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记忆视角下盐城海盐文化谱系构建及设计传播

2023-12-19 04:34:19戚凤国
美与时代·上 2023年11期
关键词:文化记忆构成传播

摘  要:以盐城海盐文化为研究对象,首先从文化记忆的视角分析盐城海盐文化的组成,根据盐业相关活动中人、事、场的相互关系将其分为生产活动中形成的海盐文化、盐俗活动中形成的海盐文化及艺术创造活动中形成的海盐文化三部分,构建海盐文化构成谱系。其次从文字和图像、地点和空间、仪式和节日等方面分析海盐文化媒介,建立盐城海盐文化过去和现在的联系。最后从形象、结构、意义、载体几个角度进一步分析海盐文化设计传播方法,以推动海盐文化的现代传播。

关键词:文化记忆;盐城海盐文化;构成;媒介;传播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度盐城市政府社科基金项目“盐城传统盐俗信息图谱构建和文化传播研究”(23skC57)研究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1],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丰厚的海盐文化即盐城人民集体记忆中的重要部分。盐城地处黄海之滨,有两千余年的盐业发展历史,在“煮海为盐”的年代,对于盐业生产具有先天的地理优势,因遍地皆盐场而得名,是我国唯一一个以盐命名的地级城市,众多乡镇均与盐文化有内在的深厚渊源,至今仍有许多包含“场”“团”“灶”“总”“丿”“仓”等盐业词汇的村镇名称。从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设置盐渎县至清末民初“废灶兴垦”,一直是一种大范围、集体性的劳作生产,主要为自身生存和政治服务,这和一般性的传统手工艺的小范围活动是有所区别的。在这一漫长阶段的文化传承中,是以连续性的集体记忆形式继承和发展,文化传播的环境、形式没有根本性变化;到清末民初“废灶兴垦”之后现代化盐业生产方式的施行,传统制盐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古盐业城镇村落也纷纷转型;时至今日,原本植根于人们血液中的海盐文化已逐渐被稀释、遗忘。在地域文化生态建设的背景下从文化记忆的视角重新审视海盐文化过去和现在的关系,夯实盐城本土文化之根,为其注入新的活力尤为必要。

一、文化记忆的概念

文化记忆的概念由莫里斯·哈布瓦赫在有关集体记忆的研究中首次提出[2]。阿斯曼夫妇从媒介研究和文化史出发,提出文化记忆是一个将传统、历史意识、“神话的动能”和自我定义结合到一起的文化范畴,它受制于纷繁多样的历史变迁。由此可见,文化记忆具有持续动态演变的特征,由媒介技术手段决定其革新进程。目前学术界暂且将其界定为“社会文化语境中现在和过去的互动”[3],以强调其研究范围既有记忆的联系,也有社会、文化的语境,核心是过去和现在的互动。在社会快速发展进程中,一些地区由于文化基础的破坏,集体的、跨代际的交往基础和理解能力的消失,出现了现在和过去的脱节,一些优秀传统文化逐渐被淡忘和消失。文化记忆正是要在过去和现在之间建立一种非共时性的存在,以保存历史记忆,并构建其现代意义。文化记忆理论展示了传统和现代实现融通与契合的方式,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及文化创意设计提供了一个具有启发性的研究视角。

二、文化記忆视角下盐城海盐文化构成谱系

在中国古代社会,两淮盐业因其重要的经济地位而被历代王朝所重视,海盐文化也在和盐业相关的一系列活动中孕育产生。依据文化记忆理论中传统和现代契合的各个方面,可把传统海盐文化按照活动主体、活动方式、活动场域的不同分为生产活动中形成的海盐文化、盐俗活动中形成的海盐文化及艺术创造活动中形成的海盐文化。

