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管理体系建构探索

2023-12-20 07:30周旸
传媒 2023年23期
关键词:传播学图书馆体系

周旸

作为现代社会主要的公共空间之一,图书馆承担着公共文化传播中关键的桥梁角色。进入全新的信息环境当中,图书馆事业面临着诸多复杂的文化传播局面,它的发展影响着我国的文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主动创新求变,持续推进现代化图书馆管理体系建构,是实现文化繁荣、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高校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其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一直是图书馆建设的题中之义,能否紧跟时代浪潮实现转型升级直接关涉到我国图书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近些年来,图书馆界就图书馆资源建设、服务升级、阅读推广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诸多收获。

由陈红所著的《传播学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导读体系构建》一书,围绕厘清新型的图书馆网络导读服务为何必要、如何建设等问题,突破了现有高校图书馆导读研究框架,为工作实践提供了全新的传播学学科阐释和进路探究。作者挖掘了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的传播学解读可能,突破了传统的图书馆理论科研视角。全书共分为七章节,较为全面地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导读体系模式。在梳理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与传播学关联后,作者厘定了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的建设需求和未来路径。作者认为,传播学之于图书馆学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图书馆导读传播之路就是图书馆管理创新之路。

传播学视角诠释高校图书馆导读。准确把握现有的高校图书馆导读体系是实现其转型升级的前提,只有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综合评估,才能寻找到现代化建设的突破口,从而制定和实施数字化、现代化导读升级方案。

一方面,现有的学科视角对高校图书馆建设诠释力不足,难以深入探究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等规律,亟待更为综合性、针对性的新视角解读。本书用图书馆学的视角梳理当前图书馆服务与建设的现状,发现单一的图书馆学在诠释面上的局限。在第一章绪论部分,作者就明确高校图书馆的职能定位、文献资源类型、知识受众的类型及需求等基础信息,并沿着大学生阅读的现状,如阅读特点、阅读方式、阅读能力等把握高校导读工作的重要性。它指出了深化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的必要性和意义,在读图时代图书馆导读工作适逢挑战和创新的双重视野下合理布局高校图书馆导读服务体系。随后,本书尝试将传播学的理念和方法应用于高校图书馆导读当中。众所周知,图书馆导读兼阅读辅导功能、文献利用功能、信息素质教育功能于一身,对于推动图书馆发挥文化职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从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属性和社会作用出发,不难发现其目的在于将其管理、服务等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效果提升。基于文化引领的时代内涵,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更是其基本属性。可以说,图书馆导读工作是一种社会文化交流活动,其背后牵涉了复杂的传播问题,即图书馆导读作为一种传播行为会带来哪些传播的社会作用以及如何提高传播效果。本书跳出了以往对图书馆导读工作的技术、操作方法维度,用传播学诠释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为理解和建设高校图书馆导读体系呈现了新可能。为了切实提升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的亲民性、高效化和智慧性,本书就图书馆新技术和新环境的生成与发展,着重论述了图书馆网络导读的新传播局面。本书第三章和第四章,着重论述了传播学视角下的高校数字图书馆研究和网络导读研究,分析了目前高校数字图书馆和网络导读出现的新情况。恰如作者所言,传播环境如数字化、物联网、读图时代的一系列变化,给高校图书馆网絡信息资源整合、知识服务能力评价、“专家导读”体系、个性化服务体系、文献保障体系带来了诸多机遇。

传播学理念建设高校图书馆导读。基于传播学视角的创新诠释,不仅厘清了传播学与图书馆学的密切关联,还能借助传播学的知识体系应对复杂的传播语境。秉持科学与人文传播的整合理念,全书为推动主动、全面、科学、个性化的导读工作开展,促进专业化与综合化、科学客观化与个体主观化并存的社会导读大系统的建立,提供了传播学的系统思路。

首先,作者融合了跨学科智慧,从整体上观照了图书馆“管理”传播实践,尝试为高校图书馆导读体系构建提供传播学“拼图”。如果把高校图书馆导读服务升级和高质量建设视为一种传播活动,那么必然需要对高校图书馆的传播主体、传播过程、传播效果等进行综合分析。面对全新的技术环境和更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高校图书馆这一传播主体承担着公众责任,与时俱进、掌握传播方法,将正向内容和价值理念传达给受众是其使命。而要增强高校图书馆这一传播主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必然要深耕图书馆导读传播内容。比如坚持个性化导向、服务化核心以及发挥实用性吸引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环境变化,作者也意识到了传播媒介和传播渠道对于高校图书馆导读建设的重要意义。在渠道多元和媒体多样化的时代,本书引入诸如微博、数字图书馆等信息传播媒介扩大高校图书馆导读服务的受众面和影响力等内容,既揭示了传播学视野下网络导读体系的模块架构、主要形式,又对其建构原则、建设策略、评价指标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具体的、可操作的说明。

