感受到翠翠对二老朦胧的爱恋之情。是为“语言优美”。

作者对自然风光、民情风俗、生存状态的描述充满浓郁乡土气息,自然流露作者的情感。如第五章中:

这两年来两个中秋节,恰好都无月亮可看,凡在这边城地方,因看月而起整夜男女唱歌的故事,皆不能如期举行,故两个中秋留给翠翠的印象,极其平淡无奇。

即使这样一笔带过的笔触,也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在皎洁月色下,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少男少女们,用清亮的歌喉唱出悠扬婉转的情歌,唱醉了月亮,唱醉了心上人,也唱醉了读者的心。以上皆为“散文化小说”注重“营造意境”的特点。

周作人曾经评价废名的小说,“就像汩汩流淌的溪水,虽然有朝宗于海的大致方向,但一路上遇到小草也要抚摸一下。抚摸就是玩味,散文化小说好的就是这个玩味”。沈从文先生也是好“玩味”的。

散文化小说的主旨往往比较含蓄,较多的是通过作者情感、情绪的自然流露,也包括自然风光民情风俗、生存状态的客观再现,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抗争)、人在社会中的生存状态(思考人的命运),突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爱与恨、情与欲)、人性的复杂多变(鲜活的、动态的)等主旨。沈从文先生用散文的叙事笔法向读者描绘了一幅湘西生活画卷,他为什么会写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式的乡村社会,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边城》写的是酉水河边、茶峒古镇,茶峒古镇地处湘、黔、渝三省市交界的花垣县,隶属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称“一脚踏三省”“湘楚西南门户”。而湘西地区境内的沅水、澧水、酉水是历史上重要的内河航道。事实上,湘西的战争从未停止过。翠翠的父亲是绿营屯戍军人,傩送的父亲,船总顺顺是前清军官,要给女儿一座碾坊作陪嫁的王团长是团防兵首领,这些人都带有军事背景。《边城》完成于1934年4月19日, 1934年正是鲁迅创作 《且介亭杂文》,提出“白色恐怖”这个概念的时期。正如沈从文先生所说,他正是要借这个“世外桃源”式的乡村社会表达“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他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

他在审视美,塑造美,呼唤美,而“边城”的风景美、风俗美、人情美、人性美,唯有以散文化的笔法细细描、慢慢讲,仔细“玩味”,才得以触动人心。

时代需要鲁迅先生“匕首投枪”式的审“丑”,“揭露与批判”给我们审视丑的左眼,促使我们改造眼前的苟且,时代也需要沈从文先生“春风化雨”式的审“美”,“赞美与颂扬”给我们审视美的右眼,激励我们追寻诗与远方。沈从文先生用散文化笔法为我们细细描绘了一个理想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追求。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像沈从文先生一样,始终走在光明的旅途上的,能够看到自己身后的阴影,却更坚定自己面朝的阳光。

/典型例题/

【武汉市2023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考试试题】

9.付淇琳的小说《麒麟踏雾来》散文化特点明显,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①弱化故事情节,小说对“我”讲述年少时的情感经历、“麒麟舞”等片段进行了叙述,情节零星、简单,没有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和散文“形散”的特点类似。

②虚化人物,人物形象并不鲜明丰满,文章对“陈轸”和“师父”虽有描写,但没有丰富化和个性化的鲜明特征。

③语言优美、生动,多种表达方式综合使用。文章综合使用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议论、叙述等表达方式熔于一炉,使故事的讲述更加灵活多变。(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猜你喜欢
散文化翠翠边城
翠鸟的悲剧
边城
《边城之材幽之地》
下水作文大家谈
格律诗词中散文化句式小议
翠翠的心事
翠翠的心事
极边城暖
初遇二老傩送
大庸边城的蛮与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