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变局时代清醒认识世界并坚定走向未来
——专访军旅作家宗潭

2023-12-19 08:30陈夫
中国军转民 2023年22期
关键词:孙武孙子兵法

本刊记者 陈夫

2023年5月,军旅作家宗潭新书《孙子兵法辑佚》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是宗潭基于景林珍藏版手抄本、珍贵家传竹简和龙门孙氏宗谱等资料,对目前流传的《孙子兵法》进行了重新辑佚整理和释译解读,增入了大量先前未曾公开的珍贵篇章,并对这部兵法在流传过程中因错简或乱简造成的章节顺序混乱给予了勘正。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原副主任、少将戴绍安表示,《孙子兵法辑佚》为兵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参本。

那么,宗潭是如何创作《孙子兵法辑佚》,与目前流传的《孙子兵法》版本到底有何不同?如何从《孙子兵法》来看“在大变局时代清醒认识世界并坚定走向未来”这一命题?现代的国家治理与军事治理可以从《孙子兵法》得到哪些借鉴或智慧?青年人要不要读《孙子兵法》,它能给青年人带来哪些智慧启示?怎么看《孙子兵法》用于商业竞争?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对宗潭进行了专访。

辑佚工作除了要面对浩繁的卷帙,更需要大量的实地查访,可以说繁琐而耗时耗力,对《孙子兵法》重新辑佚更是不易。您是怎么想到要开展这一课题研究的,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所在?

宗潭:我对《孙子兵法》的系统研究始于1997年,在入读南京政治学院之后,开始有意识地收集整理不同版本的《孙子兵法》并进行比较研究。到北京工作之后,我接受中国人物传记丛书编委会黄宾堂先生的邀请,开始了孙武传的创作。

要说有什么特殊原因,我想多是在于自己也是孙氏后人,内心有一种很难取舍的情怀。据我了解,很多作家在创作孙武传中都面临着一个瓶颈,就是查不到孙武的生平——他到底出生在哪?最后所终又在哪?诸此对孙武难以探究与查访的渊源问题,或许是导致创作无法进行下去的最终原因。后来黄宾堂先生找到我说,你能不能写一写?在接受这个艰巨的任务后,我开始了孙武传的创作,包括孙武的具体出生时间,他的家传,他的家族的历史;包括后来他离开吴国的时间,从齐国到吴国的时间;包括到吴国认识伍子胥的时间。在伍子胥的推荐下出山,帮助吴王完成东南霸业,后来又悄然退隐、逍遥山野,著书立说。由此,我将他的生平脉络做出了较为完整的时间勾勒。

但要写好孙武传,首先要还原他的真实形象,读懂他的著作,了解他的思想。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完成了这部《孙子兵法辑佚》。

您是如何完成《孙子兵法辑佚》创作的,您的这个版本与目前社会上流传的《孙子兵法》有何不同?

宗潭:山东是孙武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江南一带是孙武一生著书、出世和退隐江湖的地方,大江南北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我在南京萨家湾的数年中,先后多次前往过苏州、杭州和广饶等地采风与查访,来完成对散佚资料的整理。在创作过程中,我根据孙氏家谱、历史记载,以及对搜罗与收集的十多个不同版本的《孙子兵法》进行逐字逐句地比照与勘校,其中包括 1972 年银雀山所出土的《孙子兵法》竹简。

我所整理的版本为15篇,辑佚了先前许多未曾公开的篇章,所以在字量上达到了 13000 多字,而目前流传版本只有 5000 字有余,足足多出1倍以上;其次,基于兵法的内在逻辑,我对章节顺序做了调整。据我考证,目前流传版本的13篇应该是孙武长子孙驰通过抽取《孙武兵法》部分精华所成,简洁地概括了孙武的军事思想。这 13 篇中有5篇讲战略问题,有4篇讲战术问题,有4篇讲战斗问题,在兵法逻辑上这三者的关系应该是一个层层递进的关系,不夸张地说,就如同抽丝剥茧一样严丝合缝,而这种关系在目前流传的版本中却是完全是混乱的,这是完全不对的。

如何从《孙子兵法》来看“在大变局时代清醒认识世界并坚定走向未来”这一命题?

