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利兵,李高名
(1.榆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陕西 榆林 719000;2.榆林市农垦服务中心,陕西 榆林 719000)
随着农业产业的发展,农产品的保鲜越来越重要。为了弥补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冷藏保鲜短板,有效降低产后损失,实现择期错季销售,打通冷链配送“最后一公里”,增强主体议价能力和产业抗风险能力,2020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该工程重点围绕农产品主产区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开展,以“先建后补”的方式,2年共支持2.7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集体经济组织建设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并支持整县推进,新增库容1 200万t以上[1-2]。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农业农村部编制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建设规划》,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管理规范(试行)》,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与财政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的通知》《关于做好2022年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3],以上规划及政策促进了全国各地农产品冷藏保鲜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作为有陕西“第二粮仓”之美誉的榆林,榆林市地处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交界处,面积广阔,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形成特有的种养殖环境,为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榆林农牧资源丰富,羊肉、红枣、甘薯、马铃薯等农副土特产品品质优良,享誉国内外。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及农业科技的进步,榆林市农业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成为全国羊肉、红枣、马铃薯、杂粮等农产品优质产业基地。为了切实解决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问题,榆林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主动作为,积极谋划,在农产品冷藏保鲜、产销衔接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在农产品冷藏保鲜建设主要成效、典型方法等基础上,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促进榆林市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全国农产品仓储保鲜提供经验。
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实施3年以来,榆林市农业农村局争取中央转移项目资金1.362 1亿元(其中2020年2 703万元,2021年6 018万元,2022年4 900万元),2021年定边县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整县创建试点,2022年靖边县申请资金2 500万元开展国家级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整县创建。目前,全市前2年度累计兑付补贴资金8 076.03万元,建成单体库533个,新增库容18.94万t。2022年争取中央转移资金4 900万元,截至目前,资金已经下达到县,绩效任务目标设施单体库196个,且正在有序推进。项目建设质量不断提高,建设速度明显提高。
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成运营后,有效解决了果蔬等生鲜农产品因存储、运输等环节腐烂变质的问题,避免了因变质而带来的食品安全隐患。建成的冷藏设施年均使用时长超过6个月,产品货架期有效延长50 d左右,可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10%以上,通过错峰销售,有效抵御集中上市的价格冲击,盈利率可提高30%以上,有效弥补了全市在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预冷等方面的短板,切实解决了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问题,实现了“两降三增一提升”,其中“两降”为降低产品仓储成本和降低产品产后损耗,“三增”为增加产地仓储能力、增加产品货架期、增加市场议价能力,“一提升”为提升了生产经营主体和农户经济效益。
