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东饲料》杂志编辑部 李朝云
种为基石,良种先行。良种是保障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是提升生猪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随着国家对生猪种业支持政策陆续发布,生猪育种已然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生猪种业作为生猪产业的芯片,不仅是生猪行业重要的战略资源,更是国家安全屏障。非瘟暴发后,生猪行业经历暴风级洗礼,育种工作越来越受到大型集团公司重视,集团化企业育种也在近几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正大康地作为老牌饲料企业,给人第一印象是“中国第一家外资企业”“第一家把工业化饲料的概念导入中国的企业”。2020 年3 月,正大康地农牧集团正式成立养殖事业部(现为养殖板块),统筹推动养猪业务板块的快速发展。近几年在生猪板块的发力,现已形成了3000 头纯种猪规模,另外投资建设了一个600 头规模公猪站。在生猪养殖方面,目前自养加上阉公苗达到10 万头体量,形成了梅州为种,清远为肉的种业一体化产业布局。生猪产业链的深化推进,不仅能够带动集团主业商品饲料销售,帮助客户改良品种,还有望成为集团又一利润增长极,为集团的战略发展贡献力量。秉承“利国、利民、利企业”的经营宗旨,正大康地养殖板块计划用3-5 年时间,打造种猪繁育、饲料加工、规模养殖等生猪产业链,力争早日实现年出栏50 万头肉猪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与产业帮扶价值,并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福祉。
正大康地农牧集团创办于1979 年,是由泰国正大集团(卜蜂集团)和美国大陆谷物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兴建,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在广东省深圳经济特区注册成立的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
创立之初,正大康地以饲料营养为主营业务,养殖板块的开端是为验证饲料营养价值而配备的试验农场。随着公司饲料业务蓬勃发展,试验农场的规模也相应扩大,2016-2017 年试验农场发展为清远农场便是正大康地养殖雏形,即“正大康地生猪养殖1.0”。2018 年非洲猪瘟爆发,公司自营的清远农场以及合作的农户均顺利过关,是对公司严格的生物安全管理和科学的饲养管理的极大肯定,这给足了正大康地在养殖板块进一步扩张的信心。2020 年12 月,公司从丹麦引进1700 头丹系纯种猪,标志着正大康地养殖板块正式进入“2.0 时代”。
初涉养殖,为什么就重拳出击投资大、周期长的育种,正大康地有自己的思考。养殖成功需要具备的要素中,种质(种)占40%,饲料营养(料)占20%,其他因素占40%。四十多年来,正大康地毫不动摇地为客户严守“料”这一关,希望尽自己能力为客户提供更立体的要素保障,做到“有种有料”双护航,这是它进入生猪种业的战略初衷,也是正大康地工匠精神在种业的传承。另一方面,育种体系为核心种群(NGGP)- 曾祖代(纯种猪GGP)-祖代(纯种猪GP)- 父母代(二元种猪PS)-商品代,如果将这个育种体系比喻为一个金字塔,塔顶即核心种群,底层即商品代猪。正大康地从GGP 入手,抢占塔顶,手握种猪芯片,也是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2020 年12月引进的1700 头基因级的纯繁种猪,如今已扩繁到了3000 头规模,分别为一个1800 头的场在梅州梅县(正大康地(梅州)核心种猪育种场),一个1200 头的场在梅州平远县(正大康地平远核心种猪育种场)。为了进一步强化和配套种猪芯片,公司还投资建设了600 头的独立公猪站,预计在2023 年9 月份运营。
我国虽有自己的生猪育种体系,但由于育种工作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企业育种意识不够坚定,造成对国外种源的依赖,形成重引进、轻育种的局面,而且易进入“引进-退化-引进”的恶性循环。正大康地养殖板块种猪事业部主管张雪峰这样形容育种事业:玩育种玩的是数据,烧的是生产!企业要做好育种,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格的现场管理;要遵循育种指导生产,生产支撑育种的基本逻辑。正大康地敢定下“生猪育种领先水平”目标,来源于公司的育种工作在以下四个方面的执行力。
