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秋逸,常直杨
(1.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2.南京晓庄学院旅游与社会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1)
公共文化服务是面向大众的公益性的文化服务,是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公共文化设施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机构开展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和场所[1].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快速发展,公共文化设施的状况得到改善,但空间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服务功能不全面、高水平文化设施欠缺等问题仍有待解决.
公共文化设施是城市地理学、区域地理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内容. 国外相关研究集中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影响因素、公共文化设施对城市的功能影响等[2-5],国内相关研究集中在公共文化设施的空间布局和集聚、具体案例地的文化设施发展策略等[6-12]. 近年来,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思想的指引下,涌现出基于社会公平视角的文化设施规划布局研究[13-15]. 总体而言,学界已充分认识到公共文化设施发展存在一定的结构性问题,并已从空间视角对文化设施开展研究,但仍存在研究与地理学结合不紧密、视角单一、对象有限、类型笼统等问题.
针对上述不足,本文借助中心性理论构建了江苏省公共文化设施效能评价体系,运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分析、反距离权重插值等地理空间方法,从数量统计和效能评价两个视角综合探究江苏省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影剧院等5类公共文化设施的空间结构,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对其机理进行驱动分析,探讨江苏省公共文化设施发展矛盾,为其均等化发展提出建议. 本文不仅为公共文化设施的空间均衡研究提供地理学思维,也为公共文化设施的均衡化布局提供实践指导.
江苏省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吴文化、金陵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整体实力较强,综合竞争力居全国前列. 2022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江苏省全省共有文化馆、群众艺术馆116个,公共图书馆122个,博物馆366个,并广泛建立了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实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形成了鲜明的江苏特色.
1.2.1 公共文化
公共文化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成的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各种公益性文化机构和服务的总和. 公共文化能培养人们的群体意识、公共观念及文化价值[16].
1.2.2 公共文化设施
从公共文化设施的功能来看,本文将其定义为:由政府部门出资修建,免费为群众提供的文化学习平台. 按照定义,公共文化设施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体育场馆等在内的多种场所. 结合上述定义,根据数据代表性与典型性原则,并参考相关文献,本文选取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影剧院作为研究对象[6].
依据江苏省2019年公共文化场馆设施名录,选取当年有经营活动的文化馆115家、博物馆329家、图书馆116家、美术馆88家、影剧院174家,利用百度坐标拾取系统爬取其经纬度坐标数据,并整理公共文化设施的经营数据(数据来源于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1.4.1 标准差椭圆
标准差椭圆又称方向分布工具,可用于识别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它在点模式中能考察点的疏密、方位、数量和大小. 本文运用标准差椭圆分析文化设施点的分布和权重,刻画空间数量和效能的差异. 其公式为[17]:
式中,s为置信度的值,δx和δy分别为椭圆在X轴和Y轴的标准差.
1.4.2 核密度分析
核密度分析是一种点密度估计方法,可用于分析空间点的分布模式和分布密度.核密度值随中心辐射距离的增大逐渐减小,本文核密度值反映公共文化设施的单位空间数量.其公式为[18]:
式中,f(s)为空间位置s处的核密度计算函数,h为距离衰减阈值,k(·)为核函数,s-ci为估计点s到样本点ci的距离.
1.4.3 反距离权重插值
反距离权重插值是以内插点与样本之间的距离作为权重参数的内插方法,以地理学第一定律作为假设,比克里金插值法更适用于反映公共文化设施在单位空间的效能.其步骤如下[19]:
(1)利用距离函数求出离散点与插值点的距离,通常采用欧氏距离作为距离函数公式:
式中,(x,y)为插值点坐标,(xi,yi)为离散点坐标.
(2)在幂参数确定的情况下,利用权重函数计算各离散点的权重:
式中,p为幂参数,n为离散点个数.
(3)计算插值点的插值:
1.4.4 双变量空间自相关
双变量空间自相关能够描述2个地理要素的空间关联和依赖特征[20],本文主要运用该方法分析各类文化设施数量和效能的空间相关性,从而反映文化设施数量和效能的空间集聚差异特征.其表达式为[21]:
式中,Zi和Zj是单位面积江苏省公共文化设施数量和效能观测值的方差标准化值,Wij为空间权重,Ii表示区域i的自变量与区域j的因变量之间的关联性.
