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探究

2023-12-19 13:02:59张丽玲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9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评价

张丽玲

摘 要:近年来,伴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持续加快,相关部门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某种层面而言,学生自身的核心素养直接决定着个人的长期发展,甚至影响着学生的未来。教师一定要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说,以核心素养作为基础创建高效课堂,将课堂真正交还给学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上变得更加主动积极。本文首先阐述了核心素养的概念,然后对核心素养下构建高效语文教学课堂的意义进行介绍,指出当前高效语文教学课堂建设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合理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19.022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非常重要,直接关系着学生个人思维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影响着学生语言以及表达能力的提升,对学生而言意义重大。近几年,国家相关部门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创建比较重视,要求语文教师要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等方面,积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概述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始终都是重点。教师在开展教育的时候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个人成绩和知识的掌握情况,而是要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上,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对小学语文学科来说,核心素养的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的文学常识,这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所在,倘若对语文常识不了解,那么将对日常学习带来很大影响,学生对学习提不起来兴趣,甚至感到枯燥和单调,这对语文学习十分不利。因此,语文教师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小学生的个人能力,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帮助小学生逐渐掌握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全面提升学习能力。

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构建高效语文教学课堂的意义

1.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近几年,学生面对的学习压力持续加大,不管课上还是课下,学习负担持续加重,不少学生对学习感到厌烦。在注重核心素养培养的当下,积极构建高校语文教学课堂,有助于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消化和吸收课堂知识,给学生提供更多自由发言的机会和活动空间,在此基础上才能不断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2.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高效”两个字,主要目的在于全面提升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对此,语文教师要选择高效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上,全面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3.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也是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和稳定发展的基础保障。目前,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要求相当严格,一旦出现任何错误就开始进行批评和教育,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丧失积极性,师生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对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大影响。以核心素养为基础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的原因

1.教学目标过于极端化

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整体开展情况来说,教学目标的设计主要有两个极端:首先,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将教学重点主要集中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目标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很容易忽略;其次,语文教师没有深刻领悟“三维目标”的含义,该目标属于系统化的一个整体,并非单纯的三大教学目标,任何一个都不能缺少,否则效益目标将无法顺利实现。

2.教学内容单调枯燥

对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课堂教学效率低的原因在于教学内容不够多样化。有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内容仅仅局限在教材,导致小学生的思维受到很大限制,长期下去思维变得越来越固化。有的语文教师在筛选教学内容时不够慎重,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局限性较大,基本上以相关部门要求的内容为主,无法在内容方面进行延展和拓宽;还有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由于自身的惰性和惯性,很少积极主动地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仅仅让学生掌握课本上面的基础内容,很少涉及其他知识,导致学生的知识面无法得到拓宽,语文学习变得越来越枯燥,很難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3.教学模式缺乏科学性

要想确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教师除了要选择内容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之外,还要使用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才能顺利实现阶段性教学目标。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语文教师为了全面迎合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开始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手段上多变,却无法对课堂教学的本质进行精准掌握,表面上看课堂教学内容相当丰富,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当高,实际上学生根本收获不了有价值的学习内容,最终对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带来极大影响。

4.教学评价模式相对滞后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少语文教师根本不重视教学评价的环节,事实上要想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其中的重点和关键就在于教学评价这一环节。详细而言,教学评价的指导方向主要参考教学目标,是对课堂教学成果以及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综合性评价与衡量。因此,如果拥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模式,将为教师日常教学方案的改革和调整提供有效的参考,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然而通过大量实践可以看出,不少语文教师由于受到应试教学理念的限制,在评价课堂教学成果的时候仍然使用传统单一的模式,主要以教师评价学生为主,学生很难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导致最终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出现偏差。除此之外,有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评价课堂学习成果的时候,唯一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个人思维能力以及情感目标的表达与实现直接忽略,使用的评价模式过于单调和片面,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四、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

1.更新滞后的理念,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和优化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参考和依据始终都是课堂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才能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小学生充分掌握本节课的课堂学习重点,提升课堂教学成果。尤其是在核心素养的前提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目标设计上下功夫,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首先,始终以新《课标》作为参考,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和目标进行了明确,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要摒弃传统不合理的教学观念,不能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语文知识,而是要对新《课标》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探究,设计一套与实际情况相符的语文教学目标。在具体实践和应用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始终以价值观、情感、方法与流程、技能与常识作为参考要素,在此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完成进行引领和指导,促进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效率的全面提升。