第一,严格执行育种生产管理,保证育种数据的真实性,这是防止退化的首要前提。比如猪精分析引进欧洲先进实验设备,猪精分析自动对焦,自动计算可分装精液剂量,分析结果、分装数量更精准。生产管理采用Glingk 先进生产管理软件系统,自动排查采精公猪,不仅生产全程高度自动化,而且猪精生产全程可查可追溯,确保生产出更安全、更优质的精液,充分发挥基因价值。
第二,做好大量投入的准备,包括资金投入和时间投入。育种工程周期长,需要企业保持高度的热情和责任心;育种选优强度大,短期回报率低,需要企业持续不断地投入。正大康地核心育种场内配备多套自动化、智能化设备,两个核心场(梅县+平远)测定站共配备了126 套专业测定设备,合计投入超过2500万元。同时为全面保障种猪基因性能,每年种猪选育费用超过1500 万元,DNA 检测费用超过200 万元。
2020 年12 月,公司从丹麦引进1700 头丹系纯种猪
第三,打造专业化育种团队。我国生猪行业养殖人才较多,但育种人才缺口大。为了补齐育种人才短板,正大康地在人才配备上土洋结合,邀请了荷兰瓦赫宁根大学Jan Merks 博士等顶尖育种专家加持,国内有王识之博士坐镇。育种板块配置2 名博士,3 名硕士,4 名本科生。
第四,坚守严格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生物安全是育种的基础,正大康地育种进入第三年仍然保持蓝耳双阴、无非洲猪瘟等等。在生物安全上的努力,从正大康地即将投产的公猪站的配套就可见一斑。公猪站的环控模式,采用空调与风机联动,夏季舍内温度控制在22±1℃,提升公猪健康水平。紫外线消杀,采用新风经紫外线消杀再进入栋舍阁楼,蓝耳、PED、金黄葡萄球菌等猪场常见病毒消杀效果达到99.99%。自动采精,采用法国GD 先进、全封闭的自动采精系统,降低细菌污染风险。另外,猪场还引进自动清洗机器人,可减少人工支出10万元/年,同时具有增加猪舍环境安全等隐形价值。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行业企业积极加入生猪种业补短板阵型,均在加码培育自己的“猪芯片”,随着资源、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向重点优势企业集聚,这些企业有望成为培育生猪种业的骨干力量。而如何在自主育种的环境中强化市场竞争力,是生猪育种企业需要长期修炼的内功。
在种源选择上,正大康地选择了丹系。主要由于丹系种猪具有“高产高效”的特点,被视为降本增效的“利器”。以正大康地清远农场(二元母猪场)为例,2017年清远农场以新美系猪为班底猪群,全场PSY 可以达到24 头。2019 年正大康地引进优质原种丹系种猪基因,扩繁母猪群改良为美丹系种猪,至2021 年,清远农场全场PSY 超过28 头,同比增长近4 头。丹系高繁殖力和低料肉比的特点也与我国目前节粮、节地、节能的战略政策完美契合。
在成本控制方面,在种猪品种优化调整的基础上,全程使用正大康地集团高品质饲料,并不断丰富生产团队经验,完善生物安全防控等,多方面助力清远农场高效生产,母猪繁殖性能明显提升,料肉比有效降低,断奶成本有效管控在350 元/头以内。生猪养殖存活率高,近年来持续保持上市率95%以上。
近年来,受大宗农产品等原料价格持续上涨,养殖市场低迷,下游消费复苏缓慢等多重压力,企业的盈利与回款现金流都面临较大挑战,企业经营压力倍增。在如此艰难行情下,企业如何在逆境中突围,迎接挑战,抓住机遇?正大康地养殖板块总裁助理张雪峰介绍,目前公司面临两大挑战,第一,企业在响应国家号召的同时,要兼顾自身的商业运维,如何平衡社会责任担当和生存考验的现实问题,是目前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第二,是面对行业产能过剩,对产业链造成巨大挤压的挑战。在目前形势下,大家更多地关注如何生存下去,导致价格和价值失衡。所以呼吁企业,坚持价值和价格匹配,因为价格太低必然会影响价值。
梅县GGP 俯拍
公猪测定站
机遇方面,首先,正大康地先谋强后做大的发展思路不动摇,发展模式将从标准化、工业化生产向定制化生产转变,通过种料结合为农户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让农户随着正大康地产业链的延伸也能分享到发展红利。其次,在生猪种源方面,公司一部分自用,一部分外售。育种方向和育种规划方面,在保持现有种猪的高性能不退化的基础之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自身育种能力,进一步调整育种方向,争取用3-5 年的时间培育出有市场辨识度的种猪。在保持较好的商业价值的同时,也让农户便于管理和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