1.4.5 地理探测器
地理探测器是由王劲峰提出的用于探究空间分异性驱动力的统计学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基于这样的假设:如果某个自变量对某个因变量有重要影响,那么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空间分布应该具有相似性[22].本文用该方法探测公共文化设施数量和效能与地理要素的相关性,其模型如下[23]:
效能即工作成果的效率、效果、效益[24],本文将效能定义为公共文化设施起到的实际作用和影响力. 公共文化设施作为文化活动的载体,其发展效能不仅能为场所本身带来流量效应,更作为一种地方文化标志彰显地方文化自信[25]. 中心性是城市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是衡量城市中心地位高低的重要指标[26-28],本文将城市中心性概念迁移,计算公共文化设施中心性以反映其效能.
2012年《全国地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定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建设的具体要求,包括:硬件设施如用房面积、功能空间面积、专业设备数量等;投资标准如地方投入、中央补助等;政策措施如考核机制、服务效能评估、人才队伍建设等;预期成效如开展文化活动、展览讲座等. 对照《规划》要求,参考文化场馆效益评价、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和国家A级景区评定标准,结合城市中心性指标、城市文化和旅游中心性相关研究[29-32],基于科学性、相对独立性、可比性和可获得性等基本原则,运用综合指标法,构建了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和影剧院效能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 公共文化设施效能评价指标体系
2.1.1 基于数量统计的标准差椭圆
江苏省公共文化设施数量在空间上呈“西北—东南”集中趋向,有约45°的倾向性(图1),中轴线大致位于“徐州—苏州”一线. 不同类型的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存在较大差异,美术馆、文化馆数量相对均衡,倾向性较小;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在西南方向数量较多,在苏北及沿海地区数量较少,分布中心向苏南地区偏移.
图1 公共文化设施数量的空间分布
2.1.2 基于数量统计的核密度分析
运用Arcgis10.2对江苏省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和影剧院的数量作核密度分析(图2). 公共文化设施呈现“南多北少”的趋势,且表现出“核心—边缘”结构,即在城市核心数量较多、在城市边缘数量较少. 文化馆、图书馆在南京、苏州、无锡市区形成了大规模集聚区,在苏北城市中心和苏南的区、县中心等形成小规模集聚区;博物馆在苏州、无锡市区形成大规模集聚区,在太湖沿岸形成集聚圈;美术馆分布较为松散;影剧院分布较广泛、均衡.
图2 公共文化设施数量的核密度分析
2.2.1 基于效能评价的标准差椭圆
依据表1构建的公共文化设施效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PSS 22软件的主成分分析法分别计算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影剧院效能数值. 在Arcgis10.2中导入各效能数值,计算其标准差椭圆. 江苏省公共文化设施的效能呈现空间分异(图3),总体呈现向西南角集中的趋向. 其中,文化馆效能的标准差椭圆偏移较小,说明文化馆在各地区效能均质化;影剧院、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效能均呈现“西北—东南”倾向性,且倾向程度逐一增加,说明这4种公共文化设施均存在效能分配不均、效能分配地方性的现象,尤其呈现向经济发达地区、向省会(南京)的倾向性.
图3 公共文化设施效能的空间分布
2.2.2 基于效能评价的反距离权重插值分析
运用Arcgis10.2对江苏省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和影剧院的效能进行反距离权重插值分析(图4). 借鉴相关研究,选取幂值为2作为半径[33]. 江苏省公共文化设施的效能呈现以多点为核心的扩散现象,说明文化设施的作用“以点带面”形成辐射影响力. 文化馆在“徐州—南京”及“盐城—南通”沿线效能较高,而在连云港、淮安、常州效能较低;博物馆在各地区的效能较平均,在南京、盐城形成的高效能区对周边形成范围较大的辐射;图书馆在徐州、南京、苏州、无锡等多地出现高效能点,并在苏南形成高效能区;美术馆在南京、徐州、无锡效能较高,而在其他地区效能较低;影剧院在苏南效能较高,而在苏北效能较低,部分品牌式剧院带动地方形成效能集聚.
