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塔混合梁斜拉桥桥塔施工监控分析

2023-12-21 12:18:08尹鸿福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3年23期

尹鸿福

(中铁城建集团有限公司,长沙 410208)

1 引言

斜拉桥因外形美观,受力性能好等优势,成为现代桥梁中发展最快的桥型之一[1-2]。在斜拉桥施工过程中,监控计算是核心,应该对主要的施工环节、某些重点构造进行分析,并对成桥后的结构进行验算,从而确保桥梁的施工质量和运营阶段的安全[3-4]。

2 工程概况

中华路大桥主桥采用非对称独塔斜拉桥结构形式,全长244.4 m(含牛腿),跨径布置为151.1 m+91.1 m,主桥采用半漂浮体系,主梁采用混合梁方案,即主跨采用钢梁-UHPC 薄层轻型组合梁,边跨采用混凝土箱梁进行配重,桥塔为钢结构,道路为双向8 车道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为60 km/h,主桥立面布置图如图1 所示。

图1 主桥立面布置图(单位:cm)

3 监控目的及内容

3.1 监控目的

1)通过监控量测各施工阶段的动态变化,掌握施工过程中结构自身的安全状态。

2)用现场实测结果弥补理论分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通过监测结果反馈设计,指导施工。

3)通过监控测量对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监控。

4)积累资料和经验,了解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及自身变形的基本规律,为日后类似的工程提供借鉴依据和指导。

3.2 监控内容

施工过程中主要对索塔塔顶的偏位进行监测,以及对索塔底部两截面8 测点进行应力监测。

4 成桥目标状态的确定

4.1 模型建立

本试验采用了空间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 对桥梁的主体结构进行建模分析,其中钢塔,钢箱梁及混凝土箱梁采用梁单元进行模拟,全桥共划分成589 个梁单元,731 个节点,斜拉索采用杆单元模拟,有限元模型见图2。

图2 主桥有限元模型

4.2 桥塔合理成桥状态与预偏位

根据JTGT 3365-01—2020 《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5]7.2.3 条:确定设计成桥状态时,预应力混凝土梁斜拉桥应计入预应力效应和汽车荷载效应;钢箱梁斜拉桥应计入汽车荷载效应。其中,索塔弯矩、塔顶偏位不能太大,需综合考虑恒、活载的影响;恒载状态下,塔顶可以在岸侧有一定的预偏。如图3 所示,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桥塔塔顶最大水平偏量为2.87 cm(向主跨方向)。

图3 考虑车辆荷载作用后塔顶纵向位移图

因此,根据规范建议,同时参照《规范》7.2.6 条设计主梁预拱度时1/2 汽车荷载效应的建议,对成桥状态下桥塔设置向边跨的预偏量,经计算分析确定预偏量为2.87/2=1.44 cm。

4.3 桥塔测量监控难点

1)测量精度要求高。首先是定位精度高,对于塔身方位的测量、高程的测量都需要用精密仪器测量,操作难度大,控制较难。

2)桥塔位于河流水域,控制网的建立受到限制,尤其是视线长度和角度的局限性影响观测质量。

3)桥塔施工过程中受风力、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每天稳定观测时段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观测质量。

5 主塔施工监测

由于塔柱主要承受轴向力,产生轴向变形,因此,塔柱需要预先考虑设置塔高增加量。在施工过程监控的重点是主塔塔顶偏位监测、主塔应力控制。

5.1 桥塔偏位监测

为了控制施工过程中及成桥后塔的垂直度,需要对主塔塔顶偏位进行监测,故在每一个塔顶布设一个棱镜,在体系转换过程中,每张拉一对拉索对塔顶的偏位进行5 次测量。具体布置如图4 所示。

图4 塔顶偏位测点布置示意图

5.2 桥塔应力监测

根据计算分析可知,施工阶段主塔应力峰值出现的位置都在主塔塔根部处,故在主塔塔根部处布置应力传感器,在桥塔施工过程中,每焊接一个节段对桥塔应力进行3 次测量;在体系转换过程中,每张拉一对拉索对桥塔应力进行3 次测量。具体布置如图5 所示。

图5 塔顶偏位测点布置示意图

6 桥塔架设过程数据分析

6.1 桥塔塔顶偏位分析

在体系转换过程中,根据有限元计算,桥塔塔顶累计偏位如图6 所示,桥塔纵向偏位最大值为2.5 cm,发生在第18 工况即张拉第17 对索之后。

图6 桥塔纵向偏位

塔顶偏位实测数据如图7 所示,每个实测数据都是5 次测量取平均值。由于现场在进行拉索张拉的过程中,边跨与主跨牵引的拉索数量都不对称,实测塔偏与理论偏位存在偏差。

图7 塔顶偏位实测数据图

6.2 桥塔应力

体系转换过程中桥塔应力实测数据如图8 所示,图中数据均为3 次测量取得的平均值,可见并无拉应力出现。

图8 桥塔应力实测数据

7 结论

1)主塔偏位实测数据与理论数据吻合较好,偏差均<H/3 000(H 为塔高),满足规范要求;与桥塔控制目标相比,成桥状态桥塔塔顶实测值的偏差仅为0.46 cm<2 cm,满足控制精度。同时,0.46 cm<10 500/3 000=3.5 cm,且小于3 cm,满足《规范》第8.3 条中对绝对偏量的要求。

2)主测点均无拉应力出现,偏差值均在规范值容许范围内。

综上所述,监控结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