宗潭:我们都知道春秋末期是一个大分裂、诸侯割据非常混乱的一个年代。简单地说,其实也是一个重新洗牌的大变局时代,特别是诸侯争霸,民不聊生。在这种境况下,孙武作为一个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关注的就是如何能够让世界平息战争,走向和平共处、走向未来。

可以认为,其实孙武是站在了一个人类共同命运的高度,并秉以这样的视角来思考人民的未来,这说明他并非只是纯粹的研究兵法。而像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大家其实也知道,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打开电视,大家都能看到“俄乌冲突”战争、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激烈交锋,包括我们的很多贸易战,可见我们这个世界和春秋末期有个相似的地方,就是同样属于撕裂的一个变局时代。各种价值观碰撞,各种矛盾冲突加剧,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站在人类命运的高度去思考我们走向何方,需要我们从《孙子兵法》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所以在前不久的第十届北京香山论坛上,能够把《孙子兵法》和全球治理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我想也是有这方面的原因。

孙武站在人类命运的高度审视未来,提出了人类生存相处之道的宏大命题,所以他不是一个战争爱好者,而是一个战争研究者。他对兵法研究的目的是慎战,主张不要轻易发动战争,而且通过研究号召人类要止战,要停止战争,要和平共处。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孙子兵法》虽然表面上是研究战争,实质上却超越了战争的范畴,孙武在书中提出一系列内涵丰富的思想理念,对军事、政治、哲学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推动作用。我曾用五句话概括了自己研读《孙子兵法》的体会,以及对它的评价:一是具有恢弘的战略视野,二是具有深邃的哲学思想,三是具有高超的谋略智慧,四是具有深厚的道德情怀,五是具有全胜的军事艺术。所以在我们这个时代,我认为只有用这五个方面去深入掌握《孙子兵法》的精髓,才能更好地审视我们这个时代,审视我们的外交,甚至审视我们的生活。

《孙子兵法》是集兵法、战略、谋略的一部兵学经典,您认为现代国家治理与军事治理可从中得到哪些借鉴或智慧?

宗潭:我认为是这样的,《孙子兵法》从诞生以来,不但在现代中国,应该说在中国历史发展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代一代的军事家、政治家去研究《孙子兵法》,甚至于像曹操、杜牧,包括岳飞、戚继光这些军事名将和诗人都去注释注解《孙子兵法》,有的在他们的军事生涯中用《孙子兵法》来指导战斗。而且致力研究《孙子兵法》的精神,包括毛泽东同志主导的四度赤水之战,典型的运用了《孙子兵法》精髓。此外,毛泽东同志还对《孙子兵法》作过高度评价。

虽然《孙子兵法》仅仅是孙武原作《孙武兵法》的一小部分内容,但也构成了一个完整深刻的军事理论体系,深刻揭示了战争规律,系统阐述了孙武的战略思想和军事谋略,闪耀着哲学光芒,对古今中外治国治军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所以我想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中,应该说《孙子兵法》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部研究行军作战的兵书,更是一部内容博大精深的哲学巨著,它将《易经》中“天地人三才,才为贵”的思想在治国治军领域作了进一步阐述。所以《孙子兵法》对我们军事家、对我们治国理政者来讲,在做出每个决策时有这么几个观点要去深思。比如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提醒我们要慎战,而且研究战争,一定要放在一个很高的高度去研究,不可轻易地去开启战事。

其二,就是告诉我们要重战,要重视战争,做到安不忘危,特别是在军事力量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有我们的战略、谋略。