图4 公共文化设施效能的反距离权重分析
公共文化设施需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本文以乡镇街道的行政区划作为基本单位,计算出江苏省504个街道和757个乡镇的公共文化设施数量和效能(将区域的核密度值和反距离权重插值加权计算).
参考人口空间、城市公园、公共服务等分布的影响机制[34-36],选取经济、人口、科教、交通、社区、文体环境6个指标构建公共文化设施数量和效能空间结构的驱动因素指标体系(表2). 经济指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反映地区发展对公共文化设施结构的影响;人口指地区常住人口数量,反映地区人数对公共文化设施结构的影响;科教指地区学校、培训机构数量,反映地区青少年及教育对公共文化设施结构的影响;交通指公交站、地铁站数量,反映地区交通条件对公共文化设施结构的影响;社区指小区数量,反映地区社区需求对公共文化设施结构的影响;文体环境指文化活动场所的数量,反映地区文化相关营商环境及文化资源配套设施对公共文化设施结构的影响.
表2 公共文化设施数量和效能的影响因素
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江苏省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影剧院5种公共文化设施数量的驱动因素(表3). 公共文化设施数量主要受人口、交通、社区、文体环境的影响,其次是科教,最后是经济. 人口、交通、社区和文体环境的影响最大,说明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布局考虑到人居环境,布局广泛、全面、大众化. 科教的影响适中,体现出公共文化设施面向青少年群体,一定程度上承担科普功能. 经济的影响较弱,说明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布局受地区经济驱动小,公平性相对较好.
表3 公共文化设施数量的因子探测结果
各公共文化设施中,文化馆受影响因素驱动最小且基本不受经济影响,博物馆、图书馆主要受社区和交通影响,美术馆主要受文体环境、人口影响,影剧院主要受社区、文体环境影响. 不同类型文化设施受到影响不同,说明各公共文化设施数量的驱动因素与其定位相适应,且文化设施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
利用交互探测器探测不同因素对公共文化设施数量的交互作用(表4)发现,所有因子都存在双因子增强现象,即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影响大于两因素单独作用的最大值. 其中,人口和文体环境对公共文化设施数量的影响因子探测值最高(0.580 2),社区和文体环境(0.552 9)、人口和社区(0.543 5)、人口和交通(0.539 1)、交通和社区(0.536 1)等的交互作用也较高,这说明公共文化设施数量主要受到与人相关的因素的共同影响.
表4 公共文化设施数量的交互探测结果
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江苏省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影剧院5种公共文化设施效能的驱动因素(表5). 各项指标对公共文化设施效能的影响均较弱,经济水平较其他因素影响稍大.
表5 公共文化设施效能的因子探测结果
各公共文化设施中,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的效能受各因素驱动较小,图书馆的效能受各因素驱动较大且主要受到经济、交通、社区、文体环境的驱动,影剧院的效能受到经济的驱动较大. 这说明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的效能基本不受地理要素的影响,图书馆的效能受到以社区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影剧院的效能主要受到经济水平影响.
利用交互探测器探测不同因素对公共文化设施效能的交互作用(表6)发现,所有因子均存在双因子增强现象. 其中,经济和文体环境对公共文化设施效能的交互影响最高(0.225 8),其次是经济和交通(0.204 2),这说明公共文化设施效能受到各类因素的协同影响,这种协同中经济起到重要作用.
表6 公共文化设施效能的交互探测结果
为探究江苏省公共文化设施发展的数量与效能均等化问题,运用Geoda软件对江苏省公共文化设施数量和效能差异进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表7),并在Z检验的基础上进行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图5).
图5 公共文化设施数量和效能空间自相关分析(局部)
表7 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
双变量空间自相关Moran’I表明地区公共文化设施数量和效能的相关程度. 图书馆的Moran’I指数较高,说明图书馆的数量和效能有一定相关性,图书馆数量的增加会催动效能小幅提高. 除图书馆外,其他文化设施的Moran’I指数均较低且出现负数,说明其他公共文化设施数量和效能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文化设施的效能并不随着数量的增多而增大.
