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家乡23年做“行走乡村的120”

2023-12-20 03:17:15波澜
妇女生活 2023年12期
关键词:村医卫生室夫妻俩

波澜

乡村医生在农村医疗救治一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因条件艰苦、待遇不佳等原因,乡村医生流失严重,正以每年5万人左右的速度锐减。在湖南省东安县,却有一对村医夫妻,多次放弃进城工作的机会——

卫校毕业,她想在市里或县城找份工作并不难,但看到一些腿脚不便或家庭贫困的老年人生病后躺在家里苦熬,她很心疼,毅然决定就在老家当一名村医

今年41岁的伍艳芳,是湖南省东安县井头圩镇上大村人,丈夫唐军华是她的卫校同学,也是同村邻居。

2000年从卫校毕业不久,伍艳芳与唐军华结了婚。当时看到不少卫校同学去了深圳、广州等地工作,薪水丰厚,伍艳芳也想到大城市闯荡闯荡。她和丈夫在学校都是优等生,即便不去南方大城市,在市里或县城找份工作也不难。但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她,深知乡亲们看病的艰难,尤其一些腿脚不便或家庭贫困的老年人,生病后大都躺在家里苦熬。她毅然决定,就在家乡当一名村医,给乡亲们提供最基本的医疗保障。

伍艳芳所在的上大村和邻近的岭观村,当年都是省级贫困村。夫妻俩进行了分工,伍艳芳负责上大村,唐军华负责岭观村。

每天早上匆匆吃过早饭,夫妻俩同时出门,赶往各自的村卫生室上班,接诊、打针、拿药……有时他们也会相互帮忙,结伴出诊。

刚开始村里是土路,条件非常艰苦,尤其下雨天,道路泥泞,有时伍艳芳要步行数小时才能到达患者家中。

医者仁心,病情轻微的,伍艳芳能不开药就不开药,能少开绝不多开;有的患者家庭困难,用红薯、白菜当药费,她也不拒绝;对于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她只收药品的成本费。由于夫妻俩医术精、人品好,到他们卫生室看病的患者越来越多。

一天深夜,村民石秋桂因腹泻严重脱水,家人眼看情况危急,急忙给伍艳芳打电话。当时外面一片漆黑,还刮着大风,但伍艳芳夫妇还是骑着摩托车一起赶到了石秋桂家。见石秋桂已经神志不清,夫妻俩赶忙给她输上液。一直折腾到天亮,石秋桂才脱离了危险。事后,石秋桂的丈夫说,如果不是他们连夜赶来救治,后果不堪设想。

因山路崎岖,住在山里的患者经常无法前往卫生室就医,尤其是一些老年患者、危重症患者,想要送医更加困难,因此夫妻俩只好不分白天黑夜地送医上门。天气好的时候他们骑摩托车,不好的时候就步行。夏天的晚上去山里得打着火把,不然毒蛇很可能从草丛里蹿出来伤人。伍艳芳说,每次夜间出诊,因担心路上不安全,夫妻俩总是结伴同行。

他们既要当好村民的健康“守护神”,又要做衛生宣传员。一名患者因他们出诊及时保住了性命,动情地向他们表达谢意:“你们就是我的再生父母。这份情我一辈子都不会忘!”

2013年县里招医生到卫生院上班,还带编制,伍艳芳和丈夫临床经验丰富,在当地很有名气,如果去应聘,肯定会被录用,而且有关部门领导也希望他们到卫生院工作。

虽然在哪里行医都一样,但伍艳芳觉得,还是在家乡服务乡亲更好一些,因为他们看病太难了。后来,得益于国家的扶贫政策,村里通了公路,环境有了很大改善,给村民看病也方便多了。随着家庭生活条件的改善,为了出诊更方便及时,伍艳芳夫妇还买了一辆轿车,除了在村卫生室接诊、打针、开药,两人还承担着各自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健康扶贫等工作。只要有空,他们就开上车到村组,入户对村民进行大病摸排,慢性病登记、随访,给村民测体温、量血压、做体检、送药品,建立健康档案。他们的目标是,不让一名群众因病致贫,不让一个家庭因病返贫,确保村民小病不出村。

伍艳芳家的汽车后备厢就是个“大药房”,随时备着各种常用药品,方便乡亲们买药、用药。

村民有时病来得急,无论昼夜,也不管酷暑严寒,只要一个电话,伍艳芳和丈夫都会第一时间上门出诊,他们的手机更是常年保持24小时开机。伍艳芳说,上门服务平均每天有四五个,凌晨两三点也经常接到患者的电话,特别是有些夜晚发烧的、肚子疼的,都必须出夜诊。

2019年的一个冬夜,刚入睡的伍艳芳被电话吵醒,一名脑梗患者突然腹痛难忍,请她上门看看。她挂断电话便穿衣起了床,没想到丈夫比她还利索,她刚收拾好,丈夫已经换上白大褂、备好药箱站在门口等她了……