其次,全书超越个案讨论的初级阶段,在厘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图书馆网络资源导读的共性和个性建设情况后,辐射到全国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为辩证看待“推荐图书排行榜”、干预用户不良心理等传播问题贡献新的思考。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把握好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和传播受众等环节并不意味着传播有效性高,还需要检验传播取得了怎样的效果,才能以此为鉴、纠正偏差。现有的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图书馆网络资源导读实践情况反馈恰好可以作为传播效果分析的有效材料。从这些具体的个案中,得以检验目前高校图书馆导读服务建设存在的问题,能够提醒未来的建设者、服务者及时调整方案,从而改善和提高高校图书馆导读传播效能。事实上,资源互通、协同共建是传播学视角的重要落点,这意味着全书强调的是实现整个高校图书馆导读大系统的共知、共建、共享,以打造更高水平的高校图书馆导读内容体系和传播体系。

传播学实践创新高校图书馆导读。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必然意味着高校图书馆导读体系的建设是与时俱进的,必然是颇具创新力的。停留在诠释和建设层面,显然不是传播学的生命力所在,而是要在实践中通过创新获得持续生命力。

首先,传播学的视角提供了高校图书馆管理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的新建构路径。众所周知,图书馆对于人的精神塑造、社会文化的引领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承担着重要的育人功能。文化素养和精神文明的培植离不开更为个性、科学、现代的图书馆导读服务。这意味着,高校导读工作的质量提升需要以需求为本、行动为导向,自然离不开大学生这一目标群体。作者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网络阅读的特征进行分析,以更有针对性地就大学生阅读观念指导、网络资源选择等问题提供对策。在整个高校导读工作推进的过程中,“人本管理”的理念一以贯之。其中组织传播的概念和方法论对于实现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和管理创新非常重要。具体而言,作者强调了组织内传播中图书馆应作为人本管理的中心,组织外传播中图书馆应当树立“读者本位”的服务意识。新传播语境下,图书馆需要通过尊重读者、满足读者需求,以改变以往传统导读片面性、被动性的缺陷。在此基础上,作者还提出了博客应用于高校图书馆导读的可行性以及高校图书馆引入营销管理观念的创新方向,体现了传播学与图书馆学融合的建设性和有效性。可以说,用传播学的视角看待图书馆导读服务的转化,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高校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的单一“工具论”作用,而是将其纳入到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系统性工程中。

其次,传播学揭示了目前高校图书馆导读体系建设存在的不完善之处。本书在第七章展开了全方位的反思,希望通过理论和实践双重视野推动高校图书馆体系创新。它并不是将理论和现实割裂、将传统与现代对立、将图书馆学科和其他学科孤立,而是运用综合的、跨学科的思维去适应新情况、新要求。它既关注了图书馆导读工作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又对国内高校图书馆导读工作的现实基础、问题进行廓清;它既强调强化图书馆传统导读的有益效应,又积极拓展现代图书馆导读方式,通过两者的融合打通高校图书馆导读体系的固有、单一模式;它既打造高校图书馆导读全方位创新,又抓住期刊建设这一关键环节,深化期刊导读工作……可以说,本书的思考蕴含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从而辩证地处理新信息环境和新时代要求下的高校图书馆导读体系服务转型升级。

图书馆作为服务文化强国、推进数字建设等国家战略的重要主體之一,需要在新时代、新形势之下展现其新担当、新作为。正如书中所述,图书馆是弘扬人文精神,“传播理性”的重要阵地。可见,传播学和图书馆学有相当的重叠范畴和相同旨趣,这也不难理解作者何以能通过传播学的视角理解图书馆运营逻辑和具体把握图书馆导读工作。高校图书馆需要在理论诠释和实践经验中汲取养分,将其升级为培育人才、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实现环境、知识、服务、管理、活动全链条、全环节的转型。本书重视图书馆学和传播学维度的深度融合,集中探讨了大学生个性化网络阅读与高校图书馆的导读工作关系、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及管理创新等问题,从传播理论和传播实践规律的视角提出了图书馆管理体系建构的新路径,为我国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考,是图书馆界重新审视新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有益参考书。

作者单位 淮阴师范学院图书馆

【编辑:李栋】

猜你喜欢
传播学图书馆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图书馆
2016央视春晚“咻一咻”的传播学解析
传播学视阈下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培养研究
相遇中的“传播”:传播学研究反思
大数据的传播学解读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去图书馆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