(一)生产活动中的海盐文化

盐业生产活动的主体包括盐官、盐商、盐民及其他相关劳动者。盐官为管理者,按照等级和职责有不同划分,各朝各代亦有所差别,以明代为例两淮盐业设都转运盐使司—分司—盐课司三级管理机构[4]。盐城境内13个盐场分属泰州、淮安分司,是两淮盐区盐场最为集中、盐产最为丰硕之地,为当朝政权贡献了重要的盐产资源和盐税收入[5]。盐课司是明代盐业的基层管理单位,通过灶户中的团灶组织,对沿海分散的盐业生产者(灶户)实施管制,形成以盐官为主体的盐政文化。在生产活动中,盐民无疑是盐文化创造的最主要群体,主要体现在生产工具、制盐工艺及制盐遗迹等方面,伴随生产工艺的不断改善,盐文化内容也不断丰富,如盐城地区古法制盐技术经历了煎熬成盐—砖池晒盐—泥地晒盐三个阶段,技术的升级使组织结构、工具材料等也发生相应变化。同时盐商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在生产领域也会进行资本投入,设立新灶、雇用盐民扩大生产。其他相关劳动者则包括运盐的河工、临时雇佣的脚力、从事盐业工具制造的工匠等。这四类人群在各自场域的行为方式共同形成了生产活动中的海盐文化。

(二)盐俗活动中的海盐文化

盐俗是在盐业发展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盐文化民俗,盐城地区盐俗历时悠久、丰富多维。传统盐俗活动是海盐文化基因的本质体现,具有丰富的地域性文化场域,是唤醒和呈现海盐文化记忆的重要源泉,包括节日、饮食、服饰、俗语等。节日中祭盐宗是一项重要内容,其多维性体现在祭祀活动参与主体不同,祈求内容和形式也会有所差别。如盐官一般祭拜管盐之宗管仲,盐商祭拜经盐之宗胶鬲,盐民祭拜产盐之宗夙沙氏或盐盘大圣、盐婆娘娘。祭祀规模则根据组织机构排场大小不同,一般盐场组织排场大,团灶组织排场小;饮食和服饰主要体现在盐民和盐商两个不同群体的差别,如盐帮菜可分为盐工菜和盐商菜,服饰包括盐民工服、盐商华服及仪式服饰。其中明清盐商奢华之下的极致要求对淮扬菜、服饰的发展均产生了重要影响;俗语则包括方言、谚语、歇后语、盐业术语、盐味地名等。

(三)艺术创造活动中的海盐文化

艺术创造活动主要是为满足人们精神需求而产生,生活是其重要素材来源,盐城地区相关艺术创造活动的主体为历史文化名人和人民群众,包括传说、诗文、戏剧等。通过人民群众的代际传播、演绎发展,原本的盐工号子、“门叹词”已演变成经典的淮剧;张士诚“十八扁担起义”、卞元亨打虎等众多历史事迹也被施耐庵所借鉴,融入到《水浒传》中;清朝盐民诗人吴嘉纪的“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让人穿越历史时空,至今能清晰地体会到盐民的辛劳。

三、盐城海盐文化记忆媒介

文化记忆作为一种过去和现在的互动,需要不同的媒介来支撑,不同的形式去组织[6],海盐文化记忆媒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文字和图像

文字自诞生起,就成为记录历史的重要媒介,且具有永生的性质,人类依靠文字支撑起厚重的历史记忆。其特点一是记录历史的真实,虽然这种真实可能会被书写者的个人情感或统治阶级的意志所“渲染”,但不妨碍架构起过去和现在的联系,使现在的人们对过去有所了解、认知。如《盐城县志》《淮南中十场志》《两淮盐法志》等方志史料,对盐政管理、生产关系、风俗文化都有记录;二是文字的思想性,文字能够跨越时代进行引导,具有积极的象征作用。如施耐庵的《水浒传》、李汝珍的《镜花缘》等在盐城地区创作的文学作品均有海盐文化的丰富体现。图像也是文化记忆的重要媒介,包括图画、建筑、雕像、器具等,随着物质性的图像在时间流逝中不断被毁坏,愈发体现出保留下来图像的弥足珍贵。文献中的图例、建筑中的壁画、盐宗祠中的雕塑、遗存下来的盘铁、锅丿等制盐器具,这些图像都与整个海盐文化不可分离地编结在一起,以一种视觉凝固的姿态承载着海盐历史记忆,并被赋予强烈的情感加以强化。

