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周游列国时,有一次中途困乏,于是停在大路边歇息。谁知道驾车的辕马忽然挣脱了缰绳,“哒哒哒”跑去啃人家种的庄稼。结果那匹马被正在田里干活的几个农夫抓住了,扣留起来,硬要孔子他们给个说法。
子贡自觉辩才无碍,那么多达官贵人都被他的辩才折服,仅凭着他那三寸不烂之舌,就曾经“存鲁、乱齐、破吳、强晋、霸越”,说服这么几个小小的农夫,那还不是轻而易举的小事。于是信心十足地走过去,对着那几个农夫滔滔不绝地说了一大通,上自天文,下至地理,引经据史,旁征博引,真是舌灿莲花,说得天花乱坠。可是那几个农夫只是用眼干瞪着他,看他在那里之乎者也,一句话也听不懂。最后实在不耐烦了,一个个挥着拳头、舞着棍棒,做出要动武的样子,子贡这才悻悻地跑回去,脸上很不自在。
就在大家无计可施的时候,一个看上去笨头笨脑,刚来没多久,正替孔子赶车的马车夫却自告奋勇要去讨回那匹马。孔子一看,其他弟子都不敢去,只好让他去碰碰运气。
那马车夫走到那些农夫跟前,对他们说道:“道理很简单,你们不在东海耕田种地,我们不在西海耕田种地,那么我们的马又怎么能够不吃你们的庄稼呢?”
农夫们一听,不住地点头,说:“这才对嘛,你这话说得有理。先前那个人说了一大通,也不知道都说了些什么!”然后,农夫们高高兴兴地把马还给了马车夫。
这件事告诉我们,说服应使对方听得明白。如果忽视这一点,势必枉费口舌和心机,难以达成有效的说服。(摘自《思维与智慧》 胡礼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