通过产地仓储保鲜设施建设,全市直接创造就业岗位1 356个,间接创造就业岗位3 064个,冷藏保鲜运营带动6 777户增收,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销售额超过4亿元,销售价格平均提升30%以上,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带动效应明显增强,经营主体逐渐发展壮大,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立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注重农产品仓储技术指导,强化过程监管,坚持保鲜设施建设、仓储产品质量安全两手抓、两手硬,贯彻设施仓储保障产品质量的理念,全市主要农产品损耗降低,质量安全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针对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工程,榆林市农业农村局确定目标,统筹布局,明确思路,聚焦“4+X”特色产业,以榆林山地苹果、马铃薯、胡萝卜、辣椒等果蔬产品主产区为重点,选择产业聚集度高、需求旺盛的定边县、靖边县、榆阳区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确定中西部县区以马铃薯、辣椒、胡萝卜等蔬菜为重点,南部山区以苹果为重点开展项目建设推进行动。依据《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中央转移支付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榆林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加快推进榆林山地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制定了《榆林市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高位推进,支持优势农产品贮藏设施建设项目。
冷藏保鲜设施工程建设过程中,狠抓设施建设管理,实现高质高效建设。一是把好项目入口关,确保项目申报程序、资金拨付流程等各环节多方参与、多重审核,公开公正、精准遴选、精准实施。二是把好项目质量关,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编制实施方案、技术方案,聘请技术顾问,统一工程建设标准,强化技术指导服务,会同省市县部门开展督导检查,确保建设的仓储保鲜库建设高质高效。三是把好项目验收关,组织验收专家组严格验收流程、验收标准,精准测量,严查档案资料,聚焦安全设施和保温材料、机械设备等标准,完全合格后予以兑付项目资金。
为确保仓储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建立健全冷藏保鲜安全管理、出入库管理及管理员工作职责等制度,确保仓储农产品仓储技术、管理有标可依,规范贮运。二是强化标准推广,将技术方案简化成“易携带、看得懂、会操作”的技术要点或技术规程明白纸、口袋书,实现仓储主体全覆盖,要求将冷藏设施管理制度统一上墙,实现建设主体全覆盖。三是强化责任落实,严格落实“省级牵头抓总、市级监督抽查、县级落实实施”的原则,夯实属地管理部门和建设主体责任。四是结合“易追溯”“易监管”和榆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落实质量追溯二维码和承诺达标合格证一体化应用,抓好仓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抓住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关键,坚持仓储农产品检测检疫、监管执法和能力提升“三位一体”推进。一是开展质量监测。以仓储的鲜食农产品为重点,开展产品检测。2022年前三季度,全市配合省级抽检1 011批次,开展市级抽检1 283批次,共出具产地检疫证明28 194份,检疫牲畜17.3万头,实施屠宰检疫64.6万头(万只),“瘦肉精”抽检3万份,非洲猪瘟检测1.9万批次。二是强化监管执法。结合“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3年行动、屠宰行业“强监管保安全”等专项治理活动,全市累计出动监管执法人员4 588人,检查各类生产经营主体2 312家(次),办理各类案件20件。三是提升检测能力。充分利用市农安中心实验室风险评估试验站、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鉴定试验站及定边县、榆阳区农检机构“双认证”资质,开展仓储农产品检测、执法、监管,提升监管能力,检打联动,提升仓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先进的保鲜设备可进一步降低果蔬等农产品的腐烂、变质等几率,减少企业的损耗,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新鲜农产品。政府应在现有保鲜设备基础上,多走访和参观全国乃至世界上先进的保鲜设备,鼓励科研院所及企业开展保鲜设备的研发,支撑企业引入并配备低耗能且效率高的保鲜设备。
在冷藏和保鲜贮藏设施逐渐完善的基础上,以及冷藏和保鲜设备不断更新的条件下,应重点开展国内外先进的保鲜技术研究,让技术这个软件在农产品冷藏和保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保鲜技术开发方面,应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着眼于简易、低成本、高效率、绿色的保鲜技术开发,确保保鲜技术容易实施与推广,确保保鲜技术能耗低且效率高,确保保鲜技术有益于农产品质量安全。
为杜绝“一企一仓储”所带来的投资大、利用率低的问题,鼓励成立专业的冷藏和保鲜服务公司,进而为区域农业企业提供冷藏保鲜托管服务,实现冷藏保鲜的专业化、冷藏保鲜设施的高效化利用。政府应建立健全保鲜和仓储的竞争机制,成立公益性的组织,为农业企业、合作社提供低成本的保鲜仓储服务,避免出现社会化服务组织恶意提高仓储服务价格的问题。
技术人员是农产品保鲜技术的主要实践者,关于保鲜技术实施的效率问题,政府应逐渐加大农产品保鲜技术的培训力度,培养一批可用、急需的专业农产品保鲜技术人员,使之服务于区域农产品的冷藏和保鲜工作。
农产品的冷藏保鲜关乎着农产品的损耗,关乎着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生存,关乎着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当今以鲜为先的消费观念中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政府、企业和经营者应抓住国家冷藏保鲜工程建设的有利政策,因地制宜地开展农产品产地的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技术开发、人员培训,确保冷藏保鲜工程实现软硬件齐备,真正补齐农产品冷藏保鲜的短板,促进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