(二)地点和空间

地点是用来整理文化记忆的顺序,方便这些记忆被重新找到的是回忆的载体,其对于文化的保留、挖掘及其回忆空间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因为它们能够通过把回忆固定在某一地点的土地之上,使其得到固定和证实,还体现了一种持久的延续[7]。如安丰、新兴、小海、便仓等村镇,都是古代盐场或盐仓所在地;大丰草堰古盐运集散地保护区是现存国内最大、海盐文化遗迹最为丰富的区域;西溪古镇曾是历史上盐税的主要征集地,北宋时期吕夷简、晏殊和范仲淹早期都曾在此做过盐税官员,有“西溪三相”之称;以及阻挡海潮的范公堤,运盐的串场河等。这些地点和地点之上建筑的空间都体现着文化的传承和记忆的隐喻,而出于人们对范仲淹的感激敬仰,对盐宗的敬畏崇拜,范公祠、盐宗祠这类建筑空间会升华成为一种纪念性的文化记忆。

(三)仪式和节日

一般文化记忆的维系是专职传承人员的任务,如文化遗产传承人、相关机构的研究人员等,而广泛的集体人员对于文化记忆的获取,则以集会式在场参与完成,仪式和节日是其中首要的组织形式。通过定期重复,强化集体认同,保持文化一致性和传承发展,这也是文化传播在传统风俗中的一种体现。影响较大的有盐婆生日、祭盐宗、晒龙盐、烘缸会等。如每年农历正月初六为盐婆生日,盐民到滩头或风车头贴盐婆画像,点烛、焚香、放鞭炮,烧纸磕头,烧纸名为“烧盐婆纸”或“烧滩头纸”,通过祭祀祈祷以求产盐又好又多;农历三月初三是开晒日,盐民生火烧盐之前,要先祭盐宗,供三牲,烧香烛,行三跪九叩之礼。秋后灭火休煎,也要祭之,感谢盐宗保佑当年盐产丰收[8]。特定的仪式和节日体现了盐业风俗中人们的追求和信仰,是海盐文化集体记忆传承的重要媒介。

四、盐城海盐文化设计传播

海盐文化包含生产、生活、艺术创造多个方面,其文化记忆的多种场域具有不同的意义和象征,在时空场域均已转变的现实情况下,可根据不同记忆媒介和文化载体,对其进行现代性设计转译,建立古今的文化关联性。

(一)构建海盐文化形象符号

文化记忆不是历史,其发展演变的特征决定了在现代文化传播时形象符号也要跟进切合人们的生活方式,形成文化自觉。代际更迭,社会语境的变化,原本的纪念之地逐渐变为回忆之地甚至遗忘。因此在海盐文化形象构建时,不仅包括文化载体的物质形象,还包含其所蕴含的精神形象,即符号所传达的隐喻和象征[9],以加强海盐文化形象符号的认知。首先可通过IP设计的方法建立海盐文化产品的整体传播形象,如“盐之有礼”“盐之有物”之类品牌形象通过文字的力量给人以代入感;再根据媒介和文化载体的不同进一步挖掘形象特征,构建文化符号,如生产活动中的制盐工艺、器具、场所等本体形象和其所蕴含的象征意义。

(二)解构代表性器物、建筑的结构形式

在文創产品开发中,一些代表性的器物、建筑的形式和结构特征是设计研究的重要对象。传统器物、建筑本身就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其结构形式特征即当时社会环境下功能、审美的普遍性认知印象,如范公堤、三贤祠、海春轩塔等古建遗存,不仅具有物质化遗产的功能特征,还镌刻着千百年来人们的精神信仰和文化传承。对其结构形式进行解构即突出重要特征以形成对海盐文化的快速感知和认同,解构具有明显特征的海盐文化载体的方法可以在海盐历史记忆传承过程中,扩展其文化的表现形式,形成一种更利于现代性传播的文化认知。