其次,教师要始终以教材作为主要的载体,在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材始终都是重点,更是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和实现的基础。这就要求在教学目标设计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通读,与作者展开深层交流,在此基础上才能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度挖掘,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此作为参考,设计一套与现实情况相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目标。

最后,教师要始终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着力点。语文教师需要对教学目标的内容和追求加以明确,以此为基础推动学生自身的综合发展。这就要求在教学目标设计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参考学生这一关键要素,以学生当前的水平掌握情况以及个人能力作为参考依据,确保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特征以及个性化思维保持高度一致,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起到应有的引导效果。除此之外,在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出具有差异化以及个性化的教学目标,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具体需求。

2.科学筛选课堂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语文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需要对语文学科的个性化特征进行全面把握,课堂教学主要参考依据为教材的内容,同时还要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在教学内容方面逐渐实现多元化,通过这些手段不断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方面的核心素养。

具体来说,教师首先需要对新《课标》要求的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筛选,目前,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为“使用教材、不教教材”,语文教师要对核心内容进行全面了解,把握其中的核心要素,并将其融入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此推动阶段性教学目标和任务的正常完成。

其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需始终坚持校本化。在新《课标》的引导下,近几年国内教育领域开始衍生出校本化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语文教师在筛选教学内容的时候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筛选与学校有关规定相符的教学内容,才能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更加熟悉,全面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此同时,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校本化的相关内容,可以使学生对家乡产生更深刻的了解和热爱,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贯彻执行将带来很大帮助。

再者,在筛选教学内容时需立足生活化。以小学新《课标》的改革作为前提,在语文教学内容扩展的过程中,还要以学生的个人生活作为基础,教学内容需要与学生的生活进行高度关联,有助于学生将学习内容充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使语文学习真正发挥价值。

最后,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方面需实现灵动化。目前,语文教材的结构相当完整,而且逻辑性比较强,不过其中的内容选择有一定的滞后性,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了不同层面的影响,无法实现预期的学习成果。针对以上情况,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扩充的时候需始终以教材固有结构作为基础,原则上要实现灵动化,课堂教学内容要做到生动和鲜活,全面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通过这些途径有助于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3.选择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

新《课标》里有明确的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同时也要与语文学科的个性化特征、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身心发育进行有效结合,筛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此为基础使小学生学会如何进行探究学习、如何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同时也要学会怎样自主学习。这就要求在高效课堂构建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要开拓思维,积极进行创新,摒弃传统不合理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面注重高效性,将课堂时间真正交还给学生,教师需发挥从旁协助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指导并解答各种疑问。

具体来说,在筛选教学方法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要将课堂教学目标进行有机结合,始终注重教学方式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核心,由于课堂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往往也会有所不同,对此,语文教师要筛选匹配的教学方法。其次,在筛选教学方法的时候还要与教学内容进行全面融合,比如可以使用近几年比较流行的合作探究或者情境教学等方法,也可以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为学生播放一些生动有趣的音视频,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助力高效课堂的构建和实施。

再者,教学要与学生的个人学习情况进行结合。不同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度、认知水平、思维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语文教师在筛选教学方法的时候要有所偏重,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度掌握,选择个性化以及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4.构建高效的课堂评价

在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始终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中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评价标准缺乏公正性和客观性,无法将课堂教学成果真正体现出来。在新课改的前提下,语文教学开始注重多维度的目标,在教学评价方面注重全面性和多样化,这些都给最终的评价成果带来了很大影响。由此可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将重点放在学生的知识目标掌握等方面,还要从其他层面和角度展开综合评价,比如,在教学评价指标中融入作业完成度、课堂表现等更多的要素,将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体现出来。评价主体也要注重多元化,因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评价并非是单项和单维度的,而是多样化和多维度的,对此,教师要将小学生自身的主体地位充分显现出来,在教学评价体系中融入教师评价、自我评价以及其他学生评价等诸多模式,才能让小学生真正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使教学评价发挥出应有的效用。

综上所述,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时候,语文教师一定要统观大局,做好课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结合小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让小学生进行分组学习或者合作学习,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此外,语文教师还要对教材的内涵进行充分挖掘,才能不断调整并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梁彥成《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实践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科技资讯》2021年第24期。

[2] 魏景峰《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年第7期。

[3] 史永杰《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年第6期。

[4] 王小菲《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年第5期。

[5] 韩蓉《探究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中国新通信》2021年第9期。

[6] 王雅茹《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评价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40
近观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22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 03:12:18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