其三,对于我们的外交来说,应该讲究“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我们可以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前两天在美国参加活动时的重要讲话,包括他在宴会上的发言,都在强调在大变局的时代要如何管控分歧、跨越分歧,遏制擦枪走火,做到和平共处。可以说这一外交策略是对这种思想做出了一个很好的典范。

此外,就是《孙子兵法》还有着很深厚的民本思想,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将道列为五事之首,对兴衰治乱具有强烈的警示意义,所以孙武在书中就道做了很长篇幅的论述。对于百姓的利益,作为从政者及管理者一定要重视,一定要把它放到最重要的位置来考虑。考虑百姓的利益,包括我们现在提出的“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其实也就是民本思想。

您认为青年人要不要读《孙子兵法》,它能给青年人带来哪些智慧财富?

宗潭:对于青年人,我认为尤其要读《孙子兵法》,特别是青少年。大力发展全民国防教育,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强调的一件大事,特别是在我们这个大变局时代,很多年轻的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游戏等等,甚至有的患上网瘾。我们有些大学生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下,变成了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考虑自己的事多,对国家、对民族、对我们这个社会的未来很少去考虑去关注。

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强化全民国防教育观念。年轻人首先要通过读《孙子兵法》这样的国学经典,接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对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做出的重要指示,而这次会议也正式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思想对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承传做出了很重要的阐述。那么文化传承到底要传承哪些?其实最主要的就是传承经典,所以《孙子兵法》作为国学、军事学的瑰宝,年轻人应该要去学,通过学习树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高尚品格,提高自己的站位,做到真正和党、国家、民族的未来紧紧联系在一起。在考虑事时,要有大局观。

其次,作为年轻人,确实不要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比如说到其他国家留学,看到比中国先进的,要奋起直追。但我们的目的是什么?目的不是留在国外,去为个人赢得好处,为个人创造安逸的生活;我们的目的应该是在将来能更好地报效祖国、报效父母,这是年轻人更要学习的。

社会上存有一些热度较高的现象,比如“内卷”“躺平”“精致利己主义者”等 。孙武是个很纯粹洒脱的人,进退淡泊、宠辱不惊,很富传奇色彩,青年人可以从他身上得到哪些人生启示?

宗潭:你这个问题非常有现实意义。孙武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年代,一个充满着家族争斗、诸侯争霸的春秋晚期,当时的境遇对他冲击很大,但他研究兵学的出发点是很高尚的,所以为什么说孙武这个人具有深厚的道德情怀和民本思想。他研究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制止战争,而不是通过指挥打仗去赢得什么名利好处、去当霸王。他真正的出发点是通过扶持、帮助有道的明君,能够为当地老百姓守护和平,创造一种幸福的生活。

所以孙武为什么从齐国到了吴国后隐居穹窿山创作他的兵法,应该是甘于平淡。公元前512年,在一次机缘巧合下,经好友伍子胥推荐辅弼吴王阖闾。当时他的出发点很纯粹,就是想让吴国强大起来,能够让吴国的土地变得富强。

在吴国登坛拜将后,孙武依照他对兵法的研究心得,悉心训练出一支战斗力强悍的精兵,用兵如神,打败了越国,攻破了楚国都城,与伍子胥共同辅弼吴王建立了一番春秋霸业,震惊天下。但后来吴王的野心暴露出来,他成就霸业的目的不是为了老百姓,甚至生活奢靡,对老百姓横征暴敛。孙武见后,便劝说伍子胥离开吴王,一同隐居。伍子胥不听,后来被吴王杀害,而孙武则退隐山林,著书立说。也正是这一次的退隐,孙武在正式的历史纪录中失去了踪迹,成了一个谜,在很多小说作品中被塑造成“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江湖大侠形象。他对名与利确实谈不上在乎,那么他在乎什么呢?他更在乎所思、所学、所想,能够为百姓、为人民,为他所认可的国家服务。