(三)功能意义的转变和映射

文化传承不是单一通过有意识地建立传统而连续进行,还需跟随时代变迁,研究社会语境和应用场景,使之服务于当下的社会活动。正如文化传承不仅包含历史记忆的存储,还包括功能性的转变。因此,为使其被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可以进行合乎逻辑的意义转变和映射,使文化载体的功能意义契合当下所应用的情境。在“煮海为盐”的时代,盐民的生活是异常艰苦的,属于封建等级制度下被剥削的底层人民,整日辛勤劳作又无可奈何,但也体现了盐民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当然也有反抗精神,如张士诚等人的“十八扁担起义”。其中吃苦耐劳的品质是宝贵和值得传承的,可通过设计转译使其映射到使用者的心理感受中。

(四)拓展海盐文化传播形式

随着技术的进步,文化记忆的存储媒介在不断演变,其表现载体也呈现多元的特征。若要建立过去和现在更好的互动交流,必须准确把握信息智能时代载体的形式演变,用更适合的载体输出价值意义,在时空、场景、情境等方面探索更多可能性。尤其是对于代际较远的年轻一代的文化输入,由于生活方式的完全断裂,想让其接受和理解,在场式的体验尤为重要。如“担灰滩晒”“上卤煎盐”“捞洒撩盐”等制盐工序,完全还原场景会受到地理位置、空间、气候、安全等多方面限制,可采用VR虚拟现时技术让人们得到沉浸式体验。

五、结语

盐城海盐文化记忆具有多维的组成和多样的媒介、载体,时代变迁下的表现形式已发生改变。在设计领域对其传播,可使原本固定的如古建遗迹等“动”起来;可使原本已消失在人们记忆中的如先民生活方式、制盐方法等“再现”出来,即通过设计转译使海盐文化记忆产生“回声”,重新回到人们的思想当中,形成认知、认同,巩固城市文脉。在文化多元发展的今天,传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需要更多样的形式去实施。文化记忆的视角打破了传统文化构成物质与非物质的分类方法,更关注文化活动主体、行为方式和活动场域的联系,使我们更清晰地认识传统文化在当下的构成形式和存储媒介,认识其形式变迁和演变的规律,重新审视时空转换、代际更迭下文化传播的方法和意义,形成文化自觉和复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J].当代党员,2019(11):4-6.

[2]杨福川.基于文化记忆理论视角的新时代改革开放精神弘扬研究[D].西安:西安交通大学,2020:35-38.

[3]埃尔,纽宁.文化记忆研究指南[M].李恭忠,李霞,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21:2.

[4]郭正忠.中国盐业史:古代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94.

[5]李传江.明清两淮盐业经济影响下的区域文艺创作与消费[J].求是学刊,2017(1):113-120.

[6]郭琳,张凌浩.经典国货文化记忆在当代设计中的价值与延续[J].包装工程,2012(10):110-113,117.

[7]阿斯曼.回忆空间:文化记忆德形式和变迁[M].潘璐,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344.

[8]陈红红.盐城海盐文化[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95-97.

[9]米歇尔.图像学:形象,文本,意识形态[M].陈永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88-90.

作者简介:戚凤国,硕士,盐城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工艺文化与产品设计。

猜你喜欢
文化记忆构成传播
以空间为媒介:从浦东的“空间记忆”到迪士尼乐园的“消费空间”
新闻界(2016年15期)2016-12-20 09:40:56
浅谈传统文化精神力量
青年时代(2016年27期)2016-12-08 22:29:18
浅析哲合忍耶的苦难记忆与心灵皈依
人间(2016年30期)2016-12-03 21:42:02
《金字塔铭文》与古埃及复活仪式
古代文明(2016年4期)2016-11-14 22:43:21
齿轮油的构成和分类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2:31:56
构成艺术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25:42
当代传播视野下的昆曲现象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11:16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传播
探析水建筑物中水闸的构成及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