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金合
钻地弹就是钻洞打击地下目标的炸弹。看过《封神榜》的朋友知道,身材矮小的土行孙精通钻地术。钻地弹堪称钢铁“土行孙”。
钻地弹通常由战斗部和运载部组成,是一个“铁头铜身”的家伙。战斗部就是弹头,起穿洞和打击作用,其外形如同细长的尖锥,直径一般不超过半米。内部是炸药和引信,引信是引爆装置,通过自身爆炸引爆弹头。
弹壳由高强度钢材或重金属合金制成,爆炸形成的碎片四处飞散,起杀伤作用。由于弹头在撞击坚硬目标和钻地过程中会产生剧烈震动和超高温度,所以弹壳的材料不但要具有高强度和高韧性,而且耐热性和隔热性要特别好。这样才能确保里面的电子器件等智能装置不受震动和高温影响,能在极端环境下正常工作,同时能防止弹头钻地时发热变软成为蘑菇形,无法穿到预期深度。钻地弹的弹壳技术含量极高,如果弹壳的材料不过关,钻地就是一句空话。
运载部是弹头的推进器,主要有巡航导弹弹体、航空炸弹弹体或火箭三种,为弹头提供发射动力和足够的攻击速度。此外,为实现精确打击,弹体上装有制导系统,能像导弹一样,自主控制方向,确保顺利飞抵目标。
有关资料显示,美国波音公司研制的巨型钻地弹,长达6 米、重约13.6 吨,能钻入60 米深的地下或穿透20层大楼,如果是坚硬岩石地段,能下钻40 米,可用来摧毁地下深处的大型堡垒。
钻地弹重量越大、速度越快,钻地效果越好。可是,受运载能力限制,钻地弹不能设计得太重。于是,设计者就在速度上下功夫。现在,可以用火箭将其加速到1 200 米/秒。尖硬的弹头可以像尖利的钢刀一样,深深扎入进去,足以穿透11 米厚的水泥墙。
炮弹撞到地面或击中目标后,一般即刻爆炸,而钻地弹钻入地下或贯穿建筑物后才爆炸,这是怎么实现的?
这缘于钻地弹独特的引信,即引爆装置。普通炸弹使用的是触碰引信,一碰就起火,立即引爆炸药。而钻地弹配置的是延时引信,激发后300 毫秒才起作用,在钻地过程中,不管是激烈震动,还是高温烘烤,都无动于衷。等时间一到,弹头已抵达打击目标,则及时爆炸。
这种情况与定时炸弹的原理相似。当延时引信受到触碰,内部的锁定机关打开,随之进入战斗状态。接着,通过特定机构运行一段时间,引信才起作用。比如:这种机构可能是一段保险丝和受压弹簧刀,当引信受到触动,弹簧刀的压力解除,便在弹力作用下将保险丝割断,于是引信立即引爆炸药。
有一种智能多级引信,当弹头钻到一定深度,一级引信引爆一节药柱炸开一个洞,弹头沿洞继续钻到一定深度,二级引信引爆另一节药柱,再炸开一个洞……以此类推,直至进入更深的地下,找到攻击目标,末级引信才引爆主战斗部。有一款使用智能多级引信的钻地弹,炸洞药柱爆炸所产生的冲击,能使弹头破片以6 000米/秒的速度飞向四面八方。可想而知,它的主战斗部的威力有多大!
钻地弹在封闭的地下发生爆炸,能把产生的高温高压汇聚起来,从而获得更大效能,其破坏力比在地面爆炸要大10~30 倍。因此,其爆炸威力也会远远大于常规炮弹,作战效能十分显著。
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首次使用新型钻地弹,将对方地下工事炸了个天翻地覆,引起全球关注。此后的伊拉克战争,美军用“炸弹之母”钻地弹,一举摧毁了号称坚不可摧的萨达姆的藏身暗堡,充分显示出它的巨大威力,被称为实施“大开膛手术”的“杀手锏”。
如果给钻地弹装上核燃料,破坏力更加惊人。美军一款钻地弹,由小型氢弹改装而成,最大能产生相当于300 万吨黄色炸药爆炸的威力,破坏范围可向下扩展几十米甚至上百米,无需直接抵达目标,就能收到预期的打击效果。
热兵器的诞生,催生了战壕、地道、暗堡等防护设施。核武器问世后,特别是现代精确制导武器投入战场,促使地下防御设施的质量和功能不断升级。可以说,钻地弹是在与地下防护工程长期“角力”中发展起来的。20 世纪60 年代初,美军为了研制一种能够摧毁苏联洲际导弹发射井的武器,提出了钻地弹概念。
20 世纪70 年代的越南战争,美军想摧毁越南的地下工厂或实验室,用普通炸弹无能为力,而使用核武器又害怕国际舆论谴责,于是便开始研制钻地弹。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截至2011 年,美国成功研制和正在研制的钻地弹已达十多种。与此同时,一些军事强国为适应信息化战争特点,都不遗余力地研究攻击地下目标的新式武器。因此,更多性能先进的钻地弹应运而生。
试验证明:钻地弹与同等威力的普通炸弹相比,体积小、重量轻,造成的附带损伤小,而且飞行速度快、突防能力强、攻击范围大。它不仅可以破坏地下防护设施,还能攻击深藏在冰层下的潜艇,完成普通炸弹无法完成的任务。
钻地弹问世后,自然也会有针对性的防护手段产生。对付钻地弹,可以提高反探测能力,使敌方摸不准地下目标的具体位置。还可以前置防御,攻击飞机、导弹等钻地弹发射载体,使其半途而废。而最容易实施的是改进地下掩体结构,增强抗毁性。目前,一些国家注重在这方面下功夫,如在坑道入口构筑凹凸不平的表面,用圆形石块堆积防护层、构筑偏航板等,让钻地弹偏转、弹跳、变形甚至断裂,最大程度地削弱其攻击力。目前,世界各国拥有防护性能很强的地下掩体的总数达1 万多个,主要用于存放军火和战略物资。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军事强国在钻地弹研究方面永不停步,钻地弹的性能也越来越先进,几乎达到了攻无不克的程度。科索沃战争中,美军向南联盟的地下机库投掷了多枚号称“掩体粉碎机”的钻地弹。然而,事后发现目标机库里的战机却毫发未损。于是,美军转向研制威力巨大的小型钻地核弹,提高对坚固目标的击破能力。
地下掩体是最便于使用的庇护所。飞机、坦克、炸药、油料、兵工厂、核武器……重要军事设施、装备、战备物资都需要安身之地。可以预见,未来战争中,地下防御与钻地武器的较量将愈演愈烈,必将推动战争向地下深层空间扩展。发展地下防御技术和改进钻地攻击武器,好比盾与矛的交替发展,这种反钻地与钻地的“赛跑”将永远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