所以,是“躺平”也好,是“内卷”也好,对我们来讲,包括我们的很多干部、很多大学生、很多青年,对名利关注的太多,对物质的追求太多,缺少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其实像明代儒学大师张载,包括孙武这样的兵学大家,他们所追求的是精神富足。再譬如像王阳明的“龙场悟道”,其实是对人生的参破——我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我走之后能给世界留下些什么?这是一种很高层次的人生追求。

我认为青年人从孙武身上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些启示:

一是要立足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从我们五千年的文化、优秀的文化传统中汲取能量,特别是汲取正能量。不要忘本,一定要时刻牢记我们是炎黄子孙。

二是要从我们中华民族 5000 多年的发展中,特别是从近代以来的坎坷经历中,能够确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安不忘危。哪怕是经济发展了,跃升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实力雄厚了,安不忘危的忧患意识不能少,更不能丢。要时刻牢记我们曾经被挨打、民族被蹂躏的耻辱历史。

三是要从孙武身上汲取一种战略思维。在考虑事的时候,如职业的选择,事业的久长,要有战略眼光去考虑、去布局。包括我们的企业,比如华为,它能够这么多年深耕一个领域,而且能够坚持不懈、接力棒一样往前发展,说明它拥有战略眼光。现在很多企业倒闭也好,爆雷也好,其实就是在运营过程中没有树立一种战略思维。它看到的只是眼前的利益,看到的只是今年或明年的利益,没有看到五年或十年后,而且没有把企业利益和国家的利益放在一起。就像有的房企,它依靠融资快速扩张,没有把购房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其实,当你把利益看作是和大家共同承担的时候,这个利益才能带来利益;当你把利益看成个人的时候,这个利益很快就崩溃,形成反噬。

四是在我们这个时代,还要学会斗争精神,从《孙子兵法》中学习斗争谋略。《孙子兵法》的每一篇,包括在详细论述的每一个观点当中,其实都很有智慧、很睿智,所以我们在斗争中一定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然后去权衡好。比如说《孙子兵法》里的“计篇”,何为计?计者,算也,察而后算,其实就是庙算。古代对打仗很审慎,所谓庙算,其实就是一种兵棋推演。假如现在发生战争,要决定开启战争的时候,我们要把各方力量对比,各种可能性在沙盘上进行推演。如果联系到我们每个企业、每个人,或者说每个组织,在我们选择和决策的时候,应该树立这种斗争的智慧、斗争的精准和斗争的策略。

您怎么看《孙子兵法》用于商业竞争?

宗潭:我不赞成将《孙子兵法》用于研究战争、研究治国理政的理念用于商业竞争活动。比如说《孙子兵法》提出来“兵不厌诈”,从战争谋略来讲,它包括火攻,包括用间,我不提倡将这些用在商业活动中。但在商业活动中须警惕对手,我们就曾有过这方面的惨痛教训。比如说我国的宣纸,有外国记者拿着摄像机全程参观,这才出现今天某些国家在宣纸的制造工艺和产量上形成很大竞争优势。而导致这种结果的真实原因,在于我们的情报工作,目前因情报泄密而引起的事件仍多有发生。

在商业活动以及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我认为还是要提倡与秉持一种纯粹的、诚实的、真诚的交往态度,而不能在我们人际关系中用《孙子兵法》来对付你,来对付我,因为这不是正常的交往规则。

现在有一群人,特别是很多号称所谓的国学大师、品牌大师把《孙子兵法》过于庸俗化。我认为《孙子兵法》就是要放到治国理政的一个高度上,各行各业都可以去研究与领会《孙子兵法》,甚至于使用它的精髓来指导你的具体工作,但将《孙子兵法》过于庸俗化是一种误读。

猜你喜欢
孙武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组歌
《孙武专题研究》
孙武练兵
从《擒庞涓》看孙膑与孙武的师承关系
谈对《孙子兵法》原文的理解
孙武何以不见名于《左传》
《孙子兵法》俄译本简介
涌入日本的《孙子兵法》
格里菲思与《孙子兵法》
孙武故里今何在?