数量和效能存在双变量局部“高-高”“高-低”“低-高”“低-低”的空间关系. “高-高”指地区的公共文化设施数量多且效能高,出现在各市中心地区,如南京市、苏州市中心区;“高-低”指地区的公共文化设施数量多但效能低,出现在农村人口密集且欠发达地区;“低-高”指地区的公共文化设施数量少但效能高,辐射状出现在“高-高”区周边;“低-低”指地区的公共文化设施数量少且效能低,出现在城市交界处、乡镇地区等. 这些说明公共文化设施的发展存在较强的南北不平衡和城乡不平衡,苏北数量多效能低,乡镇数量少效能低,而大面积出现的“高-低”关系也反映出多地存在效能低于数量的现象.
4.2.1 对各街道和乡镇的建议
“低-低”区:优化公共文化设施的空间结构,缩小南北和城乡差异. 增加苏北地区及农村乡镇地区公共文化设施数量,提高公共文化设施效能,通过政府拨款、地方筹建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公共文化设施投入.
“低-高”区: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效能辐射,扩大文化设施服务半径. 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周边交通建设,提高交通可达性;引导社区与公共文化设施合作,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社区服务水平;举办文化设施进乡村、乡村特色展演等,扩大公共文化设施效能范围.
“高-低”区:促进公共文化设施数量优势转化,提升文化设施功能品质. 鼓励地方挖掘传统文化内涵,提高文化设施展品、纪念品质量,促进“文化+旅游”“文化+互联网”等融合,综合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实力.
“高-高”区:发挥公共文化设施全面带动作用,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地方品牌. 发挥各市尤其是南京、苏州的公共文化设施龙头作用,形成文化品牌点、带、圈,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乃至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设施品牌,推动公共文化设施数量和效能利用最大化.
4.2.2 对各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议
文化馆:立足以人为本,促进均等发展. 重视苏中城市文化馆建设工作,通过搭建地方文化资源库、建设文化礼堂等方式,提高各市及交界处文化馆数量和效能,助力均等化发展.
博物馆:把握聚集特征,形成合力发展. 利用博物馆在地方形成聚集的地理特征,打造博物馆发展圈,推动效能辐射周边居民,如整合苏州、无锡地区博物馆资源,形成环太湖博物馆群.
美术馆:探索潜在资源,定位特色发展. 江苏省美术馆整体实力偏弱,需进一步探索连云港、宿迁、淮安、扬州及扬子江沿线的潜在资源,提升美术馆效能,同时利用无锡、徐州现有资源,提高美术馆影响力,推动效能辐射.
图书馆:聚焦乡村振兴,实现错位发展. 目前城市图书馆资源已较为丰富,应聚焦乡村图书馆发展,优化图书馆城乡结构,加强乡镇图书馆建设工作,促进乡镇图书馆公共服务均等化.
影剧院:发展大众文化,延续传承发展. 挖掘徐州、宿迁、淮安戏曲文化,促进传统戏曲文化与现代大众文化相融合,提高影剧院影响力.
本文从数量统计和效能评价两个层面对江苏省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影剧院等5种公共文化设施的空间结构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1)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呈“南多北少”的趋势,“核心—边缘”结构明显. 公共文化设施的效能以苏南地区为核心向外围辐射递减,在城乡边缘区存在明显断层.
(2)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主要受到人口、交通、社区等要素的驱动,说明其布局考虑到居民需求. 公共文化设施的效能主要受到经济要素的驱动,说明公共文化设施效能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经济优势反哺公共文化设施发挥效能.
(3)文化馆数量和效能受到的驱动均较小,说明文化馆均等化程度较好,能够满足周边居民日常活动需求;博物馆、美术馆数量受驱动较大,但效能受驱动较小,说明均等化较差,与居民日常生活不完全匹配,这与其旅游化、特色化发展相关;图书馆、影剧院数量和效能受到的驱动均较大,说明其容易受到经济、市场等因素干扰.
(4)对江苏省公共文化设施发展提供以下建议:①增加苏北地区及乡镇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②多措并举将公共文化设施数量优势转化为效能优势,加强周边交通等资源配置,优化营商环境. ③推动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均等化发展,促进博物馆、美术馆特色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