伍艳芳对“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深有体会。有一年7月,上大村村民唐军打电话说他被毒蛇咬了。等到伍艳芳夫妇赶到时,唐军已经呼吸困难、意识模糊。伍艳芳立即对他的伤口进行紧急处理,唐军华则打电话联系救护车。因前期处理得当,送医及时,唐军转危为安。出院后,唐军感激地对伍艳芳夫妇说:“你们就是我的再生父母。这份情我一辈子都不会忘!”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健康扶贫”行动已全面覆盖东安县,作为贫困村村医的伍艳芳和唐军华,既要当好村民的健康“守护神”,又要做卫生宣传员。夫妻俩通过走村串户,向村民讲解各类卫生健康知识,让村民养成健康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后来伍艳芳发现,通过宣讲,村民们的健康意识明显增强了。

与此同时,伍艳芳和丈夫还要宣讲国家的医疗惠民政策,让群众做好医疗费报销、减免,让每一项医疗保障政策都落实到位。

让伍艳芳和丈夫颇感欣慰的是,近年来村卫生室的标准化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诊断室、检查室、药房、配药室、注射室、接种室、公共卫生室一应俱全,配置了血压计、听诊器等基础诊疗设备和80多种药品,诊疗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坚守乡村23年,累计接诊12.74万人次,出诊2.73万人次,行程近3.88万公里,守护了4400多名村民的健康……夫妻双双荣登“中国好人榜”

村医的工作很辛苦,但伍艳芳与唐军华互相帮衬,苦中作乐,工作效率高,也从村民们的信任和肯定中获得了极大的幸福感、成就感。最让夫妻俩感动的是,村民对他们很尊重,也非常理解、支持他们的工作。很多老年患者,甚至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看待。

村里不少老年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子女又在外地打工,难以照顾他们。伍艳芳便定期上门为这些老年人看病,跟他们聊聊天,听他们说说心里话。79岁的张大娘因脑梗导致偏瘫,行动不便,伍艳芳每隔一天给她打一次电话,了解她的病情,叮嘱她适当活动、饮食要清淡。得到伍艳芳关心的这些老年人,都对她十分感激,常把还带着露水、沾着泥巴的新鲜蔬菜送给她。这让伍艳芳忍不住想起童年往事:她上小学的时候,老师会翻山越岭来家访,父母总会拿出家里最好的东西招待老师,表达谢意与尊敬。那时候她就希望,将来自己也能成为像老师一样被人信任、尊敬的人。她说:“当村医虽然很不容易,但我从未想过放弃。靠它谋生不假,但我更看重与乡亲们的这份感情。”出诊时若正好赶上饭点儿,患者家人必会先给她盛第一碗饭;怕她返回时因路途远饿肚子,有的大娘会特意煮几个鸡蛋让她带着路上吃。她说:“这份亲情是多少金钱都换不来的!”

截至2023年年底,伍艳芳夫妇已经做村医23年,走遍了村里的每个角落,记不清在崎岖山路上跌倒过多少次,更记不清多少次从睡梦中被唤醒。初步统计,夫妻俩累计接诊12.74万人次,出诊2.73万人次,行程近3.88万公里,为4400多名村民提供了卫生保障,让600多名慢性病患者得到了基本医疗服务。

接受采访时伍艳芳说:“我们是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村民健康就是我俩最大的心愿。”

20多年坚守,伍艳芳夫妇不仅获得了乡亲们的爱戴与尊敬,还获得了“永州好人”“湖南好人”等诸多荣誉,并于2022年双双荣登“中国好人榜”。

夫妻俩一起参加电视台的节目时,主持人感慨地说,乡村医生被誉为“行走乡村的120”,在广大农村医疗救治一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因条件艰苦、待遇不佳等原因,我国乡村医生群体正以每年5万人左右的数量锐减。伍艳芳夫妇能坚守至今不改初心,实在难能可贵。唐军华却谦虚地说:“乡村医生就是要在最基层的岗位为老百姓做最实在的事,我们只是做了本职工作。”

【编辑:冯士军】

猜你喜欢
村医卫生室夫妻俩
找到稳定村医的关键环节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2
村卫生室设备“一配了之”可不行
中国卫生(2015年10期)2015-11-10 03:14:38
村医未写病历,谁之过?
中国卫生(2015年10期)2015-11-10 03:14:32
《意见》出台 村医“乍暖还寒”
中国卫生(2015年5期)2015-11-08 12:09:58
村医协会要为村医干4件大事
中国卫生(2015年6期)2015-11-08 12:02:48
认错
猜猜我是谁
一双筷子
资金落地 村卫生室脱胎换骨
中国卫生(2014年2期)2014-11-12 13:00:18
强行合并村卫生室带来诸多问题
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 02: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